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1
太空,一个未知的世界,让人无限遐想的地方,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那里有嫦娥奔月、玉免捣药的神奇传说,有吴刚砍树的美好遐想……,而今天,我们要随着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三位“太空教师”再一次走进神秘、未知的太空世界。
大家都知道,太空是一个失重的环境,这正是太空空间站的特色,我们国家利用这种特殊环境打造了空间站,开辟咱们国家自己的太空实验室。在太空课堂上,王亚平老师首先进行了太空“冰雪”实验,把“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液体球,液体球成形下坠的过程,结晶核颗粒打破液体稳定状态迅速结晶,就像一粒胖乎乎、圆滚滚的冰球。好可爱啊!我目不转晴、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一边在心里想,这真像一颗雪白的乒乓球,看起来如此富有强性。当亚平老师告诉我们,这结晶雪白的液体球虽看起来像“冰球”,实质是一个“热球”!我惊讶地揉搓眼睛,一度怀疑自己看错了字,惊讶于太空实验的神奇。
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生活中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被表面现象迷惑,只有揭开答案前的黑幕、抛根问底、寻求真理,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根本!
在今天的太空课堂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液桥演示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把“液桥板”的表面分别挤上两颗小水球,然后把水球靠在一起,两个小水球刚开始触碰的时候还有一些“水火不容”,慢慢地,奇迹出现了,小水球结为一体,当王亚平老师再次把“液桥板”拉开,哇!只见“液桥板”之间横跨着一座水桥。在场所有同学无不发出赞叹,多么梦幻啊!我心里在想,这肯定是水表面张力作用在大显神威。不禁自言自语道:“此景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这在重力无处不在的地面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我呆呆地望着液桥,它像极了天上银河,水流是中的小泡点也仿佛变成了千千万万的繁星点点,让我触景生情——银河,这座寄托着美好、希望与幸福的桥,也承载着我对祖国太空航天事业最真挚的祝愿!
地球只是漫漫宇宙中的苍海一粟,中国载人航天的的成功,中国空间站的完美建成,也只是探索宇宙的一小步,但这一小步,是人类文明史册的一大步,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的一大步,是成功后收获重重喜悦的一大步,也是我们为全人类发展协手共进、迈出宇宙一大步。
2024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2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现代航天器将人们带入了崭新的航天时代。我热爱宇宙,更热爱航天,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航天事业的战士,乘着载人飞船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
我对航天的理解很浮浅,认为飞机、火箭飞上天就是航天,实际航天领域研究的东西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奥,不管我对航天认识的深与浅,但我非常喜欢航天。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给我买的玩具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飞机,现在家里还有两架遥控飞机模型保存的好好的;还记得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做了一支火箭模型,并在全幼儿园观展;上了小学我参加的是航模兴趣小组,在小组里我做了六架飞机模型。当我制作的飞机模型飞在天空中的时候,我想起了杨利伟叔叔,他乘着我国自己建造的载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一创举在全世界面前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露了脸。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我对航天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了,同时脑子里的疑问也一个一个的接踵而来,如:火箭没有翅膀是怎样飞起来的人造卫星在天上会不会掉下来?再如:载人飞船为什么能遨游太空……带着这些问题我买了一些有关“宇宙、太空、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到:火箭是利用发动机向后喷射高温高压的燃气产生及作用力以获得前进推力,并由此向前运动的飞行器,它一般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三部分组成。人造卫星和太空探测器是无人驾驶的航天器,它拥有高度精密的自动控制装置,迄今为止它们已先后对月球、金星、火星、哈雷星等近距离或实地考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人类称它为“宇宙信息的侦察兵”。人类除了派人造卫星和探测器到太空考察外,也希望自己能够飞上太空,载人飞船就是人类遨游太空的工具之一,它一般由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座舱是飞船的核心,轨道舱内装有各种实验仪器,服务舱则是为航天员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并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联合飞行。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于11月3日凌晨1时36分首次空间对接成功,这是在美国、俄罗斯进行首次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我为之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更加热爱航天了。
我是一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知道宇宙间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航天领域里还有许多难题在等着我们去认识和攻关,因此,为了实现自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理想,长大后为我所爱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牢牢掌握过硬本领,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2024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3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外太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人终于把浪漫的神话变为现实。
3月23日下午,在浩瀚的外太空,三位宇航员老师—王亚平老师,翟志刚老师和叶光复老师通过《天宫课堂》,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
三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四个实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液桥演示”实验了。只见王亚平老师手持两块透明玻璃板,叶光复老师拿起一袋饮用水,往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挤上一个水球,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把两块玻璃板靠近。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两个水球触碰到一起,相互纠缠起来,慢慢的两个水球竟融合在一起了!王亚平老师又慢慢地把两块玻璃板拉开,嘴角勾起了一抹神秘的微笑。顿时,眼前的景象令我张口结舌:水桥并未断开,而是变得更细更长了,水桥颤悠悠地不停晃动。我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不停地鼓起掌来。在王老师的讲解下,我明白了这是因为在空间站重力消失后,液体表面张力“大显神威”。
就在我感叹太空真神奇的时候,有趣的“冰雪”实验开始了。叶老师拿出了一袋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经过不断尝试,亚平老师挤出了一个液体球,这个液体球圆滚滚的,里面有许多微小的气泡一颤一颤地漂浮着,可爱极了。王老师拿起一根沾了结晶球的毛杆,轻轻地碰触了一下液体球,液体球表面迅速结晶,变得洁白无瑕,像一个冰球一样。看到冰球在空中滚来滚去,我自然惊叹不已,对太空更多了一份向往之情。
读过《上下五千年》的我们都知道:从远古的嫦娥奔月,到敦煌壁画的飞天;从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发出的《天问》,到明朝的万户乘火箭持风筝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尝试……中国的飞天梦就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血脉之中。现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我深深地为之骄傲与自豪。而今,三位老师在遥远的太空给我们授课,与我们互动,这都是科学的力量,我们的梦正在变成现实……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天宫课堂已经下课,但我的梦才刚刚开始。少年强则国强,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奋斗,探索宇宙奥秘,实现我的飞天梦、科学梦,也为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2024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4
3月23日,我们怀着无比敬仰而又激动的心情,又一次走进天宫课堂!得益于高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以“第一视角”从空间站观看我们居住的蔚蓝星球。我们看到的地球不再是一张死板的画面了,而是一个优雅转动的鲜活存在,看着这个美丽无暇的星球,我不禁暗暗赞叹宇宙之美、自然之奇。
跟随三位老师,做了四个神奇而又有趣的实验,我最喜欢的是“冰雪”实验。首先,老师拿出一袋透明的乙酸钠溶液挤出,因为在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挤出的溶液变成了一个圆圆的水球,接着又拿出一支粘上结晶颗粒的木棒,轻轻触碰漂浮在空中的水球,在木棒接触水球的一瞬间,凉凉的水球逐渐变成一颗温热的、悬浮在空中的冰球,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呢?冰球为什么变成热的,但没有融化?带着种种疑惑,我继续听课,原来是因为木棒上的结晶颗粒的溶解力特别强大,它能使液体的水球节变成冰球,同时它还释放出热量,把冰冷的冰球变成热球。看上去真神奇啊,就像施了魔法一样,但只要明白了其中的科学原理,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正是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发现,才让我们能一解其中的趣味。
随后的液桥试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让我不禁赞叹:宇宙真奇妙,探索无止境!有趣的天宫课堂,在三位老师轻松自如地讲解下,很快结束了。他们不仅带我们探索了宇宙的秘密,教给了我们关于宇宙的知识,更让我们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我们青少年要更加努力,向宇航员学习,去探索未知的宇宙奥秘,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儿女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三位航天员老师儿时都吃过各种各样的苦,但他们不怕困难,坚信自己的目标,勇于探索,才成长为一个了不起的宇航员。队长翟志刚,在家里是最小的孩子,但最懂事,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主动提出辍学的要求,却被妈妈拒绝,妈妈希望他把握自己的人生,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妈妈的鼓励下他不但拿到优异的成绩,还成为了伟大的宇航员。什么样的出身并不重要,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努力奋斗,就一定会实现。
飞天梦永不失重,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的航天人艰苦奋斗,一代又一代的宇航员,承载着中国人的飞天梦,中国的太空探索从没有停止!宇宙中的奥秘是神奇的、无限的,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去传承科学知识,解密未来,探索精神永无止境!
2024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5
“天宫课堂”又开课了。3月23日下午3点40分,我们全国的青少年共同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空中课堂”第二课,又见到三位令我钦佩的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握紧拳头。三位老师相互配合给我们演示讲解了五个神奇的太空科学实验: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和太空抛物实验。这些实验有趣又神秘,令我大开眼界。
我感受最深的是“太空冰雪实验”,只见王亚平老师拿出一个装有乙酸钠溶液的袋子,用手轻轻挤压袋口,捏出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小水球因为失重的原因在空中缓缓漂浮着。接下来,王老师用一根白色的小棍碰触了一下小水球,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小水球慢慢、慢慢地变白,一会儿竟然变成了一个“雪球”。这……这怎么可能?我不禁睁大了眼、张大了嘴,好想也拥有王老师这样一双魔法之手啊!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有点似懂非懂:这不是魔法,而是百分之百的科学!这个实验实际上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核、结晶的过程,实验的“玄机”就在于白色的小棍上沾有晶体粉末,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提供了凝结核,反应之后水球也就变成了雪球,这个雪球还有热度呢,其实应该叫“热球”。科学世界真奇妙吖!
接下来的几个实验也非常神奇,我边观看边时不时地发出惊叹之声,真想也自己动手去实验一下啊!以前上科学课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些小实验有什么意义呢?现在,王亚平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拨云见日:“小实验,小原理,大作用。”实验虽小,影响却大。我不禁想到,我们国家的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可能也都是从一个个小实验开始做起的吧。我们的太空飞船、太空站的发明设计也应该是做了无数个小实验才有了现在的样子吧。科学太奇妙了,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可以带我们飞向太空,引领我们探索未知世界。
科学梦,张力无限!神奇的“天宫课堂”让我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也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仰望星空,浩瀚无边,正如科学之梦,我们前进的脚步永无止境。未来的大门正在我们面前徐徐敞开,让我们以梦为马,奋进努力,将来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祖国效力,让更多的人感受科学的奇妙!
2024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6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一曲《东方红》唱响世界预示了中国开始进入航天事业新时代。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追寻浩瀚星空的序幕。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飞天梦。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神舟13号载人飞船长征2号F摇13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顺利地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开启为期六个月的航天之旅。
虽然我是一个小女孩,但对浩瀚的太空充满着好奇也有太多的疑问困扰着我。比如:为什么太空是一片漆黑没有白天?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是飘着行走的?等等太多太多的疑问需要我去探索。而今天的“天宫课堂”航天员叔叔阿姨们采用天地对话的方式,为我和所有对太空有着好奇心的小朋友们打开太空谜团。而这次的太空授课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天宫课堂上,三名宇航员叔叔阿姨把在陆地上的“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抛物实验”带到了太空中,并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让我们了解在太空中这些实验会有着怎样的神奇效果。首先,王亚萍阿姨依次为我们做了以上几个实验最吸引我的是太空水油分离实验亚平阿姨和场外地面上的同学们同时用力摇晃瓶子里的水和油不一会儿工夫水油就相融在一起。但是奇怪的是同学们的水油瓶在静止状态下,很快水油分离层次分明了,而亚平阿姨手中的瓶子依旧岿然不动。亚平阿姨解释道:这是因为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下,油会混在水里无法分离。这时候叶光富叔叔用绳子拴住瓶子快速旋转绳子,很快水油便分离开了,原来这是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水油分离,真的是小原理可以发挥大作用呀!这简直太神奇了!看到这里,我那颗好奇种子已经悄悄地深深地种在我的身体里,而这颗种子也变成了愿望,继而变成了我的梦想,也变成了我们的梦想。
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既是祖国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了,也要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这次的太空授课更加激发我要飞向太空的激情,也坚定了我的信念。想想航天员们在失重的情况下还要完成高难度的实验任务。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遇到困难,我都要坚定地去克服,去坚持。向科学梦航天梦更进一步。
2024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7
在一个偌大的白色空间里,摆着琳琅满目的设备,让人应接不暇。地面有着许多限位器,四周都是电脑屏幕。这是自从开播“天宫课堂”后,我第二次透过电视屏幕,看到太空舱!画面中三位身穿蓝色舱内服的宇航员动作缓慢,看起来极不自然。那位女宇航员阿姨的马尾高高地飘在空中。在他们面带笑容讲述下,我学习着太空生活中的各种神奇的现象。
我羡慕宇航员“神奇”的生活。你怎么能想象从窗口望出去,有一片华丽的星海相伴?怎么能想象人可以在空中三百六十度旋转?怎么能想象你喝的水竟是一颗颗透明的小玻璃球?怎么能想象一个水球可以瞬间变成一个冰球?怎么能想象一个物体可以呈现近似匀速直线飘在空中?中国科技的发展,让我在为祖国骄傲的同时,心里像吃了千万颗糖那么甜!
随着宇航员的介绍,我亲眼看到水球转化成冰球的方法,用上有结晶核的毛根去触碰水球,一个完美冰球就出现了。在演示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还着实为宇航员阿姨捏了一把汗呢!因为前两次的实验都是失败告终,这可是全国直播呀!我忍不住手心冒汗,可是,宇航员叔叔阿姨们不慌不忙,互相讨论着原因,商量着对策,最后把管子剪短了一截,再试一次……成功了!我不禁欢呼起来!是的,所有的实验成功前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懂得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坚持不懈,成功终究会来临。这无疑是我在这次观看“天宫课堂”最大的收获!
接着,各个“神奇”现象轮番上演。比如水油分离的实验,在地球上,水和油装在一起,是会分开的,不相融的,哪怕是摇晃一百下,复原它也只是两三秒的事。但在太空,瓶子摇晃后,水和油就融合在一起了,唯一分开的方法就是运用离心机的原理。还有更好玩的,众所周知,我们抛物体时,物体是往下坠的,但在太空,物体是直直地不停向前飘的,也就是近似匀速直线移动。各种各样的“神奇”现象,现在的我说不清楚原理,我希望将来的我能一一将它们说明白!
一个民族从地球沉重起飞,这路上要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它的起飞是无数人用心血,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每当我仰望天空时,心中总会涌起自豪之情,我为中华民族坚持不懈地探索精神和各位科学家们的百折不挠,艰苦付出骄傲,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2024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8
科学是什么?是人们回望从前的目光,是人们发展现在的脚步,是人们通向未来的道路。茫茫太空中飞行的中国天宫实验室中,就蕴含着无数科学知识。
3月23日,“天宫课堂”进行中,我看到天宫实验舱那大大小小的设备不计其数,上面的专业名词,使我读而不得其意,不禁对这一个个科技感十足的神秘设备,产生了兴趣。跟随着王亚平老师的讲解,我发现虽然一个个设备看像上去那么复杂,但你只要懂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却觉得特别简单。
科学其实就是我们捅开万物奥秘的那一层窗户纸,每个小实验都是那么的简单,但是里面却暗藏科学。无容器实验柜,可以让中间的小球悬浮起来,并且还能让小球不受失重影响,这是运用了外界物理场产生的动力来抵消物体的重力;在太空中水和油会混合在一起,是因为太空是一个失重的环境,需要人工离心机飞快地甩,像螺旋桨一样。
而这一个个小实验就如同当年研制“东方红一号”一样,我国的科学家们在失去“外援”的情况下,历经无数次失败,在哪里跌倒又在哪里爬起来,终于完善卫星设计,让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人没有因为外国的科学技术封锁停下脚步,而是去创新,加入国际空间站不行,我们自己搞,攻坚克难,把一个个科学原理实现在太空中。如今的飞天梦已经“飞”的越来越高,“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杨利伟叔叔这样对世界宣告。但在太空中,航天员们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失重,身体飘在空中,晃晃悠悠。那么失重到底有没有重力了呢?有,只不过是很少。上太空之前,航天员们都要经过离心机训练,但暂停那个按钮,却从没一人按过一次。他们不是血肉之躯吗?他们不是父母心爱的宝贝吗?他们不是平凡的人吗?但他们却有超出常人的毅力,而我们的航天事业就是由他们的带领才走向辉煌的。
正是前辈们不惧艰难、勇敢上前的精神,才造就了如今我们的载人航天,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空间实验室,才造就了我们如今航天事业的伟大成果!这让我不禁想起史上第一个探索太空的万户,把火箭绑在椅子上,手持风筝,虽然最后粉身碎骨,但让我们看到了追梦的勇敢和决绝。
“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未来的科学领域是我们的,而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也实现中国的科学梦、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