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1

我们许道小学最近倡导教师学习新课标,认真研读后,我从中受益匪浅。我就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一味地读,一味地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并不看重,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现在好多教师在执教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抽学生轮流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走进自然,走近生活,融入社会。

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2

我们知道《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准》最重要的部分是第三、四、五章,这是一个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目标达成检测标准的一个闭合的学习过程。课程目标遵循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年龄的发展特点首先画出一个培养成什么样的孩子的轮廓。看到其中的内容和旧课标并根本性的变化。学业质量是新的内容,检测目标达成的标准,孩子长没有长成我们开始制定目标的样子,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检测。最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形式去完成目标,这也就是第四章: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就是指导如何组织,我们用什么样的形式教孩子。

课程内容的理解,最重要的一个名词就是“学习任务群”。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个概念。从何而来。在课程内容的第二部分: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首先就说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学习任务群在我们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虽是第一次出现,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里面出现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并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界定“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被称为是高中语文新课程一大亮点!都说高考时指挥棒,高中课程标准也引领着我们义务教育的教学形式,这对教育一体化,衔接是是有利的,上下打通,学段不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格局和视野更广,有助于孩子的终身成长。

学习任务群究竟是什么呢?新课标是这样表述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我们先从“学习任务群”这5个字本身出发,展开探讨。

“学习”。显而易见,主体是学生,是学生的学习,这就提醒我们教学中不能越俎代庖,一定放手给学生。学习的动机由学生发出、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任务由学生完成,学习的活动学生参与,学生参与、操作、体验、反思、总结全过程,学习的成果学生获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那些成长,最终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课标中也有说明,设计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什么是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这样的行为吗?比如三年级的童话故事学习,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安排,把童话故事单元的几篇课文讲一讲,这样是单一的、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我在教学中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这样安排的: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故事单元,我把童话故事的学习,看做一个大的主题教学,围绕着童话故事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首先,制定大单元的学习目标:基础的字词掌握,关键是学生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学习童话故事的写作特点,尝试编写童话故事。然后就是围绕目标设计学习活动,一是读童话故事。购买书籍、开展班级阅读计划,每日读书的要求,二是讲童话故事。每节课前让孩子上台分享自己阅读的童话故事或者是精彩的片段。把分享定位三个等级,读故事、看书讲、创造讲。三是演童话故事。给孩子分小组演童话故事,举行故事表演赛。四学童话故事,这就需要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每篇课文有侧重点的让学生了解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五尝试写童话故事,最后要进行童话故事学习主题的评价,这就可以从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中进行测评。

这样的教学相信老师们都有,或大或小的设计,这可不可以就理解成课标中所说的学习任务群,我们老师已经用到的方法,只是,缺乏科学的认识和规划,我想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并不是专家创造出来的,一线老师其实就是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者。只不过,平时没有把它叫做学习任务群,不自知,不专业。这也是我们学习新课标的意义所在,在课程设计上能够走向更规范化、专业化的路径。如何做呢?

新课标的将学习“学习任务群”,划分成了以上6个学习任务群,分成了三个层次: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性”和“型”的区别,三个层次又分为了六个方面,也不是每个任务群两个方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只有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三个方面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还是按照四个学段来说明同时还有一个教学提示,这是我们指导我们老师的。

看,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阶梯式螺旋上升。

但是还是想说说自己的困惑,道理都明白,课标的字也都能认识,但是如何做,还是一头雾水呢?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质量有重复的语言这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描述,我个人不喜欢,指向性不是很明确、实践的路径不太好找,需要摸索着、实践着去寻找,还需要借助课程建设的其他方案,比如:大单元主题设计、项目化学习设计、单篇任务主题设计,而这对于普通的一线老师来说,研究本身就是一道难题,为何不更明确一些呢?

我想我上面介绍的童话故事的学习,如果进行详细的设计,就是一个学习任务群的建构。尝试过的单元主题教学,也应给是一个中型的任务群的构建,再往一篇文章的学习设计中想,也可以是一个小的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尝试这种学期大中小任务群,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设计尝试。这是我暂时能想到的。对与不对,继续学习。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3

课改要点在于“核心素养”,那么对于语文学科,如何在新课标情境下,通过单元教学的任务驱动来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呢?

一、将教学放入到情境中去:线上教学期间,因为条件等限制是不能和线下教学媲美的,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网课后,学生会因为内外因产生疲倦,对于初三复习阶段,如何高效地让语文知识内化成学生的体系并且让学生乐于参与,这是摆在我面前的课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在具体的情境下实施,语文教学和复习也要设置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我设计了“艺”心“抑疫”课本剧创作、“青春之歌”的歌曲创作、“家庭之星”颁奖词等活动。语言文字永远是活泼泼且生动的,通过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将四年的语文能力内化且体现出来,同时增进生生和亲子的情感联系。

二、将教学放入到系统中去:一堂课是为了一类型文本或者一组题目服务的,久而久之,学生的系列化意识和举一反三的素养能力就会得到飞速发展。

新课标带来的学科思考和发展的源泉是无穷无尽的,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边实践边反思,促进自身专业的提升,完成高品质的育人。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4

2022年7月16日,我参加了学校对于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研修培训工作,两天时间中,我们聆听了来自xx,xx等城市的四位名师的专题讲座,老师们分别就整体把握新课标、解读新课标、应用新课标等作了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促,却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活动,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一、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实际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将语文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学段的要求,开展各种语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语文任务群中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作为课程内容来理解的学习任务群,需要重点把握它的时代性典范性、综合性特征。首先,时代性特征体现在任务群内容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信息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融入社会热点问题等。其次,典范性特征体现在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以加强对学生思想情感的重陶和感染,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突出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等。最后,综合性特征体现在学习任务群整合目标、内容、情境、活动、过程、评价、资源与技术支持等相关要素,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可见学习任务群既有利于打破语文课程内容依照知识点能力点线性排列的局限,反能引导语文教学实践跳出依照学科知识逐“点”讲解和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怪圈,还能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协调融通中实现对文化、语言思维、审美等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对接日常生活来设计,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时间,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总之,创设语文学习情境需要贴近学生的既有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努力将语文学习置于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和活动时应基于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要,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融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体现运用语文思维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本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拓宽了我对语文教学及教师发展的新思路。我意识到语文教学要立足学习任务群,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要摒弃以前的满堂罐和题海战术。作为教师,要积极尝试新事物,重视信息技术与线上资源,要创新出线上资源和线下融合的新的教学方式。比如说积极借鉴网络平台的课,与自己的备课思路相融合,实现资源互补。同时我们也要要坚持终身学习,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立足教学实践,提升自己能力与教研水。平,适应时代需求。

总之,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新课标,跟上新形势,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并且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填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5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体验到教学的乐趣。新的课程观正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已势在必行。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科学的设置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同时,加强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提出以生活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更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提出以学习主题为引领,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重大主题。

以学习主题统领选择与组织学习内容,更有利于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教育功能;提出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突出学习任务的载体功能,以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统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二、优化的课程内容结构

2022版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为学习任务群形式:基础型——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发展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六个学习任务群分为三个类别呈现于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中。每个任务群在不同的学段要求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要求逐步提高。对课程内容做了适度整合,又体现了延续性。

三、引领教与学的改革

课程内容的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学习任务群具有真实的学习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等特点。

学习任务群在具体教学中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在时间上,从“知识单元”向学习单元的转型。不再以一个一个的课时为单位设计教学,而是先以单元为单位设计教学,再根据单元整体设计合理安排课时,把单元大任务统领和贯穿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上去。每堂课都是单元整体设计的一个部分,都是任务引领的连贯的学习流程中的一个环节。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教师语文教学的指航标,把握目标,准确定位,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定会从中感受和领悟到新课标真谛所带来的喜悦。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6

暑期,我观看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认为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一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长期以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这一概念,没有科学、明晰、统一的阐释,从而衍生出许多自说自话的、无谓的争论,最终导致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混乱。现在理论研究者普遍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言语习得”,因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新课标从语言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

二、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三、高度重视识字写字——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久而久之,错别字随处可见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识字、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体认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理解的过程。写字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相应,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书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7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引起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相比前两版课标,“整本书阅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提升。

统编教材中,将整本书的阅读编入教科书,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一年级)、“我爱阅读”(二年级)、“快乐读书吧”(一至六年级)等栏目,有序安排整本书的阅读。2022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定位是: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透过新课标,再看整本书阅读,首先从阅读的内容上有了具体的规划,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有了明确界定,读什么,怎么读,达到效果如何,有了螺旋式提升。其次,读书是一项学习任务,是每个学段必须达成的学习任务,不是“教学建议”,是需要一步步达成的。第三,读书要有科学的规划,要“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式阅读”。第四要分享读书成果,一本书读完是有收获的,“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目的在于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积累读书经验,让阅读成为习惯。

历史上很多有建树的人,都是从小打下了阅读的童子功,家长、老师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与尝试,效果总是不理想。2022新课标来了,“整本书阅读”写进了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同等重要的六大学习任务群,语文课堂必须紧跟新课标要求转型,语文教师必须弄清楚,在不同年级、学段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因此,答案来了,2022新课标关于整本书阅读给了一系列教学提示,分享部分语句:

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

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

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写作、展示、研讨和交流的平台。

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

……

教学提示里的话,字字珠玑,有启示、有目标导向、有方法论。对于语文教师,对于当下的语文教学给予无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2022语文新课标,就是这样,启迪老师们,用阅读的力量照亮核心素养指引下的语文课堂,引导孩子们探索灵魂深处的精神宝藏。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8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得好,就要不断地学习。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暑假里,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触动很深,收获颇丰。

一、新课标主要变化

1、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这次的课程标准的修订,重要的一个就是凸显出价值的引领,以文化人。也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在立德树人,在学生发展的过程当中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价值和作用,特别是在我们所说的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这个角度,到底怎么来给学生奠定一个基础。

2、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就是以核心素养为纲,以学习任务作为导向。以素养为纲的这样的一个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这样的一些设计我们到底怎么能够实现。

3、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义务教育课程,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实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是学生的学校生活,还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也就是我们义务教育强调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强调语文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来完成的。

4、主题统整,强调情境

这次新课程标准强调情景,特别是强调我们语言文字学习的真实的学习的情境。那么从我们的内容的设计来看,强调主题的统整。

二、学习新课标的感触和收获

1、紧扣核心素养,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尤其聚焦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这无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分析,应让学生多个性品读,多个性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也更加深刻地感知到自身责任的重大。

2、创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开展高效的教学。新课标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出现了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构成,更具系统性,逻辑关联性,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新课标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即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并根据学段特点,在学习任务的安排上有所侧重,这无疑为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也向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新课标的种种改变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学习再也不只是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从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转为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个崭新的理念需要我们好好揣摩,才能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遵循新课标理念,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9

5月6日下午,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再次树立语文的核心素养理念的价值观,明确了义务教育各学习任务群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以及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

新课标与旧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方案上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的设置以及细化了具体的实施要求。这就更加凸显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在新课标中也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在这次讲座中,我认识到这6个学习任务群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的关系,或者说是整体对应的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色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这给我在教学中也有了很大的启示,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有梯度,层层递进,在教学设计中要以螺旋式上升结构,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中,要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将语文的知识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的放矢的选择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在这次讲座中,也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义务教育阶段一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分别是: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普通高中阶段分别是,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入到学习群中,并且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教学建议,这对我们做好。小初高的衔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讲座中也对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列举了实例分析,让我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估,新课标凸显的人文价值越来越重要,应试教育中,过分追求分数,已经不能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质量如何评估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究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多运用过程性评价,完整描述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是否达成。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方面综合评价,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积极变化。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也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聆听吴教授对于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全体语文老师们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也让教师们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明晰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老师们会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保持学习定力,增强自身教学能力。老师们会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新课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10

2022年4月21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第一时间学习了新课标,印象最深刻的是“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这两个概念的提出。

1、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分以往的五个板块,而是明确了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分别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第四学段“识字与写字”板块在临摹名家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欣赏书法作品的要求。“阅读与鉴赏”板块增加了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标还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各自对应的载体。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

2、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新课标注重构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它分三个层面设置了6个任务群:

1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即语言文字积累;

2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即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3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即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这一概念更强调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与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融合,而不是知识、能力的简单排列。

新课标的变化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注重学习任务群的建立,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而非刷题,多组织一些语文实践型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本着新课标的理念和宗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11

二是坚持在继承中变革,在实践中崇新,准确落实语文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很多人都在解读,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老师甚至片面的认为,新课标颁布后,一切都要变革,以前的方式方法、理念等都要重新梳理。其实,产生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不全面的。当我们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就会发现,新课标并不是全部否定过去,而是在以往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一些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变革,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正如温儒敏在《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中所讲的,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过去,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论是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还是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都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作为课程的承担者、实施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继承中变革,在实践中崇新,准确落实语文课程理念。

新课标要求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以前的学习目标,现在强调学习任务群,则是更注重了学习目标的有效整合,凸显减负提质。因此,学习任务群就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学习任务群的安排还要注重整体规划,要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部编教材紧扣新课标要求,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特别是在教材内容的选编上,加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凸显了学科整合,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要适应这些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相关的课内外内容,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跨学科整合,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新课标及部编教材,还很好的体现了双减精神,增强了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了学习方式变革。语文课程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多读书,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准确领会课标的要旨,结合校情、学情,以及自身的优势,认真研读教材,改变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的体现语文课程理念。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12

陈教授的讲座,引发自己新的思考:

1、在注意培养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如何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很重要。

2、在阅读教学方面,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鉴赏”、如何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如何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课标,钻研教材,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的品析文本,尝试把新学到的方法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去,发挥文学阅读、科学阅读、人文阅读、生活阅读的合力,把语文课讲实、讲好!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13

暑假这段时间,我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新课标进行了认真地解读,认真记录,用心思考,受益匪浅。下面就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写字不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九年语文教学要始终坚持。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过程,努力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在今后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板书规范、端正,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好榜样。

二、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文本阅读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是阅读教学的精髓和主旋律。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反观我们平时的教学,我们的一些教师整堂课以讲代读,以多媒体代读,缺乏对文本的阅读。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并把朗读与理解文章有机结合。朗读时,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缺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揣摩理解文章中的精彩之处,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坚持把“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新课标要求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舞台”,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台中观察、表达、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结合社会生活。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新课标要求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或发生的事,日记练笔要坚持不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14

今天下午跟随北京师范大学的吴欣歆教授学习了2022年版的新课标,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

通过2011年和2022年版课标目录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课标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方面的内容,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与高中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有所对应,由比较宽泛走向集中、专业。

在课程内容上,新版课标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做出了规定,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明确了“教什么”和“学什么”。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包括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性学习任务群,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变革。语文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改变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逐点解析和逐项训练,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定的育人功能。而各学习任务群之间是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这也体现出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新课标的颁布带来了新的变化,指引了语文教学新的风向标,只有细致研读课标,才能把握教学方向,促进学生发展与自我发展。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15

2022年7月16日、17日,在学校进行了为期2天的语文新课标培训,由四位专家为我们讲解新版的课程标准。我的收获有以下三方面:

一、新课标的的主要变化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课程方案方面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课程标准方面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任务化,任务活动化,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同时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利于教学的实施和评价,实现教—学—评的一致。

二、新课标更注重语文学习实践性、活动性。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课程,要求通过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积极的语言实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发展思维能力,重点是想象能力。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三、课标改革更重视育人功能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建立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创造和思维能力。以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构建素养型课程。

结合学习内容、单元导语确定学习主题,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应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

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教师要对同伴评价进行在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和学生较大的空间,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读2024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篇16

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吴欣歆教授以及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引发了我对学习任务群的一些思考。

“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来源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实践,具体的学习任务会有很多,但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在这6个“群”内。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1-4单元为例,从其学习内容和重点目标定位来判断,都属于6个学习任务群中的某一个或两个,一般不会超过三个。

为什么一个单元或者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将其分解到多个学习任务群中呢?这是因为,一个聚焦重点学习目标的学习任务,必然具有整合的功能,具有凝聚力。因为,“学习任务”设计的要义就是围绕重点学习目标或大概念的理解来设计一个具有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一个具体的目标任务,又可以分解为几个具有一定层次性、逻辑性的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落实了每个实践活动,最终就会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果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设计很多个学习任务,那就没办法落实重点学习目标了。

以《部编五下》第五单元为例,这个单元要深度理解的是“文学作品中,合理选择和运用具体写法能够突出人物形象特点”,从学习内容和重点目标来看,属于拓展型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核心学习任务可以设计类似于“举办‘我熟悉的那些人’专栏作品发布分享会”这样的学习任务。为完成这一核心学习任务,我特意设计三个层次递进的子任务作为活动支撑,以帮助学生有梯度地抵达深度理解。

第一层任务:调整教学顺序,先组织学生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老舍对祥子外貌描写的三个角度:体格、装束、外貌;适时归纳人物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避免千人一面;紧接着迁移运用,当堂完成小练笔。

第二层任务:《摔跤》中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学习这种写法,及时完成小练笔。一个学生写了我班一名同学在打篮球时,不惜上演苦情戏—假装跌倒在地,趁机精准投进一球,一系列动作描摹得惟妙惟肖。

第三层任务:以两次小练笔为铺垫,继续学习《两茎灯草》《刷子李》和例文《我的朋友容容》的具体事例描写,学生再来完成这个单元的习作进行展示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从这个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学习任务群更关注一个学习单元的构建,希望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来带动教的突破和学的突破。学习任务的目标价值,从宏观上讲,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落实;从微观上考量,指向的是具体语文学习目标的落实,尤其是整合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的深度理解的落实。

总之,“双减”政策下,我们一线教师必须以认同、学习的态度来积极理解学习任务群,运用这一概念指导自己的语文课程实践。必须建立“大语文观”,提炼“大概念”,聚焦核心内容,从目标碎片化走向内容整体建构;要通过多种途径去尝试更多其他的可能性来培养孩子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让学生经历充分的学习过程,追求情感体验的深度,有效思维的长度,语文实践的广度,让学生所得真正变得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