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杂议论文作文 篇1
黄昱钧
“杂”字生来便不受待见,杂乱和杂务等词都令人退避三舍。其实,“杂”之千变万化,于处事的方方面面皆有可取之处。
“杂”相较于“整”,似显零碎,不成体系。然而,表面上的破碎的感染力未必胜不过形式上的完整。汉代蔡邕独创飞白书,又演变为更常见的飞白笔法,便在黑字中总掺杂着些许露白,黑白相杂的效果反比僵直完整的浓墨更有灵气。看似无意实具匠心的“杂”往往能打破固定的格局,象征着思维的突破,进而掀起革新的浪潮。
“杂”的形式也决定了它远超出“整”的灵活性。何谓闲杂?为自由零碎之时。这也意味着闲杂时的安排可以依据情况自由调整,而不是按部就班。譬如车上几分钟或可休养小寐,或是背首小诗。若是硬要化零为整,其死板的模式实在“不近人情”,也难以处理突然的事情。
由于“精”的存在,“杂”常被视作肤浅的玩意儿。无可否认,在专业的程度上,“杂”逊一筹,但其见识之广博却远胜于“精”。不过这番“杂”可有高下之分。若是只“混杂”,凡事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又没有方向,走马观花,那必是远不如那些专心致志、独沽一味的专才。尽管如此,这些专才仍可能败下阵来,因为他们缺少开阔的眼界,自然就比不上那些善于“糅杂”并再创造的全才。( 作文 zUOWenba.neT )
“糅杂”是一个将多样事物精炼联系,融会贯通的过程。所谓“集百家之长”,方能“成一家之言”。由杂和精的绝佳模范,便是杂家吕不韦的名著《吕氏春秋》。非但个人如此,社会亦如此。若上海只是固守地方,也造不就国际综合性大都市;若上海只是排外排洋,又何来这兼蕴弄堂风情、江南温婉与西洋风格的海派文化?可见由小到大,均离不得“糅杂”的态度与法子。
或许有人会混“杂”、“乱”为一谈,但是二者有天壤之别。在“杂与整”中,杂看似无序实则有序,是一种零散的秩序,是一种新奇而有意味的秩序,而乱则是毫无思索的无序状态。好比一纸涂鸦对比描象画作,高下立判。而在“杂与精”中,杂是有意识地涉猎总结相当于“糅杂”,而乱是可称为“混杂”了。疫情初期中国的措施可谓“杂”,而有些国家现在还是“乱”啊!
无论是现实中盲目打破秩序求杂,或是闭门造车只求精,本质上都未厘清上述关系。杂与整并列,只是形式上不同;杂与精则是互相转化的,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而已。无谓高下,不争长短。
慢慢地,我们会悟出,“杂”,是一种态度,是我们自成体系的独到见解,又交织起来,形成了这纷杂而变幻万千的世界。
说杂议论文作文 篇2
吕艺
“杂”者,纷繁也。每每提及“杂”,总易使人联想到“杂乱”“芜杂”诸如此类的贬义词,我却以为,有价值的“杂”,是一种不落窠臼的有序,是一抹百花齐放的艳丽,是一份孜孜不倦的充实。
整齐端正的字帖固然令人赏心悦目,然而疏中有密、延展收缩的书法作品更予人一瞥惊鸿。初见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手稿,便甚觉惊艳:看似豪放甚至趋于杂乱,但目光流转间,又见其笔法时而潇洒锐利,时而委婉温润,配合完美,杂中有序,见之忘俗。这是“杂”的相互适应的多样性所体现的美感。
毕加索以其荒诞纷杂的画风闻名世界,梵高名作《星月夜》由无数繁杂小色块构成。此种创意大概都与“杂”勾带联结,但又皆是沿历史之河而下仍焕发绚丽光芒的宝藏。然而君不见,其大胆笔触下遵循的是色彩的规律、线条的秩序,乃至于蕴藏在艺术深处的浓烈思想感情,这样一副副智慧的产物,又岂可轻易以“杂乱”形容之?
值得注意的是,有序的“杂”,才可谈其内涵及其多样性,倘若只杂于浅层而凌乱无规律可循,便如同破烂橱柜中的臭油坏酱,抑或是过家家般的创作,只能是无意义的结果。
这是艺术中的“杂”之美,而“杂”也更多的体现在历史发展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法、道、墨等思想流派相互抗衡又相互辉映。无数学派前赴后继之涌现,群儒争雄,何谓不“杂”?然而这一幅幅思想与文化最为光辉灿烂、群星闪耀的时代,其间种种学说,于各方面所取之进步,何谓不巨大?于后世之影响,又何谓不深远?
这场文化盛世出于社会的大变革,而有集萃深厚睿智内涵的“杂”正是起到其中的推动作用。若是形成统一的思想系统,便未必可以取得如此大的发展。这是纷纭的学问与智慧对立而又交织在一起的杰作——如同一张看似纷杂而实际成体系的大网,又点缀上林林总总文化与思想的瑰宝。
今“学,在精不在多”的提倡者大有人在,我却无法苟同。诚然,独树一帜的成就仿佛十分丰伟,不过“杂学”不应被摒弃。
“杂”是对各方面知识的孜孜以求: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令人赞叹;“斜杠青年”达芬奇其多领域的巨大成就让人惊艳。追求更多的智慧以完善自身,大抵是“杂”的精髓所在。现在各类兴趣班盛行,人们学习技能的渠道也变得便捷且多种多样,安排妥当的条件下,“杂”何尝不可取?同时要懂得去其糟粕,何必事事皆学,使无意义的杂浪费了时间!
“杂”之价值,在于其乱而有序,在于其深厚绵长的内涵,在于其推动的发展和促使的成长。以此“杂”之精神,便不惧有杂之未来。
说杂议论文作文 篇3
郑熙瀚
繁复曰杂,无章曰乱,求多为贪。杂而不乱,杂而不贪,那些零星的知识碎片才能汇聚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无坚不摧。
我们常把无关痛痒的小事称为“杂七杂八的东西”,可事实并非如此。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绝对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而那些看似毫无关系的领域其实有着相通的精神内核。就像王维工于诗画,对二者的领悟达到一定层次,从而使诗入了画境,画抵达了诗境,后人评说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到了现代,杂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今天强调要全面发展,而不是偏科,便是因为看似繁复的领域彼此联系后会成为一个思维框架,让我们借此看到更大更广的世界,譬如地理中孕育出历史,历史演变出哲学,哲学则又从源头分化出物理和化学。接触的领域越多,我们建立的体系便愈我完备,领域间的联系便会愈紧密。历史上达芬奇这位中外闻名的全才,其作品便无处不体现着多领域融合的哲思。
因为“杂”,所以不得不去尝试。过去说一个人长于交际,说他上至官府下至市井,三教九流无人不识,这便是“杂”的一种表现。“杂”人们往往不会因循守旧,因为他们想去不断地发现新的事物,去接受,去领悟,去创新,从而变得“杂而益杂”,从而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
可“杂”归“杂”,其中自有一种秩序的意味,否则只会自乱了阵脚,建起的围墙也成个四不像,风吹即散。就好比砌墙,甭管用砂岩、页岩还是大理岩,若是捧了堆沙子来也说要砌墙,那总归是不对的,只会闹了笑话。因此,“杂”不是“乱”,我们抱以关注的事,当基于一定的目的,否则便是凭着性子胡闹,没有议之价值。
有的人只追求数量上的多少,认为愈多愈好。可那也不是杂,那是贪婪。有多少人,因为知识焦虑而疯狂购买各大平台的“思维课”?这只会让人得到一时的安慰,却让我们离真理越来越远,有害无益;这就好比搬了一堆长度大小不一的砖说要砌墙,只会浪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最后,“杂”在字典上被认为与“精”相对,可“杂”与“精”其实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上海海纳百川,将各国风情全然揉进外滩,最终有了万国建筑群,煮出了一锅别样的色彩。在杂中求精,便意味着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今天追求“杂”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追求“精”的过程。以求精的态度不断筛除摒除“乱”“贪”,成为一个彻底的“杂”人后,反倒活得精彩,有滋有味。
说杂议论文作文 篇4
汪芸
许多人谈及“杂”会不由自主联想到“杂乱无章”、“冗杂”,认为“杂”就是多而乱,是需要摒弃的。实则不然,我认为成为杂人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人生选择。
杂不一定与精相反。杂只是涉猎广泛,对多数领域有一定的认识,并不是放弃了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它只是使自己的学识更加渊博,不至于胸无点墨。杂也可以是精的铺垫。只有在博览群书、尝试不同后,我们才能真正明白我们真正擅长什么,我们真正需要、真正渴望什么。杂是实践过后的成果,是引领我们走向专精的的一条道。
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可以象征着包容,是一种平和淡然的惬意。或许有人并不想在某一方面登峰造极——那样过于锐利。他只想在每一方面都了解一点,对每一领域都能有所接触。他不是为了取得成就,建功立业,只是想充实自我,让这日子没那么无聊。我们高声赞颂那些在各自领域傲视群雄的人,但我们无法否认那只是少数人。有人不甘平庸,誓要在这闯出一片天地;有人承认平庸,便拿起书来谋求快意。杂便是后者的态度,多多益善,知识丰富了,自我充实了,乐趣便也多了。
当然,杂不是无用知识的混乱堆砌,不是毫无逻辑的错误理论,更不是“过而不及”。我们所追求的杂,是整齐的,有逻辑、有分寸的自我提升。我们应该在杂的积累上,对我们现有的、已掌握的知识一一分类,使它们变得清晰明朗。我们应该对我们分好类的知识理明关系,顺着关系思考,推出自我的认识。我们应该讲究中庸,把握好分寸,杂而不乱,点到为止,不应刻意强求,在一个知识未明确时便急切深入;也不应该妄自菲薄,未到一半就轻言放弃。
若能做到以上三点,那么“杂”也不再只单纯是贬义的了,“杂人”也不再是一群庸碌无能的人了,“杂人”也同样是奋力前行的理想主义者。
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社会需要更多专家,同样需要更多杂家。专精象征着更深的钻研,杂学预示着更广的知识与更好的融会贯通。我们只有将专精与杂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我们高质量的、全面的人才,戮力同心,砥砺前行,才能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才能更高成就历史意义,使社会,使国家愈发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