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大全优秀作文内容页

岳麓书院的说明文

岳麓书院的说明文 篇1

九江濂溪书院,始称濂溪书堂,亦称濂溪祠。宋嘉祜六年(1061年),周敦颐"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今赣州市),道出江州,爱庐山之胜,有卜居之志,因筑书堂于其麓。堂前有溪,发源于莲花峰下,洁清绀寒,下合于湓江,先生濯缨而乐之,遂寓名以濂溪。"濂溪本是周敦颐故里之名,周敦颐远离故乡,在外地长期为官,一来因为清廉而贫不能返乡,二来喜爱庐山之美,结屋于此,取名"濂溪书堂",表示侨寓此地,乡关在目之意。该书院历代屡有兴建,数易其址,称谓亦有变更。

汝城濂溪书院,汝城县濂溪书院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是汝城人民为纪念周敦颐而建的,距今已有785年历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濂溪书院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建筑面积1618平方米。自创办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濂溪遗韵历久弥光,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明代两广总督、太子太保朱英,江西、福建布政使范辂,清代著名诗人郭远,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朱良才、李涛,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朱子奇等均在此求学立志,迈向辉煌人生。汝城濂溪书院是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播宋明理学的'文化宝地。

岳麓书院的说明文 篇2

周敦颐始筑书堂,当是从个人退隐会友读书蓍述着眼。真正成为书院,始于1071—1072年间,即周敦颐知南康军时,尤其是在隐居书堂讲学之后。他潜心著述,留下了《太极图说》、《通书》—宋代理学的开山篇,从而成为中国哲学史上宋代理学的鼻祖,即客观唯心主义的开创者,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产生极大影响。不仅如此,他还培养了声名煊赫的两名弟子:程颢、程颐两兄弟。他们是早年由周敦颐在南安(今南康县)因程父程王向之托而收留、受业于濂溪书院的,程颢受周敦颐影响更大些,二程后来都成为宋代著名理学家。宋元之际学者吴澄(1249—1333),江西崇仁人,官至元代翰林学士,他曾在濂溪书院一边休养,一边讲学,认真阅读院中藏书,研究理学,折中于朱(熹)、陆(九渊)两派,知名一时。

岳麓书院的说明文 篇3

濂溪书院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哲学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在理学发展史上,更处于其他书院无法比拟的核心、灵魂和渊源的显赫位置。历史上到九江濂溪书院求学、游学、拜谒、寻濂溪书院访者,可谓连绵不断。许多名人诸如黄庭坚、苏轼、"二程"、朱熹、王守仁等等,都曾在此驻有足迹。南宋淳熙四年(1177年)朱熹撰《濂溪先生祠堂记》、《濂溪先生画像记》。两年后,他知南康军,不仅怀着对先师敬仰之情,遍访元公当年在南康、庐山、江州的遗迹,修缮先生旧居,建"爱莲碑"、题"爱莲匾",还亲自把白鹿洞书院的生徒带到山北拜谒濂溪祠。"我率诸生拜祠下,要令今古播清芬",可见参拜的情景与目的。

岳麓书院的说明文 篇4

据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德化县志·书院志》记载,九江濂溪书院先后有四个称谓、四处校址:一曰濂溪书院,即早期的濂溪书堂,周敦颐逝世后改为濂溪祠,位于九江市治之南十五里处莲花峰下(今庐山区十里乡)。二曰濂溪港书院,在书堂左大筑学舍二十六楹(一列房屋称一楹),可见规模之盛,后毁,明正统、嘉靖、清康熙、乾隆时先后重修。明清时期又在浔阳城内建过两所濂溪书院,一曰丰储坊濂溪书院,为明嘉靖年间兵备道陈洪蒙建,院内有濂溪祠、无极堂、书室五幢、学舍四幢等建筑,清末已废弃。二曰新濂溪书院,在世德坊南,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知府初之朴建,嘉庆、咸丰、同治间多次重修,原是祀濂溪先生神位的地方,后来成为青年学子受业习艺准备参加科举的场所。清末,在此基础上兴建九江中学堂。

濂溪书院绵延八百余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堪称九江书院史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