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汇报总结 篇1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牢牢把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个重要点,确保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本人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
聚焦本土,发展特色产业。立足回坑村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结合基础条件和产业现状,打造出集种植、观光、采摘、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一是以“互联网+乡村振兴”为基础,以“短视频+直播”为抓手,积极转型营销方式,当好本地特色产品“代言人”,提高本地品牌知名度,逐步形成了果园采摘、直播带货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二是紧紧围绕莲子、油茶、茶叶、板栗产业优势和实际,继续扩大莲子、油茶种植面积,特别是做好回坑村野生板栗这篇文章,我村野生板栗资源丰富,且品种优良,目前,我村拟计划流转300亩野生板栗林地,并积极对接县林业局,争取项目资金,打造一个野生板栗采摘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回坑村素有“江南第一作家村”美誉,我村应当立足本地资源,深度挖掘当地文化精髓。一是以“幸福新湾、廊桥诗会”文化品牌建设为契机,高标准打造廊桥、绣花楼等旅游景点,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推出“诗词文化、廊桥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旅游项目。二是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思路,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以发展民宿为突破点,带动乡村旅游。目前,我村已试点开办民宿30间,吸引了大约100人次的游客来村里游览住宿,游客在村里住宿、消费、购买农产品的金额达到3万多元。作文网 zUOwEnBa.Net
党建引领,实现同频共振。我村紧紧围绕“文化立足、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以“三联三共”强基础、转作风、办实事活动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础,实施联动管理、文旅融合、聚焦产业,实现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尊重各方意愿,鼓励村集体与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发展,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和平台作用,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共赢。
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汇报总结 篇2
农村要发展,乡村欲振兴,村集体经济是源泉。近年来,大港村一直在探寻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我认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目标,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的号召力,应结合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战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养;定期召开村民小组与乡贤会议研究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带好“两委”班子,凝聚战斗力,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折不扣的完成各项工作。
锚定特色产业,领跑集体经济。大椿是“万亩茶乡”,我村立足村情实际,开发车家垄和坪上后山两个共计400亩茶叶示范基地,从村“两委”中抽调专人负责抓基地管理,因管理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在经历今年的百年罕见旱灾后我村茶叶基地长势依旧喜人。下步我村计划在坳背再新建一个600亩的茶叶基地,形成规模优势,并向上级相关部门申报,计划建设一个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厂房,实现产销一条龙,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造血”功能。要想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瞄准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我村现有重金属超标农田818亩,涉及脱贫户较多,土地闲置大大降低了脱贫户收入,存在返贫风险,为此村“两委”积极多方奔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九江客商在我村投资1000万元,双方合股在闲置土地上发展苗木产业,可为我村解决数百闲置劳动力,为村集体带来近二十万元的收入。
放大资源优势,汇聚发展合力。我村按照“发挥优势、因村制宜、形式多样”原则,依托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园和举办茶乡有约相亲会的契机,深入挖掘大港村特有红色文化,计划把红军医院、周家山枪械修理所等众多的红色遗址重新修缮,紧紧围绕以茶为媒,建设以茶园观光、茶叶采摘、红色旅游与农家乐为一体的游客集散中心,发展乡村旅游助推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加。
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汇报总结 篇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名村支书,我认为要实现乡村振兴,突破我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目标,最重要的是坚持党建引领。
坚持支部撬动,让党旗飘在产业上。基层党的建设坚强有力,干部队伍心就能往一处聚、力就能往一处使。针对群众对发展产业缺乏信心的观望态度,村两委带头发展产业,先后建成茶园240余亩、桑园550余亩并与江西银行等单位签订了销售协议,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坚持做好“产业+旅游”文章,打造宁红茶非遗馆、蚕桑文化中心、赏茶榭等旅游节点12处,新办茶楼、丝铺、农家乐近10家,形成了集游茶乡、逛茶市、品茶味、学茶艺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仅2022年五一假期就接待县内外游客2000余人,极大地增强群众发展产业信心。
坚持龙头带动,把支部建在产业中。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通过村党支部和企业建立“三联三共”党建赋能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建设。建立“支部+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市级龙头企业信德保制丝有限公司与全村桑农签订了统一订种、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的“三统”合作协议,直接带动农户150余人,创造效益近100余万元。省级龙头企业漫江红茶厂的宁红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省市荣誉20余项。
坚持党群联动,使群众富在产业里。宁红村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发展产业的根本目的,通过邀请群众合伙干、引导群众入股干、鼓励群众自主干,实实在在增加群众“经营性、工资性、生产性、政策性、资产性”五方面收入。按照“一领办三参与”的模式构建联办机制,在全村新建产业基地4个,直接邀请全村98户群众合伙参与产业发展。按照“三变”发展思路,引导群众将闲置的山林、荒地、房屋流转、入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群众从“看你干”逐渐转变为“我要干”,全村398户农户中,有270户发展产业、参与企业务工或发展了农家乐、民宿、导游等旅游新业态,户均增收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