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 篇1
初二(3)班 陈骞彤
在我看来,《傅雷家书》是“爱与追求”的代名词。爱,是父母之爱,追求,是追梦想之所求。
爱
“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这是傅雷在信中的一句话。爱子之情本就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对傅聪,并不完全是传统式家长教育。他是傅聪远在异国他乡最温暖的港湾。在这一封封充满父爱的书信里,傅雷总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是父子,是朋友,是师生。他是儿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与傅聪探讨艺术,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关心他的生活琐碎。
父爱如山,深沉似海。傅雷会通过书信对儿子的弹奏作出客观的分析和指导,前进道路上的谆谆教诲,纸笔间的行行文字,如载着傅聪前行的翅膀,从某种意义上说,傅雷通过着一封封书信,一直守护着远在万里外傅聪的梦想。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追求
傅聪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似乎从故事的开始,他的出众优秀似乎也成为了他身上必然的结局。但有句话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赋”
傅雷曾在信中说“人的一辈子都在高潮,而在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会如死水一般。”谁敢说人生不曾遇到困难呢,人生就如不停奔涌不息的浪潮,不遇到路途中的暗礁,则不会激起浪花。傅聪也是。
他的童年也充满着苦与累。他会在太阳还未升起之时练习钢琴;会为了一首曲子而废寝忘食。耳畔萦绕的,不过是父亲一句句严厉的话语,眼前所见的,不过是那架黑色的钢琴。但在那段黑暗的时光中,傅聪始终坚持着梦想,坚守着光明。
总有人说“比你优秀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即便音乐的道路布满荆棘,但他仍然不为此所停留片刻,因为梦想就是他最大的动力。通过傅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他的耳畔所萦绕的,是台下宾客满席的掌声;眼前所见的,是台上的璀璨星光,未来的前程似锦。
我们也一样。不要为生活中当下的困难所停留原地,不为一时的失利全权否定自己,因为人有着无限可能性,只要在面对困难时始终怀抱希望努力向前,谁都会拥有闪亮的光芒。不留遗憾,便足以。
在我看来,《傅雷家书》带给我们的,是爱的温暖,是梦的执着。爱给予希望,梦给予动力。爱与梦想都要棋逢对手。而爱与梦想的对手都是自己。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 篇2
初二(3)班 单俊慈
自古以来,家书用以寄托思乡愁绪,交代家事。“家书抵万金”“寄书长不达”等名句都道出了家书的重要性。在现代,《傅雷家书》可谓经典。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部质朴而高尚的教育史诗。
翻开书,七成的家信中都提及教育。这些家信是傅聪在国外留学时,其父亲傅雷写给他的信。内容通常为日常琐事,艺术文化讨论和傅雷对傅聪的教导。
傅雷是优秀的音乐家,艺术家。他的这些成就的获得,除了与他自身有关外,与他的家庭教育,家风是密不可分的。通常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教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傅聪从小被严格要求,刻苦练琴。长大后,出国后,傅雷也一直写信教育他。傅雷不仅担任着亲人这一角色。还是傅聪的第一位良师益友,不断教育儿子人际交往,艺术文化,道德伦理,让儿子成为“德育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育智也同时育人,思想上,精神上,身体上,能力上全方位的教育,正是傅雷给予傅聪的。这种教育是高尚的,立德树人,坚持德育教育相结合,改变的是一个人,打造的是真正的人才。傅雷的这种教育堪称楷模。
人格与道德好比建筑的基石,钓鱼者的鱼竿,植物的根基,但现代家庭教育往往忽略这点,过分看重成绩,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试想一下,一个人光会学习,不接触社会,没有礼与德,这个人还能做什么?所以傅氏家庭教育是培养一个人,是道德品质的,高雅不庸俗,有意义的,即高尚的。
再来看生活中,考试过后或平时生活中,家长最关心的是你的分数,但绝不会问你在学校有多少朋友,和同学相处的怎样,有没有向老师问好。不必多说,这很显然将教育看得过重,将德育放低。如今,小孩儿说脏话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在说一句不文明的同时。你是否想过,你也没有对孩子强调或渗透于生活中,教导他们各种道德规范,效果又如何?教育是培养人,不是训练脑子,成大业者,岂有如此无素质之人。育人,真的是极重要的话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傅雷家书很好地诠释这点,这不只是一本书,更是现代教育模范,质朴与高尚的教育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