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1
今年的暑假,我拜读了余文森教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这本书,第一时间就把这本书读完,心中便有所感。通过阅读,让我对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不断的提升我的思考。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些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
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如果教师没有能够完全理解,知识只能停留在认知领域,而素养却能键入到人的血液神经系统中去,是人的一种天性流露。当一个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素养时,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会让教学有根。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
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
粗浅了解了这本书,以后还要细细研读。因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2
应该说这是第二次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第一次的读书更显功利性,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读书笔记,因此可以说是浅尝辄止的阅读。而静下心来再次阅读,一是要感谢疫情居家的日子,二是要感谢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贾凤霞老师工作坊的推荐。一场长安雪慢慢下着,我也抱着一种“晴耕雨读”的淡然心境捧起了这本书,可以说是有更多的思考与收获,这样的阅读体验深化着我对于“教学”这个宏大主题的深刻理解。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这本书为我们进行了理念(Why),观念(What)和操作(How)三个方面的系统阐述。可以说,这是一本帮我们“知来路,识归途”的书,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了从“双基”到“素养”走的路是如何走的,以及我们要走向何方。
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让我慢慢明白素养其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让一个个生命变得鲜活的必备条件。从理性方面讲,核心素养有两个方面,即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专注于学科内的品格和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那从感性的角度讲,怀特海的一句话“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最具有价值。从此一个人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和学习者”或许是“素养”这个概念的最好注解。确实如此,那些“剩下的东西”“带的走的东西”和“可以再生的东西”就是我们要带给学生的。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哪些方面?我们其实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就是学科知识。而主要路径便是学科活动,而学科教师便是实践者和最重要的条件,学科考评则是主要保障。
显而易见,这四个方面统筹为一个主体,缺一不可。教师通过学科知识和学科活动为媒介,帮助学生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抵达,那学科考评就是最后的显性呈现。
而无论是“生态课堂”“,灵动课堂”,或者是“大学科观”,“三个课堂”其实都是素养为导向的课堂的外在表现形式。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生态课堂这个概念可以帮我们很好的理解,那就是书中所提及的“原生态的学习”。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原生态的学习就是根据生活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而这个过程中都是以“生活需要”为导向的,最终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一个真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自然发生且意义发酵地很深远的。这样看来教师似乎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其实不然。在素养时代,教师的作用更加突出,我们将不再重点关注一些重复性的无效学习,而是专注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合理建构,帮助学生进行整体的情境化设计,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多样的,适合于多元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专注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深度能力培养。可以预见,现代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反而是更上了一个台阶。
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大概念,一定止于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教学闭环中的教学考评也应该是更加丰富立体的。突然想到最近火爆网络的一篇文章《“双减”后第一次期末考,“难出天际”的北京试卷传递出什么信号》,似乎一夜之间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了一张张考卷上,传统意义上的考试题被完全颠覆了。而无论是读完这本书,还是前期的《语言与儿童》的学习,我的最深刻的感受是这只不过是教学评价和考试试题回归本源的一个过程。不难发现,我们的评价体系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二年级无纸笔考试,那适合各个学科的科学合理的综合考评方式的建立真的是迫在眉睫。而学生活动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又该如何融入学生的评价体系里,各个学校里不同学科的活动如何保证“效果”和“笑果”的双重实现,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我最喜欢的大先生陶行知提出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真正大写的“人”。这个过程中,最好的教学素材一定是五彩斑斓的真实生活。希望在追求一堂堂好课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能不忘记初为人师时对于课堂、学生和教学的敬畏。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3
读完余文森先生所著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我对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有了深刻的认识。反观自己的教学、当前“双减”政策的要求、课堂革命的需要,我深刻认识到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才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正确教学道路,教学的主阵营—课堂教学首当其冲要做到“眼中有学生”。
一、“我的眼里只有你”——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傅树京教授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首先,教育应该让学生有价值感。其次,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是要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再次,教育应该让学生变成快乐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养成学生强烈的价值感,用学科知识教会学生寻求快乐的能力,进而幸福的求知、生活。
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素质不一样,个性和兴趣不一样,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不一样,教师在要求每个学生都学好学科内容时,要做到尊重和理解,适时俯下身子看看孩子们的世界。在教授三年级上册Unit6ALet’slearn时,我觉得内容少,教学要求简单,采用儿歌、数数游戏、Let’sdo就能轻松搞定。结果教学进行快二十分钟了,很多孩子依然不能正确认读、不能反向思维的数数、不能理解“Howmany?”是有多少,我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即将爆发之际,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三年级英语课堂,作为接触英语不足三个月的孩子,他们的英语思维没有形成,汉语思维根深蒂固,男女生对数字的感知方式不同,他们理解、掌握知识的速度不一,若只为教数字而教,一味强调读音、拼写,学生肯定会疲惫、乏味,产生惧怕、厌恶心理。此时适当变通,效果肯定不同。我立即手绘五辆车,成立男子赛车队;女生则变身为啦啦队,五名队员按排面手执不同数量的花儿;霎时一场赛车角逐拉开帷幕,车牌编号、比赛名次、得到的鲜花数量把孩子们深深吸引,“one、two、three…”脱口而出,“No。1,fiveflowers…”也不拗口。就连Let’sdo也被孩子们演绎成了跳大绳比赛,课堂内笑声不断,下课了还被强烈要求继续进行。
二、“悲伤着你的悲伤,快乐着你的快乐”—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据此组织、实施和调整教学。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习状态不仅是教师观察的对象,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师的教学既要适合学生发展的“质”,又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量”。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快乐的笑脸,是否积极踊跃的发言、与同伴合作,是否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等,纵观课堂,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和谐,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这样,教师才可以轻松驾驭课堂,游刃有余的施教。
我清楚记得有一天的英语课上,孩子们个个垂头丧气,唱歌没劲、做游戏无趣,就连他们最喜欢的韵律操也不能提起兴致。郁闷、无助、憋屈快要让我崩溃。但我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因,要想顺利上课就得搬掉孩子们的压心石。“What’sthematterwithyou?CanIhelpyou?”话音还没落,好几个孩子立马放声大哭,紧接着更多的孩子嚎啕大哭,教室里哭声一片。班上的小可爱扑在我的怀里泣不成声,“我,…我们班…我们班,我们班拔输了……”原来如此,素有霸(拔)王之称的他们四年来力拔群雄,今天败走麦城,着实情何以堪?随后又得知明天还有最后一场比赛,我的主意涌上心头。“I’msorrytohearit。Don’tcry。Let’sgototheplayground,we’llhaveanewtug-of-war。”重新排兵布阵,引导他们用节奏集体鼓劲,再次思考优势和短板,探讨如何形成合力避免失误,重在指导学生重拾信心。当我看到一张张挂着泪痕的笑脸,心头很轻松。带着笑容,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开展了小型运动会,我教会孩子们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名称、比赛得分如何记录、比赛名次表述等。课后随口要求孩子们可以用写、画、说、演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学习收获。没想到,同学们的作品可圈可点,让人欣喜不已。当孩子们拿到亚军奖牌时,他们一致要求我和大家拍照留念,共同分享高光时刻。
三、“让我带你飞,我们要飞得更高”—加速教师内涵发展,更新理念,建构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高效的第一课堂。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在很多教师的骨子里,他们是大力赞同学科是教学中心,是目的,学生是学科发展的工具,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必须围绕学科以及学科成绩来运转。而时下课堂革命着眼于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形态的改变,切实将着眼点放到学生的学上。全面贯彻的“双减”政策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迅速改变自我认知、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老师眼里有学生,才会有正确的教学方向。目前,我们英语教研组通过学习王蔷教授的“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论,大胆尝试采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首先确定单元教学主题,进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统筹设计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学习活动,活化教学课时,梯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时,灵活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训练、文化品格的积淀、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英语课堂效益,使孩子们学有所获,能够用英语做事情。同时,这一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实践—反思—在实践的过程,各位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自然得到一定的提升,大家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课堂实录屡屡获奖。课堂作业则尝试“丰富多样、优质增效”,用画笔、用手工、用歌曲歌谣、用课本剧等多种形式代替枯燥的抄写、背诵。尽管,这些工作费时费神费精力,但孩子们的表现有目共睹,我们乐在其中。因为,我们时刻眼里有学生。
以学科为本位的思想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眼中有学生,是时代的需求、教育的发展。我们教师努力丰富课堂学习类型,向课堂要效益,提高在校时间段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科学习的能力,才能打造全新的课堂教学主阵地,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重要基础,最终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4
素养渗透于人的整个心灵,涵盖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它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核心素养是其他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是培养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彼此之间既存在差异性又保持统一性,围绕着学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一个完整的素养体系。为此,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培养途径,都需要通过长期的、稳定的、持续的教育职能赋予才可形成。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这种品格和能力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有何意义呢?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应该如何培养呢?
一、学科意义
第一,有利于接轨国际核心素养先进研究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课程改革三个驱动因素。第一个是知识与技术引导的发展,我们培养的人不仅仅限于知识,即便他头脑中能够储藏一个图书馆,可能也很难满足现在工作场所的需要。第二个是学生具备迎接将来会面临不断有新的工作场所以及新的工作场所中的各种挑战的能力。第三个是具备通过新的工作方法与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的关键已经不是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获取如何学习、如何合作、如何发展等能力,这也是国际领域展开核心素养研究的逻辑起点。综合各方面文献资源,国际社会提出的人类“共同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协作、交际、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四个方面,通过将其引入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转化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有利于接轨国际先进思想。
第二,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落实。《标准》是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实践的纲领文件,本次修订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纳入其中,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四个方面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奠定了基础。一方面,本次修订着重突出了“跨学科”理念,重视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界定,同时也指出了培养路径;另一方面,本次课表修订倡导打造实践性课堂,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主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三,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在现行的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只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学生比较单一。现行的教学教学体系不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与时代发展相背离。通过对“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分解,其中所包括的个人道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等都属于核心素养构成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环境嬗变、价值观多元性,一些腐朽消极思潮严重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对高中生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的内涵学习,有利于学生坚定政治信仰、人生信念。
三、培养途径
第一,突出实践性。《标准》明确指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就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加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在通过“互联网+”途径扩展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积极构建场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摆脱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式思想政治”,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及社会空间中参与各种活动,从而将课本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了学生将所学思想政治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个体的“政治认同”。
第二,丰富教育资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以教材为主,但核心素养培养资源并不局限于统一标准设计,教师可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探寻更贴近高中生生活的本地化资源。在政治教学中,通过本地化资源减少了学生对课本的陌生感,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生活与消费”的教学中,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可带领学生深入周边乡镇、村落,调查统计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关系,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突出“科学精神”的表现。
第三,增强互动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的保障,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教师可以跨越课堂模式束缚,在更大的空间内展开“教与学”的沟通,教师则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势智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以此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财政与税收”的学习中,可筛选偷税、漏税等法庭案例,在课堂上模拟“法庭”,以互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并凸显出“法治意识”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四,完善评价机制。打破“教师—学生”的单一评价主体形式,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组织等纳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体系内,一方面可实现多元评价,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共同的“社会参与”,這一形式本身就是强化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5
2023年初,学校组织阅读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该书作者余文森教授是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这本书共包括三大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一、核心素养大事记
1、2023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2、2023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整体框架的发布,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的主题词。
3、2023年年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全国征求意见。核心素养开始进入课程,走进中小学。中国基础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二、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关系
阅读前,我心存困惑,什么是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所有不解在这本书中都一一解释。
1、素养。简单地说,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学习、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从心理角度说,教养即教育出来的素养。一个人的天赋如果得不到适合的教育和训练,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尤其不能发展成为专业性素养。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人的精神长相,了解他的内在素养。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在被问及“文化素养是什么”的问题所做出的回答“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2、核心素养。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这三种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
必备品格: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讲,必备品格就是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公共性、关键性特征的品格。人必备的三种品格是:表现在人与自我关系上的自律(自制)、表现在与他人关系上的尊重(公德)、表现在人与事情关系上的认真(责任)。
3、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4、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中的变迁基本上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双基是外在的,主要从学科的视角来刻画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三维目标是有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既有内在,也有外在的东西。
三、“完整的学习”和“原生态学习”
教育部陈宝生在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关系变革提高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这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真正落实以学定教,实现少教多学、不教之教、教学相长,这就是基于学习的教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是关键的抓手。
1、“完整的学习”。从认知加工的角度来说,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三个环节,相应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可以划分为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
①阅读环节。在以听取代阅读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成了给学生“喂”老师消化好了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与原生知识、真实现象之间直接会面,发生挑战的机会被取缔,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新知识的消化能力,对新现象的透视能力,教学活动沦为接受与识记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阅读教材是课堂教学最本质意义、最具基础性价值的教学环节。
②思考环节。学生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文本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明白疑难性的问题,还要弄明白质疑性的问题;不仅要得到问题的答案,还要对问题产生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传统课堂是回避问题因而也无需思考的课堂。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堵塞学生新思维的涌现,这样的教学,只剩下所谓的知识。因此,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入深度思考是影响和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核心的因素。
③表达环节。在阅读特别是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可以使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得到增值、完善、补充、更正,使自己学习和认知的水平不断提高。
阅读——思考——表达,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或基本范式,又称为“通用式”。
2、“原生态学习”。从学习对象来说,原生态学习指的是直接面向文本和事物的学习,不需要过多的、不必要的加工环节和教师过多的解读、点拨、指导、讲解。从学生主体来说,原生态学习指的是学生积极运用原始的经验、思维、情感的学习,即个性化解读的学习。
①直接面向文本(教材)的学习
②面向事物本身的学习
③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和常识开始的学习
④学生原生态思维自由参与的学习
⑤学生情感、兴趣、爱好、精神、生命参与的学习
四、“学讲计划”与“对分课堂”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理念为:基于核心立德树人的教学是就教学方向而言;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是就教学主体而言;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是就教学内容而言的。
余文森教授根据三大教学基本理念,详细阐述了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1、徐州市的“学讲计划”
江苏省徐州市的“学讲计划”立足现实问题,用“学进去,讲出来”这种最简单、最质朴的表达方式概括了教育教学的本质,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做了独特的根性的解读。它抓住课堂,抓住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抓住师生关系和学生主体等核心问题,回归到教学的本意。
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开始从做“加减法”开始逐步推进。第一、减一点老师的包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第二,减一点无效的灌输,加一点有效的实践;第三,减一点老师的霸权,加一点学生的表现;第四,减一点刻板的说教,加一点情感的交流。“学讲三年”,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再次出现。
2、张学新的“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它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实质上,它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吸收讲授内容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
对分课堂重新分配了教学中的权利和责任,赋予学生应有的权利,让学生承担应尽的责任,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为课堂营造了一种民主、开放、自由的氛围,也因此使课堂变得和谐、舒畅,充满了乐趣,生机勃勃。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我共读两遍。第一遍,我带着问题“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等等粗略阅读。第二遍,我按照目录和章节标题慢慢品读。读完书,我写了18页读书笔记。套用书中的专业术语,我此次读书的过程是“原生态学习”,直接面向文本,没有老师的解读,点拨,指导,讲解,但效果甚好,收获很大。
读书过程中,我体验了核心素养导向课堂的“通用式”,即阅读——思考——表达。阅读时,我与文本对话,将书中的内容与个人学习和生活经验碰撞;思考时,我与自我对话,常想在我的课堂上,要如何做到以生为本;今日表达,我将读书笔记反复查看,细细研读,以期可以给读者一种高质量的知识分享。
核心素养之于我,和学科知识之于学生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我认为将核心素养根植于课堂,将阅读—思考—表达应用于教学应该是新课堂的标准。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6
读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我感受很深。
核心素养介绍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有:(1)输入能力(阅读)(2)加工能力(思考)(3)输出能力(表达)。必备品格有:人与自我关系上的自律、人与他人关系上的尊重、人与事情关系上的责任。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史宁中教授将其概括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模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即人从外界输入信息: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即人自身处理信息;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即人向外界输出信息。
我着重看了核心素养的教学观重建,我发现我的教学离核心素养甚远,主要表现在:(1)教学方向,没深刻体现出教学的根本是立德树人;(2)教学过程中,没有读透课程内涵与学科本质;(3)教学主体上,没正确树立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合实际教学,我有以下思考:
一、在教学目标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引导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从教学活动的源头抓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重难点进行,它忽略了数学文化的培养,新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以学科价值取向为依据所制订,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去看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本学期数学学习指数函数时,可结合新冠疫情传播,引入函数指数爆炸性质,加强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生活中,喜欢某一件事物的基础就是发现其美好的地方,并由这种美好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要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阶段体现数学的美。上学期优质课大赛中,张磊霞老师在探究的三角函数关系时,利用动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借助动画提出问题串,直接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注意力快速抓回课堂。日常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良好的激发,可以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核心素养的持续培育。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之所以在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上难以获得良好的培养,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过分的随从同学回答问题,缺少自己钻研,造成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较大的不足。教学中要继续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张磊霞老师的课堂里,带着学生探究诱导公式四后,不断鼓励学生类比探究,结合自己已具备的思维能力,独立动手作图,解决其他两个公式的探究,最后小组讨论。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因动手独立探究,不但牢记所学数学知识,而且理解了知识内容的推导演算过程。通过这种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保持。
三、在课后作业中注重核心素养的体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获取知识为主,而如今的教学模式则是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作业内容来凸显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比如,集合概念第一节课后习题中给出集合论由来,提出让同学查阅相关资料,阐述个人认识。让学生通过查找数学史资料,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十分重要。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借鉴文献学习他人的研究经验;多看书籍,例如《西方文化中的数学》,《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丰富自己的数学史资料;研究课例等等。丰富自己并在课堂上体现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使学生拥有可以终身发展的性格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7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他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他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他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取决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厉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马丁。路德
素养决定公民的高度和深度,公民的高度和深度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自制、公德和责任是人必备的三种核心品格,而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余教授告诉我们,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学科教师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承担着学科育人的重要责任。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育素养,学科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向素养型教师转变,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探索:
0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始终保持正确的教学观念。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健康、幸福、品行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高分,我们的学科教学不应局限于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应该更多的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和提升。我们有责任花时间去充分地研究和欣赏儿童,充分地挖掘学科知识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让学科教学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道德和心灵世界,懂得适时进行价值引领,启发孩子们做好自己的人生选择,过得有尊严、有意义、有幸福感。
02凸显学生主体
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营造、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情绪状态(情感体验)、参与状态(积极投入)、交往状态(合作交流)、思维状态(大胆质疑)和生成状态(意外收获)。此外,教师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多样性,尊重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丰富的教学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成长和收获,最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03改善教学策略
1、坚持整体教学。
通过对O(Objective目标)T(Topic话题)CContent内容P(Procedure过程)B(Boarddesign板书设计)U(Useoflanguage语用)E(Evaluation评价)的深入思考,挖掘更丰富的内容以及教材背后的价值,落实单元统整、内容整合、语境带动、语用体验的要求,将课堂教学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树、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到平日课堂中,通过“联系、组织、整合”,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2、坚持学科融合。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是一门学科融合性极强的学科,有效处理好其他学科与语言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会有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比如:将英语与德育融合教学,引导学生既学英语,又学做人;将英语与音乐融合,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将英语与美术融合,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更好地输出语言;将英语与科学融合,在五彩斑斓的科学世界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坚持情境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我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相对应的情境,帮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最后将学习的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引入实物、呈现图像、动作展示、语言描述和问题引导等方式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加学习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4、坚持活动中学。
操作中学习、项目学习、做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等都是活动中学习的典型事例,旨在通过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手脑并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效果。此外,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教师应注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制作、实验和调研等,提出一定的活动规则,从而提升学生活动效率。
04树立终身学习观
优秀的教师不仅深爱所教学科,而且拥有广博的知识,能够深入解读教材,对所教内容有独到的见解,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当今时代还需要教师们拥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即: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融合素养、社会参与和贡献素养,媒体素养和自我管理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做新时代的学习者、创新者和践行者,教师必须日新其德、日勤其业,才能学为人师,身为世范。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将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英语趣配音打卡、绘本阅读、美文朗读、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口语能力;多听优质课和专家讲座,向优秀学习;阅读专业书籍,丰盈理论基础。
优秀的教师不仅深爱所教学科,而且拥有广博的知识,能够深入解读教材,对所教内容有独到的见解,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当今时代还需要教师们拥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即: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融合素养、社会参与和贡献素养,媒体素养和自我管理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做新时代的学习者、创新者和践行者,教师必须日新其德、日勤其业,才能学为人师,身为世范。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将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英语趣配音打卡、绘本阅读、美文朗读、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口语能力;多听优质课和专家讲座,向优秀学习;阅读专业书籍,丰盈理论基础。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8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是余文森老师撰写的一部经典教育著作,他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详细阐述了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从本书中厘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意识到了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余文森老师也是我专业成长中的导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育素养。结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谈一谈本人对学习的一些感受:
一、“核心素养”的认知
1、2023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
2、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哲学家罗素认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类灾难的两大根源。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进步,智慧和道德都是具有决定性的两种力量,缺一不可。一个健全的人必须同时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基础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二、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1、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所展现出的形象、气质、行为、习惯、能力、素质,这些素养构成了与没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的差别。
2、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课堂教学点结合探索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中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5、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课堂
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要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我阅读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学习过的教师都有许多不同的且宝贵的思考与建议。“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把“终身学习”铭记,以求自己的终身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