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大全优秀作文内容页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1

是从明代兴起的南京地区独特的民俗活动,流行着“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的说法。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由于城墙遭破坏等原因,这一民俗几近消亡。现在,随着台城、石头城、中华门、中山门、汉中门等段城墙陆续修复和向市民开放,这一活动又得以延续。现在可看到的是,登上城墙的主要是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不少人费力地扶墙登临后,只在上面走动一下就下去了。他们中多数人住在附近,也有的住在张府园等平日虽然也会来这里转转,但今天却是冲着“爬城头”来的,有位奶奶还随口说句“正月十六爬城头腰不疼”。记者在现场看到,也有为数不多的中年人此,借爬城头来找回自己儿时的记忆。记者在中华门城堡看到,爬城头的人明显多了,络绎不绝,但也以老人小孩为多,大多数人表示,因为是多年的风俗,所以一定要来爬一爬。但是登中华门城堡是要收费的,他们对此颇有看法。据中华门城堡一名负责人表示,收费的规定已沿袭了一段时间,不会因为“正月十六爬城头”这一风俗而改变。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2

舞旗花的准备工作须提前几天进行,到坟林山坡拾扫柏颗,寻找来废锅用石臼捣碎,选街面中央刨冻土、修地臼。做这几样很辛苦费力,此外,还要准备好麦秸、锯末、旗杆、拴羊的铁索和凿好眼的废铁桶。

我小时候,来金是我们村的`孩子头。旗花的事都是他领着我们做。天不黑就闹着叫大人烧汤,吃饱喝足了,拿着家伙到宽阔点的街面上集合。旗型铁桶里表层装的是豆秸,然后锯末,靠中心和底部便是柏颗和锅硝。旗杆约丈高,用铁索把上头和铁桶连结实后,先将豆秸点着了,来金迅速把旗杆下头插在地臼里,开始转动。随着火势,慢慢加快速度,一条吐着火舌的游龙便呈现在人们面前。随着四周的人们的呐喊声,转动者越发卖力,直到汗流浃背被换掉为止。当碎锅硝烧红之时,正是最精彩之处,火红球变成了白炽球,四射的金星噼啪作响,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昼。速度再快点,铁索拉平成水平状,迸发出的锅铁打到石墙上,再反射回来,围观人群生怕飞到自己身上,不由得往后撤了再撤。伙伴们不怕疲劳,轮番上阵,这一旗烧完了再装第二桶,把舞旗的都热成了光脊梁。一直把伙伴们累得不能再玩了为止。

明末崇祯年间,我村有个叫张大力的,力大无穷,他年青时就舞过这个,传说他一口气就能把一旗舞完,而且把整个旗杆举起来舞,拿在半空划大圈,这是咱常人难做到的,几百年了,人们只说他一人。

舞旗花,源于何年?大概是源于明朝洪永年间。大量的士兵转业到苏鲁豫皖,垦农安家。为增添节日喜庆气氛,把军队的火药成份改过了,装在铁桶里摇,后来便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在我们嘉祥农村,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上演。这是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夜晚,是孩子们的天下。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3

中原地区有“正月十六跑百病”的传说和传统习惯,形式大抵和走百灵差不多,只是叫法不同。也就是说正月十六这一天,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四处去“跑百病”。在过去,老年人爱去逛庙会,参禅拜佛,祈佑福祥;年轻人也多会去尽情享受各种愉悦身心的游艺活动。即便是那些平时不太爱游逛,喜好清静的老人,凡是能走动的,这一天也都不会呆在家里,大多都会穿得暖暖和和,拄上拐杖去田地里转转。据人们讲:经过正月十六这一游,就会使“百病”在舒心畅快的短距离旅游过程中,全部“遗”在路上,“遗”在野外,使得“百病”全消;没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更加健康;有病有灾的正好“遗”掉,逢凶化吉,时来运转!如此良好祝愿,你能说它不对?因此,这一天的出游,也有一个禁忌,许多地方人们都可以去,就是不能专门去串亲访友,到别人家去“游百病”,你若贸然去了,人家会认为你会将自己身上的灾病“遗”在他们家里,于他的家人不利。所以这种犯忌讳的事还是尽量不要干的好!作文 WwW.ZuOwENbA.NeT

从更深层次分析这项民俗,我们会发现,“跑百病”其实是一种可以起到协调、吻合、衔接、舒缓火红的年节放浪与很快即将转为正常的春耕生产生活秩序的减压阀与缓冲器。它是一项调养身心、振奋精神、恢复体力、以利再战的年节良俗!对于信奉“天人感应”的中国人来说,在年节的热闹使人疲倦之余,在冬去春来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之际,来“游百病”,正是对“人身虽小,暗合天地”这一机理进行的民俗学解释。

正月十六晚上,孩子们抓住最后的机会玩灯,他们以灯打灯,把灯碰碎、烧掉,不仅不恼怒,反而是无比开心,灯笼一着,吉利来到,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4

是以明朝盛行的南京市地域与众不同的民俗活动,时兴着“爬城头,踏安宁,走百病”的叫法。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左右,因为古城墙遭毁坏等缘故,这一民俗文化近乎衰落。如今,伴随着台城、石头城、中华门、中山门、汉中门等段古城墙相继恢复和向群众对外开放,这一主题活动又得到持续。如今可见到的是,走上古城墙的主要是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许多人费劲地扶墙登临后,只在上面行走一下就下来了。她们中大部分人住在周边,也是有的住在张府园等平常尽管也会来这儿走走,但今日确是对着“爬城头”来的,有一位姥姥还随意说句“正月十六爬城头腰不痛”。新闻记者在现场见到,也是有不可多得的成年人此,借爬城头来找回自己儿时的味道。新闻记者在中华门古城堡见到,爬城头的人显著多了,纷至沓来,但也以老年人小孩子为多,大部分人表明,由于是很多年的风俗习惯,因此一定要来爬一爬。可是登中华门古城堡是要收费标准的,她们对于此事颇有观点。据中华门古城堡一名责任人表明,收费标准的要求已承袭了一段时间,不容易由于“正月十六爬城头”这一风俗习惯而更改。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5

“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在我国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时日有所不同。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资兴一带则在屋角、过道遍插蜡烛,意思是将老鼠娶亲途经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四川绵竹印制的《老鼠嫁女》年画,表现一伙老鼠掮旗打伞,敲锣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新郎”,头戴清朝的官帽,手摇折扇,双目注视着一只大金箱,显出一副贪婪的样子。正当这伙丑类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之时,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头大黄猫。前面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猫的利爪抓住,另一只则咬在猫的嘴上。此时,坐在花轿里的“新娘”,自知末日来临、泪流满面。这幅年画反映了人民鲜明的爱憎。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6

今天是正月十六,民间有着舞火把的习俗。所谓舞火把,就是将制作好的火把,由乡中各家的大人或小孩点燃后,拿着在田野中奔跑。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民间习俗,虽不知起源于何时,依旧被部分地域保存了下来。

各个地区的火把材料不尽相同,有的是木质的,有的则是由芦苇制成。对于孩子们来说,制作火把的过程是有趣的,将一捆捆芦苇扎在一起,还可以往其中掺杂一些鞭炮。等到点燃后,便拿着火把在田野中奔跑,时不时地会有鞭炮声响起。

火焰在田野间飞舞,在大人的照看下,也不会发生意外。偶尔响起的鞭炮声也可以喜上加喜,在元宵节过后,进一步驱散各种不吉利的事。对老百姓来说,火苗就象征着希望,飞跃的火苗就像来年茁壮成长的庄稼一样,火苗不灭,那么来年收成也会不错。

有的地区还有着炸麻花的习俗,在这里麻花指的是玉米。大人们需要在家中炸玉米,也有的地区选择用烤的方式,炸出来的`玉米金灿灿的,据说这样炒玉米时的爆裂声可以吓到老鼠,也象征着来年的日子会越来越火爆。

在陕西、河南等中原地区,正月十六这天还要出门走走,这一天可以起到跑百病的奇效。这天的天气非常不错,适合出行。出行过程中,一家人开开心心,可以将所有烦恼都抛在身后,所有的霉运也会在游玩过程中一一消散。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7

这在山东西南一带很风靡。年味儿已远,初春到来。庄稼汉正处农忙时节咋闲情况下,窝憋一冬的妇儿是该走向世界踏踏春、健运动健身了。“摆脱门楣,内心手灵”,在济宁地区,早前他们多到孔子庙、孟庙、曾庙去上香祈愿,妈妈们祝福子女成龙成凤、聪明能干。但是它是说过去,如今这种旅游景点收费标准了,普通百姓改为了攀岭爬山望景了,走百灵实则走百岭了。更有些人在这一天开展走亲戚,互相沟通交流了。

在北方地区一些地区也有烤百灵的,每家每户必须准备好一些柴和柏树枝,苞米橘梗,和百灵,直到晚餐以后,一家人便集聚在自己门口将化学物质引燃,亲人围在篝火前,老大家说一些吉利的话,随后让全家人都烤烤自身手臂和腿,敲打敲打人体上难受的位置,最终一家人都跨出篝火,而求获得年的身心健康,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爆竹,爆竹声声传遍地面,而求一个完美的开端。也有的在火里烤一些馍馍或绿豆糕,烤之后分而食之。传说故事吃过这类火里烤过的馍馍或绿豆糕,能够防万病。也是有的点燃柏树枝,在自己的厨房灶台上扫一下,意思是扫尽全部的蜈蚣和蚰蜒,不许蜈蚣和蚰蜒进自己的厨房灶台。最终,各家留出一老年人守着篝火,别人便一家一户中间穿流不息地奔波着烤火炉。直至烤后百易已经。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8

舞火把:在我国的一些农村,每逢正月十六就会点燃火把舞动,相传如果火把的火焰越旺,代表着未来的日子也就越旺、越红火,庄稼也会有很好的收成。舞完火把还有跳跃火把的活动,据说这么做可以祛除晦气,迎来好运。

走百病:在河北一带有着正月十六走百病的习俗,每到正月十六,人们会结伴出行,出门赏灯、放烟花、丢药渣,把一年中的百病都留在外面,俗称“走百病”。传统观念认为,正月十六走百病可以祛病消灾,新的一年身体倍儿棒。

扛笆斗:笆斗原是一种用竹篾、藤条、柳条等编制的容器,正月十六习俗中的扛笆斗说的是人们用纱布袋子装一些生石灰,绑在秤杆的`一段,然后人们扛着笆斗不断往地上丢,让地上形成一个又一个白斑,从河边码头出发一直回到家中,一路上白斑越多则预示着今年的收成越好。

炸麻花:正月十六有着炸麻花的习俗,炸麻花也说炒麻花,但是这里的麻花可不是咱们认为的那种天津麻花,而说的是把玉米放进锅里用火烧了炒,也可以用稻谷代替。炒的过程中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据说可以吓跑家中的老鼠,也有一种说法是这样做可以炸瞎老鼠的眼睛,总而言之都是要保护家中的粮食不被老鼠祸祸。

撩人骂:如果说正月里不能骂人,那么正月十六是个例外。老人们认为正月十六被人骂最吉利,俗称“骂晦气”,在这一天敲窗户、踢门、放鞭炮都可以帮助别人驱赶晦气。

吃面条:俗话说“上灯圆子下灯面”,说的就是正月十六要吃面,寓意福气连绵,健康长寿。这一天吃面也可以搭配蒜瓣,不仅因为“吃面不吃蒜,味道少一半”,蒜瓣也与“算盘”谐音,寓意新的一年可以发大财。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9

这在鲁西南一带很盛行。年味已远,早春来临。庄稼人正处农忙咋闲时候,窝憋一冬的妇女儿童是该走出去踏踏青、健健身了。“走出门庭,心灵手灵”,在济宁地区,早年她们多到孔庙、孟庙、曾庙去烧香许愿,母亲们祝愿儿女成龙成凤、心灵手巧。不过这是说在过去,现在这些景点收费了,老百姓改成了攀岭登山望景了,走百灵实为走百岭了。更有人在这一天进行走亲访友,相互交流了。

在北方一些地方还有烤百灵的,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一些柴和柏树枝,玉米桔梗,和百灵,等到晚饭之后,全家人便聚集在自家门前将物质点燃,家人围在火堆前,老人们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让全家都烤烤自己胳膊和腿,拍打拍打身体上不舒服的部位,最后全家人都迈过火堆,以求得来年的健康,每家每户都燃放烟花爆竹,爆竹声声响彻大地,以求一个好的开始。还有的在火里烤一些馒头或年糕,烤过后分而食之。传说吃过这种火里烤过的馒头或年糕,可以防百病。也有的燃起柏树枝,在自家的灶台上扫一下,意思是扫尽所有的蝎子和蚰蜒,不让蝎子和蚰蜒进自家的灶台。最后,每家留有一老人守着火堆,其他人便一家一户之间川流不息地奔走着烤火。直到烤完百家为止。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10

正月十六送牛桩的习俗由来已久。那时,还不知道要计划生育,好多人家,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总想再生个男孩,就邀请人家给自己送牛桩,以求生一带把子的。很多时候,凡是送牛桩的,总能如愿以偿。所以,当时送桩子比较盛行。

送牛桩要八个男人参加,最好是不同姓,其中一定要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这八个人是白天就约好了,晚上先到邀请的人家吃晚饭,酒足饭饱后,等大部分人家都睡觉时,这八个人就去偷牛桩了。偷的物品有砖头、碗、鞋子等。被偷的人家一定要男孩多,还要在庄上有势力,有人缘。东西偷好了用红纸包好,交给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小伙子拿,这叫抱桩子。然后就一起到主人家。到了以后,年长的就开始喊好,后面的人就应和,当然全部是恭喜主人早生贵子之类的。抱桩子的小伙子就抱着偷来的物品,爬上主人睡的床上,睡一会儿,最后还要撒一泡尿在床上。再把桩子恭恭敬敬的交给主人保管。几个人再次吃饭喝酒,一直到很晚才各自回家。各人要守口如瓶,在人家未生孩子之前,决不能提送桩子、偷桩子的事,否则就不灵验了。

等到主人家生下男孩的时候,一定要到被偷物品的人家去报喜。双方小孩互认对方为干爹,干娘,结成亲戚,这就是为什么要偷有势力、有人缘人家东西的原因。小孩的名字也十分有趣,偷什么叫什么。如偷的是碗就叫碗儿,偷的鞋子就叫鞋儿,直到长大了才改用大名。等到小孩一周岁时,偷桩子的人家要回报被偷的人家,偷什么还什么,一还十或一还百。如偷人家一块砖头,就还人家一百块砖头;偷的是一双鞋,就还人家十双鞋。习俗充满着迷信色彩,但这种习俗在偏远地区还有流行。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11

正月十六送牛桩的风俗习惯日益突出。那时候,还不知道要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别人,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儿,老想再造个男孩儿,就邀约别人为自己送牛桩,以绝境求生一带把头的。许多情况下,但凡送牛桩的,常常得偿所愿。因此,那时候送桩子较为风靡。

送牛桩要八个男生报名参加,最好不一样姓,在其中一定要有一个年青的小伙儿。这八个人是大白天就约好啦,夜里先去邀约的别人吃晚餐,吃饱喝足后,等绝大多数别人都晚上睡觉,这八个人就要偷牛桩了。偷的物件有砖块、碗、鞋等。被偷的别人一定要男孩儿多,也要在庄上有阵营,有人缘人品。物品偷好啦用红纸包装好,交到在其中最年青的一个小伙儿拿,这叫抱桩子。随后就一起到主人。来到之后,年老的就刚开始喊好,后边的人就应该和,自然所有是恭贺主人家百年好合这类的。抱桩子的小伙儿就怀着偷回来的物件,爬上主人家睡的床边,睡一会儿,最终也要撒一泡尿躺在床上。再把桩子毕恭毕敬的交到主人家存放。几个人再度用餐饮酒,一直到很晚才分别回家了。每个人要三缄其口,在别人没生小孩以前,绝不允许提送桩子、偷桩子的事,不然也不很灵了。

直到主人生下男孩儿的情况下,一定要到被偷物件的别人去道喜。彼此小孩子双边协定另一方为干爸,干娘,结为亲朋好友,这就是为何要偷有阵营、有人缘人品别人物品的缘故。小孩的名字也十分趣味,偷什么叫什么。如偷的是碗就叫碗儿,偷的鞋就叫鞋儿,直至长大以后才改成名字。直到小孩子一周岁时,偷桩子的别人要收益被偷的别人,偷哪些还哪些,一还十或一还百。如偷别人一块砖块,就还别人一百块砖块;偷的是一双鞋,就还别人十双鞋。风俗习惯填满着封建迷信颜色,但这类风俗习惯在边远地区也有时兴。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12

1.面条

“上灯圆子,落灯面”,按照老传统,正月十六这天晚上要把彩灯都落下来,然后一家人开始围在一起吃面条,因为面条顺滑不断,寓意新的'一年好日子连绵不断,下面条的时候中间不要剪开,面条越长越好,也有长寿的意思,这一天的面条要配着大蒜吃,大蒜有杀菌和驱病的作用,而且大蒜的谐音“算”,契合了民间俗语“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日子要学会精打细算。因此正月十六吃面条记得要搭配大蒜,寓意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2.灯盏

我们老家这边正月十六早上要吃灯盏的,就是用黄米面做成灯盏,有的地方也叫年糕,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元宵节放在门口或者院子里,里面放上香油,扎上棉线,十五晚上点上庆祝元宵,十六早上在锅里蒸一蒸,就可以吃了,寓意一整年都步步高升,平安顺遂。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13

1.跑百病

俗话说: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走百病,属于古代妇女避灾求福的一种民俗活动,又称散百病、游百病,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外面去走一走,这样就把病灾都留在了外面,尤其碰到了桥或者沟,一定要走过去,这样的寓意是一年没有坎坷,逢凶化吉,时来运转!刚过了新年,结束了半个月的忙碌,这个时间也需要外出游玩一天,活动活动筋骨,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看看鸟语花香,心情也会好很多。

2.送瘟神

老话说:“送瘟神,去瘟疫”。过去的人们把正月十六这天定为“送瘟神”的日子,传说中瘟神有五位,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常言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因为是瘟神,所以更不能得罪,这一天老百姓用纸和竹子扎成船,里面放上祭品,让小船顺着河飘走,意味着把瘟神送走了,有的地方也在十字路口点上元宝或者鞭炮把瘟神送走,因为在古代比较迷信,以为病灾都是瘟神带来的,所以这样也是盼望新的一年没有病灾,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3.落灯

很多地方过了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为了迎接新年和元宵节,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挂上灯笼和彩灯,街上也是张灯结彩,正月十六就要把这些灯笼和装饰摘下来,这就叫落灯,寓意接住新年的所有福气,在古代,取下的红灯笼一般都要销毁,不能留着第二年使用,以为已经纳了福,下一年就不能用,但是现在是科学的社会,灯笼都比较结实,都是电的,彩灯和灯笼收起来之后,明年继续使用。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14

舞旗花的准备工作须提早几日开展,到坟林小山坡拾扫柏颗,找寻来废锅用石臼捣烂,选延街中间刨冻土层、修地臼。做这几种很艰辛费劲,除此之外,也要准备好秸秆、木屑、国旗杆、拴羊的铁索和凿好眼的废不锈钢桶。旗型不锈钢桶里表面装的是豆秸,随后木屑,靠管理中心和底端就是柏颗和锅硝。国旗杆约丈高,用铁索把上边和不锈钢桶连牢固后,先将豆秸点燃了,快速把国旗杆底下插在地臼里,刚开始旋转。伴随着火情,渐渐地提高速度,一条吐着火舌的飞龙便展现在大家眼前。伴随着四周的大家的欢呼声,旋转者愈发拼命,直至大汗淋漓被更换已经。当碎锅硝烧红之时,更是最精彩纷呈之处,红火球变成了白炽灯球,四射的金星噼噼啪啪直响,漆黑的夜晚亮如白天。速率再快点,铁索弄平成水准状,展现出的锅铁打到石板上,再反射面回家,看热闹群体害怕飞到自身的身上,不由自主往回拉了再撤。

舞旗花,来源于何年?大约是来源于明代洪永年里。很多的兵士复转到苏鲁豫皖,垦农安家。为增加传统节日喜气氛围,把部队的炸药成分改了了,装在不锈钢桶里摇,之后便转变成如今这一模样。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15

“老鼠嫁女”的民间故事,在中国很时兴。可是,全国各地“老鼠嫁女”的日子各有不同。上海郊区一些地区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夜里,每家每户炒芝麻糖,便是为耗子结婚提前准备的结婚喜糖。在老鼠嫁女夜里,湖南省资兴一带则在楼角、走廊遍插蜡烛,意思是将老鼠娶亲经过之途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民间年画和剪纸画在中国民俗视作“吉祥物设计”,新年逢年过节时贴在墙壁和窗上。四川绵竹印刷的《老鼠嫁女》民间年画,主要表现一伙耗子掮旗撑伞,打锣吹喇叭,抬着轿子接亲。骑在蟾蜍身上的是“新郎官”,戴着清代的官帽核桃,手摇式扇子,双眼凝视着一只大金箱,凸显一副贪欲的模样。正当性这伙丑类昂首挺胸,趾高气昂之时,等候他们的确是一头大黄猫。前边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在其中之一已被猫的恐爪把握住,另一只则咬在猫的嘴边。这时,坐着轿子里的“新娘子”,知道末日灾难、泪如雨下。这幅民间年画体现了老百姓独特的爱憎。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16

1落:正月十六要落灯

家里的红灯笼从除夕夜一直挂到正月十五,完成了接财、迎祥、纳福的任务,到了正月十六这天,也该让灯笼休息一下了。除了悬挂的灯笼,小孩子们玩的花灯也要“落灯”了,旧时候有“碰灯”的习俗,以前的灯笼里面是点燃的蜡烛,两个灯相互一碰,蜡烛倾倒,灯笼燃烧,喊着“灯笼一着,吉利来到”,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大吉大利。

按照民间的老习俗,不管是悬挂的红灯笼、花灯、走马灯,过完了年都是要“燃灯”的,也就是烧掉,不能放在角落里留在第二年继续使用,以免把新年的福气都“放陈”了,带走了。

2走:走百病、走百灵

宋代苏辙曾经写过一首诗“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说的就是元宵节过后,在街上走的人突然多了很多,这其实就是古代的习俗:“走百病”、“走百灵”。

“正月十六走百病”是正月十六的传统习俗,旧时候吃过早饭后,家家户户都会将大门挂锁,到户外四处去“走百病”,谚曰:“跑一跑,不见老”。古人认为,春光乍泄,空气清新,正是出游好时节,正月十六这一游,身心畅快,在游玩的路上“百病”消散,时来运转,日子越过越好人健康。

“走百灵”也是同样的道理,主要是指妇女和儿童,此时农事还比较闲,走出去踏踏青是最佳的时候,也会四处结伴去游玩,民俗说这天:“走出门庭,心灵手灵”,都是对生活美好的期盼。

3烤:烤百灵火。称“烤柏龄,去百病”,可去灾除病、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烤百灵火时主要是用柏树的树枝点火。正月十五、十六两天,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柏树枝,原来都是到墓地附近柏树多的地方采折,现在一般是到集市上购买。正月十六晚饭后,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堆起柏树枝,燃起熊熊的火焰。

4舞:舞火把。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正月十六舞火把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用芦苇或水稻秸秆等扎捆成火把的形状,等到夜幕降临后,人们就会将火把点燃,小孩子们还会手举着火把在地里舞起来,等舞完火把后,人们便会将火把放在一起跨火把,据说火把燃烧的越旺盛,就预示着当年的庄稼收成就会越好。

禁忌:

1、不借钱。如果在这一天把钱借出去,那就代表着“钱财外流”。

2、不吵架。如果你在这一天吵架,瘟神发现这样的不和谐现象,就会常驻在你的家里,来年的运气当然也不会好。

3、忌剃头。正月十六这天不要理发剃须,虽然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正月里不理发的习俗,但正月十六这天要尤为注意,正值承前启后时候,春节刚过,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启程,就把头发给剃了,如同大地上刚刚发芽的草木给除掉了,有不顺利、不吉利的寓意。中国人讲究好口彩,认为“思旧”与“死舅”谐音,所以还是比较忌讳正月剃头。

正月十六虽说是春节的收尾,但民俗活动还确实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各地还有其他不同的民俗,多彩的民俗活动也让中国的年味有了传承。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17

彝族是不过正月十五元宵的,但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却格外的热闹,这一天除了要杀鸡全家团圆吃汤圆吃好酒好菜和祭拜先祖之外最要说的就是嫁老鼠的姑娘了

这一天村里的男孩们女孩们(5岁-13岁长大了就不好意思去了)就要在白天约好晚上去嫁老鼠的姑娘并组队,3人-15人(人数最少3个更多不限制),白天还要准备好晚上要敲的道具锣,但是因为小时候没有锣并是用烂铁盆来代替的(若是想讨家人暴打大可以偷家里的洗脸铁盆去敲,小时候偷过一次,吾差点卒,享年8岁)。

到了晚上,约好集合便在街上敲这些“锣”,分出一个人一路放炮仗,一路敲进别家门,楼上楼下各个房间都要进去里面敲喊(喊:用彝族话大喊,乱叫,怪叫,杀猪声马叫声猫叫声,随意叫)【嫁老鼠的姑娘其实就是赶老鼠,吓老鼠以便赶走老鼠不再来偷吃粮食】,也可以在主人家放炮仗(注意是每次放一个不是一串,也有主人家进门就吩咐好不得放炮仗),完了之后便等主人打赏,主人家会打赏些新鲜包好的香肠,腊肉,糖,钱,还有鞭炮,还有酒,一些主人抠门就然我们一人吃一块主人家酒席上的'肉(鸡肉鸭肉大鹅肉都有),我们不高兴了就不走了,直到打赏满意才走。然后出发到下一家干同样的事;

还有些人家小气舍不得给我们打赏,然后听见附件有人敲着锣放着鞭炮来了就赶紧把自家的拴上,我们来到敲门也不开,叫也叫不开只好作罢去下一家,于是我们这帮小鬼就学聪明了路上不放炮仗不敲锣,(悄悄的进村放枪的不要)悄悄走到主人家门前把门踢开就进去进去之后就开始敲锣大喊赶老鼠...完了等主人家打赏就又去下一家;

当然也有些人家即便我们已经进了门,也说什么我家没老鼠不用你们赶快出去,我们就不走了除非给了打赏才走,只要进了门就要打赏;应该一个村的小孩队伍也多,也有2个或多个队伍一起进了一家的,主人家就得打赏多份。

半夜大家都累了就分分打赏的这些东西便各自回家睡了,也有大家一起把这些东西拿到村井旁生火煮这些东西来吃,吃前要拜泉井,吃完再各自回家睡觉。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18

中部地区有“正月十六跑万病”的传说故事和传统式习惯性,方式大多和走百灵类似,仅仅称呼不一样。换句话说正月十六这一天,吃过早餐,基本上是每家每户都大门口执手锁,全家人派出,到四处去“跑万病”。过去,老人爱去逛庙会,参禅烧香拜佛,祈佑福祥;年青人也多会去畅快享有各种各样愉快心身的游艺活动。就算是这些平常不太爱瞎逛,爱好幽静的老年人,但凡能行走的,这一天也都不容易呆在家里,大多数都是会穿得暖暖和和,拄上拐棍去农田里走走。据大家讲:历经正月十六这一游,便会使“万病”在温馨尽情的短路线度假旅游全过程中,所有“遗”走在路上,“遗”在野外,促使“万病”全消;无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更为身心健康;得病有灾的恰好“遗”掉,遇难呈祥,扭转乾坤!因而,这一天的出行,也有一个忌讳,很多地区大家都能够去,便是不可以专业去串亲访友,到他人家去“游百病”,倘若轻率来到,别人会觉得你能将自身的身上的灾病“遗”在她们家中,于他的亲人不好。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19

在我们家乡,有正月十六过大年的说法。整个正月过年就属正月十六热闹和讲究。十六的热闹和讲究已远远高过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六这一天,家乡人俗称过年,或称大正月十六。凡是在大年初一应讲究的礼数这一天统统都讲究。首先,要起大早添须号(字音)讨个好彩头。就是一大早到大街上往家里挑一筐土、抱一捆柴禾或提一桶水等等,最不济的也要拾回两块石头来。寓意是添财进宝。当然更多的是头天晚上准备好放在大门口的。其次,也有很多禁忌。出于对神灵的敬畏,在太阳未出来之前是不允许动笤帚、剪子不允许往地下泼水的。否则来年被咬、磕碰不断。妇女在这一天被彻底放假,不允许干活,尤其是不能动针线,动针视为攮穷孔,干活视为来年会一年受累。

十六这一天,大门口要家家户户插柏灵辟邪,还要烤柏灵火。家家院子里堆着一捆柏灵,在太阳未出来之前点燃,全家人都要出来烤柏灵火,俗称去百病。有烤烤腿、筋骨壮;烤烤腰、腰不伤;烤脸、烤手烤烤背,一年干活不觉累之说。

正月十六这三顿饭也有讲究。三餐都得是正餐。早饭饺子,午饭8盘8碗,或12盘、16盘,但必定的是双数和吉利数。晚饭和午饭一样,也得上盘。吃饭前有讲究,要把摆上桌的每样不重样菜和刚煮出锅的头一碗饺子,先得往祖宗牌位前上供。供香一会儿才能端上桌动筷子。

十六这一天,和过年一样,吃罢早饭要换上过年穿的新衣服。然后携妻带子走出家门到大街上逛游,俗称游百病。每到这一天,大街上溜溜行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的人还骑着自行车溜,车把上插着柏灵枝。

游完百病已到上午时分,就听锣鼓家伙社一响,人们又纷纷涌向正街,过会正式开始了。这一天,左邻右村、和周边三乡五里的村落都会带着特色节目来表演。那时北关的舞狮子、耍龙灯;东关的'渔家乐;河东村的社火三节鞭还有踩高跷、抬黄杠各个节目都表演的精彩十分。过会要持续到下午2、3点左右才结束。下午6点夜场连本古装戏又敲锣开场了。那时候不论过会的小节目还是夜场的古装戏都是村与村互换节目,礼尚往来,不用花钱图的就是过年的热闹和喜庆。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篇20

1.不串门

“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说的就是正月十六这天出游的禁忌,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外出游玩,但是不能去别人家串门,因为这一天是把自己的病灾丢在外面,这一年就会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如果你去串门,会被别人赶出来的,因为这样会把病灾和霉运“留”在别人家里,虽然是迷信的说法,我们最好也不要串门,以防触碰了别人的忌讳。

2.不睡懒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正月十六可以说是新一年的开启,并且今年的立春比较晚,正月十四才立春,新年的刚开头,要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开始新的工作,现在应该是精力充沛的时候,这个时候最不好的就是睡懒觉,时间也特别的珍贵,我们应该早早起来,锻炼身体,好好工作,为新一年的开启博得个好彩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您那边有什么样的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