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家乡的习俗 篇1
小鹿
“爆竹声中一岁除,顺风送暖入屠苏”,时光飞逝,流年辗转,岁月轮回,又到了普天同庆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一日。
腊月二十五为“入年界”,俗称“鬼锁山门”。在这天人们不能砍柴割草而是在家大扫除,搞卫生,迎接新年。这天也是跨入新年的界定日期,也就是说过了几天就进入过年阶段。在外工作的人都要在这天赶回来。
除夕日这天最为忙碌。早上穿着红红火火的衣服迎接2023年最后一天,也将迎来新年的第一天。人们在除夕日做的第一件事是祭祖先,以表示对祖先的尊之前;第二件事是贴春联、年画,家家户户都贴上新的对联,显出万象更新。
年晚的团年饭最为隆重,菜肴丰富,一家人围在一起,闲聊趣事,其乐融融。吃完饭,我和姐姐在家里看春晚,楼下时不时的放鞭炮,我们都吓得不轻,灵魂都要吓出来了。正月一日凌晨,刚跨进了新的一年,家家户户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连绵不断,此时的景象最为热闹,人们也最为开心……在这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家人也去外面玩,欣赏其他地方的新年,让大家开开心心地度过这一天。
大年初二到大年初四,我们大家一起去丽水的松阳玩,去到了松阳的乡下,看到了一些拥有200年的大树,保存了10几年的古屋;去了矿产里,看到了许多金矿。以前去这里的时候,拿起了很重的金矿,跟爸爸拍了照片。
这就是温州的春节,真是与众不同呀!见识了从以前存留下来的大树、古屋;也见识了矿产里的许多金矿和走出去之后在房子里看到的玛瑙和珍珠;还见识了博物馆里的奇珍异宝的存留下来的石头,还有明代的铁金矿的储存数量。我为这些而感到骄傲、自豪、高兴,也为我们收获到了许多知识感到开心!
作文家乡的习俗 篇2
李圣龙
端午节是带有香香的粽子味道的节日,今年的端午节与父亲节不期而遇,从而又增加了节日的气氛,更使人感到粽情浓浓。
在端午节,赛龙舟和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关于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愿岁月静好,愿亲人安康,愿端午节永远没有惆怅……
作文家乡的习俗 篇3
岚蒂
照温州的规矩,春节的气氛大概在十一月份就有了。十一月,十二月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在十一月,家家都会晒酱油肉和鳗鱼鲞。酱油肉是用猪肉、鸡鸭在泡酱油里然后晒干,味道是相当有风味的。
除此之外,还要捣年糕。有糯米加上红糖,煮熟,煮出香味。放在石臼里捣成糯糯的米团,糯米就脱胎换骨了。做成长方形,年糕就变的色香味俱全。在温州,过年吃年糕不能少。
孩子们准备过年的头等大事就是买烟花。不远千里都要赶去,放烟花是多好玩的事。第二件大事就是买新衣一定要亮出一片新气象。恐怕贴对联,贴"福"字要排在第三了。
孩子们只顾着玩,大人们可忙了,要准备吃的、喝的、用的,还有拜年时的礼物。好在新年时送旧迎新。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春节的一次"彩排"。天一黑,噼哩啪啦鞭炮想成一片。这一天,要送灶神。传说这一天灶王要向玉帝报告这一家的品行,玉帝按这个给这一家安排命运。送灶王要准备粘牙的糖,为了让灶王在玉帝面前说不出话。
过了小年,送了灶王。就要大扫除,还得备好年货。
除夕真热闹。家家准备分岁酒--把新旧年分开。10个高脚碗摆桌上,盛着十样凉菜,这叫"十全"。
正月初一光景不同:大家要去长辈家拜年,送礼,喝茶。要握手问好,说句"新年快乐"。以前还有"行香"的习惯。全城文武官员,到各个庙中烧头香,点香灯。晚上,鞭炮声更多了些。
元宵节,最绚丽的一晚。正月十五,一条街上都是花灯,花灯上写着灯谜。像,无底洞(答一成语)--深不可测。答对了就可以把花灯取下来了。亮堂堂的灯胜过端午的月亮。
元宵着天,还要吃汤圆。汤圆,汤圆物如其名,它是圆的。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团团圆圆。
温州,虽然不大,春节却依然热闹。春节气息不算太浓,但是每个人心中纯洁的分量都是那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