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篇1

我刚读第一自然段,我觉得父亲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是画家,会弄各种乐器,养花,还养蟋蟀,我觉得父亲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我爸会做美食,也抓过蟋蟀,但是没弄过乐器,也不会画画,所以我觉得作者的父亲是一个会很多东西的人。

这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不到清明节,父亲领着孩子放自己用胡琴弦做的蜈蚣风筝,用玻璃做成小桥、小亭子、八慕。我们过清明节的时候,还会上山上去採艾草,趁太阳没出来的时候,带着艾草下山回家。我们和比我们年龄小的小孩子玩,我都会觉的跟他们玩很幼稚,可作者父亲都那么大的人了,还和孩子们玩,不觉得幼稚,还玩的那么开心,还会给作者做那么多好玩的东西,所以我觉的作者的父亲是一个很爱和孩子玩的一个人

我觉得第四自然段写的很好,因为我考差了,妈妈会说我,还会给我报课,可作者虽然数学很差,他父亲但没有说作者。这一段还写了父亲和作者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而且作者十几岁就学会抽烟喝酒,父亲并没有不同意,没有说这么早就喝酒过这种话,而是喝酒时给作者倒一杯。抽烟时,给作者也拿一根烟,还先给作者点一根,好像作者真的是父亲的兄弟一样,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喜爱之情,和父亲对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家里,我经常管爸爸叫老栾,爸爸也笑咪咪的答应了。还记的爸爸还领我和哥哥捉知了,捉蜻蜓之类的。在海南还种了两棵小椰子树,爸爸还爬到了两棵最高的树上锯了好几个椰子下来,用蜂蜜和百香果做了美味的椰子汁。

爸爸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我在家里不管干什么他都不会说我,让我感到很温暖。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篇2

这篇文章主要说了汪曾祺和他父亲的那些往事,重点讲了汪曾祺和他父亲亲密的关系,这两人一改以前父亲决定儿子命运的模式。这让我想起我和我的爸爸,我俩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上小学前和爸爸的关系很好,但还是对妈妈更熟悉一些,直到我上小学,我的成绩和爸爸小时候比差远了,他总是年级第一,我最多也不过是前十五,一二年级还好些,三年级时我的成绩直线下降到了后几名,爸爸气的开始打我,用我的鼓棒,打起来很疼,打五下就不敢坐了。爸爸也从一天两根烟升到一天五六根。我考的不好时甚至还会涨红了脸,说不出话,做题要是有错误,爸爸就很生气,我就吓的闭起眼睛,大气都不敢出,就这样恶性循环直到五年级,空气里都充满了友好的教育气味,爸爸这才惊醒,开始好好和我说话,不再打我,现在我和爸爸已经不常吵架了,但是我还是留下了后遗症,爸爸只要一生气,我就把眼睛一闭一转头,看来教育得从小就给小孩树立安全感。< zuowEnBa.NeT >

开始我不明白金铃子的意思,我猜是一种虫子,看到“振翅名叫”我联系生活,蟋蟀是靠翅膀发声的,我明白这金铃子是叫的好听的东西,上网一查原来金铃子是蝉。

看完文章后有一件事情让我特别难忘,是汪曾祺儿子把同学私自带到自己家,我想这个人真义气,为了朋友,自己都不管了。我发现有的人一有孩子就变的“自私”、“胆小”、“两面性”这些都是对儿女的爱,虽然平时我觉得父母很烦,跟唐僧念经一样,还老生气,怪吓人的,但后来一想,这不也是爱我吗?

不过有一点我总是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和客户讲话还挺客气,和我就不一样了,没有先考虑再说,要是我说了哪句话不对,他就突然发火,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默默接受他说的一切。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篇3

当我第一次看见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我心中便涌出了一些疑问。多年的父子怎么可能成为兄弟呢?儿子不是应该尊敬父亲吗?再读文章后,我心里逐渐有了答案。

在刻板印象中,中国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总是严厉的、紧张的。这样的家庭氛围很糟糕,家长和孩子相同水火,大家都不愉快。相比之下,汪先生小的时候的家庭关系就不一样了。他的父亲的生活情调很难得,他把家里装扮得温馨、精致,处处都表现出老人家的细心和智慧。他还给孩子做灯笼风筝,充满了对孩子浓浓的亲情和关爱。他对子女的学业也从不苛求,让他们顺其自然发展,可这样的结果却是孩子们即使是不督责的学业,最终他们的学习也很不错。父子竟然可以一起抽烟、喝酒,可以合伙起草情书,可以合作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危险的秘密事情,这是我无法想象的。

我从文中的第三段中,姑妈叫“我”爸爸“孩子头”,体会到了爸爸与自己儿子之间的亲切平等的关系,汪老这种幽默风趣的写作语言,写出了自己爸爸的童心、随和、聪明、教育有方。

在第三段中还有一个拟人句我很喜欢,“清明节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践踏越长得旺。”这句话写出了清明节前后小麦蜷缩在地上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让我忍不住往下阅读。

这篇文章也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因为爸爸工作原因,我们总是聚少离多,但只要休假,爸爸便会带我去很多地方。在我心中,爸爸是这个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他可以用一只胳膊轻松地把我吊起,任由我像一只小猴子般摇来晃去。出去玩时,只要玩累了,爸爸便将我扛在肩头,他的脚步是那样稳重而坚实,让我有一种安全感。

多年的父子成兄弟,令我向往。而父爱如山,令我感动。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篇4

听到《多年父子成兄弟》,在没读文章之前,我脑海中在想:“父子之间是怎样成为兄弟的?父亲是一个“老顽童”,每当孩子玩的时候,父亲这个“老顽童”总会“不请自来”吗?我满脸问号。

我阅读了全文,“兄弟”一词好似广阔大海,深不可及。文中的父子既有兄弟情长,又如同窗好友……他们“父子之情”温馨而又平和;默契而又无言;平等而又互相支持。…。这也就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了吧。

我的父亲,一个话不多的人。与汪曾祺的父亲不同,他严厉,望子成龙。他不像汪曾祺的父亲一样给香烟。记得那天,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想尝尝烟的味道如何,为何那么多人对它如此依靠。我呛到了,也让父亲发现了,我因为这次一口烟、一次好奇心,被训了。

说他话不多,也不足为怪。“男生永远长不大”,这话没毛病。我虽然已经很大了,可对卡牌、电视的喜爱还是放不下。所以说王曾祺父亲,这位“老顽童”我很喜欢。父亲虽也爱玩,可每当我说起这些时,父亲也只是附和着答应几声。我也知道父亲,所以也通常是自娱自乐,只有在到家后,我们都无事时,才一起玩。但也依然乐此不疲。

可父亲也有像汪曾祺父亲的一面,每逢周末,闲来无事,他总会带着我去草坪上放风筝,耐心的指导我,跟我一起跑步。…。每晚我去找他练棋,既使已经睡下了,他也会强打精神,当我的陪练。…。有时他还会顶着被母亲“批评”的风险给我去买一些零食吃。…。

每逢考试不理想的时候,父亲终会加以鼓励,绝不会对我加以打击,精神上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当我将来成为了一位父亲,我一定要和我的孩子成为“兄弟”。和他默契的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会去尊重他的一切。能够在精神上给予最大的鼓励。让他在生话中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最先会想到我。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篇5

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在想:这个父子是作者的父亲和和作者吗?他们是因为什么成为兄弟的呢?原来,“父子”不仅是作者父亲和作者,还有作者和他儿子。而作者父亲和作者成为兄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充满童心。

前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父亲和作者小时候一起做的事以及父亲绝顶聪明,随和,充满童趣和关心我等特点。后四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自己和儿子之间的一些事,还有唯一一次争执。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他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比如放风筝,在田野上奔跑,用玻璃、“鱼鳞纸”和西瓜皮做各种彩灯等活动,别人家都羡慕极了。从这里也能看出父亲充满童趣、随和的特点,至少他能和孩子们玩到一起,没有代沟,父亲还能帮小朋友们做风筝、花灯。而现代的家长们就没有这种童真了,天天捧着手机看,有时候还扔给我们一个手机,让我们和家长一起玩。他们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其实我们最需要的是陪伴。出去玩时,家长总有成千上万个理由拒绝我们。就算真陪我们出去玩,也是过一会儿就不耐烦地催我们回家,根本我们玩不到一块去。

作者也继承了父亲的品质,对孩子很宽容,但却达不到父亲那样,因为作者写情书父亲都能在旁边瞎出主意,而儿子写情书作者只是闻而不问而已。还有那次争执,儿子带“黑人”回家,父亲的不理解,骂他都是因为怕连累了整个家庭。然而,儿子委屈地哭了,“我”才明白过来,“我们是错的,不应该去践踏儿子自尊心,更不应该去伤害他和朋友之间的兄弟情义。最终,这个“黑人”在作者家住了40余天才走。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倒数第二句把“而且”和“可恶”中间加了一个逗号。我仔细思考后,认为这个逗号强调了语气,更突出了作者对这种家长的厌恶。这种用自己的理想规划孩子孩子的,就很像一个故事,一个妈妈教训儿子说他这么笨也不笨鸟先飞。

儿子回怼道:“世界上有三种笨鸟,第一种先飞,第二种嫌累不飞,第三种最讨厌,自己飞不动就生个孩子让后代使劲去飞。”这种家长和第三种笨鸟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也想让我的家长像作者父亲那样充满童心!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篇6

光看标题,我便联想道:这是否是一个关于父亲和儿子的亲密时刻?但往后继续看,我便知道我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这篇讲述的是两代人之间的事,是作者父亲,作者,作者儿子的事。

看第二自然段,作者大夸特夸,形容“聪明绝顶”,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笑出了声。“聪明绝顶”这个词本身其实没什么好笑的,可我由此联想到了我的外祖父:我外祖父的头是光溜溜的,没有头发,我常拿这件事来取笑他,他却说:“你没听过‘聪明绝顶’吗?我这光头正说明我聪明啊!”我当时就笑出了声。现在看到这个词一下子又回想起了外祖父的这番话。其次,我为作者父亲的能力感到惊讶,说他样样精通都不为过。不仅是会,更是精通,这十分难做到。

再看第四自然段,我不禁惊叹。这一段在作者笔下把父子关系写得十分精彩。大多数人看到后都十分有感触。文中父亲已经算是一个完美爸爸了。不仅对孩子的学业一点儿也不强求,还陪作者画画、练字、唱戏、写情书,甚至抽烟、喝酒。似乎作者喜欢做的一切都允许他做,从来都不反对,也不干涉。这样的陪伴,也让作者和作者父亲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友好——不,是亲密!

第五自然段中,讲述的是作者自己与作者的儿子之间的事了。在第五段中,作者多次使用双引号,双引号中的词让人难以理解:右派分子、黑帮、牛棚、插队、落户,都打上了双引号,我一个都看不懂。不过除了这些地方,仍然能让人体会到作者对儿子的关心。例如:儿子写信给他,作者就算多学“一门语言”也要给他回信;儿子也对作者十分亲近,这对父子之间的亲情似乎也有着作者父亲和作者的影子,可见父亲对作者的影响有多大。

我认为父亲或母亲的每一个举动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才总是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篇7

首先我们看这一题目“多年父子求兄弟”这短短的七个字,把作者早年丧母时的惨像写了出来,而很多人丧母之后,父亲极其的莫落,可是汪曾祺的父亲没有反而和他“多年父子成兄弟”与孩子更加亲切,成了兄弟一样父子。还有一点兄弟一般十分和谐,很少起内讧父子俩都到这种地步了,也能体现出作者和父亲的亲切程度。

在看文章。作者在第一个自然段就说“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他父亲的名言,他出生于1920年,这扁文章写于1990年,70年过去了作者依然记着他父亲的话,说明了作者父亲的这句话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他的心里。作者的父亲也对作者的母亲十分爱戴,就连作者己故的母亲,他也亲手给他母亲做了黑衣。文中“几大箱子”这个量词十分庞大。也体现出了他对作者母亲的爱。不但做的多,他还做的十分细致,冥衣做好后是要被烧掉的!可是作者的父亲依然把衣服做的很好。

作者的父亲也是一个爱孩子的人。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句话“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一个是性格,一个是行动。作者的父亲还带孩子们去放风筝,作者父亲的风筝线是故琴弦,而作者说:“用胡琴弦放风筝,他还未见第二人。”七十年了啊!作者还未见一人!这是何等稀有啊!这也说明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性格独特的人。他这种极其爱戴孩子的父亲是少有的,而他还费尽心思给孩子们做金龄子的笼子,笼子十分精致,而且金龄子十分的小巧。所以做这些的琅玻璃也十分的小,做这个笼子将会是一段考验精神,耐力与毅力的呕心沥血的过程。作者的父亲还给孩子们做各种各样款式的灯笼,这里也能写出他对孩子们的爱。而孩子们十分羡慕汪曾祺有一个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父亲。这样也可以体现出了“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情谊。

这样一个良好的父子情谊,在我们生活中是极其少见,更何况还少一位母亲,可是作者依然和父亲去能和平相处,值得我们的学习。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篇8

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汪氏父子间的几个生活片段,着重突出了父子之间互相信赖,乐趣横生的生活情景,那种亲近、温馨、平等的关系另人艳羡。此外,文章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很有教育意义的观点,它教人们应该如何做一位好父亲,为如何处理好家庭父子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点出文章题目的出处“这是我父亲的名言”。其中通过“我”字的使用,能感受到作者的骄傲自豪跃然纸上。接着,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父亲在他心中的形象。

聪明勤奋而多才多艺:他画写意花卉,刻章,抚琴,吹箫,拉胡琴;也养花,斗蟋蟀,又喜欢捉来金铃子,养在他自己特制的有着小桥、小亭的水晶球器皿里,看它的爬行,听它振翅鸣叫;当地有烧冥衣的习俗,他又为母亲做纸扎的衣裳,一做就是几箱子之多,四季的衣服齐全,特别是居然还能做出皮衣的样子,其手艺的精妙,令人叹服;父亲又是个“孩子头”,“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白天,田野上空飞翔着他为孩子制作的蜈蚣风筝,入晚,穿街过巷中,孩子们提着他制作的荷花灯和西瓜灯;父亲还与孩儿们一起演剧唱戏,拉胡琴为大家伴奏。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写出了父爱的细腻、深沉与多姿多彩。

父亲又是一个随和的人。他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对孩子的作文、写字、画图有时指点,有时任其涂鸦,但从不作硬性规定。他让孩子找到充分自由发展的天地,是一位完全摒弃了“家长制”作风的父亲。

父亲关心自己儿子的成绩,但是不强求。小时候作者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父亲没有怪他只是要他能考到及格就行了,真是让人十分羡慕。

文章后半部分,作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由父亲的儿子成为了儿子的父亲,作者继承了父亲的随和和童心,对自己的儿子信任、理解、尊重,响亮地提出:“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就联想到了我和爸爸。我的爸爸有着“双重性格”,在生活上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可以和我一起打闹说笑,一起玩游戏,一起看动画,所有我感兴趣的东西他都会尝试着去理解学习,沮丧不开心的时候他会逗我,挫折失败的时候他会鼓励我,受到表彰的时候他会赞扬我,温柔耐心的像个天使;但在学习方面爸爸对我要求就很严厉,每当我因为马虎而失分的时候,他就暴怒的像魔鬼,骂过我,揍过我,摔过我的耳机,但每次生完气,他都很懊悔,有时会紧紧的搂着我道歉,有时会在我装睡的时候给我塞塞背角,擦擦我的眼泪。我知道爸爸发脾气是为了我好,为了以后我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不应该对父母有所抱怨。天下的父母怀着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因此他们总会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时时刻刻为我们着想。爸爸偶尔的严厉也是对我恨铁不成钢的一种督促吧,这也是另外一种方式的爱!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篇9

这篇文章是作者汪曾祺写自己爸爸的,写了爸爸对他的好,以及爸爸的聪明绝顶、随和。作者在最后说了对每个父亲的理解,说了不能让孩子成为塑造模式,应该属于他们自己。我不同意作者汪曾祺的理解,因为我觉得如果这个孩子天天被父亲带着玩,让他自己干事,会让他失败的。可是这个爸爸不断的塑造他,能让他考上个好学校,让他会一点才艺,才会让他走上真正好的道路。

作者汪曾祺写了父亲亲手给母亲做冥衣,上面能看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用几块玻璃就能做出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小晶球。从此处我能看出作者汪曾祺爸爸的心灵手巧,小小的麦穗,小羊羔,小松鼠,狐狸胸上的毛全都能缝出来,被认出来;而且用几块小玻璃就能做出小桥、小亭子、水晶球,甚至还能在里面养金鱼,这更加突出了汪曾祺爸爸的心灵手巧。

作者还写了自己喜欢画画,爸爸让他自己画画,不管也从不指点“我”,让“我”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从这一段看出了爸爸对“我”的爱。随便让我画画,没有特意规定,一点都不严格。可见作者父亲对作者的喜爱疼爱。

这篇文章是写爸爸的,也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对我也非常疼爱,有的时候我欺负我爸爸,爸爸也不打我,喊着“啊!”但是脸上还露出微笑,像一点都不疼。我的爸爸也是个工作狂,平常爸爸也不休息,晚上也很晚回家。有时太晚了,我已经睡了,爸爸就会来到我的床边,摸摸我的脚然后亲亲我的额头。当爸爸空闲时,就会马上陪我打篮球,下棋。虽然爸爸陪我玩的时间有限,但我仍爱我的爸爸。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篇10

读汪先生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恰值父亲节前夕,恍然领悟宫老师的良苦用心。

汪先生用了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一位亲切、有趣、平和、通情达理的父亲,每一段都用了总分的写作手法,生动又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父子之间亲如兄弟的深厚感情,让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不善表达,言语不多。他经营的砂场在旅顺,工作原因我们不能天天见面,但他每晚的电话从未间断过。电话那头,父亲每天都会重复一句话:“大儿听姥姥话,听妈妈话,听老师话,好好学习哈……”放下电话我忍不住笑着跟妈妈说:“妈妈,我爸这语言可太贫乏了!”妈妈笑而不语。周末,父亲回来了,带我去吃一顿大餐是必须的,路上他紧紧握着我的手,像怕把我弄丢了似的,他一路走一路打量我,许久蹦出一句话:“大儿长大了,真好!”

父亲很重视我的学业,却不是只关注分数。我考试考砸了,妈妈的一顿臭骂是躲不过的,这时候的父亲总会心平气和地劝解妈妈,殷勤地讨好妈妈,解救我于水火之中。接着他会背过身小声和我说:“妈妈是女人,我们要哄着她。大儿子,这次考试问题出在哪里,想办法解决掉,爸爸相信你!”即使没考好,父亲也决不允许我熬夜学习,他认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父亲从未失去童心。他是铁杆球迷,也把自己的儿子带成了球迷。有时间我们爷俩会一起看球、一起聊球、一起踢一场二人足球赛。球场上他总是“斤斤计较”,不肯照顾我这个小孩,妈妈在旁边急得直跺脚,父亲却依然我行我素坚持原则,他说赛场无父子,我俩都是男子汉!球进了,他像个孩子欢呼雀跃、还朝我做了个鬼脸!

我和父亲是父子,也如兄弟!父亲节来了,愿我的父亲健康,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可以一直和我踢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