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高中作文高一作文内容页

我读论语作文800字

我读论语作文 篇1

胡晨旭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中的此一言,振奋了多少有志之人,只有弘毅扬志,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出彩。

弘毅扬志,是对自己改变的一树旗帜。我们每个人,都在心中为自己立下了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方向。美国一代文学宗师霍桑深受原罪思想的影响,下定决心改变之前浮躁的自己,净化自己桀骜的心灵,他最后用他独特的旁观者的文笔开创了美国心理小说分析的先河。对于霍桑自己来说,内心的决定,更是一种志向,是鞭策他前进的动力。这树旗帜,是在铿锵有力的目光中坚挺而立。

弘毅扬志,是无数志人的信条警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那闪耀的星火,正是多少伟人所不会改变的信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年少有为的周总理的豪言壮志,闻一多先生所贯彻到最终的说和做。鲁迅放弃从医,用文字唤醒麻木的人们,这些都是无数先辈们在鲜血中用嘶哑却坚定的声音喊出来的。这些弘毅,是我们头上灿烂星空的璀璨和心里崇高至极的缅怀致敬。这些信条警言,将在中华民簇的血液中传递,这不可磨灭的精神,直到永远。

纵观天下,贯彻古今,无数个弘毅扬志,更是对不满的申诉,是对命运牢链的挣脱。不公是用来打破的,命运是用来改变的。李远从农村出生,经过层层的努力终于考进北京航天大学的航天系,是他最初的梦想。但农村的固有观念,让越来越少的农村孩子接触浩瀚太空,孩子就应该沿着那泥泞不堪的稻田边行走。这样李远下定决心,让农村孩子眼里有星空,心中有长虹。他为孩子创办的航天班,他在努力打破不公,在改变命运。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人弘毅和扬志,他们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在苦难中凤凰再现,涅槃重生。

弘毅,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誓言。高中生活,每个人的弘毅都凝聚在每天伏在桌前的身影上,汇聚在瞳孔之中的光芒。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任重而道远。但这个誓言是我们对抗世界的决心,是梦想的绘图。弘毅,圆梦!

我读论语作文 篇2

李响

六岁

时至今日,多年以后,那个孩子仍会记得与它初遇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看见没?书上这俩小孩。记住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只饱经沧桑的手拉着一个流着眼泪鼻涕的女孩,另一只手指着书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走,下楼,给那个女孩子道歉去吧。”楼道里救下爷爷的调笑声,“用孔夫子教育你,怎会让你抢别人的糖?还哭得最大声最委屈。”朝阳的屋子,阳光散落在旧书上,书脊上“论语”散射着微微的光。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岁

操场的大台子上,一群高年级学生中站着一个矮矮的女孩。是的,刚升入三年级获得竞选大队委成员资格的女孩成功当选,几天后,学校评定优秀学生代表,她又与三个同学分别获得学校奖励的一套文具。回到家,女孩收到了别样的奖励:姑姑送的“学海无涯”的刺绣和写在一张红纸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了,“小孩子虽小,一定知道孔夫子的,做的好了,也要谦虚恭敬有礼貌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十二岁

在心仪的初中的新生开学典礼礼堂中,校长问所有在场的新初一孩子心仪的大学。台下议论纷纷,而女孩其实从没真正想过大学。以后校长说道,“有同学没有大学的目标吗?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你们这一代人,是毛主席口中七八点钟的太阳,是太阳,怎么没想过照耀一方沃土,温暖一方世界呢!”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现在

有个孩子正在回忆着与《论语》撞了个满怀的所有故事,心里充满了感激与感动。

我与《论语》,十年,撞了个满怀。

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告诉我理解不是万岁,理解是换位,告诉我不要莫名要求别人为自己无条件做事,告诉我不要无理取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告诉我见贤思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告诉我青年有担当,国家才有力量,告诉我“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们智慧的结晶,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性准则,虽有迂腐之处,但我们这个时代仍然要师法先人,以先贤的精神中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怀揣美好品质,与更美好的未来撞得满怀!

我读论语作文 篇3

邹晨宇

孔子有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从千百年来,又将从千百年后走的话,从古流传至今。孔子,这位千百年前的教育家,教导的我们便是向优秀的人学习,即见贤思齐,不贤自省。

忆往昔,明古知兴替,向贤者求学,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反言之,如若刚愎自用,只知塞住耳朵,闭上眼睛,不听忠言,便永远不会有长进,甚至将自己推入深渊。楚怀王的身边有屈原,有上官大夫,也有令尹子兰,楚怀王刚愎自用,不听贤者之言,而听群小之言,导致最终将自己推入坟墓,周太祖深夜向苏绰问陈帝王之道,求申韩之要,双膝跪之前席,不觉夜已过半。同样都是一国之君,怀王尽信群小之言,最终落了个国破家亡的下场。而太祖却虚心求教,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由此来看,向贤者学习,不是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而是在与贤人的交流中提升自己,获得知识,汲取营养,这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轴中,是未曾变过的,因此观之,向贤者学习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贯古今,我们应举贤思齐,善恶皆我之师。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无论里面的人,品行高与低,见识广与浅,能力优与劣,都是我们的老师。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发光之处,每个人身上也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看到优点我们就学习,看到缺点。就反省自身,集众人之优,斥众人之劣。一点点地提升自己,改进自己,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无限的接近心中的那个贤人,心中的那份闪光。

当思索,我们应当如何做到见贤思齐呢?首先便是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放光的地方,当我们发现别人优点之时,那便意味着,我们身上也拥有了那份闪光点。其次,便是鲁迅先生所说的,见到好的东西便推行拿来主义拿来被我们所用,见到不好的东西,就改造成为好的东西拿来所用。

观当下,我们青年一代在时代的浪潮中应努力提升自己,向身边的闪光学习,向身边每一个努力的人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在学习中成长,顶着那湍急的河流,逆流而上。

我读论语作文 篇4

孙心蕊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意思是,采用不合理的手段获取的利益,是不能接受的。其潜在意义也就是,“利”要在道义的范围内获得。由此我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相统一的。

在义与利的交锋中,人们一向视义为荣,瞅利为耻。可须知,在义的范围内,利也只是一种生存需要。“义”与“利”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对立这么简单。

利是义的存在基础。对一个人而言,实现一项义举一件善行,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多做一些,不间断的做下去。这也就体现了“利”的重要性。孔子的弟子曾奋不顾身下水救人,事后收取了贵重的酬谢,这件事引发了大家的纷纷议论。人们见多了不计回报的馈赠,对于这种收取报酬的做法难免有争议,但孔子对他弟子的这种行为却大加表扬。他明白,义而不利,行而不远。人终归是社会之人,不免受制于现实中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绝不能苛求一个人总是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生活中,寻物启示的报酬,见义勇为的奖励,都是在义之上的利。利不应该是成为做人做事的根本目的,但利或许也可以适当促进义的产生,这不也是一种好的现象?

符合道义的利才能长久。获取利益的手段如果不合理,那么再大的利也只是一时的,是不长远的,只能落得损人利己之名。有时候,舍利取义并不一定是全然放弃自己的利益,而是目光长远的表现。“非典”期间,板蓝根供不应求。不少小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大义,大肆涨价赚钱。石家庄神威药业却毫不犹豫选择降价,千方百计扩大生产,平稳市场药价。他们固然是商业企业,重视利益,但放弃了眼前的小利,选择了大义。他们也因此获得了长久的信誉。这样的义,带来的难道不是长久的利吗?

义是中华传统之美德,不计其数的大爱无私之人,他们以自己光风霁月般的义举绚烂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空。但利无论是对立于义,还是与之相伴而生,都是无法抹去的存在。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正是教导我们见利思义,合义的取之,不合义的要坚决辞之。

邓小平曾言:“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大千世界,“利”海浮沉,义然后利,利与义也可以相统一。

我读论语作文 篇5

胡雅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一声嗟叹,苍劲的声音让所有的学生都心中一凛。

“夫子——”子路性急地喊了一声,被一旁的曾皙拉住袖子,便默默不做声了。

孔子望着那滚滚逝水,一时间竟有些怅惘,这对于他是极为罕见的。

回首过往的几十余年,早年好学,四处求学拜访,在许多方面已有所造诣。现今,他广纳学生,其中多名学生也在不同领域有所成就。然而,他毕生的梦想啊……想到这里,他低下头,无奈地摇了摇头。眼下是清澈见底的河流,有鱼儿穿梭其中,它们游得是那么愉悦,它们怎知河川之外,有人在为战火纷扰而忧虑?他在水中照见了自己的脸,一张饱经风霜,愁眉不展的脸。

“夫子——”学生中有人又唤了一声,他这才晃过神来,回头望见了那些眼睛。有些还年轻,清澈而富有朝气,透露着对世事的新奇与懵懂,让他想起了几十前年的自己,有些早已布满岁月风痕,沧桑而又稳重,但这些眼睛都是坚定的,他的学生们都和他一样,有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有着天下太平的理想。只要有信念,纵使岁月流逝又有什么关系呢?纵使物是人非又有什么关系呢?想到这里,孔子不禁展颜一笑。

学生们看见孔子舒展的笑颜,终是放下心来。

“夫子适才在想些什么?”一个学生恭敬地问道。

孔子微微一笑,目光深沉。

“没有什么,不过是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他顿了一下,看着学生们都已经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话,继续说道,“忆昔,周公的时代距今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而人们啊,似乎都忘了他的思想了,破坏礼法,烧杀掠抢,这是时代之悲啊!我们的时间,虽如这涛涛逝水般,一去不返,但只要我们每个人落实好自己的言行,纵使时光飞逝,信念不移,它就不会消失。所以眼下,我们不如将目光放在当下。每个人做好当下,就无怨无悔了。”学生们都点头称是。

孔子看着眼前的学生们,心中又燃起了雄雄希望。他想,这些人就是儒家的未来啊,定是要更加用心栽培才是。

“走吧!”孔子拂袖,心满意足地和和他的学生们涉过了时间的河流。

我读论语作文 篇6

赵高源

何为学习?应如何学习?从古至今,无数的哲人都在探讨。我读《论语》,在这之中,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论语》说,学习的基石是好的学习态度。“传而不习乎?”老师传授知识时,听者应有良好端正的态度,认真听取。这也体现了对于新知识的渴望,足见学习的热情。这样学习起知识或某项技能来,不但能学到实处,而且自身愉悦。

《论语》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生活即课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这其中包含了主动体会、自我对事物进行剖析的过程。比之被动地接受、老师手把手地教导的效果要高上几级台阶。同时,这是心灵的素养,是谦卑人格的体现。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向他的三岁小外甥学习,学习他的纯真、无华。我们不由地深思,一个大作家都能以虚心的态度向周围的人学习,我们为什么不去这样做呢?其实和《论语》中所说一致,见到贤能的,不是去嘲讽他,嫉妒他,而是要立刻向他学习,见到不贤的,不是去嘲笑他,鄙视他,而是要自我告诫。生活中大概也就两种人——贤与不贤。也其实是在说,无论遇到什么人,无论在哪里,都要时刻保持谦卑的态度,以学习为最终目的,排除其他的干扰。

《论语》告诉我们,要时刻反思。“吾日三省吾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自己映射出自己,可以反思。晚清名臣曾国藩为匡正自己,不仅每天写日记记下每天的不足,还告诉家人,让其在旁监督。他正是在每天的反思中进步,一步步走向成功。若我们也能如此,也便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成为新的自己。反思,是自己拷问自己的过程,以自身为“贤”与“不贤”进行总结与学习,这又使学习延伸了一个层次。

心理学家怀特海说过:“学生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论语》向我们展现的“学习三层次”中,后两个固然重要,但也要基于第一个之上。“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需要我们将这三者有机结合,明晰先后,去做好这件一生都要做的事——学习。

我读论语作文 篇7

汤怡瑾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题记

若我居之陋巷,则日夜予我以乐。

瓢舀使得久了,沉淀出种略陈旧的气味来;但常濯清流之故,色泽仍年轻、光亮。每俯下身去,浅取一瓢,玲珑碎玉四散着迸溅上内壁,于是以那不开化的声响就好似正喃喃着古拙的方音——要什么钟鼓和鸣、鼓乐喧天才能抵得过这清音朗韵?所以心醉,不下于酒酣,返舍中,席地而坐;抔水尽饮,颇感陶然,以中有足乐者——着笔仅作“饮水”二字。

菽粟三握足矣,菜蔬不计颜色,炆熟了,拿朴旧的器具盛将出来,少施味,不掌荤。其自然不谓之“餗”而仅可称“素”,可当前素景怎是甘旨可处的呢?素行素业怎是膏粱可染的呢?却正好只应由这所谓粗粝相佐方为乐之无量。一片素馨之中,着手弄经,鼻不觉异,口不啐显,可以全然忘我于味道守真之行,何苦之有?何苦之有?

窗前无人,屋后无事,想来也可惜是少有谁人愿守居于如此萧条之地吧?那么他们自然也无法料想这等陋居竟仍有人于此安乐,殷殷地终日摸索着那通向至清之境的不二法门了。可这分明才是真乐!困顿则曲起手臂枕着头颅,较之倚靠雕栏玉砌实是舒欣得多;为之或有触动的终是无穷之道义,笃“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存志,是“喻于利”之俗夫所无可比数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于这浩茫天地之间,却愿寄情于浩如烟海之圣经贤传;朝有韦编三绝,暮有废寝忘食——岂非因乐,岂不称乐?

无怨在此陋巷,日夜予我以乐故。

水至清则无鱼,而情至净则有人,所以心动间落书,竟有古风之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至此,尚执高上之志,仍欲抒淡泊之胸怀,遂又添二句作:“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方驻。

此乃乐道!我愿以之为乐,纵横一生,穿越千古,不嫌流芳百世抑或默默无闻,不叹既不逢时又或百般无常——我愿以之为乐,纵横一生,穿越千古。

于是居之陋巷,感日夜予我以乐。有何乐?心乐。又至,虽自言居之陋巷——何陋之有?摒弃庸人眼光,萧条外,自处清乐间。

我读论语作文 篇8

周晓月

“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以其智慧的学说贯穿中外,流传古今,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究其本源,却总是不离“论人”,孔子以他的思想向我们描绘了君子之风应如玉似竹,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成为一个君子。

君子,是仁义的化身,在孔子的观念中,君子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也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更是“文质彬彬”的。孔子对君子的定义正是如《论语》中所说的那样,不为外界事物所迷惑,不被利益所诱惑,坚守自己的本心,以仁义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这样的人,便是君子了,就像是竹子一样坚韧挺拔,心性高洁;也像是玉石一般温润如水,厚德载物。所以,君子,为仁以义。

君子,也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在《论语》中对于君子的描述与定义,也是他人生七十几年所坚守的人生信条,《论语》中总结的君子的品质,也是孔子身上的品质,更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认可的孔子的君子之道,在物质与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旷达超然的心境,坚守信念,不违于仁,这是君子之道的践行,是孔子作为“至圣先师”的以身作则,亦是对《论语》的实践,这是君子之道,也是孔子之道。

君子,更是当代青年的标榜。社会时时需要君子,我们人人须做君子。坚守信念,不为事物迷惑,不被利益诱惑,做一个讲仁义的人,如此,一个人才有精神,一个社会才会有希望,一个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下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是要把传承到如今的君子之道传承下去,厉行君子之风,学习《论语》,修身养性,才可以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播于世界,使世界学习到中华文化的深远。所以,君子之道,玉竹之德,正是当代青年所应学习的。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学君子之道,传玉竹之德,将仁义喻于心间,不喻利益,做与小人相反的君子,是仁义的化身,是孔子的化身,更是当代青年应成为的化身,赏《论语》,学仁义,做君子,我们理应如此。

我读论语作文 篇9

杨厚邦

作为山东人,背《诗经》、诵《论语》,懂“温故而知新”、知“入则孝,出则弟”,是每一个像我一样齐鲁少年的必修课。如今,我更欣赏“君子坦荡荡”,我更渴望成长为“文质彬彬”君子。因为,唯君子,才能立世!

何为君子?以何立世?

孔子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他认为,君子的心胸宽广开阔、思想坦率洁净、行为动作舒畅安定,不计较利益得失,处世洒脱、快意。小人则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看似丝毫不吃亏,却拖泥带水、累心于世。低调内敛的隐士君子杨绛先生,用漫长一生面对不公正待遇时,始终朝着期待的方向前行,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正如她早年翻译的兰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准备走了。”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她对自己漫长一生的自况。静而不争,淡泊名利,是坦荡君子的所为!

孔子又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他看来,君子懂得的是大义,以此来决定取舍,而小人只懂得小利,即使违背道义也在所不惜。近代以来,众多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救民于水火的理想抱负而舍生取义,被视为君子之举!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君子”深明“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的大义,坦然受刑以警醒世人“国之不昌在于未有因变法而流血者”。当然,也不乏为了眼前利益放弃正义的小人。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形势下,美国只顾自身小利,置人民生命安危于不顾、逆全球化发展趋势,忽视无人能够置身于地球村之外的现实,抛弃团结合作的人间正道,这种行为是极其错误的,终将被人类所不齿。

孔子还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也应“言必信,行必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仍然不乏诚信君子。“木材大王”卢伟光之所以成为最早在巴西拿到木材开采权的中国商人,是因为他放下眼前小利,不惜个人亏损与当地供货商建立信任关系,树立了诚实守信的为商之道。

半部《论语》知天下!《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教会我们如何成为君子,如何为人,如何立世!若为君子,我应从现在做起,以青春为宣言,苦心志、强体魄,培养良好品性,明白处世道理,成长为国之栋梁,实现个人价值!

我读论语作文 篇10

赵晨岚

我读《论语》,有一语,君子之道,靡不毕见,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反复读之,“勇者不惧”读到了直面。那么何谓勇者?

初见“勇者”二字,惊诧于《论语》(仁为核心思想)怎谈起了兵法?!反复读之,我竟看到了生活中的无数勇者!短短四字,却成了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直面。那直面有难于什么?

直面难于两方面:一方面,直面而不惧,另一方面,直面而敬畏。

直面而敬畏的第一方面,直面自己,不惧现实。这是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定信念。不惧现实,不惧别人的偏见,不惧束缚。一位非洲男孩安东尼雨中赤脚跳芭蕾舞的视频中,我看到了勇者:直面自己,直面自己身上的标签:黑人、贫穷、男孩,不惧现实,不惧别人的眼光。卢梭曾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枷锁唯有勇者,敢于打破,直面自己,追求个性,这枷锁是现实的枷锁,作为勇者,打破它!

另一方面,直面生活,不惧困难,不惧每一个初次。不惧困难,我记得这样一句话“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含着泪奔跑的人。”这是勇者不惧困难的态度,是他们直面生活的态度。不惧每一个初次,正如汪曾祺所说:“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许镜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拥有自己的音乐会,是三十年的勇气,三十年的不惧,三十年的直面。如此,直面,不惧,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最后,直面而敬畏的是生命。《论语》提到不惧,却未提不惧的对象,这就像海明威的冰山理论,那八分之七我概括为直面,其中,直面而敬畏是不可忽视的。然而总有所谓的“勇者”拿生命开玩笑,今年七月,三名大学生为追求“个性”风景,站在铁轨上各种摆拍。他们扭曲了勇者的内核,没有真正认识何谓勇者,何为直面。吕凯特曾说:“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不懂得敬畏生命的“勇者”应直面这句话,直面生命是单程路的现实。

读《论语》,学会直面、不惧与敬畏,做真正的勇者。多年以后,面对当初的不惧,仍记得一次次直面,对如今的一切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