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
白朔南
以青春奋斗圆青春梦想。
青春梦想和奋斗是一个青年的“精气神”所在。回望100年前,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在此国难之时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用新文化的思想,让人民从思想上发生了改变。
《觉醒年代》的主要内容是以年轻时的陈独秀为了救国救民创办《新青年》时报的故事展开的故事。这部电视剧充分展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国家寻找出路,让大家清晰的知道了,一颗子弹只能杀死一个人,而一支笔能唤醒千千万万的同胞。这部电视剧是为了党成立的一百周年拍的,告诉我们要甘于奉献一切,成为新时代的青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的不忘初心,是对当代青年的新要求。不忘革命先辈、不忘理想与梦想,更不忘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举旗定向的基础上达成人民至上的目标,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实现强国之路。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为国家为民族贡献一份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2
谭博文
中国,这只雄狮在封建礼教的“催眠”下逐渐沉睡过去。而在那个年代,有一批人义不容辞、奋不顾身的将这头雄狮唤醒,那是一个觉醒的年代,伟大的年代。
二十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眼看就要有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时的中国需要有一条正确的道路引领它走下去。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带来了新文化,给当时的社会打了一剂强心针。可成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些保守的顽固派极力的反对新文化。此时的社会,犹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般,各种救亡图存的方法层出不穷,大家在黑暗中摸索着那一条正确的道路。但这样的社会,正是中国需要的社会。
昔日的京师大学堂,也改头换面,成为了今日的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的主要阵地。而这里,也像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新旧文化冲突不断救亡图存从未停下。这里,也为之后中华民族的翻身奠定了基础。新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民众的思想,坚定了民众的信念,这象征着中国慢慢的开始从泥泞中脱身。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亦是如此。要想成功,就要培养好习惯,若是有坏习惯在身,那就要尽快改正它,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要是有坏习惯且不去改正它,任凭它一点点侵噬你的身体,即便你的实力再雄厚,也难以取得一番成就。作文 WwW.ZuOwENbA.NeT
读历史,就是要我们以史为鉴,完善自己。中国之所以一天天昌盛起来,与在那段黑暗中人们的不断摸索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因初次涉及某方面而畏手畏脚,也不能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只有大胆尝试、越挫越勇才能取得成就。
以史为鉴,不仅可以知兴替,更能完善一个人。一部历史剧,一本历史书,在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同时,也让我们变得更加完美。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3
姚博文
是哪些人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是怎样成立的?是哪些人为中国的发展寻求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从何时源起?《觉醒年代》都会为我们揭开答案。
是在100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和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地探索,在黑暗中抱团寻求光明,他们进行激烈的交流,思想的交锋,不断追求真理,追求幸福。推动社会的是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他们热情高昂地传播新思想,猛烈地抨击旧文化。摆在众人面前的是人们的愚蠢无知,是社会的腐朽落后,是吃人血馒头的残忍,而《新青年》则是一颗闪耀的星星将领导人民,启发民智。
剧中的伟人表达着人类的感情,而并非冷漠无言,他们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将他们的故事细细向我们讲来,他们会笑会哭,一个个活灵话现。陈独秀散发着知识的光芒,有着先觉者的超前思想;李大钊为人淳朴善良,关心工人;陈延年,陈乔年坚守原则,真诚且吃苦耐劳;蔡元培,北大校长,决心改革,深沉稳重;鲁迅,沉默寡言却心系人民……还有一些老顽固,如刘申叔,辜鸿铭,但他们也是真真正正地为中国做贡献。如辜鸿铭的《论中国人的精神》则是一响警钟敲响了中国人的心灵,他有着知识分子的高傲,但也有着中国人的风骨。
现在的青年,也应像当年的北大学子一样,孜孜不倦,为国效忠。承担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向上,奋勇向前,有着新一代年轻人的风貌。李大钊先生说过:“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看,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他叫醒了无教青年,也叫醒了时代,我们应从《觉醒年代》中找到觉悟,保持初心,推动中国不断发展。
“以实践、奋斗,坚忍,简朴为信条,联合全国的青年开创中国新生命。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4
赵铭洋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5
郭润霖
古今多豪杰,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救国、救民之水深火热。——题记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话文白话诗。
“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们回来了,他们将要献身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生存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人们,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如今,有我们!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我们身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6
解开皓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李鸿章苦心筹办洋务运动,创建海军,然而,甲午海战一战便全面崩溃。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终因封建势力的挤压而惨遭失败。
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创造了共和。没想到袁世凯叛变革命,复辟帝制,推翻共和。向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中的大部分内容。中国岌岌可危啊!
当时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还有救吗?
国难当头,中国出现了一批先进人士:陈独秀、李大钊、章士钊、蔡元培等。他们主张启发人民的心智,塑造一批新青年。于是,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创办《新青年》杂志,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进行思想改革,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科学与民主的洗礼,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给中国带来了一缕明媚的曙光,给身处苦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一线希望。
观看《觉醒年代》,使我认识到:当时中国之所以落后,不是因为武器装备落后于列强,而是封建制度与封建守旧思想的腐败与落后。同时,革命的道路漫长而又艰难。我们的稳定而又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那是无数革命先辈用汗与血而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当下,珍惜我们生活的每一秒。
同学们,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叙利亚仍处于战火;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处于矛盾纠纷中,毫不相让;美国海军舰队多次进入我国南海区域,进行军事演习。……
同学们,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更需要努力学习,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为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7
闫赟
1921年,一头雄狮在中华大地上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这个可亲又可敬的名字,多年来在这片大地上无私地奉献着,拼搏着。2023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抹色彩,混沌一片的中国再现繁华。100周年,这个令人震撼的数字,承载着中国的复兴富强之路。
做事的开篇便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蒋介石为了自己的皇帝梦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让他国侵略我国的许多特权,百姓气不打一处来,也无能为力。
李大钊先生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十分正派,点醒了当时在场的许多中国人,“天发杀机,战云四起,倭寇趁机,逼我守夏宇,……既然已经到了国王人死之际,便再无投鼠忌器之顾虑……”
这段悲愤的演说,从此拉开了故事的帷幕。
但最令我为之动容的是那个灰蒙蒙的镜头——李大钊从日本归国,在乘黄包车途中,有一个中年妇女带着孩子跪在路中哭泣,边上站满了围观的人,却都无动于衷,只是说着“可惜,可惜”。尽显当时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这时突然冲进了一个依旧衣衫褴褛的男人,对于女人又拉又拽,但他却是个真汉子,他说:“我们穷人自古只有穷死的命,死也死的站着,不能跪着,知道吗?”李大钊当了身上的东西,给孩子治病,男人就要跪下感谢,他拉住了她:“你说的穷人不是跪着的命!”
这个画面是可悲的,却又是温馨的,在那样一个国人动荡不安,他国随意践踏的中国。千千万万的穷人在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悲剧,但人间仍有真情在,纵使天涯亡我,我仍屹立不倒。
这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一部影视,它燃烧着理想的澎湃岁月,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梦想,可敬!
感恩无数革命先烈们的奋斗,为我们如今们平安喜乐贡献出了如此巨大的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8
赵博华
2023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9
孙彬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时,有一些人已经觉醒,也正是他们,才使中国翻天覆地!
——引言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民国时期,当全国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中时,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领导着《新青年》和北大的诸多学子,开展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新文化运动“。
这部电视剧还原了许多当时的情景,如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北大“红楼”的修筑,还有袁世凯,张勋的两次复辟帝制……可以说常常使人浮想连翩,惊喜连连。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国革命大家,文学泰斗鲁迅先生所写《狂人日记》时的情景,这本书是以一个疯子为第一人称所写,它讲述了在一个疯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以一个疯子的言语讽刺了封建的“吃人礼教”。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一个毫无生气的黑暗社会表现地淋滴尽致。
还有李大钊与工人们互帮互助,纯朴真切的友情更是让我感叹,记得在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李大钊先生听说自己的工友朋友们没有领到工钱,便大过年的用自己的薪水买了好多年货,带给工人们,还亲自和他们包饺子。号外,他还给工人们讲了马克思主义,让工人们重新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这部影视作品展现了一个黑暗无光的封建社会,但又塑造了陈独秀等一群为祖国带来希望光芒的人。他们追求新文化,向往新生活,他们为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剧情中陈独秀为了发扬新文化,不惜一次次与权威大家斗智斗勇,这坚定的决心使我敬佩。
感谢《觉醒年代》,它让我见识了先烈们是怎样为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奋斗,也让我明白,唯有拥有知识和胆魄,才能改变命运,改变时代!
觉醒吧!同学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精神改变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0
侯钰颖
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题记
看完老师布置的12集《觉醒年代》后,再次拾起笔来,想在此写写自己对这部影视剧的评价。觉醒年代是由于和伟,张桐,张晚意等一批没有流量的老戏骨主演的,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没有营销,没有热搜,没有词条,就是这么低调的,过了十多天,没有说教,没有无聊,没有为了献礼而拍摄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陈述那段历史,那段峥嵘岁月,讲述她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
查找《觉醒年代》相关背景资料时,网页上各种声音众说纷纭,有说其演的不好,有说不符合历史的,这些都仅是表层的。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仅看一眼就这般评议它未免也太过跟风了吧,经典就是经典,毋庸置疑,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们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细细揣摩的影片。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讲述的是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中国红船革命之间近十年的历史,短短十年,唤起了中国这沉睡了数百年的巨龙。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蔡公,鲁迅等人成为这期间中国人思想之启蒙,他们共同经营着新青年杂志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他们是光,照耀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终于觉醒了。
看剧的过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细节所打动,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讲话,“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一群日本留学生中斩钉截铁的他似乎象征着中国的意志。还有一幕尤为感人,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谋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褴褛的他和弟弟却要看人眼色,饱受折磨,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背着两三大袋粮食没站稳,倒了下来,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鲜红的血印折射出当时社会之腐败,处处充满酸臭味的吃人社会,平民老百姓过得连牲畜也不如,延年和乔年啃着发了霉的干窝窝头,身为哥哥的延年尽管生在黑暗中,却一心向阳,碗中的一只小蚂蚁也要将它放归自然,这要是放现在,蚂蚁早被人们碾死了。
剧中无声胜有声的细节片段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但从这些英雄的革命先驱身上,我们都不难发现,它们爱才爱国,不畏惧牺牲,心系革命,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是中国14亿人共同的偶像。
这部剧中涉及众多,革命社会底层的婚姻,友情等众多领域来自那个封建时期的韵味,只有细细揣摩才能悟出来,那时似乎每个人不论底层人士还是学术人士,都会有一场无奈的婚姻。
伴随着共产党的成立,影片即将落幕,我想说的是,影片会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历史永远都不会落幕。
中国之觉醒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牺牲,是信念的坚守。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革命先驱者们,历史永存,国家腾飞,都源于你们的坚守……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1
周向东
清王朝就像毒瘤,它在中国驻留了二百多年,给中国留下的病毒仍然在腐蚀中国。人民的意志受到了很大的攻击,生活痛苦模糊,一切都不成样子了。缺点极大的暴露出来,使中国在世界上变得脆弱了。
20世纪初的中国急需一帮知识分子,急需一些能务时事,能启发人民深处智慧的人。陈独秀等人便具有这些特点,陈独秀的思想先进,观点明确,具有号召力。鲁迅的笔尖锋利,对旧政治有很强的攻击性。李大钊务实,提出好的意见……在众多先驱的带领下,中国各地都有不少青年意识到治国的正确道路。北大是一片很好的场地,供思想先进的人革命和与旧文化,旧政治战斗用,北大收容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力量,排在革命的第一排。用自己纯净的力量与旧社会抗衡,启发人民智慧觉醒中国。做出的贡献十分卓越。
在中国危亡的关键时刻,有革命者来挽救,有了现在的新中国,现在是中国进步的关键时机,因为中国有资源,有劳动力。但仍然不比发达国家,源于技术差距。技术并非天生的缺点。中国已经被清朝耽误了不少时间,不能再浪费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时候赶上了。中国的各职人员在中央的带领下努力工作,幸福生活,未来的中国人民应当更加努力,勤动脑,这样的社会才能快速发展,才能开发出各种新技术,使中国赶超世界。
努力和智慧的积极作用不止介于个人,更在于社会。人民勤于工作,各企业家,决策者勤于动脑,才能创造积极发达的社会。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2
雷曙冉
“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明智未开”也这是陈独秀先生说过的话,陈独秀先生认为中国光靠政治革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是要换思路、换人、换脑子,而陈独秀先生更是要二十年不谈政治。
在陈独秀先生回国之后,开始提倡新文化“德先生”与“赛先生”也在100年后,已不再囿一个口号,且早已深入人心。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刊物《新青年》,以科学与民主思想惊醒了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新一代青年。而北大也成为了新文化的主要阵地,教授、学生发表自己对于那个时代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新文化运动在他们心中的模样,在那个年代,许多人都在找救中国的思想道路,大家的立意各不相同。对于新文化运动,有人反对,也有人赞同。一些封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先生,提出来的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使用白话文表示反对。认为白话文有辱斯文、粗鄙不堪。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周树人先生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出现在大众面前,第一篇白话小说也首次在《新青年》杂志上,其中有一段是鲁迅先生从歪歪斜斜的“仁义道德”中看出字来,满本上都写着“吃人”两个字。这一段话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揭露,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希望,揭示了封建礼教就是“吃人”和“仁义道德”是虚伪的面具。
青春梦想,是青春奋斗的目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100年前,北大学生振臂高呼,书写了一番“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画卷。现在回头看来,五四精神也已然成为了一种烙印,深深地将其烙在我们的脑海里,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做民族复兴路上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