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节日作文内容页

元宵节素材作文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1

大年刚过,又盼来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这个喜庆日子。元宵节的夜晚,是一年当中最美丽的一个夜晚,家家户户都忙着去辛店看烟花呢!

我家也是不例外的。

“出来看烟花啊!”爸爸在院子里喊着。我端着还没吃完的汤圆,来到屋檐下,爸爸点了根烟,抽了几口,便来到了一个美丽的长方体旁,慢慢的俯下身子把烟花点着了。

“嗖……”一个个小小的烟花如火箭般飞上天空,最后,在阵阵的鞭炮声的衬托下绽放出了美丽的光芒。

在以往的几年中,我们一家三口都是来到辛店看烟花,但今年在家门口的立交桥上,就能看见绽放的眼花了。

大概7七点左右,我们仨便开始“起程了”。到了桥上,令我惊讶的是,有人早早就来到了这儿,等待着烟花绽放了,那时候刚刚七点十五,离烟花绽放还有十多分钟呢。站在桥边上,身后那大大小小的车辆如流水般来来往往,不用看,肯定是急着看烟花的,我估计到了辛店,车就没地方放了,倒不如在这阵阵柔风抚摸着的桥边,从另外的角度观赏,观赏那绝美的烟花。

“开始了!”我指着一个绿色和红色相间的烟花说道。实在太美了。一般都是两、三个烟花一同打上天,然后它们在半空中争先恐后地绽放,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远处看去,圆形烟花与楼顶是相切的,仿佛滚动的车轮。而且那些瀑布般的,仿佛要把大地燃烧掉。最有创意的是那成对打上天的环形烟花,当它们绽放时,在夜空的衬托下,仿佛来到了宇宙间,各种行星触手可及……

正当我陶醉其中时,被一辆车的鸣笛声唤醒了。妈妈顺手拉了我一把:“靠边点,注意安全!”那是去辛店看烟花的人,返程的车辆吧。烟花盛宴,接近尾声了。

我恋恋不舍的回眸,元宵节,美丽的夜晚。烟花再美,也只是一瞬间。父母陪我看烟花的经历,却深深地刻入我的灵魂深处了。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2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3

元宵节那天,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妈妈、还有二姑妈一家来到信达广场。

那里人山人海,彩灯四射,火树银花,有搭台子唱戏的,有表演歌舞的,有耍狮子的,有夜市里卖小吃的,到处洋溢着一派过年的喜气。我们一家人东看看西瞧瞧,欣赏着元宵节美丽的夜景。突然一向眼尖的二姑妈发现了不远处一大群人围在那里不知在干什么。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正在猜灯谜。于是,我们也加入了猜谜大军,头顶上红红的灯笼下面挂着各种类型的谜题。我也试着猜了几个,竟然我也能猜出谜底。正当我兴冲冲的跑去兑奖时,我一下傻眼了。一条长长的巨龙摆在了我面前,领奖的队伍足足排了有好几百米。我失望的放弃了领奖品的念头。正当听见爸爸说要去放许愿灯时,我整个人就向被激活了一样,马上兴奋起来。我们匆匆上车直奔滨河大道。

到了那里,我和姐姐急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许愿灯,姑夫则拿出他那支从不离身的笔,在许愿灯上写下了新年的第一个愿望。姑妈和爸爸则在一旁帮忙。我仔细看了一眼,发现那是针对我写的,上面写着“祝我们家的小公主越长越瘦,越变越漂亮。”我心中暗暗窃喜,终于姑夫把去年写的“越长越胖”改成了“越长越瘦,”我忍不住偷偷的笑了起来。第一个许愿灯成功的放上了天。接着姑夫又写下了第二个、第三个愿望……有祝姐姐金榜题名的,有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的。当最后一个许愿灯飞上天时,我们目送着放飞的许愿灯慢慢地飘向远方。七个许愿灯就像七颗星星调皮的向我们眨着眼睛。带着我们全家人的新年祝福飞向那漆黑的夜空。

啊!真是一个快乐的元宵节。真的希望下个元宵节快点到来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4

今天是正月十五,皓月当空,银光洒满大地。我们吃个晚饭,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印台山下东正街的天桥上观看礼花。

啊!好热闹呀!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兴高采烈地聚到这里。

“多漂亮啊呀!”才放出几束烟花,我就已经陶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忽然听到几声巨响,天空中出现几个亮点,紧接着无数条“小蝌蚪“一齐飞向天空。过了一会儿,又是一声巨响,又一个亮点出现了,“啪”的一声,开出许多黄色的小花,渐渐地变成了绿色、慢慢地又变成了紫色,真是美极了。像太阳一样绚丽多彩的礼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铁树开花;有的像蘑菇。缤纷的礼花一次又一次划破宁静地夜空,最后放出了一个大红色的礼花,顿时天空犹如白昼,烟火星星点点地散落下来,好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慢慢地变成一个个长长的小灯笼,又美丽又可爱。人们欢呼起来了,大家都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接,我也情不自禁地说:“到我这里吧,落在我的手中,多么美丽的礼花,让我应接不暇,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人们和我一样久久不愿离去。

回到家中,我还陶醉在里面,那些灿烂的景象,一直在我眼前浮现,我衷心地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生活像礼花一样更加绚丽多彩。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5

今年元宵节2月17日是元宵节。这天,同学们早早来到了学校,在学校里度过了欢乐元宵节。

中午,我们举行了元宵节班级主题活动。路尧和宋佳薇是主持人,为我们介绍了元宵节由来。通过了他们介绍,我知道了: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就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复始,大地回春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接着,又有一些同学也为我们介绍了元宵节传说和风俗,从他们口中我知道了:在很久以前,凶猛野兽很多,到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在一起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气,传令让天兵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女儿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人们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不知所措。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个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放烟火。这样,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赞,便去准备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夜晚,天帝往下一瞧,看见人间一片红光,响声连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这样,以为是燃烧火焰,心中十分高兴。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天,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我还了解了元宵节那天各地区风土人情,如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等等。通过他们介绍,我对元宵节认识更上一层楼。

晚上,我和妈妈在做汤圆。我学着妈妈样子,先用水把糯米粉调和,接着,搓成一个小圆球,然后,用手指在“小球”上戳了一下,让“小球”上出现一个洞,再用猪油,白糖和黑芝麻做成馅儿,并装在汤圆里,最后把汤圆搓圆,一个汤圆就做好了。我又按照这个汤圆做了许多汤圆。开始下汤圆了,先把水烧开,等水沸腾了之后,再把汤圆放进水里,过了一会儿,汤圆煮熟了,我赶紧把汤圆捞起来放进嘴里使劲一咬。啊!太好吃了!甜甜味道在我嘴中回味,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我喜欢元宵节,更喜欢元宵节温馨气氛。我希望自己对元宵节有更多了解。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6

“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有人喜欢热闹的端午节,有人喜欢充满思念的清明节,也有人喜欢合家团圆的春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的元宵节。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四处伤害人,一只神鸟因为迷路降落人间被猎人射死了,天帝非常生气,下令让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企图把人们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伤害无辜的人们,便来到人间告诉百姓这个消息,众人商议之时,一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提出让人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这样一来天帝认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之后纷纷点头同意,然后就都回家准备去了。正月十五那天,天帝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色,连续三个晚上都是如此,便以为是大火燃烧,顿觉心中大快,于是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和财产,正月十五庆元宵的节日也就由此产生了。

元宵节那天,人们都会聚集在广场上一起庆祝,举目望去许许多多的花灯簇拥在一起,在空中绽放,造型繁多,各具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随着一声“快看,快看!”我顺着妈妈指的方向望去,顿时惊呆了,数不胜数的孔明灯在天空翱翔,那孔明灯多像一个个萤火虫在空中闪闪发光,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接下来就是压轴戏—-猜灯谜,人群中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左思右想,还有的在大显神通,大家争先恐后地竞猜,个个兴致勃勃,看着大家都这么积极,我也不禁加入其中。我随机抽取了一个灯谜“西瓜里有子打一字”,刚听到时我一头雾水,不知道是什么,在旁人的提示下我才知道,西瓜取瓜,有子取子,那合起来不就是“孤”字嘛,然后我把答案告诉老板,老板说“猜对了”的时候,我简直我欣喜若狂。

不知不觉中灯会就结束了,可我依然沉浸在元宵佳节的喜悦中……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7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_”。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8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春节到正月十五外面到处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着,好多地方有猜灯谜活动。

早上吃好汤圆。我和爸爸装上两辆折叠单车就到深圳湾公园去骑单车。我们从深圳湾公园出发一人一辆单车,一直骑到了蛇口东角头,去了浩浩哥哥家,本来我和哥哥想玩会电脑,我俩发现网线断了,就找了几本书看。到了两点多爸爸告诉我晚上要去周叔叔家吃饭。

到了叔叔家,妹妹来开的门穿了一身白雪公主的衣服美滋滋的,叔叔家好大装修的很漂亮。我送了一大盒小马宝莉给妹妹,妹妹开心的跳起来,我和哥哥妹妹一直开心的玩着,阿姨坐了一桌子的菜好丰盛,男的在喝酒,女的在聊天,我们忙着吃饭。最后我们又吃了汤圆,今年的元宵节过得好热闹好开心啊!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9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正是古代诗人欧阳修用来赞美元宵节的诗句。每到正月十四时,我们都会吃羹、赏花灯、猜灯谜、看烟花……但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一碗香喷喷的汤圆。

厨房里,妈妈正在包着汤圆,我立即趴在妈妈旁边“欣赏”她包汤圆的过程。只见妈妈先将一包糯米粉倒进一个大碗里,再加入一些水,将它揉成一个大面团,然后放在一旁。她又把芝麻用搅拌机打碎,放在一口小碗里,往里面加入少许的白糖和少许的猪油,用筷子搅拌均匀后,把馅料搓成一个个圆滚滚的小球,再放入冰箱中冷藏,等到它们凝固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包汤圆了。在等待芝麻馅凝固的时候,妈妈拿出刚才放在一旁的面团,找出擀面杖,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圆球,接着把它们用擀面杖擀成了一张张小巧玲珑的汤圆皮,等到芝麻馅凝固时,就把它拿出来小心翼翼地包进汤圆皮里,因为如果不小心的话,汤圆皮就会破掉,“露了馅”的汤圆的口感就没有特别好吃了。包好汤圆后,妈妈就把水烧开,让可爱的小汤圆们一个个排队“泡温泉”。

我站在一旁,看着汤圆在锅中时沉时浮,我想这应该就是它有一个别名叫作“沉浮子”的原因吧。汤圆在锅里转来转去,活像一群又白又胖的小孩子在温泉中翩翩起舞。不一会儿,它们就浮上水来对“观众鞠躬谢幕”。我连忙盛起一碗汤圆,低头闻一闻,那扑鼻的香气迎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皮很薄,又很Q弹,里面的芝麻馅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溢满了口腔,甜甜的,好吃极了!甜而不腻的味道在舌头上打转,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今年的元宵过去了,可美丽的烟花和五彩的花灯却一次比一次漂亮。我不禁为祖国的飞速发展感到骄傲!我期待下一次的花灯,下一次的汤圆!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10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11

我们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大街上张灯结彩迎龙灯,晚上还要吃滑溜溜的汤圆。猜出来了吗?对,这节日就是元宵节。

每当元宵节到来那天,民间都会举行一项趣味活动——猜灯谜。人们会在街上挂满一盏盏大红的灯笼,灯笼上是一则则谜语。只要猜得出谜底,你就可以拿走这展灯笼。你可千万不要小看灯谜!这些谜面千奇百怪,有时可会 让你猜上半天消耗好几个脑细胞哦!

今年这个元宵节我们学校也要举行灯谜会。一大早老师们便忙碌开了。一根根细长的铁丝把整个操场围起,铁丝上挂着的是一张张红色方形的灯谜,乍一看去就像一条长龙在蜿蜒盘旋。看到这样壮观的场面,我们的心呐早已 从教室飞到操场上去了。

“我们猜灯谜去,祝大家成功!”班主任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风驰电挚般跑到灯谜前,同学们一下子就把猜谜语的地方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一个个仔细地浏览着灯谜,生怕漏下一张谜面,同时也担心身边的同学抢先知道谜 底而捷足先登。

我焦急地看着一张又一张谜面,这些谜面让我感到束手无策,真希望能得到高人指点瞬间变得智慧。突然我眼前一亮,发现了一张简单的灯谜——“石头旁边有块皮。”“嘻嘻,”破“!这不是小菜一碟吗?我心中顿时乐开了花 。瞧我身边的同学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看来他们页猜出了很多谜语吧。

猜谜活动过了15分钟,我已猜出了两张谜面,看着手上的奖品我心里美滋滋地。突然,”牛头马面两边靠,打一俗语。“一张谜面出现在眼前,”唉?牛头为什么不和马面在一起?牛头不对……马嘴!对牛头不对马嘴!“ 我急忙跑到兑奖的老师面前:”老师233号是牛头不对马嘴。“老师仔细地看了看说:”对了,去领奖吧!“我立马一蹦三尺高,心里高兴得无法形容。

猜谜活动结束了,我们回到了教室。

”你猜对了几个?“

”我猜对了四个,呵呵!“……

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节日的校园。

元宵节素材作文 篇12

在一个多么漂亮的元宵节晚上呀,我们从外婆家回来,在我们的汽车开到大广场的时候,我们下车了。我们是准备去看烟花的!

我们一走到那边,就听到轰隆隆噼噼啪啪的声音。我们一看,啊,原来是很多人都在放烟花呀。那么多人都在放烟花,那么多烟花急的我看都看不过来了。我还看见爱心孔明灯,彩色孔明灯,热气球孔明灯,三个孔明灯按照它们自己的顺序飞上去了。热气球孔明灯飞了一半就吧嗒吧嗒掉下来了,幸亏放孔明灯的人发现了,他们就拿来火再点了一下火,点过火的孔明灯飞得好高好高,比两个孔明灯还要飞得高,没想到加工过两次的孔明灯还能飞得那么高!

我不是在做梦吧?等了好久好久,我和妈妈还想看,爸爸冻死了,只好自己先回去了。我们继续玩,等玩够了才回家的。……我们在回去的路上,我还走过爬爬梯(注:广场里的石阶,很高)。站在高高的爬爬梯上,我觉得很高兴又很害怕。高兴的是我比妈妈还要高很多,害怕的是我担心掉下来。……妈妈语:记录到这里,女儿生气了,小脸涨得通红。原因是她说得越来越快,妈妈跟不上记了,多问了好几遍,而且老爸不停地来提醒该睡觉了!

把她自认为很美的话漏掉了,把她的好心情破坏了,把她的美妙想法也打断了!

可是故事只讲了一半呢,于是便边脱衣服边继续讲,可惜,——话锋一转,她讲的居然是给可能看这个“故事”的小朋友上语文课了:“在故事里面,是不是某某某比较好听呀?如果你们觉得很好听的话可以参考一下,因为呀……”如此长篇大论一番,假如不给她刹车,都要讲到天亮了。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