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1
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从家庭国家社会多维度进行约束、规范及建议,引导全社会重视关注家庭本身推动未成年人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综合能力培养;家长不仅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他,鼓励他,和他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教导,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学习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坏毛病,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不仅仅有遗传的因素,还有就是父母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就是这个道理。
《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国家把家庭教育上升到了立法的程度,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家长,该如何紧跟国家要求,在“双减”的背景下,把家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和学校一起,共同把孩子孕育成未来的栋梁之材,经过认真的学习,我也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1、在孩子生活、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我觉得贵在坚持;所有好的行为,还有学习文化知识都是靠日积月累积攒起来的。
2、维持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轻松有趣的家庭教育氛围;要和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让他们的童年充满童真和乐趣;
3、尊重孩子选择,同时积极地引导,和孩子共同探索最适合的教育模式,多聆听和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做一些主,发挥他们的主观意识,不要把父母的一些固化思维强压给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培养,碰到问题会犹豫不决,无法自我做出判断和选择,孩子也会越发的不自信,要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4、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拥有良好的习惯和品格。同样的问题,不要要求孩子这个不能,那个不能,然后父母一转身自己又以身试法,这样不仅起不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时间久了,也会让你在你的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5、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就是在原则方面父母要严格要求,但要注意尺度,不能一味的责骂或者体罚,让孩子产生叛逆和厌学的情绪,要给与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6、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首先父母是要能承认和接受自己的孩子在同龄小朋友中的水平的,因为每个孩子从来接受的教育不同,还有身心成长程度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造成了孩子之间都是有差异的,即使自己的孩子在同班同学里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家长也要保持心态,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孩子迎难而上。
7、要能舍得让孩子吃苦,不要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帮忙操办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劳动的孩子能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爱劳动的孩子也比一般的孩子聪明,动手能力强,更不要过渡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要让孩子懂得目前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有感恩精神,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被培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别说知道感恩了;
8、适当培养孩子一些竞争意识,让孩子主要很多事情,都得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在学习生活中要形成良性竞争,和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另外我觉得,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这件事情上,平等和尊重是最重要的,我们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交流时不应主观地加上自己的意见与批评,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真的认可引导孩子的观点。然后,当孩子在生活或社交中遇到困难和不自信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效地给予孩子引导和启发,并多多鼓励,积极表扬进步,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和我们交流。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老师,同时也是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体现着家长的思想意识形态。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爱祖国、爱社会、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使孩子潜移默化拥有关爱他人、相互谦让、奉公守法的好品德。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2
教育本身是自我成长
与孩子教育有关的第一个词叫“胎教”,现在许多妈妈十月怀胎中开始欣赏世界名画,听世界名曲,读《道德经》……培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审美和素质。以上可以看出一个道理——育儿先育己。父母不是天生合格的教育者,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随着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共同进步。
在观成武林小学上一年级的女儿拿回来的作业记录本上,封面写着“家校联系本”,里面记载着各科所学所感,更记录着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陪伴,也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关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最好诠释。
初为父母没有教育经验,教育孩子总是感觉像在摸石头过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在第二章《家庭责任》第十七条中给了我们很多方法。结合自身的育儿经验分享如下:
(一)“”生必养“。”我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无论孩子优秀与否,如果亲子关系堪忧,我们养育一个孩子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而良好亲子关系的维护和促进主要来源于爱,首先她得感受到爱,如果父母都不在身边,她的生活经历没有父母的参与,她又如何能汲取到爱。所以为人父母“生必养”。
(二)“养必教”。教什么呢?怎么教呢?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父母我们除了在学习上给与适当指导和帮助外,更多的是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地承担其社会责任。小到随手捡起脚边的一张废纸,遵守交通规则,节约用水,做好垃圾分类,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学习历史……从而培养家国情怀和个人品德;带领孩子积极参与公益小队的活动,更深入地去了解公益的性质,体会到帮助别人带来的美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在德育上跟孩子共同学习和进步。来自作文吧 zUOwENbA.net
(三)同努力,齐配合。父母在社会角色不同,性格不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同。单从情绪方面来说,男性的情绪更稳定,心态相对比较平和,而女性更容易焦虑;在妈妈细腻的情感陪伴下给与孩子更多的是安全感,而在爸爸理性的鼓励中,孩子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和宽容。父母双方共同努力、互相配合也会让夫妻关系更和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幸福感也会更强。
(四)深入地去了解孩子的性格,尊重孩子的差异化。对于老师(园丁),每一朵花都是不一样的,而对于父母,更要有园丁宽广的思维,孩子并不是某一种植物,而是一片花园。而当我们照顾花园时,我们不仅要为植物创造一个受保护的生长空间,更需要尊重并激发不同草木的季节性、多样性和可能性。无论孩子拥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是大胆还是胆怯,是注意力集中还是分散,是一株名贵的兰花还是一簇倔强的小草,我们都无条件地去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弱化他们的缺点,让其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就是我们能给与孩子最好的爱。
(五)培养孩子一项运动爱好。它不仅能让孩子增强体质,改善睡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还可以对心理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缓解精神压力,培养孩子坚韧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任何时候,我们要静下心来与孩子平视,从孩子的眼中你既能看到对孩子的爱更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教育本身不是教育孩子,而是自我成长。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3
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灯塔,不做船长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这是我概念里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一直想到努力去实现的。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安宁,更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
但是我们日常与孩子的互动中,有多少父母与孩子之间充满了火药味?孩子起床磨蹭,东西丢三落四?吼!孩子做作业不专心,边做边画画?骂!孩子屡教不改,还发脾气破坏东西?打!
在一档综艺节目上,袁咏仪说,她和儿子的关系非常紧张,孩子不仅不愿意和她多说话,手机还设置了密码。在学校,孩子易燥易怒,上课也不专心听课,甚至影响他人,她不得已带着儿子去看心理医生,才发现问题竟出在妈妈身上。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第十七条就提到,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要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所以,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选择权,而不是事事包办。但是,很多父母都在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船长”,却忘了父母的职责应该是引领他前进的”灯塔”。
“船长型父母”会将孩子行为视为“不当”或“不好”,会反应激烈,习惯用愤怒来试图控制或改变孩子的行为,可结果并不会完全让父母满意。
想起在我们家发生的一幕,为了帮女儿巩固学过的拼音,让她拼读故事书。孩子分不清b和d,拼错了好几次,我都耐心地提醒孩子。后来,孩子终于拼对了,我很开心,觉得辛苦得值。下一分钟,她又把“b”拼成了“d”。当时,我觉得她是不认真,又想到自己为了陪她拼读都耽搁了自己的事情,她却不用心,忍不住吼了他。当天晚上,孩子拼读时认真多了。第二天晚上,当我再拿出书要孩子拼读,她嘟着嘴巴,很不情愿。后来,她对拼读还出现了抵触情绪,称“不爱读书”了。却捧着其他故事书自个儿看到饭点都不愿放,原来她不是不爱读书,而是不想在我面前再犯拼读的错。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变成了电视剧里的那种“船长型妈妈”,想象着孩子和我渐行渐远的场景,就后悔不已。当晚我就及时地和孩子作了沟通,也向孩子道歉不应该吼她,有困难妈妈会陪着一起克服,她心满意足地拥抱了我,重拾起她开心的笑脸。后来拼读我也不再纠结她的问题,彻底放开了让她自己去读,她反而很轻松自如地读下来了,也没有再犯之前的错误。
“船长型父母”只关注将孩子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小孩”,却很少深入理解孩子的心理或情绪。孩子出错后,只受到批评,再次碰到错的地方,他会害怕再次受到指责,便学会逃避,不再与父母说真话,亲子关系越行越远。在我意识到的那一刻我坚决不要做那样的父母,我及时止损,但是又有多少父母仍然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在自己的控制中越走越远了?
“船长型父母”不会思考孩子有哪里“不对劲”,因为孩子不需要被‘纠正’,需要的是成长。而成长取决于如何面对自己的恐惧和局限性。所以,如果觉得孩子有什么不对劲,也许是看待他的方式不对。
看到孩子无缘无故在地上哭,如果认为他无理取闹,可能会生气地吼他;如果猜想他有心事,便会担心他,拉他起来,给他安抚。
问题是生命的常态,不管遇到哪样的亲子问题与挑战,都是有意义的,它帮你实现情绪上的成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成为智慧、有爱、高效的父母。孩子需要遇到问题,如何应对问题带来的痛苦难过,将决定他们如何成长。
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设想成孩子,由己及人,想想她的难处,就不会那么抓狂。女儿在学钢琴,A老师很严格,每次展示的时候,在旁总是挑错,那时候我也会站在老师的立场一起去教育孩子,后来我发现她对钢琴越来越没有兴趣,练琴也不愿意练。我反思,要是我自己去学琴,老师总是批评我,否定我,我还会有信心吗?后来我和孩子沟通,给她换了B老师,B老师很有耐心,充满鼓励,用平和而坚定的态度予以智慧且思路清晰的指导。女儿现在每次去上钢琴,总是满心欢喜,一扫之前的阴霾。我庆幸,帮孩子调整了适合她的方式。
做父母是一门艺术,我们虽然无法做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认真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传达的“亲自养育,共同参与,相机而教,潜移默化,严慈相济,尊重差异,平等交流,相互促进”八大方法。我们要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灯塔,不做船长!
愿孩子长大后还愿意与我们交心,愿意与我们做朋友,愿意和我们分享他最近喜欢做的事情,这才是做父母最大的成功!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4
“法律是人类道德的最低底线。”罗翔老师的这一句话曾经我也只当作是一句有着正能量的网络热梗。但是当“家庭教育”也被法律所规定和解读时,我才突然发现,作为家长,我对孩子的教育可能仅仅只是底线。
曾几何时,我为孩子能够进入观成而松一口气:观成有那么多经验丰富的好老师,我的孩子交给他们,一定能有所作为。现在再回想当初的心境,可能我不经意间以为,到了学校,孩子的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而我只需要为我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就够了。在之后的学习中,老师们一再强调家庭配合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也明白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可是当生活碰撞上教育,我也不禁会问自己:我到底应该选择多陪他耗时间做作业,还是把这些时间用在工作上?
伴随年级的升高,孩子的学业难读也在增加,看着同班那些在云端的孩子,又有哪个家长不羡慕?身在云端,我要让孩子努力不跌下去,而在地上,我要让我的孩子能有一天直上云霄。我慢慢地放下自己的工作,给孩子找辅导书,报课外班,陪他去上课,每天就算到家孩子都睡了,我也要去翻看他今天完成的习题错误率怎么样。只要我的孩子能考出一个好成绩,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得。双减以后,学校作业更少了,孩子每天回来都有很多时间可以自由安排,但对于我而言,无非是老师的一部分作业担子转移到我的身上来而已。这样的环境,让我既焦虑又心累,怕孩子成绩下降,怕没有我的监督,孩子会应付了事,也怕我的工作会因此受到影响。
读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内容,我一下子蹦出来很多的想法。我有过不解: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带孩子的,怎么到了我们这儿就要立个法?我有过郁闷:现在的社会压力,工作和孩子教育的冲突,难道没有人看得到吗,以后在职场还敢生孩子吗?我也有过愤懑不平:我为我的孩子牺牲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怎么感觉在法律的描述里一文不值?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不想再去理会这部法律,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是真的静心下来再去读一读这部法律时,我却也发现,这是国家在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的底线是“给孩子他所需要的爱”。
我们离童年太远了,这一路走来,吃过太多太多亏,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重蹈覆辙,恨不能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统统灌给他们,却忘了曾经我们的父母也劝导过我们,最后却放手让我们自己在泥潭里跌一跤再站起来。我们逐渐忘了,曾经我们也期盼过父母的陪伴,渴望父母的一句表扬,我们的小时候,也不曾明白读书的真正意义,只因为100分能换来父母的奖励,就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人最大的懒惰不是身体上的懒惰,而是思想上的懒惰。做父母的,工作不能只是周而复始地搬砖,教育孩子也不能只是单纯督促孩子机械地题海战术考取高分。不从多方面想办法培养孩子,让孩子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健康独立的生活,其实就是思想上的懒惰。
为了更好地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我为此询问了有法律基础的朋友对该法律的看法。在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之后,我又对这这部法律有了新的想法。那位朋友觉得其实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立法者的目的的是希望我们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而不是仅寄希望于学校内的学习,但是纵观整部法律可以发现几乎都是宣示性法律规定,仅规定了我们应该怎么做,而没有我们必须怎么做。至于违反法律规定之后需要承担的后果无非就是劝诫、教育等等,并没有实际上的约束力。本身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不需要法律规定就会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而轻视家庭教育的家长也不会因为这无关痛痒的训诫就改变自身固有的观念。那我们能否通过提高惩罚力度来达到立法目的呢?这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婚姻家庭方面的立法是非常谨慎的,因为这涉及到法律的边界问题,稍有不慎突破了法律的边界就会不当地限制人的自由,甚至违反宪法的规定。家庭教育也同理,就因为我家庭教育做的不好就要罚我款,甚至拘留我?这大大违反了比例原则的要求,就和之前颁布的“常回家看看”法条一样,本意虽好但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但是在我看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态度和立场,通过法律的公布来呼吁我们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虽然短时间内部分家长的观念没有办法被改变,但是只要有这部法律的存在,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社会的观念。也许下一代的家长,就会有更多人重视家庭教育。当然,对于我们这一代家长来说,我们需要抱着开放的态度,在法律的学习过程中改进自己的育儿理念,更好地教育下一代。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5
2021年10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是为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目标,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家庭教育的内容、知识点非常广泛,仅用一篇文章恐难以面面俱到。在此,我想就针对“如何平衡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现状”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家长期望与孩子现状存在哪些不平衡?
我作为一位普通的家长,自然对家长们的期望感同身受。就拿家长们最为关心,最为重视的孩子“学习成绩”问题来说,多数家长们的期望值往往比较高,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是“学霸”、“牛娃”、“高材生”。考试成绩要稳定保持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嗯,文化课是“学霸”了还不够,最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再加上一、二项才艺特长,那就完美了。今后孩子就能进重点高中;再考上985、211、双一流大学,顺利读完硕士、博士……
而孩子们这边呢,是有着自身正常生长发育规律的,并且每个孩子个体都是有差异的,因此除了极少数的“牛娃”以外,大多数的孩子现状是暂时达不到家长们的期望的。
因为有这样的双方面的落差与不平衡,对孩子现状的不满,家长们就会变得焦虑、失望、失去耐心,心态失衡,就容易在家庭教育上偏离正确的路径。
“家长期望”与“孩子现状”究竟是什么?
家长期望其实是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期望孩子在未来能考入好的学校、有好的发展。期望代表着未来。
而孩子的现状,就像“地心引力”,时时刻刻拖着你和孩子,让孩子无法按“期望”起飞,一日千里,突飞猛进。
其实经过认真思考以后,我们得知,所谓“现状”,从本质上看,无非是“过往的积累”。如果能这样理解“现状”,就会明白:若“现状”不能令人满意,那是因为“过往的积累”还不够。
我们很容易落入一个坑,就是想要“马上”改变现状。既然现状是过去的积累,它一定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由此可见,想要“马上”改变现状就显得不太可能的,并且很容易让我们用力过猛,还觉得得不到回报,因而失去耐心、半途而废。
如何平衡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现状?
现状越差,越没有积累,就越急切。因为积累这个东西,是无法像变戏法一样,快速地实现它。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当我们理解了“现状”是“过往的积累”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就会明白“马上改变现状”的难度,难到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地步。但是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推导出“未来是现在的积累”。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为了未来积累。当我们活在“未来”,不要求什么都要“马上”、“立刻”呈现的时候,我们也就学会了什么叫做“耐心”,不再那么焦虑。从时间重要性来说,未来>现在>过去,所以家长朋友们,让我们都保持耐心与信心,把现在当作起点与开始,与孩子一起,行动起来。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6
传承优良家风,
推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新年伊始,佳讯飞传。为切实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自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已正式施行。
观成武林小学十分注重国学素养与德育培养,作为一年级小学生家长,深切感受到学习和践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德性资于学问,进而圣智。该法第三条指出: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中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从百家争鸣到阳明心学,历代先哲们倡导亲师长、习礼仪、重家风;从远古良渚文明到百年红船精神,浴火重生的东方大国乘风破浪前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常态、新作为、新发展,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成为文化复兴的不可或缺元素。
未成年人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真正未来,需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主要载体携手,为下一代创造一个积极向上、良性互动的成长环境,而家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该法第十七条指出了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等,这些措施为家庭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方向和指南。
作为有责任心的家长,我们需要花精力和心力,主动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从亲子陪伴到共同学习,鼓励和引导孩子们进行各种尝试,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在平时,与孩子们的陪伴大多只有早上及晚上。一日之计在于晨,需要鼓励小朋友早起,适当做些简单的益智活动,从舒展筋骨到早餐交流等等,都是非常适宜的活动。
晚上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家庭陪伴的弥足时光。在教育减负政策下,孩子们的作业比较灵活,需要家长们认认真真协助检查每日学习的情况,比较理想的措施是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视角来讲述出来,也可以包括当天发生有意思的小片段或者小故事。
共学互动有助于增进与孩子们的感情,更大程度上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家长的引导极其重要。比如语文可以多给小朋友们穿插一些文化和历史的知识,以及通过查字典、看地图、观视频等形式加深认知,还可以每天一起共读半小时,积少成多中积累文学功底,从报刊杂志到诗词歌赋等等;数学不单纯追求结果的单一性,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拓展逻辑与推演能力,数独演练、快速听算等途径都可以尝试,或者走出家门,一起感受几何图形的不同摆法与变化。
不容错过周末的时光,家庭教育非常宝贵的环节。
家长是最好的榜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来一回家庭劳动,擦桌子、拖地到整理生活及学习用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理能力;我们也可以一起进行做家庭美食,鼓励小朋友们洗蔬菜、擀面皮等等,感受家庭合作的乐趣;我们还可以走出户外,亲近大自然,爬山、参观、骑车、徒步等,在汗水与活力之中,近距离发现生活之美;我们还可以力所能及参加一些社会性公益活动,尤其是今年是杭州亚运会,主动参与社团活动,非常有助于从小培养小孩子公德意识。
总之,我们身处好时代,见证新未来,《家庭教育促进法》犹如一盏明灯,坚定了中华文化自信,照亮了家庭教育良性开展,传承了家风文明礼仪,也为家长和未成年人共同学习与成长提供了最为有益的借鉴,进而达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7
家庭教育中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科技高速发展,人们逐渐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工作、生活甚至教育,家长们带着孩子频繁穿梭在各类培训班和学科竞赛中,“鸡娃”的方式和强度一次次刷新我们的认识,全社会深深陷入一种全民焦虑中,急功近利的教育问题凸显。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古人已经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木”的道理,培养人才不在一朝一夕或是三年五年,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孩子不同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进行教育引导。
国家在2021年10月终于以立法的形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几方面详细进行了阐明,一时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而如何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然成为学校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学校采用线上和线下多种方式举行各类相关的培训和讲座,令我收获匪浅。
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学校和家庭几乎各占一半,学校教育是授业解惑传道育人的主阵地,家庭教育也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作为二胎家庭的家长,陪伴两兄弟走过了牙牙学语、行走奔跑、入校学习的人生第一段路程,弟弟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而哥哥即将升入初中开启一段新的探索学习。在这段陪伴的时间中,我始终秉持“做孩子良师益友”的理念,边摸索学习边生活实践,有开心和激动,也有失落和沮丧,家庭教育更像一场“修行”。
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应当注重树立良好的家庭、家教和家风。好的家风可以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从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加以培育、引导和影响。日常生活中以生动的事例让孩子明白尊敬长辈、友爱兄妹、热心公益的人生观,通过公益活动以具体的实践方式懂得感恩回馈、帮助他人的社会观。
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孩子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就像一张白纸,而家长就像一名设计师,用铅笔在这张白纸上帮孩子勾勒出大致的框架,等孩子上学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握着笔增添各种不同的线条,等孩子成年后他们自己拿着笔为自己涂上五颜六色的缤纷色彩。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他们会学习你的语言和沟通方式,学习你的待人接物,学习你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在生活中我很感谢父母对于我们的帮助,在我们工作忙碌的时候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兴趣班,但只要工作时间一结束,我们会把所有的时间投入到家庭中,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也会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的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慈相济,红脸和白脸相配合,发挥双方作用,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当孩子受挫的时候,我们会根据两兄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进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内心距离,使家庭教育的氛围更加融洽,增强了家庭幸福感,希望一直做为孩子的朋友,陪伴着他们去描绘精彩的人生美景。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8
爱的教育,爱的成长
我大学读《傅雷家书》时,有一句话印象至深:“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那时的我虽然对“家庭”的概念还很懵懂,也从未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亦将会转换成为父母的角色,这句话还是在我心底留下了清晰的烙印——原来世界上有一种爱,能予你尊重、平等,还有最大限度的无私。
但现实却告诉我并非所有的父母都拥有这种爱的能力,很多时候他们给予孩子所谓的爱,反而成了孩子需要用一生去愈合的伤痛。我们在互联网上不乏看到各式各样的例子,有的人在成年之后才有勇气回过头去剖析性格问题的因果,有的人则已经不得不走上了歧途……更有甚者,用生命的代价来警醒本该护佑着他长大的家庭。
于是我们总说,世界上最没有门槛的事是做父母,可世界上最需要资格考试的事也是做父母。
一、以家作拥,共度治愈一生的童年
这部《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公开时,我已经进入了“父母”的角色,需要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去培育一棵独一无二的幼苗。我对家庭也有了新的理解,家不仅仅是港湾、是暖巢,更是掌握方向的舵轮、指引前行的明灯——我不仅要保护我的孩子健康长大,更要引导我的孩子学会如何创造和享受属于他的人生,美好的、积极的人生。
一个孩子的成长关乎国家,关乎社会,而其根基的筑定取决于家庭。他从学校的教育中汲取知识,从社会的磨砺中获得经验,从家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中形成性格和三观。家庭对于孩子一生的意义,不可或缺,无可替代,亦格外重大。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如何给予孩子健康有益的童年,《家庭教育促进法》促使我站在“父母”的角度去为孩子思考。在这部法律里,“平等交流”“尊重差异”“共同成长”等字眼被单独列出,格外引人注意,更引人深思。
二、成长同行,共育尊重理解的硕果
常有老一辈的人觉得,让孩子过上好生活便是对孩子好。这样的“好生活”往往是被父母定义了的,很少考虑过孩子的感受,身份的悬殊使一些父母丧失了倾听的能力,使他们误认为自己是凌驾于后辈的权威者,并把一切都归结于一句冠冕堂皇的“为你好”。但这“为你好”的背后,是隔阂,是不理解,是压迫的爱。那个从碌碌车流中不顾一切冲出翻越栏杆坠桥的少年、那个在寻常周末留下遗书和压岁钱纵身一跃的女孩、那些渴望被理解的幼小心灵、那些期望能沟通的稚嫩眼神……是伤痛、是教训,但所幸的是,终究都凝结成字写进了法条里,让新生代的新父母们明白,唯有平等的沟通才是真正的爱。
在我学习这部法律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总为之触动。在家庭责任的划定里,除了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意识情怀、树立正向的观念、教导学习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之外,还强调了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需要尊重。在我小的时候,不乏奉棍棒教育、打压教育为至理的父母们,认为小孩子不懂事,骂一骂就会改、打一打就会听话,却从未想过各种形式的暴力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它不仅伤害了孩童的心灵,同样伤害了亲人间本该紧紧相连的感情。我们早该意识到,孩子亦是独立的个体,唯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才是真正的爱。
所有人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自然不假。我的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时,是我们教他走路,教他说话,教他认识一切新奇的事物,教他感知这广阔的人间。我也在内心拟定了许多又宏远又细微的计划:我要带他去很多地方都走一走,我要让他学钢琴、学画画,我要培养他成为艺术家,我要他喜欢自然,我要他有耐心也有创意……
我自认为我已经足够优秀地融入了母亲的角色,直到某一天我的孩子和我说“妈妈比昨天变得更好了”,我才发现,原来我也是第一次成为“父母”,在这所名为“家长”的学校里,我还是一名新生。我还应该学习,还可以进步,在我教育我的孩子的时候,他也同样教会了我很多东西。随即我感到幸运,在成长这条路上,我原以为只是孩子的陪伴者,现在却能够成为他的同行者,这样相互促进的关系又何尝不是真正的爱呢!
三、法中有爱,共创健康积极的未来
一部《家庭教育促进法》,我从中读出的是深沉又无言的爱。父母之爱绵亘千年,在今时得以有法指导,有法约束。法使爱摈弃落后的糟粕,在新时代的土壤上更开出灿烂的花朵。或许有人觉得,以法来约束爱是一种进步,亦是一种无奈,但我始终怀抱希望。当这部法律真正走入更多的家庭,改变更多的父母,我们终将在未来收获更健康、更积极、更美好的大爱,护佑着更多孩童的漫长一生。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9
最近几年的社交媒体流行一种教育观点,叫做“鸡娃不如鸡自己”。“鸡娃”是一个网络新词,指的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可以理解成是现代版的“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这种内卷化的教育趋势,推动家长从“鸡娃”到“鸡自己”,却折射出一种更加焦虑的情绪。
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面对当下的教育环境,理直气壮地说“我不焦虑”,或者佛系地说“静待花开”,几无可能。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安放我们的焦虑?
“天才少女”和个性教育
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年仅19岁的中国选手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夺得金牌,这也让“天才少女”的家庭教育逐渐浮出水面。谷爱凌的父亲是美国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母亲谷燕是北京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是滑雪教练。如果说谷爱凌的成功具有某种偶然性,那么再看其他冬奥项目的明星选手,不少人同样出自于高知家庭。这样看来,“鸡自己”是不是有点为时过晚?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鸡娃不如鸡自己”指的不是过度地包装自己、营销自己,而是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正如一位知名校长的观点:“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榜样,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的谷爱凌之前曾说:“我都是因为玩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她的成功,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她所在家庭的教育观。一个优秀的人首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在这个基础上,应当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家庭教育的要求,第一条就是“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老师对谷爱凌的评价是,很少见到能把学习和运动兼顾得那么好的学生。在她自己看来,这一切都源于热爱,她不是为了奥运会而滑雪,也不是为了上斯坦福而学习。她能成为奥运冠军,首先是因为她的个性——热爱滑雪,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挑战的精神。而在父母的支持下,她每取得一次进步都让她对热爱加倍付出。
尊重个性永远都是传递教育的最好方式,既指孩子的个性,也包含了家长的个性。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没必要把家长的学历高低与孩子优秀与否挂钩。优秀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每个人的素质高低与父母的学历无关。“好的家长对于孩子一定有个性化的规划,有的孩子可能在幼年表现出体育天赋,但如果家长不支持,也成不了谷爱凌。”
家庭教育中的“火花”
我想对于大多数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当孩子出生时只希望他健康长大,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就开始希望他成绩好,想让他拥有更多技能。可是班级里的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有人拔尖,就有人落后。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成功?
2020年末上映的一部动画电影《心灵奇旅》,让我至今都深有感触。男主人公Joe是一名中学音乐老师,迫于现实压力,梦想和生活无法兼备,生活郁郁寡欢。直到一次意外,他的灵魂来到一个奇幻的地方“生之来处”,想要重返地球,就必须得帮助另一个灵魂找到生命的“火花”。
影片中,小小灵魂们找到“火花”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导师的带领下不断尝试和体验地球上的万事万物。而为人父母,又何尝不是孩子的“灵魂导师”呢?在蹒跚学步时陪伴玩耍,在语言积累时阅读绘本,在认知世界时一起旅行。在这个过程中,不对结果与目标抱有执念,多与孩子聊一聊感受与情绪,帮他们去发现生活中那些令人心动的瞬间,就是在帮助他们找寻火花。“火花”代表的不是人生目标,而是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我的信心。
谷爱凌妈妈也曾透露自己的教育理念,要少点表扬孩子的聪明,多点表扬孩子的努力。成年人的世界大多以结果为导向,但孩子的情绪永远都建立在一种强烈的认可感上。也许我们老生常谈坚持的意义、付出的努力和会收获怎样的成果等,都比不过一句认可的话来得更加有用。
回到开头那句“鸡娃不如鸡自己”,好的家庭教育,既要亲自养育,也要共同参与;既要相机而教,也要潜移默化;既要平等交流,也要相互促进。高情商的父母会和孩子共同成长。好的家庭教育,更是齐心协力,是夫妻之间、家校之间,也是亲子之间永恒的课题。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10
不要做甩手家长
我们常说: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庭教育的成败与否,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我们进入了依法带娃时代,。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公式:“5+2=0”,即5天的学校教育很有成效,可如果2天的家庭教育没跟上,孩子的教育又会回到原点。在所有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有自己独特的作用。那么该如何来理解家庭教育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浅显的探讨。
1、革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从呱呱坠地,就开始自觉而不自觉地观察并模仿我们的行为,有教育家说过:“不要以为只有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生活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教育。”身教永远大于说教,我一直相信家庭教育是真正可以影响到孩子的,这个不光是家长天天在家里教孩子什么,更主要的是家里的话题主题都有哪一些,心理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有直接正相关,可能有些话题孩子并不能听懂,但是这些话题在他的童年时代一直潜意识的运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即使同样的种子,不同的土壤也会长出不一样的树苗,所以我想,我们在呵护小苗成长的同时,也要让自己变成一块肥沃的土地,革新自身的教育观念。
2、尊重与鼓励。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现在心理科学已经发现,一个成年人身上所有的问题,差不多都可以从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观念是不值得我们提倡的。都说最糟糕的家庭教育就是:没有身份平等,却埋怨孩子内向懦弱;不懂尊重,却一味要求孩子唯命是从。父母应该把儿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尊重孩子对某事的正面感受和负面感受,在意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不嘲笑孩子的梦想,不把他们的丑事说给别人听;鼓励孩子去尝试,即便经常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但可以消除他对未知的畏惧感;教他求助,自己搞不定的时候,挫败感到来之前还有求助这个选项,减小对挫败的抵触感;鼓励纯粹的娱乐,忘我地快乐是一种稀缺能力,越长大越需要。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这也许是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每当回忆起来,都感觉温暖,都会在成年后的生活里更加坚强。
3、陪伴。有句话说得好,爱是最好的教育、陪伴则是最长情的告白。今天的孩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小学生接受的信息都是最新的、前所未有的,相比家长的小学时代表现更成熟,学习压力也更大了,作为家长应该看得见孩子的不同情绪。这样,孩子才会亲近家长,愿意同家长交流,家长的教育策略才会得以有效实施。陪伴当然不是叫我们做做饭菜,还要加强监督学习和情绪管理,多跟孩子聊聊天,不只是聊学习,也可以聊聊孩子感兴趣的。在平时教育里,我们不要成为孩子的boss,要努力成为孩子的咨询师、陪伴着,告诉孩子选项有哪些,分析每个的利弊是什么,会给孩子反复解释利弊,但是最终会让孩子自己决定。孩子会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结果是被自己掌控的。陪伴对孩子很重要,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少年时,我们为人子女,在父母的影响下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中年时,我们为人父母,在陪伴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家庭,永远是孩子真正诞生与成长的摇篮。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做父母的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是有意愿就够了,更要求我们切实付诸行动。
这些就是我在学习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后想分享的一点浅薄的想法。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11
坦白说,作为未经“岗前培训”就上岗,一直在各式“育娃”理论、专家意见、结合“道听途说”和自我成长经验中艰难摸索育娃路上的“新手”家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施行,相当于有了操作指引,以后我们依法养娃即可,顿感省事省心。
我们依法复盘下我们之前的些许做法:
我们引导娃不怕麻烦,要求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娃开始做家务时笨笨的,我们忍住不要笑,慢慢他就能把碗、自己的袜子和地面打理得很干净。妈妈暗地里很欣慰。
我们结合学校的公益引导与教育,告诉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俭以养德”,跟娃一起珍惜粮食不浪费;还用____教育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他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现在娃把自己的零花钱捂得紧紧的,应该算学到精髓了吧,教育效果很好。
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认为,体育锻炼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最立竿见影的投资。借《火星救援》的场景,我“吓唬”他:“要没有健硕的身体,上了火星肯定回不来”。我们陪着娃坚持体育锻炼,望他有好“本钱”,好为人民健康服务四十年。妈妈陪跳绳啊爸爸陪跑步,还有那悬垂抬腿和俯卧撑。我们早起都痛苦,坚持晨练不容易,成果也是很好的:他成了腹肌娃,我的腹肌已在萌芽中;他跑步越来越像小猎豹,我却气喘吁吁越来越追不上。我们不由感叹:娃的可塑性实在是太强啦!
我们常常跟娃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实在不知他会喜欢啥,往哪地方投放呢,总不能由着他游戏书海吧?太不严肃了点。某次他随缘坐进了毛笔书法馆,一坐一小时,居然和我在旁的“磨皮擦痒“状态完全不同,也算“无心插柳柳成荫”,”小猴子“居然入迷了,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娃的毛笔字练习坚持多年下来,现在写的不错啦,希望他能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坚持才能进步等道理。
《教育促进法》要求:父母“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之前的家庭教育,虽与法律要求大方向一致,但经自查,发现存在不少盲点,如:我们自己受上一辈父母家长制教育影响,也会有“黄荆条下出状元”的“不当想法”,“自动”忽视了娃心理建设的重要性,加之心理理论储备不足,与娃沟通的平等度不够,导致对娃的心理也了解不足;此外,娃成长很快,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我们仍不能算明了娃的个体差异性,进而导致个性化引导不足等。以上要依法补上。
我们还发现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技巧、尺度把握上的不足,如:相机而教难相机:我们往往是逮着机会拼命灌输,教育机会演变成哭丧现场,娃一脸愁苦,抗性十足;潜移默化效果不明显:我们潜默了好久,娃依旧我行我素,没能移化成功;严慈相济慈难现:我们五观较近,爆点差不多,就同一事轮流甚至接力上的场境太多,不忍回顾……感谢法律的指引和提醒,我们可以“相机而教”又“点到即止”,“潜移默化”后静等花开,“严慈相济”要牢记,红脸黑脸得配好,莫要“混合双打”“欺负”娃等。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呢!
家事成为天下事,一部好法及时雨,我们有信心与娃一起共同成长,争做新时代的好家长!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12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爸爸,他能蹲下来跟自己说话、能陪自己一起看书、能带自己去远方旅行……可现实中,这样的爸爸少之又少,甚至有很多孩子觉得自己有一个坏爸爸,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偏差。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把自信、勇气、热情等品质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是一个好爸爸应当思考的问题。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父母进入了“依法带娃”的时代,可以说,它为深陷“焦虑”的家长们指明了正确的育儿方向,幸莫甚焉!作为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在熟读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之后,我深刻地领会到该法不是为了规制家长,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并且与学校和社会各职能部门协同做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工作,让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环境中更好地学习与成长。以下是本人在日常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实践做法,与大家共享、共探讨: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这个规定不仅明确了父母的职责,也说明父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父亲,我深知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何为健康,那就是夫妻恩爱有加,孩子尊敬长辈的良好家风,生活在这样一个温馨幸福家庭里的孩子,会更加自信、乐观、坚强。
但实际上,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是无法做到冷静、淡定的,往往会出现意见完全相左,甚至连祖辈都会过度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的情况。在让孩子无所适从的同时,家长之间的相互埋怨、争吵还会让他对未来的婚姻和生活持很大的消极态度,而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家的做法是只发出“一种声音”,或者说统一成“一种声音”,夫妻双方、同住的祖辈之间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各抒己见”,私下就某个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并达成共识,再让这个“声音”指引孩子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才是最妥当的方式。
二、用良好的心态拥抱孩子的变化
孩子与生俱来就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也尝试着参与其中,获得体验与成功的喜悦,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妨给他适当地创造这种机会,并给予他试错的机会。正如《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章第五条中所讲到的那样:“在家庭教育中,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特别是随着孩子心智、身体的发育,个性化和追求个体的意识会越来越强,这时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心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从之前的听从到如今的“叛逆”这一变化,在尊重孩子个性发展的同时,找到适合孩子的成长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比如孩子在探索新事物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批评制止,期待他还如同小时候那样言听计从,在他萌发从未有过的“顶撞”时,我们更应该用理解的心态给予他适当的鼓励和赞赏,尽量避免与其他同龄孩子做横向比较,俗话说得好,“一句鼓励话,胜过百句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成长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既是毛主席对于广大少年儿童的殷切期待,也是我们儿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不过在新的时代,这句话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那便是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我看来,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问如果一位父亲回到家之后,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营造出一个孩子埋头学习、家长沉迷游戏的病态环境,他会是一个好爸爸吗?所以在读到《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第十七条时,我深有感触:“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啊!的确,作为家长,我们有时应该是严厉的父母,有时更应该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用平和宽广的耐心,沉着冷静地对待孩子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当孩子处于认真学习、汲取知识的状态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捧起书本、潜心阅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呢?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惑不解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孩子解决问题,成为他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伙伴呢?
我的一些做法希望能给一些家长带来一点启发:比如在平时孩子的数学辅导过程中,我会与孩子沟通商量购买难度适中的教辅来进行知识巩固和提升,我会把教辅当作检验孩子课堂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的工具,同时在我梳理和汇总孩子的某些题型易错薄弱点时,它也是我更好地为孩子讲解该难点的帮手,我想只有我先把一些知识点吃透摸透,才能在孩子需要我的时候,用一种接近于学校老师的思维逻辑和表述方式去答疑解惑。我觉得教育孩子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为了孩子我们应当不断地探索学习,这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四、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建教育生态圈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章第五条中提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的内容,这是在“双减”教育大背景下吹来的又一缕变革的春风,因为它明确了家长或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的各主体责任,从而合理地安排了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的学习负担,也起到了预防未成年沉迷网络的作用。
在这个方面,我们家孩子所在的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了“双减”政策,在推出“1+X”课后服务新模式的同时,通过举办大量线上线下的专家讲座,减轻了家长的“教育焦虑”以及“唯成绩论”的执念,给了家长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的机会。
我,不想做一个“坏”爸爸,相信这是家有儿女的父亲内心最真实的呐喊。国有法,家有爱,相信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能引起家长的反思与改变,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任道重远,但又前路光明,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件家长的终身修为,让我们用语言感化孩子,用行动影响孩子吧。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13
相机而教潜移默化——
依法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通过和施行,体现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从立法层面开始把家庭教育放在未成年人教育、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我意识到家庭教育已经从“家事”变成“国事”,作为新时代的家长,我们需要科学教导、养育孩子,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
依法养育孩子是我们家长的责任,也是我们家长应尽的义务。作为家长要强化责任认识,更新教育理念,用爱养育,用心陪伴,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护航者、引路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机而教——为孩子种下梦想的种子
心理学上把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产生强大的意志力量的现象称为目标效应。当孩子树立了梦想,明确了目标,就会被激发出主动性和勇往直前的毅力。在孩子四岁时,我们带着她去北京,让她了解北大和清华,也请清华的姐姐给她分享学习的经验,在她心里播下一个北大清华梦的种子。记得有次她主动问老师,如果要考上北大清华,我除了要好好学习,还需要做什么呢?在她的好奇中,我们能感觉到,播下的种子在她的心里已经开始慢慢发芽。
尊重选择——培植孩子的心灵之花
我经常翻阅《儿童积极心理学》《父母效能训练》《正面管教》等心理学书籍,从中我了解到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自尊是自信的基础,孩子先拥有自尊,然后才能建立起自信。孩子的自尊最初来自父母给予他的尊重。作为家长,我会把孩子当“小大人”一样尊重,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将她看成完整独立的个体,尊重她的人格,尊重她的选择,平等对话。
家里的一些决定我们都会让孩子参加,她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和玩乐的时间、她的零花钱等,我们给她选择和做主的权利,让她有属于自己的发言权、决策权和主导权,有意识克制自己替孩子决定的欲望,给她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从而让她产生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
孩子也会有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有的时候会着急,会哭闹,在孩子哭的时候,我就抱着她听她说为什么哭。当孩子情绪平稳后,还是和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且让孩子明白,哭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要寻找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温柔坚定的过程,让孩子明白,不管如何我都是爱你的,但是当你做得不对的时候,我是要说“不”的。当我着急的时候,孩子就会郑重其事教导我,不要着急,着急没有用。孩子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我们共同成长,成就更好的自我。
赞美欣赏——珍视孩子人生赛道的硕果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父母就是孩子赛道上的啦啦队,在孩子迷茫无助时加油呐喊,通过正向强化,奋勇向前。
由于孩子在童年时期还没建立起完整的自我意识,只能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做出自我评价,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关注孩子的优点,鼓励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正向自我评价,建立稳定的自信。
记得一次带孩子去郊外游玩,看到高处的攀岩设施,孩子想尝试但是又担心不能按到最高处的按钮,有些犹豫。我就鼓励孩子我们试一试,让她享受过程,敢于尝试。
孩子第一次尝试,攀登到中间坚持不住就下来了,下来后我就鼓励她,第一次尝试就这么厉害,并和她一起分析最优路线。孩子有了信心以后,主动提出还要再次尝试冲击顶点,成功登顶后孩子很开心。
晚上我们复盘的时候,让孩子自己说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3个优点,让孩子从“你觉得”变成“我觉得”,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
在学习方面,我们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因为我们的孩子要强敏感,对于孩子的成绩,我和爸爸不给孩子加压,反而给孩子减压。当孩子考试考了96分,认为自己没有考100分不开心时,我们会跟她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要享受这个过程,在这次考试中,吸取经验,我们相信你的实力。
对孩子的勇气和努力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挖掘孩子的潜力,注重过程中的收获和自我实现,强化孩子的内驱力。
养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播种、培育到收获,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家长的精心照料和陪伴。作为家长,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守护他们的梦想,倾听他们的声音,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相机而教,潜移默化,才能使他们将来成长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能经得起挑战,绽放出最美的青春花朵,追逐人生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2023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14
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这句话是我们每一个初为人父母时能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有了孩子的生活是全新的,也是茫然和无助的。生活和“家庭教育”相比,更能让年轻的父母忽略而没有从小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现在国家开始减负,进行了教育制度的充分改革,正是从根本上调整教育的方式和结构,让“家庭教育”承担更重要的作用,以补充这些年国人的教育缺失,让我们的孩子以后可以更优秀,更自信。
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们这个年纪的家长,经历了自己孩提时代的家庭教育大背景,又经历了自己大娃的教育,现在又开启了全新的二娃家庭教育模式。全新的教育结构,改变了我们的观念,改变了社会对于教育的认知。疫情的到来,彻底让社会和政府看到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资本贩卖的焦虑和全社会缺失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强大的矛盾。是选择不断升级的内卷,还是直接选择躺平?内卷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疲于应对,失去了学习的乐趣,缺乏对未知邻域的探索精神,更没有了拼搏精神。而选择躺平又无法应付将来残酷的社会竞争。长远来看这些和我们综合国力的上升都是背道而驰的。目前,确实需要将教育结构和教育理念做重大的调整,减负只是一个方式,而非目标,教育的目标始终应该是培养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拥有自我学习能力,足够自信的孩子,这样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国家的减负政策,确实让很多家长回归到了家庭教育,也是家长们不得不面对的一课。让家长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来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我认为,这非常必要,这并不是简单的“给孩子减负了,却给家长增加负担”。养不教,父之过。这是一种责任的传承,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责任,是我们对于国家的责任。有了正确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更有爱,更能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家大娃的家庭教育也是部分缺失的,由于工作原因和社会压力,我家大娃从小就托管给了各类培训机构,早早的放弃了各种兴趣爱好(只坚持了一种乐器)。和鸡娃培养大军一起,在各个培训机构中转场,孩子的压力很大,其实我也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的无助和抵触。但是没有选择躺平的我们,还是坚持和其他鸡娃一起内卷,其中的滋味想必大家都能感同身受。现在减负了,已经形成的惯性思维和养成的“或好或坏“的习惯也已经很难改变。这就是以前留下来的后遗症,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改变自己,把家庭教育这一块补上去,努力合适社会大环境。
现在对于我家二娃来说,刚刚好赶上时候,正是树立正确教育观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也在努力学习,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这方面要全面跟上。家庭教育,需要从陪伴开始,安静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给孩子规划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学习内容,如何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培养。是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给了我们自己再次提升的机会。可以和孩子独处,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学习中各类事情,是对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启蒙。让孩子更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也能更好的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孩子每一次的讨论,每一次的教导,每一次的“争辩”,都会感受到自己和孩子在一起成长,有了我们的陪伴,孩子更有自信,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们更能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家长带给孩子教导和帮助,又何尝不是孩子对家长的启发和激励。孩子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孩子天真的性格,努力不服输的精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爱运动,爱阅读这些好习惯可能也是我们所没有的,孩子给我们做着很好的榜样,这也是孩子对我们的家庭教育。要陪伴孩子,就需要静下心,我们静下来了,自然就可以做好孩子的心里建设,让孩子也可以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父母本身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模仿对象,作家尹建莉创作的家庭教育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就提到了许多值得大家借鉴的方式方法。
对于我来说,家庭教育没有更多的捷径和花俏的方式方法,仅仅只是和孩子成为朋友。静下来,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长。都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言传身教,可以是使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收获。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