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初中作文初二作文内容页

角落作文800字

角落作文 篇1

郭颖茵

我不会忘记那棵角落里承载着我太多悲愤的小苗。

几年前,我还没从农村里搬出来,那里的家有个小小的庭院。那里有一个又小又偏僻的角落成为了我整个夏天的“领地”。

那个角落是不长草木的,只有一层薄细的泥沙与几颗石子,我也不太爱去那儿,它只是我用来泄愤的地方。小时候如猴子般的我总受到父母的训斥,便怀着委屈与怒气来到这个小角落发泄。

一次,在这个丑陋的角落稍稍有了点生气。那时我因弄坏了庄稼被父母罚去面壁思过。浑身脏污的我愤懑不平地踢着石子抱怨:“明明我是在帮忙啊,没有人理解我。”我想扔一下石头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目光在这粗糙的土地上搜寻,扫过一堆石子,发现了一抹从未见过的颜色,是一抹渺小虚弱的绿色。那是一颗小苗,从那成堆的小石子中长出来,尽力地挺直自己的腰。芽叶有些皱,像极了晒干的衣服。尽管不太好看,但也足够让我惊叹。不过我看这片寸草不生的沙地,便觉得它活下去也是受罪,未出芽时还要承受我的谩骂与怒气。我想伸手将它拔起时,听到远处父母叫唤我的声音,便把这颗小苗撇在脑后,不了了之。

之后的日子,我还是会在那个角落泄愤抱怨,什么学习真痛苦,什么太古板……但我的抱怨减少了,开始跟这棵小苗交谈。我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夏天的时候,我家最容易淹大水。第一时间赶回家的我首先奔向的就是那个角落。泥水浸湿了我的鞋,衣服全脏了,但我不在意,只关心着那一棵弱小的幼苗。水漫过了它的半个身子,它身下的石头早已被冲散,而它却在那里屹然不动,如同一杆笔立的旗帜。我惊叹它那孱弱的身躯拥有这雄厚的魄力,不像我一样无能软弱。怀着一颗羞愧又惊喜的心,我小心翼翼地将它连根移出,等到水位降下后再重新移回去。[ wWW.zUoweNbA.NEt ]

之后我悉心照料,不再将愤怒发泄于它,而是学会了化悲愤为动心。我把小苗重新移植回角落,并将它给父母看。父母说这是棵梨树苗。我正满怀期待地想品尝这苗的梨子,并和它一起成长。可是事不如人愿,初秋后,我搬家了,还没来得及与它进行最后的告别。

我现在在老家的路上,望向一排排的树苗。现在我变得成熟了,那个角落还有我的梨树吗?

角落作文 篇2

周水平

从前,乡下村里的孩子多,且几乎都是“放养”。山上的树,河里的鱼,地里的菜,路边的草,田里的泥……都是孩子们乐园里的“玩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长在我家后院空地上的那片“野竹林”。

从前这里并没有竹林,第一株竹子是村里的老篾匠种下的,倒不如说是丢下的。老篾匠从来不乱丢竹头的,平时总是把没用的竹头堆在墙根晒干当柴火烧。如今想来,那个竹头大概是哪只贪嘴的狗儿叼到角落里的吧。

次年春天,那个常年阴暗湿冷的角落里长出了一抹翠绿的新芽,循着芽头向下,居然就是从那个残破的竹头上长出的新绿。这消息当然瞒不过村里的孩子们——它被发现了!

若是往常,这片新绿必然是“夭折”无疑了,但村里的孩子们都“各怀鬼胎”:有的留着口水说将来要挖竹笋吃,有的计划着砍倒竹子做鱼竿钓鱼吃,还有的只是想砍一根竹子做个“金箍棒”好好威风一把……无论如何,小绿芽不仅保住了性命,还成了全村孩子们的“新宠”。这个不起眼的潮湿的角落成了当年村里每一个孩子的“打卡地”。

角落里,孩子们砌起了低矮的“围墙”阻挡贪吃的牛羊,翻新了泥土帮助新长出的竹根冲破坚硬的土壤,开挖了排水的沟渠保护娇嫩的新竹,甚至“冒险”偷来了家里的化肥……

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十年……

一株,两株,三株,一片,一大片……

当年那个阴暗湿冷角落已成了这片竹林的中心。老篾匠早已不在人世,篾匠的子女们都早已搬到了高楼林立的城市,从前的旧屋已经残破不堪。竹子,成片成片的竹子,成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它们肆意地蔓延,冲破砖瓦的阻碍束缚,把整个后山连成了一大片“野竹林”。竹林,成了村里的名片。

前几年,有个木材商找到村长想要高价买下这片林子,留守村里的老人们拒绝了,但似乎谁也说不出为什么,似乎谁也不知道这片竹林属于谁。

这些年来,归乡游子们的行囊里总少不了母亲腌制好的干笋,他们都乐意带着自己的新媳妇、新女婿在竹林里散步。最开心的还是那些本该属于村里的“城里娃”,他们在林子里尽情打闹,尽情欢笑,欢笑声传遍竹林里的每一个角落,传到村子里每一个人的心底。

夏季,清凉的竹席,古色古香的竹椅,水库里悠悠前行的竹筏……打上几尾草鱼,撒上粗盐,细细腌制,用竹竿高高地挂起,夕阳西下,这便是异乡游子隐匿在内心角落里最动人的画面。

角落作文 篇3

颜庆霖

百卷戏折,望见历史梨园之间,一袭戏袍,静安在角落里,似夜中熠熠生辉的明星,亦想挣脱角落,在众人面前道尽古韵风骚,唱尽历史春秋。

——题记

偶然间,我在学校选修课程时,发现了一袭戏袍。它完好地蹲坐在录播室的角落,安静的样子吸引着我前去倾听它的故事:如今只剩鬓角稍白的老人,台下昏睡着,哼唱着,叹息着,戏剧,一去不复返。

但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他和蔼对我说道:“小伙子,要试试来戏剧班吗?我是戏剧班的老师,你能瞥见角落里微不起眼的它,实则不易,也是缘分。要做我的学生么?”

话音刚落,我闭上了眼。睁眼的刹那,我却发现自己已经穿上了那件蓝白色的戏袍,戴着黑帽置身在录播室的舞台。我最终还是答应了那位老人,着手戏剧,还和他拉钩承诺要让这身戏袍走出角落。面对着摄像机,我清了清嗓子,便一亮戏腔:“小女——你却这般痴——”那身戏袍,似乎挣脱那个灰暗的角落后,变得神气,变得灿烂。在舞台的日光灯下,随着我的手一挥一动,它也有生命般地,顺着戏中我所扮演的生净丑旦,有力地焕发出传统文化独有的生命力。几件绸缎缝接后的普通布料,此时便成为了万人瞩目的名家,希望将一切光彩全然展现,在电视面前,让戏剧走入千家万户,让更多人认识角落里的它。我唱的不仅是历史的风花雪月,更是中华文化向人们诉求自己重回往昔辉煌的声声决心,句句掷地有声。

唱戏之时,汗流浃背的我不经意地瞟了瞟录播室的那个角落:此时,它已经被新出的艳阳渲染四角,连青苔也明晰可见,那是它待过的痕迹。我心想:为什么一定要栖身于角落呢?有时,大胆挣脱角落,岂不是一种对角落更好的一种作为感谢的回应?

一曲终了,这场历史长歌终于暂告一段落。我把这身戏袍放回木匣,但不再将它置身于角落,而是录播室最中间桌台的上方。或许,它需要更多的关注,而不是隐匿的角落。它要续唱千古蹀躞,深入人们内心自信的底子里去。

希望台上人唱的不再是角落里戏剧的“心碎离别歌”,而是挣脱角落的、纯粹而原汁原味的戏剧经典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