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观《三大改造》有感

观《三大改造》有感 篇1

20__年__月有幸观看了“一师一优课”中李__老师的《三大改造》。李老师的这节课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使我受益匪浅。

一、脉络清晰。本节课采用篇章学习,李老师将本节课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为千里麦浪新丰收——农业合作化,第二篇章为和平过渡新创举——公私合营,第三篇章为社会主义新华章。三个篇章将整节课串联起来,脉络清晰,条理性强,学生更易于理解。

二、故事贯穿。本节课用“易振一家人”的故事贯穿全课,通过易振一家人引发学生思考,这种故事贯穿能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材料丰富。本节课采用视频、图片、史料相结合的方式,材料非常丰富,让学生在材料当中找答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史料研读能力。尤其是两首歌谣,“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两首歌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简单化,易于理解。

四、学生主体。本节课材料多、问题多,李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性教学,让学生自己找答案、自己回答问题,而且李老师非常善于追问学生、表扬学生,注意到了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观《三大改造》有感 篇2

一、整合知识,创设情境

李__老师的《三大改造》整合课程内容,从“千里麦浪新丰收”、“和平过渡新创举”和“社会主义新华章”三个篇章讲述农业与手工业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三大改造的意义,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本课创设了“易振一家人”的故事串联课堂各个环节,从土地改革得地之喜到一家一户经营之忧……,情境设置利于学生理解。然而,该故事情境并非真故事,而且易振也并非河南汤阴人,而是湖南岳阳人,这在强调史料实证的背景下值得商榷。

二、史料实证,衔接自然

李__老师的课堂环节衔接过渡自然。如,在讲述农业合作化时李老师列出了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三个条件,由此引导学生了了解为什么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为什么实行典型师范和逐步推广的策略;讲述农业合作化的效果时,既有图像史料,也有文字歌谣史料——“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由此引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讲解,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同事,讲述公私合营时,对于我国第一家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天津塘沽永利碱厂案例挖掘和运用非常恰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观《三大改造》有感 篇3

《三大改造》一课,对于学生来说事件遥远,名词陌生,现实生活相关太少,只用教材教学,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李__老师通过精心设计,让本课的内容生动有趣,润物细无声的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拉进历史镜头

学生能在教材中读到的人物,一种是名垂青史的,一种是遗臭万年的。感觉距离自己比较远。而李老师在本课让一位叫易振的普通人走进学生的视野,拉进了心理距离,也让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拉进了。

二、用活历史资料

历史资料种类繁多,李老师能选择有价值、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视资料等,穿插于学习过程中,让陌生的名词,如“一化三改”“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可以轻松理解。

三、用心挖掘细节

对于赎买政策,只从字面解释,学生有些一知半解。而李老师把数学知识迁移到本课,用数字说明国家用很可观的股息,使资本家获利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样讲解直观形象,记忆深刻。

观《三大改造》有感 篇4

20__年__月有幸观看了__省__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李__老师执教的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这节课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难度系数很大,因此李老师在设计这堂课时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突出故事的趣味性和问题的启发性,使学生在故事的引领下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本节课的亮点如下:

一、重视篇章学习。本节课的三个篇章都突出“新”这个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新的问题。第一篇章:千里麦浪新丰收,体现出三大改造的开端在农业。第二篇章:和平过渡新创举,突出了中国特色。

二、本节课以故事为主线。本课设计了同一故事的两个部分“易振一家人”。通过易振“土地改革前——土地改革后——返贫现象”让学生分析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结合国家的政策号召,引发“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启发性问题,由此引出国家针对这个现象采取的方法。

三、问题引领作为导向。本节课在设计故事的同时还在其中穿插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推动了本节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