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2023年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内容

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内容 篇1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我校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我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现学校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六年级每周3课时,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我校全面落实大课间制度,每天安排学生上下午平均35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上午活动为先集体口令、队列练习,然后做小学生广播体操,下午活动为先集体口令、队列练习,然后做足球操,以及按照活动按照表的活动在规定场地进行班级特色足球活动。每节课间要求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校学生处督促检查。同时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我校体育教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每学期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例如一年级学生要学会跳绳,三年级学生要学会仰卧起坐;开设多种体育社团活动,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啦啦操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体育社团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体育竞赛”活动,如运动会、冬季锻炼比赛、广播操比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教研组所有老师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五、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学校每年为学生安排体检工作,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23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列入工作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出数据上报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办法,从软硬件配备、技术培训、监督检查、工作考评等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落实数据上报工作,做到层层有人管,层层抓落实。在规定时间因故不参加测试者,体制健康指标测试当年的成绩按不及格处理,下学期进行补测,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并办理了相关手续的学生,需在规定补测时间内进行。

七、健全责任机制

学校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八、强化检查评估

学校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检查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考核体育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内容 篇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扎实做好学生体质管理,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环境,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提高认识,强化宣传。全校教师要提高对体质健康的认识,加强宣传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等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让社会、学校、家长和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防止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明确体育活动时间。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与健康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与健康课时。其他学科不得挤占体育与健康课。

三、确保1小时大课间,精心组织“两操”。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制定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每天上午安排一次不少于三十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四、体育与健康教师要认真执行国家体育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年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节”,涵盖全校性校运会、广播体操等大型活动。

六、开展体育活动兴趣班。体育组要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开展相应的体育兴趣班,丰富学生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体质。

七、积极开展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组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积极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时要有方案、有预案、有安全保障,确保测试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对请假暂时不能监测的学生给予补测,对因身体原因不能监测的,要出具医院证明或残疾证明。测试要向家长进行反馈,积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任何人不得干预体质监测过程和结果。

八、要加大宣传,利用“致家长一封信”或家长会的形式加大体质管理宣传,引导家长正确认识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有机结合。

九、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等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体育课,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教师,责令整改。

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内容 篇3

为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的文件精神,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上报工作,进一步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我校的全面实施,根据教育部《关于数据上报工作的相关说明》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

组员:全体体育教师

二、定期排查工作

指定专人负责数据上报工作,学校数据上报按规定数据格式和方法上报,数据真实,不许有弄虚作假的现象。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测试与上报工作要求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数据上报工作认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工作,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手段。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对于掌握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衡量体育教学成果,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数据上报制度的实施将使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步入量化管理的新阶段。

(二)建立健全数据上报工作制度

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列入工作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出数据上报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办法,从软硬件配备、技术培训、监督检查、工作考评等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落实数据上报工作。要继续组织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明确学校数据上报工作的责任,把工作落实到人,做到层层有人管,层层抓落实。

四、体质健康测试各项标准

1、等级评定标准:

根据学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2、体育成绩的重要性:

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3、特殊学生的处理:

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学校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校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4、安全提示: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3年<国家学体质健康标准(2023年修订)>测试和上报工作的通知》中的有关要求,我校所有在校学生应参加测试,为使测试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所有参加测试学生应遵守测试安全规定:

(1)学生根据身体状况参加测试,如有不适于参加测试的状况,例如,测试当天发烧、感冒、外伤等病症的同学,须主动向体育老师提出,申请缓测。

(2)有以下疾病的同学可以申请中止跑项目单项免测或缓测:①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肺病等;②脑管疾病:心率不齐、心脏病、高血压等;③循环系统疾病:糖尿病、肠胃炎等;④运动系统疾病:各个关节或肌无力等炎症或者损伤。

(3)因身体原因需缓测或免测的学校须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并附医院出具的相关医疗条件。

(4)测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测试中如遇身体不适,应及时举手示意,可暂停测试,并由医务员现场诊治。

(5)测试学生在测试前两天应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不饮酒、不熬夜。测试当天需穿着运动服、运动鞋,并遵从测试师安排做好准备活动。测试中按照规定的测试法和动作测试,遵守测试老师的要求,遵守秩序。

5、补测办法:

(1)由于身体原因导致未能按时参加测试的学生,可以向任课的体育老师填写补考申请单,体育老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补考。

(2)由于测试成绩未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标准的学体育老师将向学生以及家长发出成绩告知单,收到告知单后,学生可向任课老师申请补测。

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内容 篇4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23—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要求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利用QQ群和微信平台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求体育教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开设足球、篮球、乒乓、田径等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乒乓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春季田径运动会”“冬季体育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学校体育竞赛体系。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讨。教导处每学期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五、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要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23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七、健全责任机制。要统筹本区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督促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落实学校“健康副校长”工作职责。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八、强化督导检查。学校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作为督导评估内容,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督导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体育教研组重要依据。要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设立学校监督举报电话XXX,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内容 篇5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通知精神,促进我校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体育教师及班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负责安排学校按要求开设体育课,督促体育课规范教学,结合测试标准加强学生体质训练,组织人员开展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工作,督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

二、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学校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跑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初中每周3课时,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四、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全面落实大课间制度,每天安排学生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课,确保学生在校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利用QQ群、微信平台和体育相关软件等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五、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每学期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利用课后服务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的训练。

3、每年开展一次师生趣味运动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月月赛”活动,增强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4、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六、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学校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七、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23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八、健全责任机制

学校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九、特殊情况的处理

1、因病或残疾学生,确实不能参加锻炼的学生,应持正规医院出具的病历等证明材料,向学生提交免于执行锻炼的申请。学校领导小组签署意见后,将材料存入学生档案。

2、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的,按相关要求上报。

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内容 篇6

为规范学校体质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

提高认识,强化宣传。全校教师要提高对体质健康的认识,加强宣传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等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让社会、学校、家长和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防止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条

明确体育活动时间。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与健康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与健康课时。其他学科不得挤占体育与健康课。

第三条

确保1小时大课间,精心组织“两操”。每天上午9:50—10:20

开展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共计30分钟,下午15:30—16:00开展眼保健操和大课间活动,共计30分钟,上午和下午共1小时。任何教师不得占用学生大课间活动时间,确保大课间有实效,增强学生体质。

第四条

体育与健康教师要认真执行国家体育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年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第五条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节”,涵盖全校性校运会、广播体操等大型活动。

第六条

开展体育活动兴趣班,体育组要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开展相应的体育兴趣班,丰富学生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体质。

第七条

积极开展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组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积极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时要有方案、有预案、有安全保障,确保测试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对请假暂时不能监测的学生给予补测,对因身体原因不能监测的,要出具医院证明或残疾证明。

测试要向家长进行反馈,积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任何人不得干预体质监测过程和结果。

第九条

要加大宣传,利用“致家长一封信”或家长会的形式加大体质管理宣传,引导家长正确认识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有机结合。

第十条

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等职能部门要要加

强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体育课,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教师,责令整改。有家长反映违背本制度,并造成社会舆论影响的教师取消评优评模、晋级晋岗资格。

第十一条

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内容 篇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确保我校学生达到规定要求,特制定如下制度:

图片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学生课间分区域分散活动安排,负责持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鼓励师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正常作息,增强身体素质。学生课间分区域分散活动,在各自班级及班级环境区内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依靠少年宫手球社团、篮球社团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低年级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体育老师积极参加校级、区级及以上的教研,进行集中备课。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学校教导处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

五、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要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学校的绩效考核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23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七、健全责任机制。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小学选聘“健康副校长”。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八、强化家校联系。学校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内容 篇8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生体质管理制度》如下:

一、学校按照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标准,建设学校体育场地,配备体育设备、器材,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二、每年召开学“校长杯”足球赛、篮球赛等,利用“快乐星期五”适时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

三、积极组织开展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及体育竞赛等活动,组建各种学生体育社团,提高学生竞技水平,培养体育竞技人才。

四、每天保证学生体育锻炼1小时时间。争取让学生能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尽量减少近视率和肥胖率的发生比率。

五、适时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家长有义务监督孩子在家好好锻炼,保证质量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学校定期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六、学校严格按照课时计划开足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学校无特殊情况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

七、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八、抓好体育工作评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工作评价机制,通过实践操作,现场展示、现场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耐力、体能方面的监测,结果作为评价体育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同时将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情况告知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完善学生视力监测机制。

九、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急机制,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

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内容 篇9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体育活动时间等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等目标,结合我校教育工作的实际,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组织领导

成立教材读物管理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任组长,三位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牵头管理,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教师全体参与,成立工作组,把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压实责任链条,做到人人有责,各司其职。

完善体育管理机制,明确个人职责

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正常开展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学校对此十分重视,由学校教务处主管具体的体育工作,全校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目标明确,在开学初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每个年级组本学期的活动计划,确保全体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全面锻炼。

强化措施,上好两操和体育课

1、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保证学生每天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有序开展及各半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落实和完善阳光体育大课间制度,并有效实施和开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减少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

2、开齐上好体育课

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情况,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保质保量开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学校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强占体育课。

3、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的每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做到每年秋季对学生进行检测,规范监测方法,严格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根据检测数据及时调整方案,并将监测结果在规定时间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材的必经之路。

1体育社团

学校利用课后服务和平时课余时间通过拓展课、体育社团、校队的专项训练,达到培优提升效果,发展学生体育特长。体育社团由专业体育老师按时组织。建立常规检查,严格纪律,保证社团的顺利开展。

2班级体育锻炼

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大课间操余下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由各班主任负责,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帮助各班把体育锻炼纳入班级教育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体育竞赛活动

学校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和课间操的基础上,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力争通过这些体育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身体,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

(4)体育运动会

每年春秋两季,学校将根据区教体局安排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活动。活动项目齐全,持续时间长,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体质,激发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内容 篇10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23—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实增强学生体质,就学生体质管理做如下规定:

一、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二、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三、着力保护学生视力健康

保证全体学生上午、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教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每学期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并对检查情况对学生进行视力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