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鹏生态文学主题征文 篇1
人本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是……
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们砍伐一片片的森林,生产出各种纸张。参天的大树在高科技的电锯中轰然倒下,绿色在眼前慢慢地消失。而最后,那些纸张却被随意丢弃,成为垃圾。它们在哭诉,哭诉自己的命运,也为人类感到悲哀。
工厂一座座地兴建起来。它们将矛头指向天空,将废气排向大气;它们将矛头指向大地,将废水排进河流湖泊。天空不再蔚蓝,流水不再清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景象已成为往事。抬头,蓝灰色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略带灰色的云,时而还弥散着一些尘土。再看看水呢?深绿色,甚至有些是褐色的。鱼呢?它们在哪儿?答案是在饭店的餐桌上,或是永远沉没在了河底。
这样的自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吗?
洪水泛滥了,淹没了一块块土地,一个个村庄,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们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故乡。水土流失了,沙尘暴滚滚袭来。天空被披上了一层黄褐色的“沙衣”,扬尘让人们睁不开眼。人们被迫戴上眼镜、口罩,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当大自然愤怒、咆哮时,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人们开始植树造林,一大批小树苗肩负着防风固沙的让命走上了岗位,阳光照耀下,它们在微笑。人们整治河流,将它们浑浊的身体洗净,又放养鱼苗,让河水焕发往日的生机,成为鱼儿欢乐的家园。人们开发新能源,将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让天空变得澄清了,时而鸟儿们俏丽的身影又会从头顶上轻轻掠过。
人们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人们才会幸福。如果人们光想着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那么生活就不会圆满,当然,人们的幸福也就此告终。
我幸福地憧憬着:在蓝天白云下,鸟语花香,蜂蝶翩飞,鱼游潜水,人们在灿烂地微笑。
人总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本文却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的怀抱”中的孩子,任性地毁坏母亲的健康,到头来害苦的是自己。唯有懂得爱护,才能幸福生活。对我们所关注的对象,跳出圈子来看,也是一种行文之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鹏生态文学主题征文 篇2
我常常地痴想一些人与自然的奥秘。这些是如何产生的呢?出自 wwW.zuoWEnBA.nEt
(一)大自然是怎么来的?
为了寻找其中的答案,我后来通过网络查询、询问大人、翻阅书籍,最终惊讶地发现:大自然是由宇宙大爆炸来的。这个宇宙大爆炸是从哪里来的?科学上无解释,这其中的问题我也想不通。星球运行的角度,秩序,速度,轨道一点儿也不乱。为什么星球会这么井然有序,它的速度就那么适合?怎么一点儿也不偏离轨道呢?如:卫星月球环绕地球旋转,而行星地球围绕恒星太阳旋转。它们都是按一定的轨道运行的。地球虽大,但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部分,地球带着月亮以每秒三十公里的速度绕着太阳旋转,每转一周需要一年的时间。在引力与排斥的共同作用下,它们的运行轨道精确而有规律。你看看奇不奇妙?
(二)人的由来
同学们,大家知道了一些宇宙的知识,那么,人又是怎么来的呢?达尔文的进化论出世之后,人们原来认为人是由神创造出来的这种思想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根据进化论,森林古猿和其他所有陆上四足动物都是由某种总鳍鱼登陆后演变进化而成的。森林古猿在经过劳动、制造劳动工具之后进化成人的。可是针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有四个问题怎么也解释不通:(一)如果人真的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成的,可古生物学中找不到猿猴进化成人具体过程的证据来证明人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二)人和猿猴的血型构造不同。如果人真的是由猿猴进化来的,为什么猿猴的血注射到人体内就会马上死亡?这也太荒唐了吧?(三)从生育原则来看,就是不同类的动物,虽然可以配合,却是不能生育的。(四)猿猴进化成人,这其中应该会有一种似人非人、似猴非猴的过渡动物动物存在,为何至今都找不到这种过渡存在的证据呢?以上的问题又如何解释呢?
(三)赞美人与大自然
人类,经历了猿猴进化成人的漫长过程,并从中学会了说话、思考、推理、走路、制造劳动工具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是的,世界上就有许多像这样的奇迹。我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以后,研究这美妙的世界,我希望我可以多多学习各种知识,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妙、神奇之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鹏生态文学主题征文 篇3
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有一个孕育了生命与自然的蓝色星球,她就是地球。50亿年来,沧海桑田,地球日复一日地变化着。至今,我们的地球已有45.5亿岁了,已经非常老了,但是地球妈妈的心永远不老,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她,保护她,让她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
如今,因为一些坏蛋对地球妈妈的伤害,使地球妈妈伤痕累累,可是,地球妈妈仍然认真、不辞辛劳地哺育着我们,有些人却不知好歹,伤害着地球妈妈。这次疫情,也许就是大家破坏了生态平衡,扰乱了地球妈妈的生活秩序,才导致了这样一场可怕的恶梦。
记得老师以前讲过一篇课文,叫《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和他的同伴不顾向导的劝阻要向导救助一只幼龟,而使成群的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事。作者就是因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才导致了一群幼龟被食肉鸟啄食,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所以,生态平衡不得破坏,否则,结果不堪设想,破坏生态平衡就等于伤害地球妈妈。
那么,要如何才能保护地球妈妈呢?让我来告诉大家吧!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不随意破坏绿色植物,二是不随意毁坏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三是不捕捉野生动物,四是不随地乱扔垃圾。
……
这四点做到了,才能不伤害地球妈妈,地球妈妈才能平安,地球妈妈才能快乐!
地球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们要好好保护地球妈妈,守护好我们的摇篮!
边诗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鹏生态文学主题征文 篇4
天地之间,存在着一些微小的色彩,经由点点滴滴的积累,逐渐变成了生机勃勃的世界。在万物之中,唯有一种生物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我们称它为人类。被赋予了这样一个名称的生物,带着比其它生物更加智慧的大脑,迅速占领了地球,成为无上霸主。
在一个奇妙的转折点,人类进化了,从而会使用并制造工具。历经千万年的“改造”,就出现了新一代的我们。虽说是引领全球,却还有更多神秘的高智慧生物。早期,人类开始尝试接触没有攻击性的动物,将其驯服,为人服务,现在的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狗其实只是狼的亚种,演变之后,从狼变成了狗。一些狼离开了群体,遇到人类,被人类驯服,脱离了狼的野性,慢慢变为所谓的“狗”。
地球大气层几乎完全是氧气、氮气,它们和地球表面增温变热时所释放的红外线,都是十分透明的,也就是说都能穿透过去。但是,目前地球大气里还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对可见光是透明的,然而二氧化碳会极多地吸收红外线。这就意味着,当大气中有大量二氧化碳存在时,它就会阻止热量从地表散发出去,结果,热量便积累起来。
所以二氧化碳正像温室的玻璃一样,使地球产生了“温室效应”。相反,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时,地球就会慢慢地变冷。据科学家估计,如果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这一点点“微小”的变化就足以使地球的总温度上升,从而会使地球上大量的冰川融解。反之,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一半,那么地球温度就会下降到足以使冰川面积扩大3倍。17世纪以来,人类盲目地砍伐森林,破坏环境,无休止地燃烧石油和煤,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地增加。继续以这样的速度增加下去,地球上的冰川将在几百年内全部融解为水体,所有沿海大城市都将会沉入海底。
令人无奈的事,总是降临在我们头上,那我们又能怎样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鹏生态文学主题征文 篇5
早期社会,人惧怕自然。一群狼,足以让一个人甚至全村人葬生;一场沙漠风暴,足以使楼兰古国消失于世。面对威力巨大的风雨雷电,人们杀猪宰羊,甚至拿出自己儿女的生命去祭拜它。人们是何等的惧怕自然。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经典力学、微积分、日心说等,开始有人试图去摸索自然的规律,用科学的方式解释刮风下雨等。逐渐地,人们不再惧怕自然。
直到有一天,一名叫瓦特的工人改良了蒸汽机,从此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帷幕。各种工厂开工,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火车轮船穿山过海。短短二百年,人类足迹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森林倒下了,动物们没了家;餐桌上,山珍海味,扬子鳄所剩无几;人们穿上貂皮大衣,披上藏羚羊皮做的披肩以示高贵;滚滚的石油抽出来,抽走了地球的血液;黑灿灿的煤炭,装满一列列火车。人们用科技征服了自然。人们狂欢着,肆意着,人们成了自然的统治者,蔑视着自然,无视那动植物,无视那山山水水。
从那之后,人与自然之路变了。曾经的森林变成荒漠,曾经的古都变为雾都,曾经的清水变成毒水。雾霾、沙尘暴让人寸步难行;病毒、流感让人防不胜防。人们惊恐地承受着自然的惩罚。背离自然也即背离幸福。人们呼吸着粉尘空气,人们吃着带有各种农药的食品,人们找不到舒畅的绿荫和天籁之声。人们背离了曾经的幸福。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春秋《老子》,人们知道自己错了,人们开始弥补自己的过失。地铁公交、共享单车、滴滴打车,减少私家汽车出动,低碳出行。阿拉善、库布齐栽种数以万计的梭梭树,减少粉尘和沙漠,还自热以绿色。塞罕坝建成“地球之肺”的天路,给人们提供天然氧吧;网络巨头支付宝聚集每个使用者的力量,栽种“蚂蚁森林”让鸟语花香重新伴随我们。唐山开平矿务局建成博物馆公园,那塌陷的地表,深陷的房屋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这才是我们的发展之路。
“低碳、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孙中山先生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让我们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走下去,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鹏生态文学主题征文 篇6
徐樱航
人类在启蒙时期认为自已是万物之源。人众胜天,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仿佛自从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就拥有了改造自然力量。当然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两次工业革命加起来不过百年的时间,全世界的海岸便布满了工厂。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认识了解世界的方法和工具更为先进后,人们逐渐开始感受到自然力的深不可测,以及它本性残酷的一面。人类对自然施加的力量,最后都归还到了自己的头上。
由此看来,人与自然的矛盾就在于自然通过自己的资源给予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念。而今再看,信心从何而来?
我认为于人于自然,两者都没有错,人类需要科技与能量,而同时,自然本身又是残忍的,一味地破坏,必定造成灾难,一味地保护,却也未必不会造成反效果。毕竟自然界只要存在,人类就无法完整的认识它。自然是无常的,并且拥有着不可抗力,足以摧毁一切文明。
欲望,是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人类实现欲望通过索取自然。古人尚有对自然的感恩与敬意,行祭祀之礼。_在饭前也常要祈祷以感谢上苍的馈赠。人们若是缺少这种对自然的敬意,就不要再谈与自然和谐共生了。
在中国,魏晋以前,主流的审美对象也是人本身,对自然山水的欣赏都是人的主观意识占据支配地位。自然的原始美经过人的主观情感过滤,画于素绢之上,更是另一种美了,这种美学,被称为“舍道映物”,即以“道”入美。
但是,既然人之于自然如芥子之于须弥山,那么加上了人主观意识的自然之美,便显得片面而有所不真实了。要想最真实地去体悟自然之美,自然之趣,面对山水风光时,就应该心无杂念,如同贤者“澄怀味象”,以美入“道”。
人和自然共同构成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在生态环境中,人与自然是平等的,这也体现了道家“万物齐一”的思想。自然并不针对人类而存在,当然也不是为了人而存在。这种领悟便是对自然的敬畏,是澄净怀抱,用平等尊重的姿态去对待自然。如此,才是与自然共生的基础。
建立在敬畏之上的热爱,即是宗炳所认为的“畅神”之美。“畅神”的自然审美认为:人的精神品质是在与山水的互相融合统一中获得的。因此唯有亲近自然,才能欣赏自然之美,置身于自然之中,才能感受到万物的质形趣灵,获得一个感性的,超越的精神世界。将人之精神融于万物,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之美与自然之理,就此油然而生了。
“灵心随规律去,命随自然去”。生命本来的意义就是自然规律,人因自然而生,顺应自然是人的责任。与自然共生,才能在精神上感悟自然之美与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鹏生态文学主题征文 篇7
天空感谢自然,因为自然赋予了它俯视一切的权利。
大地感谢自然,因为自然赋予了它孕育生灵的权利。
海洋感谢自然,因为自然赋予了它滋润万物的权利。
因为大自然,世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这不仅仅是造物主对我们的赏赐,它亦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呢?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人类最早对自然的认识,应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当时人类利用火取食,取暖和御敌。随着这一发现的突破,人类逐渐学会去利用自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寄居在山洞巢穴之中。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奴隶社会。尤其是青铜器,铁器等冶炼技术的出现,更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说明了人类已经善于从自然界中探索生存之道了。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中老子创建了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他把自然的作用上升到治理国家,同时也完成了由实践到理论的转变。包括后来庄子所作的《逍遥游》更是对自然界奥秘的完美诠释。道家的学术也因此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像封建时期的唐宋两朝,多少文人墨客写诗作赋赞美自然。像李白的《蜀道难》将山蜀之地的艰险与自身仕途的不顺巧妙结合,广为后人所流传。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所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成仙“。作者将自己完全置身于自然之中,多么飘逸豪放。
而眼见当今世界,多少人为了一己私利滥砍滥伐而致雾霭弥漫,多少人只顾工业发展而排放废水导致江河发臭。人类终会利用自然,但如今的利用已经到了一个误区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是造物主所赐予的,我们应心怀感恩,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及社会发展的保护。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会后悔莫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鹏生态文学主题征文 篇8
王国栋
20.75摄氏度!今年2月南极气温达到史上最高,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
我最近看过的两个视频。视频一:海岸边,悬崖上,成群愁山闷海的海象正在迁移着。“砰”的一声,一只海象从80多米高的陡峭的悬崖上摔了下来......。视频二:阳光直射,海面平静,一只北极熊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在无尽的海洋里疲惫的找着冰川,他们不知道是否有明天,是否有未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人类的活动,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导致许多高纬度地区的海滨逐渐融化。所以原本生活在海滨之上的海象,为了生存只能迁移到海岸,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平地被海象占满了,有的只能铤而走险,爬上悬崖。北极熊也一样,失去了停脚的地方。
气候变暖,融化了两极动物的家,也使得冰封人类生命的闹钟正在倒计时。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脚下的土地正在下沉。一些岛国国家和沿海地区面积逐渐缩小,土地逐渐下沉。而温度上升还会让很多无脊椎动物从冬眠中苏醒。这些昆虫的提前苏醒将导致将要丰收的庄稼被吃,最近在非洲和西亚正爆发着蝗灾。
全球气候变暖,归根到底都是人类发展造成的。这些问题最终也会归还到人类身上,只不过大自然受到了连累而已。所以,我们人类要重视与自然和谐共生。
面对全球变暖,欧盟国家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北非国家自2005年以来每年召开一次气候会议;中国也积极参加气候治理……
我们也应做到勤俭节约,绿色消费,外出步行,人走灯灭,为气候问题作出自己的努力。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与自然休戚与共、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鹏生态文学主题征文 篇9
原创 黄泊然
物各有性,水淡盐咸;将其相溶,方得盐水。春花秋月,夏阳冬雪,世间万物,各自不同,却共同绘就绮丽画卷。物如此,人亦然:和谐共生,方得精彩纷呈。
大自然的美丽源于万物之共生。当年_“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层林浸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大自然的美,在于“万类霜天竞自由”;若只是一类,怕是单调异常,何来美之“纷”呈?汉乐府《长歌行》中也写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春的美德,正在于德泽万物,始有“万物生光辉”的繁荣景象。
于个人而言,也需要在多方融合下生活,才有精彩。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在写《狂人日记》时,既展现了他文学方面的才华,又融合了自己之前在医学方面的造诣,更突出了他对中国旧制度、旧文化的尖锐批判与不妥协。但岂不知,像他这样具有深刻批判性和不妥协性的斗士,在母亲跟前却是个言听计从的孝子;在儿子跟前则是个“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慈父。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尖锐与平和,在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易经》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见所谓君子,既要有“天”的刚强劲健,也要有“地”的宽厚博大,刚柔相济,兼容并包,始为上上人格。
于团队而言,需要有人运筹帷幄,需要有人保障军需,需要有人冲锋陷阵。张良“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汉三杰加上总指挥刘邦,和谐共生,团结一致,才开创了汉室四百年江山。
于国家而言,也需要各方共存,多方调和。56个民族和睦相处,亲如兄弟;工农兵学商,各有所安,共建家园。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们主张“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等方针政策,正是对多元化时代最好的回答。我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和而不同的思想。事实证明,这种开放包容的交流,是大势所趋;合作共赢,美美与共,是最佳的选择。
物各有性,物犹是,人亦然。我们需要接受并合理利用世间的变化,将五味杂合,最终使你的人生百味纷呈。
和谐共生,精彩纷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鹏生态文学主题征文 篇10
-------我为地球代言
尊敬的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五2班的班主任杨老师
我是五2班同学的赵梓卿
2022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它是全人类共同的节日。今天,我们要演讲的题目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学们,如果让你为地球妈妈画一幅画,你希望画中的地球妈妈露出开心的笑脸,还是留下悲伤的泪水?大家一定是选择前者。
我们希望地球妈妈永远年轻美丽,永远飘动着它那用森林装点的长发,眨着那双浸满了蓝天海水的大眼睛。于是,我们把希望写进作文里,用优美的词汇描述着美丽的四季风景————春天,杨柳依依,百花争艳,夏天,荷塘美景,蛙声连连。秋天,梧桐夜雨,红叶片片。冬天,白雪皑皑,雪花纷飞。
然而,有一天,当各种自然灾害向人类逼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理想中的地球离我们越来越远,她那头绿油油的长发日渐稀少,水汪汪的大眼睛失去光彩。我们受到了病毒的侵入,听到了地震海啸的声音,当极端天气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当冰川逐渐消亡,当空气、土地被污染,森林被大片砍伐,动物的栖息地遭受破坏,当陪伴了人类几百万年的物种一个个灭绝,当我们深受疫情困扰,走在街上隔着口罩交流,我们抬头仰望不再清澈湛蓝的天空,不约而同的问着同一个问题:我们的地球怎么了?谁能保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是时候该思考一下人类与地球、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到底是地球的主宰者抑或只是一个客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赖以生存之地,我们理应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可是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如何成为地球的代言人呢?
在此,我们庄严的许下承诺:精心呵护那郁郁葱葱的草地,不穿越绿化带,践踏草地,让小草迎着春风歌唱;随手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垃圾,养成将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随手关掉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离开房间时一定要关灯,不浪费一度电,节约能源;不剩饭,不浪费粮食;少用一次性筷子,减少树木砍伐;多植树造林,阻挡风沙的侵袭。
在如今的北附校园里,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渐渐深入到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心中。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去营造和维护美丽的校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份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突发的疫情也使我们认识到地球的脆弱,我们积极的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以自然之名为地球发声,将我是地球代言人延续下去,并积极行动起来,做大自然的守护者,共建共享生态文明。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时刻牢记《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的十条内容,并付诸行动。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参加环保实践、参与监督举报、共建美丽中国。
只有一个地球,共有一个家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珍爱地球,不止“4月22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永恒的主题。一次代言,一生践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的地球家园缔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吧!
我们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