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

现在孩子心理问题还是比较常见的,如孤僻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孩子心理问题,将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如自暴自弃、抑郁等。

怎么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和解决,我认为首要的是家长陪伴。家的温暖能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家长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有更大的勇气战胜困难。

如果有心理问题,孩子其实大概率也能自我感受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怎么不快乐。所以这时候需要家长,尤其是妈妈和孩子要好好沟通,指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真正有效陪伴,还需要家长作孩子的“好朋友”,让孩子愿意开口说出心里话。陪伴的过程中,要和孩子一起做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让他们开心,达到转移注意力、摆脱负面情绪的目的。

陪伴孩子可能不能彻底解决心理问题,但至少是相当程度缓解问题。如果孩子不能在家庭的爱中走出心理困境,就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介入,让孩子敞开心胸和医生进行沟通,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干预,以期彻底解决心理问题。

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要忽视孩子异常心理和行为,及早进行介入,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困境,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2

我是班级家委会的一员,经常主动联系班主任老师,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家校联络活动,还被评为明星家长。我原本以为自己应该具备了一定的协同育人能力,可看完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六讲后才发现,我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都知道要尊重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可小学阶段的孩子有哪些具体特点,又要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呢?我们也知道要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家校活动,可我们又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有效扮演好这样的角色呢?平心而论,绝大多数家长和我一样都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公开课上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范主任多次提到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就给出了一个国家层面的科学标准。规范化的家长学校,就是以《大纲》为科学指导,常态化、班级化、课程化开展特色家长学校,以成人学校为办学模式,以班主任作为主要授课老师,既向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填补了理论空白,又充分发挥成校的特色和班主任的身份优势,集中面对家长对自家孩子的关切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力地提升了家长教育儿女的信心,提高了家长的协同育人观念和能力,让家长和学校真正成为协同育人的好帮手。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3

作为一位职高学生的家长,我深切体会到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环。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认为家长们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们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视野。

博物馆是一种宝贵的社会教育资源。带着孩子们走进博物馆,他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历史文物、艺术品和科技成果,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艺术的美丽以及科技的奇妙。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世界。

另外,社会教育资源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会合作与沟通,培养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此外,参加一些职业导向的讲座、展览,让孩子更早地了解不同行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引导孩子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不仅是培养他们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更是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的人的需要,意义重大。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4

本期家庭教育公开课的收获颇丰,首先王老师提出的家长学校是近年来学校活动延伸的主要平台之一。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效助力了全日制学校、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失败的家庭教育往往对于学生有害终身。因此,家校合作、家长学校显得尤为关键。家长、老师需要以此契机进一步对孩子的育人氛围、学习能力、成长规律保持高度统一。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还应关注并遵循三项教学基本原则,完善教学三个基本环节。

在沟通中,教师、学校也应充分协调与辅助家长协同育人的功能。1。增强家长的角色认同度;2。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3。充分利用新型教育平台等。其中,营造家长协同育人氛围显得尤为关键。对于新班主任的我来说,一切的工作是从以前的只关注学科成长转为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与发展。我们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更应是德育与“渡人”者。我们面对是一个个成长环境不同的孩子,我们并没有参与他们之前的学习生涯与家庭生活,因此在前期大量与细致的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尽可能多的家访是了解孩子背后生活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优化孩子的教育环境。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5

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讲后,深有感触。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联动学校特色实践课程,可以有效推动青少年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我校为例,自2023年起,我校志愿服务队伍始终牵手关爱社会特殊群体,从“输血式福利救助”到“造血式多元帮扶”,逐步形成四明特色志愿品牌,且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未来我们也将进一步整合社会教育资源,联合达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____善园、____星宝家庭自闭症支援中心、各大志愿社区,共同联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社会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参与志愿服务更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德育内容。为弘扬志愿精神,唱响时代声音,彰显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争做“时代风尚”倡议者、引领者、先行者、践行者!

未来,我校将坚持联合社会教育资源,坚持资源课程化,让教育立体化浸润,让青年学子积极努力的奉献自己的力量并锻炼自己的毅力、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自己的品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争做时代的先锋。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6

由教育部关工委精心组织的“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五讲如期播出——“如何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课后我有了新认识。

在高速发展的当代,校园内的教育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在实践和理论中真正地去践行知行合一。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为孩子们搭建了更好更强的发展平台。如请相关司法机构的专家为孩子们讲讲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法律常识;请环保单位的工作人员指导孩子们垃圾分类的好处及要求等等;带孩子们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环境清理、爱心义卖等等都是很好的平台。当我们带着孩子们走进阳光托养中心,让他们和老人们聊天、互动游戏、打扫卫生;当我们带着孩子走入田间地头,让他们拿着锄头、铲子去播种、去采挖、去除草;当我们带着孩子们走进非遗刺绣基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惠萍老师的指导下,一针一线地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些远比课堂上讲十遍“理论知识”让同学们学得更多,体会更深。所以,正如我们专家所讲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社区中的自然资源和公共资源,让我们的孩子在不同的课堂中获得更多的实践与体验,争做一名新时代好少年。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7

观看了第七讲家庭教育公开课,我受益匪浅,对如何更好地管理孩子使用手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公开课中,心理学老师提到了孩子使用手机的“双刃之谜”:孩子使用手机的优势:提高接纳和接纳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为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但使用手机的弊端也非常显然:对手机的长期沉迷、过度依赖、盲目滥用造成诱发孩子的健康危机,弱化孩子的学习能力等。

老师分享了应对孩子使用手机的具体对策和方法:“约法三章”,预防胜于救治、理解接纳、拒绝粗暴解决。在解决粗暴解决这点中,老师的建议非常好,在解决的过程中把家长“情绪爆发改成过程提醒”,这样会大大避免发生一些极端的事情。

另外,作为家长也需要多多关注孩子,在孩子使用手机时做到“四限制”:一是限制时间以避免孩子沉迷于手机影响学习和生活;限制内容以避免孩子接触到不良信息;限制软件以防止孩子下载一些不良应用;限制社交以避免孩子与不良人群接触。

管好孩子使用手机不仅仅是限制,更是要引导。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发挥手机的优势,避免手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我相信,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8

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学习。学生在学校获得学习资源,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到社会上去获取学习资源。通过家庭教育公开课,我了解到社会资源有很多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博物馆。博物馆等主题机构能让孩子的兴趣和知识有机结合,让孩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如果说社会营造的是一个大环境,那么家庭营造的就是一个小环境。孩子的品行素养大多取决于家长的办事作风。孩子成长过程中,除接受学校的教育外,父母的影响则是最持久、直接和有效的。家长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寻找合适的契机教育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9

社会教育资源是指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可以被教育者用来进行教育的资源。家校社协同关键在三者各有分工又相互配合。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进步。以下是一些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的方法:

1、发现和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社会上有很多机构和组织,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艺术中心等,都可以提供教育资源。学校可以与这些机构积极合作,利用他们的设施和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点燃和拓展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学习。

2、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育网站、教育软件、在线实验室等。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在线教育,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以外的地方进行学习。

3、利用社区资源:社区中有很多可以提供教育资源的场所,如公园、运动场、社区中心等。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场所开展户外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

4、利用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历史、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0

作为一名爸爸我时常会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去改变孩子一些不当行为习惯感到无助苦恼!收看家庭教育公开课以来,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我觉得教育孩子也是家长的一场修行!现在我与大家分享几点体会。

第一点是我们家长要按照孩子成长规律来教育引导孩子。我以往总是用命令式的催促对待孩子的磨磨蹭蹭、丢三落四。事实证明,不是孩子太慢了,而是我们太急了。用平和的语气告知他可以利用的时间,用合适的节奏提醒他加快动作,并用耐心和鼓励对他有效完成给予肯定,结果总是令人意外而且惊喜!

第二点是父母评价是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武断地对孩子一些不如意的表现给予负面评价。父母的负面评价或许会伴随他一生,所以轻易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如果家长也像学校那样运用青少年成长规律实施家庭教育的话,则事半功倍!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孩子对这个世界还很陌生,不可能一下就做得很好。作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我们应该用爱和耐心来对待孩子,用规范和科学手段来教育引导青少年,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家长要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当好协同育人的好帮手,为培养造就更多的栋梁之材赋能尽责。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1

在本期的家庭教育公开课中,我更加清晰地看到,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深化家庭和学校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影响。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要探索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育人的有效途径。社会上的教育资源,不同于学校通过学科来传递知识本身,更注重培养孩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且点燃和引申孩子们的思考。如参观科技馆,出行前,与科技馆有关的知识铺垫就显得格外重要。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教师们就可以放手孩子,让他们带着好奇的眼睛,带着满肚子的问题,饶有兴趣地去理解甚至动手操作相关技术。还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为此行箍上枷锁,要求每个孩子完成一篇观后感之类的硬性作业。每个孩子观察事物的视野不同,孩子们的分享对象也不一样。我们要做的是等待,等待有分享欲的孩子来分享他们体验后的所见所感,之后再作适当补充引导。超越知识本身,重视问题的解决,这趟科探之旅就可达到孩子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这些鲜活的场馆,润物无声却又精彩纷呈,真正帮助学生愉悦身心、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2

今日收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五讲,获益匪浅,在此分享几点认识。

一、要重视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养成好的习惯。专家说,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影响出来的。在小孩做作业时我们大人基本上不看电视或手机,小孩也是在完成作业后才能玩,学习时能静得下心来。孩子从小喜欢拼图搭积木,我们尽量培养他的这个兴趣,买各种拼图玩具,我们与他一起拼图,给孩子以沉浸式氛围。同时也会通过家庭拼图比赛来加快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从上小学到现在高中阶段,做作业速度相对较快。

二、多鼓励少埋怨,少给孩子施加学习上的压力。家长不能把学习成绩当作唯一追求;要多陪伴,多理解孩子。我们很少干预孩子学习,考得好表扬他,考得差鼓励下次再努力;在初中时如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我与孩子也会一起做题一起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尽量减轻孩子学习上的焦虑,做到协作共赢。家庭关系和谐也很重要,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培养出孩子的好性格与行为。

三、劳逸结合快乐学习,劳动教育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通过做家务一方面劳逸结合、放松大脑,另一方面亲身体会家务劳动的乐趣,让孩子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3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号召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作为家长要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品德教育,古人云:“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很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和排名,忽略了品德教育,使孩子出现心理脆弱、适应力差、情感冷漠、自私自利等问题。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作为父母和家长,首先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培养美好品德。仁爱宽厚,慈孝,兄弟和睦,邻友爱,克勤克俭,常怀粥饭来之不易之念……这些良好的家风家训也需要我们父母做出榜样和示范,进行耐心的引导。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将家国教育的理念更多地付诸于实际行动,根植家庭教育,厚植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4

今天有幸收看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游森副司长与罗爽教授带来的家庭教育公开课,收获良多。游司长最后的总结让我醍醐灌顶,他说:“作为家长,要选择权威的指导渠道,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对孩子有合理的期待。教育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一天比一天好,而不是和别人比,教育不是竞争的。”是啊,作为家长,我要学会更理性的看待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业成绩之外的东西,比如孩子的身心健康,体育锻炼,要加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也要加强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多探索,多实践,比送孩子去学科补习班,更有意义!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5

看完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讲,我想谈几点感悟。

首先,要注重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接触。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关注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教育活动,从中挖掘和享用宝贵的资源,为孩子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社交能力。第二,要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学习场所,因此,家长应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家长可以主动参与家长会和学校活动,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校的特长和优势,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利用学校内外的资源,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第三,要善于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实时获取各种学习资料、教育活动信息等。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适合年龄的教育应用程序和学习网站,帮助他们在充实知识的同时,也建立良好的网络礼仪和安全意识。最后,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教育资源的挖掘不仅仅是为了提供给孩子,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在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的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为未来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6

这次观看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公开课,感受良多,受益匪浅,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协同关系,并不是叠加关系。我们总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那就需要家校社三方面联合起来共同教育孩子。现实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社会育人这个方面。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把社会资源引入到育儿当中来,不断发掘社会育人的优势,并进行正确引导。我们家长要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合理利用周边的海量社会资源,去触发孩子们的兴趣点,顺着孩子的兴趣点去延伸,滋养孩子们健康成长、自由奔跑。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广阔的农田、大自然、果园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家长带着孩子多接触社会上提供的一些资源,有助力于孩子们探究学习、健康成长。我们第一次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摸索着前进的,我们更需要协调好家、校、社三者关系。我们要用孩子们的视角去规划和引申育儿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