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于永正教海漫记读后感

于永正教海漫记读后感 篇1

初次见到《教海漫记》这本厚厚的书,我原以为能浏览一遍就不错了,哪知开卷一读,竟然爱不释手了,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于老师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在讲故事。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感动着我。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于老师的教育观是渗透着、浸润着深深的爱的现代教育观。爱,使于老师产生了智慧和力量,使他的生命变得更充实。

于永正老师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朋友和亲人、热爱一切美好东西的人,当然,他更爱他的学生们。这个“爱”字自然也贯穿于《教海漫记》这本书的所有文章里。正是这种爱,使于老师在一生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小学教育生涯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于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会怎么做?他和孩子们同唱、同跳、同悲、同乐,有感情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有动作的默契。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于老师50多岁了,依然童心未泯,在课堂上,有时“装猫扮狗”,逗孩子在乐中学;在课外,带孩子玩,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去感受人生,在感受别人的爱的过程中,学会爱人。

爱,是一种艺术。于永正老师和学生也有许多磕磕碰碰,也曾有过苦恼和困惑。正是对学生的爱,使他“吃一堑,长一智”,终于成为一名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老师娴熟地运用批评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懂得利用小纸条的魔力,或者在作文本上画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手……这都是爱的艺术。

读完全书,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这么多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我教学中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把本来富于儿童情趣的、形象的、情感的教学向标准化、公式化、概念化转向,加上让学生无的放矢地选择、判断、改错,使学生在知识的迷宫里晕头转向。我在课堂上枯燥乏味地讲,讲了不少“正确的废话”,学生在教室里没精打采地听,漫无边际地说,说了不少“正确的空话”,丧失了教学的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技巧相当重要。但是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既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更要“目中有人”。“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可见,学生不可能齐步走,教育不应搞“一刀切”,后进生更需要我们关爱。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宽容别人的感情,宽容是一种美德,教师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能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钟。”回想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做过多少违背教育规律的蠢事,遇到顽劣的孩子,没有用爱去耐心教育,直接简单粗暴的用了不该用的“武力”驯服了他们。而且有时候我还美其名曰“打是亲,骂是爱”以安慰这些孩子,虽然他们也改变巨大,没有走向迷途,即使我也曾安慰自己古人都说“铁不炼不成钢,人不打不成才”,但是后来回想起来还是既后悔又后怕啊!于是,慢慢的对学生的严厉减少了,爱护和宽容增加了。

如今,我已步入不惑之年,按说各方面都应该非常成熟了,遇事能明辨而不疑才对,但恰恰相反,我对漫漫人生路依然有很多迷惑不解的地方。俗语说:“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因此,今后我更要不断地学习,多读好书,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不管是教育的,文学的,历史的,童话的,天文的,地理的,我都要涉猎。“指不定哪块云彩会下雨”,哪节课上就能用到。还要多听课,听优秀老师的课,能开眼界,长见识,听一般老师的课,能窥见己之短,少走弯路。

读完《教海漫记》,它如一泓清泉,涤荡着我的心灵,它如一把开心的锁,解开我心头许多的困惑,它如开启的一扇窗,让我欣赏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我会沿着于永正老师的足迹,用爱去做教育,把温暖带给我的每一个学生。

于永正教海漫记读后感 篇2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发表的一部用散文的形式写的教育教学论著,分为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综合篇四个篇章,全书共102个故事。这本书没有理论说教,没有条条框框,全部是于老师用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故事、教学片段、教学案例汇编而成。讲述了他对语文、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露一手》、《翘起大拇指》、《微笑教学》、《我教一年级》……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吸引我如饥似渴地读下去。于老师娴熟地运用批评的艺术、微笑的魅力、小纸条的魔力,第八次的耐心……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成功……读完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9页的第5篇:堵截和疏导。

用于老师的话说:水总是要流的。堵,只能让它不再流向我们所不愿意的方向。要使它流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最重要的是疏导。在教育中,堵是很容易的,只需说一声“不能那样做”就行了。说到底,校规校纪,也只是起到了堵的作用。只堵不行,有时候堵并不起作用。教育的艺术是疏导的艺术。有经验的老师发现有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并不指名道姓地批评,而是表扬那些专心听讲的人。这时你会发现,正忙活着干别的事的学生会立刻一本正经坐起来,两眼望着你。如果这时你再给他一个信任、鼓励的眼神,他至少可以安静几分钟。这就是疏导,或者称它为“引导”引导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正面引导。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成伟杰,行为习惯极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经常扰乱课堂纪律。我多次电访,但收效甚微。一天午体育课休息时,别的他同学在跳绳,不要他,他就在那捣乱。我把他叫到旁边里谈心,最后,他说他想做卫生委员。我告诉他:“你可以做,但课堂上要安静,我观察一个周。”很快,一个周的时间到了,在这一周里,虽然课堂上还是爱说话,但比之前好了许多。他找到我,问我,“老师,我可以当卫生委员吗?”我说“不行,你条件还达不到,但是可以当环境消毒员,如果哪一天真的在课堂上安静下来,我就让你当。”他高兴的说“可以。”从那以后,班级的消毒工作我根本就不用操心,包括领取消毒物资,而且还经常帮助其他班级消毒。从这一件事情中,我受到了启发,与其天天说王成伟杰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这样堵是堵不住的,还不如告诉他哪些事情可以做,进行合理的疏导。

“夫水,柔物也,围之,则泛;堵之,则溢,此其性也。”鲧不知水的特性,围追堵截,所以治水难以成功!大禹反其道行之,不围不堵,挖渠疏道,导之以流,因此立下治水大功!一成一败,其治不同。学生如水,教育学生如同治水,疏导比堵截更有效。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能做到少堵截,多疏导,你会发现,原来教育可以变得如此容易,如此快乐!

于永正教海漫记读后感 篇3

本书的102篇文章,可以用一个“爱”字来串联,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在于老师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以教为荣,以教为乐。前段时间抽空间断性地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甚有感触。

教学篇是我感触最深的。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学会了许多有关教学的方法,我就其中的微笑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也是微笑着来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把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老师都要学习的。

当然,纸上谈兵容易,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这一点就我所带的这个班而言,那感触就太深了:当我面带微笑走上三楼的教室,站在讲台时而面前却是如菜市场一般的喧闹,同学们说的忘乎所以、说的热火朝天,而且这种喧闹往往会持续上一两分钟,假如那天身体欠佳喊一两声还起不了作用,完全提醒不了他们,就在我的笑容渐渐从脸上消失,怒火即将迸发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赞可夫说过的话: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自制,在你叫喊之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就在这种煎熬之中,我慢慢的学会怎样与这群调皮鬼相处,在相处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也逐渐发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对学生跷起大拇指。

老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试想一个整天不苟言笑,喜怒哀乐都不善于表露的老师、一个自身心境就不好的老师会对学生性格的形成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呢?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无论碰到多么糟糕的情况,我都将努力笑着面对学生,学生犯错误时给予善解人意的笑,学生和自己达成默契时,报以会心的笑,学生遇到困难时,投去鼓励的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忘初心力争做一位时刻为学生着想、爱学生的微笑教师。

于永正教海漫记读后感 篇4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手记,幽默风趣的行文中,集中体现了他几十年教学生涯的点滴思考和智慧。书中内容十分平实,像是一位朋友与你娓娓谈心,其中生动的实例,幽默的话语,总能让人会心一笑。掩卷沉思,觉得其幽默风趣的行文中,除了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润于字里行间。

刚开始我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还有点不感兴趣,觉得可能是枯燥的教育理论,因此迟迟没有行动。后来翻阅后才觉得读书其实如读人一样,有时候表面对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和你真正接触后、了解后是有误差的,有时候表面的认知实在太过局限、肤浅。读完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有三个整体感受:

一是这本书很厚,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书中每篇文章不长,言语朴实,但是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于老师的真诚和谦逊,以及他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二是这不是一本理论性的专著,没有理论的说教,而是他对教育生涯过程的记录,教育教学的实践记录,用心对教育教学成败的总结,是这样不断追求的品质和对教育的虔诚,才有了这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和课堂精彩的发生。三是我觉得人是在思考中成熟的,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

读了《教海漫记》,才发现名师也曾经生涩,面对着调皮的孩子,竟有毫无办法的时候,这时的他和我们一样烦恼,一样吹胡子瞪眼,甚至表现得像一个粗野的孩子。可是,所不同的是,一个会思考的人,总能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于老师说:“教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我认为,他更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去读。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言语生动,书声琅琅,我们常常惊叹折服于他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艺。读了他的《教海漫记》,了解了于老师的教学生活,也更明白了名师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

前段时间读了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书中提到“硬本领”就是当别人跟你竞争的时候,能够令你立于不败之地的专业技能,他无关天赋,是完全可以靠着后天的学习和勤奋获得的本领。《教海漫记》中于永正老师时时不忘在学生面前“露一手”,风琴演奏、画画、唱豫剧……虽不专业也不完美,但一次次突破自我的尝试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在学生的眼里,他成了无所不能的人。正是因为他练就的一个个“硬本领”,让他赢得了学生们单纯的崇拜。是崇拜膨化了教师自身的影响——的确像他所思考的那样,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教师一定要有套“硬本领”。

教育的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经久的修养和锻炼。我们要向于永正老师学习,勤于思考,努力练就自己的“硬本领”。学会做一个睿智、幽默的老师;学会做一个宽容、学会赏识学生的老师;学会做一个拥有渊博知识的老师。以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让学生欣赏我们,喜欢我们的课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