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名胜古迹的作文 篇1
登黄鹤楼
王薪程
记得一年暑假,我去了武汉的黄鹤楼,黄鹤楼那庞大的气势,让我赞叹不已!
黄鹤楼由主楼、配亭、廊院组成,分布于三层平台之上。到第一层平台,透过精巧别致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宝塔,高约8米,木头的线条很别致,令人赏心悦目。登上第二层平台,迎面是牌坊,上面写着“三楚一楼”四个金色的大字,四周种着苍松、翠柏,并堆石造景,让景区显得更古朴秀丽。再上一个平台,就是精华所在。黄鹤楼屹立其上,璀璨夺目。屋顶和屋檐上面都是黄色琉璃瓦,全楼由72根圆柱支撑起的五十一米高楼,楼外六十多个翘角昂然向上,雄奇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直接到顶层,向远处眺望,楚天一色,浩浩长江与千里汉水在此汇合。龟山和蛇山隔江对峙,气势磅礴,惊心动魄,江上舟楫如织,江城美景尽收眼底。
最后,我们来到底层,宽敞的大厅,正面的壁上是一幅“白云黄鹤”的壁画。画中有一位老人正腾云驾雾,悠闲的吹着萧笛。两旁的立柱上挂着名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站在黄鹤楼上,望着这壮丽的景色,我不由得思接千载,想起唐朝时候的李太白。大诗人被称为一代诗仙,好不容易来到这个地方,面对此情此景,小酌几杯,想要吟诗一首,最后竟然只留下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让人不禁哑然失笑。不过,崔颢的诗果然是好,也难怪诗仙感慨。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还好,我是现代人,想象一下昔人骑鹤上天的浪漫是可以的,欣赏一下这里蓝天白云、绿水碧草之美景也是可以的,而乡关却是随时可以到达,无需发愁的了。
描写名胜古迹的作文 篇2
人间诗圣千古草堂
关笑同
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读古诗。久而久之的,我就喜欢上了这些听起来特别美的句子。再大些的时候,自然也就喜欢上了吟出这些优美句子的诗人们。我喜欢的诗人很多,其中最喜欢的就是诗圣。这次来到成都,自然得去杜甫草堂看看。
远远看去,所谓草堂,其实不过是覆盖着茅草的小茅屋。草堂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围着草堂顺流而下,一派古朴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在小河边矗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的正是杜甫在草堂中作出的千古绝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河的对面还有一片竹子林。赤日炎炎的夏天,竹子长得婀娜多姿,郁郁葱葱,随风摇曳,竹影婆娑,“沙沙”的声音带来了一股清凉的感觉。不远处还有几座类似的房子,想来那里应该就是诗圣当年的邻居吧!
走近草堂,站在草堂门口,一眼望去,屋里只有简单的锅灶、床铺,还有一张杜甫曾在上面写过无数文章的桌子。这里没有过多的摆设,普通简单,甚至显得局促,狭小,简陋。虽是夏天,烈日炎炎,但偶尔一阵微风吹过窗户时,窗纸沙沙作响,竟能让人想到冬天时冷风刮过窗户时那冷嗖嗖的声音。
伴着阵阵凉风,看着那张书桌,恍惚间,我似乎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那个大唐。看到诗人坐在桌前时而眉头舒展,嘴角上扬,挥笔写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感叹春天的千娇百媚;时而眉头紧锁,托腮沉思,挥笔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天下“寒士”而发声,为民间疾苦而忧心;时而又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脱口而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为动乱的平定的而激动,为能回家而欣喜……就这样,他的诗长一句,短一句,远一行,近一行,像一组组跳动的音符,在笔尖缓缓流泻。平平仄仄间,竟一下子就流传千年,诉说着时而悲壮、时而凄美、时而欣喜的命运故事。
天色已晚,妈妈催促下,我虽然不得不离开了草堂,但是也不得不感慨万千:茅屋虽小,但却充满了一代诗圣对天下苍生的大情怀;茅屋虽朴实,但却住过一位名垂青史的人间“诗圣”;茅屋虽简陋,但又何陋之有呢?
描写名胜古迹的作文 篇3
登东坡赤壁
刘欣蕾
东坡居士笔下有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盛景的“东坡赤壁”,一直令我心驰神往。在风和日丽的清晨,我约上同窗好友,来寻访这位于古城黄州西北江边的古迹。
站在山上,只见楼阁峥嵘,鳞次栉比。这里断岸临江,崖石高耸,屹立如壁,又因它状若悬鼻,因此古称“赤壁矶”;又因大文豪苏东坡的缘故,后人称之为“东坡赤壁”。
进门处,一尊高六米的东坡像吸引了我。他那深邃的眼神,似乎将我们带到了九百年前先生那“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豪迈岁月。他将持书卷的左手背在身后,凝望远方,花白的长须迎风飘扬。先生,你是在故国神游,想象着“樯橹灰飞烟灭”的场面,还是在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绕到东坡像背后,拾级而上,就到了掩映在半山腰的那排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前。穿过半截林荫小巷,迎面的“二赋堂”三个字让我眼前一亮,这里就是东坡先生留下千古奇文的地方。堂门中央立着一面屏风,它的正面刻着《赤壁赋》,背面刻有《后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我由衷地佩服东坡先生在黄州团练副使任上还能有如此豁达淡定的心态。
出了二赋堂,转角处有一个精致的“睡仙亭”,是东坡先生醉酒后睡过的地方,亭内有石床、石凳。我不禁产生了时光飞逝,人生如梦的感慨,也有了东坡先生那种“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受。
我回过神来,上了“栖霞楼”,站在背山面江的楼顶,晚霞染红大江,照应楼身,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眺望大江对面的西山,爽气扑面,心旷神怡。大江两岸在晚霞中显得格外秀丽,宽阔的街道旁绿树成荫。远处的鄂黄大桥和古老的东坡赤壁相呼应,见证了黄州这座历史名城的风采。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令我想对东坡先生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夕阳下,我缓缓挥手向东坡居士依依作别。
描写名胜古迹的作文 篇4
圆明园
李杨晨曦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古建筑,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我去年暑假就有幸去过一次。
来到圆明园,还未到大门口,远远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对威武的石狮子,他们昂首挺胸,高大威武,雄踞在大门两侧,好像时刻准备着上阵杀敌。
一进大门,我首先来到了涵秋馆,这里景色宜人,树木翠绿,时不时有几只喜鹊在树上栖息,嬉戏,甚至高声歌唱。桃花盛开了,一团团,一簇簇,有粉红的,有暗红的,有浅粉的,很是可爱。涵秋馆里面是一个小型的花灯展览,地上有的地方是用木板铺的,一走上去发出“咯当咯当”的响声,很是令人喜欢。那里有一排四个铜人站立,两边还有铜象。小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艳丽多姿,大象的眉心处有一个大大的圆圈,上面是什么颜色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它身上的花纹让我难以忘记。
走出这里,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一汪湖水呈现在眼前,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福海。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还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气势恢弘。没有风时,水面平如镜;有风时,水面泛起波澜。岸边的柳条随风摇摆,对着镜子般的湖水梳理着修长的头发。远远望去,湖面上不时地有游人坐着船只划过,有种协调的美感。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信步走在杂草丛生的小径上,再向深处走时,几根东倒西歪并且被烧黑砍断的大柱子闯入眼帘,原来是已经被烧毁的圆明园的残骸,真是触目惊心。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他们烧,杀,抢,掠,把能拿走的通通拿走,拿不走的就纵火烧掉,大火三日不灭,这座“梦一般的奇迹”,被英吉利和法西斯残忍摧毁了,从此再也没有了。圆明园的曾经应该是美丽的,是繁华的,是富丽堂皇的,有晶莹剔透的宝石镶嵌而成的宫殿,有高楼大厦直通云霄。但是曾经的建筑、那些残骸已经被花花草草掩埋住了。
如今看着废墟上长出的嫩绿的小草,旁边盛开着的五彩缤纷的花朵,真是无限感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些废墟以及废墟上的小生命们见证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同时也警戒着我们要以史为鉴,好好读书,奋发图强,为我中华发展贡献力量。
斜阳晚照,日落西山,我不得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这里。
描写名胜古迹的作文 篇5
万里长城,民族骄傲
潘时睿
长城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向,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一万三千多里,又称万里长城。它历史悠久,气势雄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来到长城脚下,仰望长城好像一位巨人横卧在高大的山体上。古老的城墙,都是用巨大的石板砌成,大约一米多高,顶上呈“凹”字形,上面长满了厚厚的青苔。沿石级而上,道路狭窄而陡峭,游客们只有手扶两边的铁链一步步艰难地往上爬,怪不得人们称“爬长城”。大约二十分钟,才可以爬上一号烽火台。高大的烽火台宛如一座长方形的小城堡,防守严密。
站在高高的烽火台上,远眺四周,蓝天下,白云间,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上,一眼也望不到尽头。四周的小山像一个个蒙古包,相互簇拥着。漫山遍野,绿树成荫,如大海中起伏的波浪向远方延伸。从春秋战国起,相继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前后持续达两千余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回首遥望,山脚下,停车场的汽车如同一只只小虫子在排列队伍。游客们像一只只小蚂蚁排着队伍向上爬。再往上走,石级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难走,一路上每隔三五公里就会有一座烽火台,一般人也就能爬到好汉坡,就再也爬不上去了。
长城可真雄伟啊,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描写名胜古迹的作文 篇6
千里长城屹立不倒
李钰廷
各国建筑体现了各国民风、艺术、文化,中国古建筑同样如此,亦是中国文化艺术之瑰宝,而在这其中,万里长城无疑是最有名的之一。
作为距今十分久远的建筑之一,长城是极能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历经上千年的风吹雨打,血雨腥风,可是长城依旧屹立在中国的北方。虽然现在我们所见的长城是明清两代维修的,但是站立在长城之上,放眼望去,依旧可以想象出长城当年的模样。
群山环绕,四季分明。春时,长城脚下的树木刚刚开始现出青绿色,若是赶得巧,则可见桃花落满城墙下,颇有古时的风韵,可四周山脉却还只有星点绿色,叫人有些遗憾;夏时,可见一片片青葱覆盖群山;秋时也不缺风景,枫叶和少许绿色相间点缀周围,更加突出了横亘在群山中的一条青石长阶的巨龙;冬时便有趣了,无论远近,尽是一片白茫茫的色彩,将巨龙隐埋在其中,莫名添了些许沧桑之感。
长城,大气、壮观。站在烽火台上瞭望远处,将大好河山尽收于眼底。山河表里,尽显我中华之气魄。
走在长城上,我仿佛感受到这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浇铸而成,自然也用在了保护人民身上。有了它,北边的少数民族不敢南下而牧马,只能在自己老家窥视中原。长城,也绝不只是一个防御外敌的屏障,它同时也象征着中华民族之精神:长城从开始建造到如今已有两千多年,历经风霜雨雪,刀枪剑戟,可是依旧横亘在那里;我华夏民族自炎黄以来亦有上千年的文明,我们历经艰难困苦,异族入侵,甚至蹂躏,可依旧生生不息,且日益强大,二者何其相似,真称得上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国建筑源远流长,而他承载的中华文化亦绵延千年,华夏精神更是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