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内容页

2024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

2024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 篇1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1703班的XXX,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了解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振兴国家》!

2015年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今天,凄厉低沉的警报从首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的主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响起。随即,南京全市各个警报器一起响起,南京市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都停驶鸣笛致哀1分钟,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也停下了脚步,全城默哀1分钟。历史回顾: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以国家公祭这么重的分量去悼念死难者,就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未来的高度必将由今天这些手捧菊花的孩子们创造,这些孩子未必完全明白“勿忘国耻”背后沉重的历史内涵,未必完全理解默哀的意义和公祭的分量,未必深刻了解那段被侵略历史的残酷和悲壮,但以国民的身份参与国家公祭的经历,将深深地刻在他们心中,让他们铭记一生,并用这种强大的集中记忆去反抗健忘和拒绝遗忘。

七十多年过去了,国耻就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思想汇报专题我们的头上,压得几亿人民透不过气来,然而,时至今日,日本人还没有向中国说声对不起。也在我们这些少年人心灵里灌注了铅一样沉重的忧愁和哀伤,中国,我们古老的中国,生我养我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却遭到欺凌宰割,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挣断身上的屈辱锁链,铁骨铮铮地站起来啊!

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反攻倒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最后,让我们大家都参与到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中来,勿忘国耻,振兴国家!

2024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 篇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陪同高一学生军训的过程中,我看到最多的、最简单的动作是“稍息、立正”。教官对学生“立正”姿态,即站军姿的要求尤为严格。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心无旁骛,真可谓“站如松、坐如钟”。在随后的几天,学生们齐步走、跑步走、正步走,甚至蹲下这些训练中,都随处可见“立正”这一基本动作的深刻影响。我想,“立正”的内涵,那就是一种合于正道的规范,一股顶天立地的气魄和一份胸有成竹的从容。今天的升旗仪式有两项议程,一是升国旗、奏唱国歌;二是高一军训学员军体拳、匕首操表演。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精彩展演表示感谢!

短短的6天时间让同学们发生巨大的变化,可当我们换下军训服回到校园,一切似乎又回到原来的模样,那种令我们自己都震撼的精气神去哪儿了?有人说军训最能历练人,那么我们军训的目的何在?葛校长在上次四星复验后国旗下讲话的主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我想这就是答案。希望同学们能将军训中的精气神延续到以后的学生生活中,以军人的习惯成就更优秀的自己。作文 WwW.ZuOwENbA.NeT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校训是“仁正”。孔子在《论语》中说:“刚、毅、木、讷近仁。”意思就是“刚强、果决、质朴、慎言,有这四种品德的人,近于仁德。”我想,这四种品德就恰恰在“立正”这一动作中得到了完美展示,自律、自强、自信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自律就是脑中有弦。当无人通过的十字路口,红灯亮起时,你是否依然通过?当晚自习后回家,你是否真正在复习功课,还是假装很努力?当你拿起手机的时候,是否能控制自己的使用时间?

自强就是心中有火。运动会上的我们,是否拼尽全力冲刺终点?考试失败后,我们是否认真总结,继续出发?面对困难,我们是否能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自信就是眼中有光。当平时的你做作业或考试时,你是否独立完成?上课是否大声回答、踊跃展示?与人沟通时,你的目光是否与别人进行交流?

同学们,谨言慎行、严守规范,是一种自律;刚毅果敢、奋发向上,是一种自强;笑看风云、踌躇满志,是一种自信。自律、自强、自信这三种品质,不仅仅属于军训的高一同学,更是每一个马中学子所要努力培养的。课堂中你们认真专注的目光,讲台上你们大方踊跃的展示,校园中你们礼貌热情的问候,还有赛场上矫健有力的步伐,舞台上意气风发的姿态,社会实践中积极参与的身影,都是我们马中学子对“自律、自强、自信”的践行。

有文化的人,应该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正”是我们马中人共有的精神特征。我们马中人追求的是纯正的品质,风清气正,做事公正,为人纯正。正包含正气、正派、公正。希望每年军训的成果展示,能够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始终与“正”相伴,砥砺前行,奋发有为!

同学们,今天,2021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4周年,也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是我们每个国人不能忘、不敢忘、也不会忘的日子!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努力学习,责任担当,自律、自信、自强,全面发展,为国增光。我们要面向未来,兴校有我;我们要用行动证明,强国有我!

谢谢大家!

2024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 篇3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十班的XXX。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悼国家公祭,肃民族之风”。正所谓昭昭前事,惕励后人。为了致以哀悼,缅以深怀,于此赋《七律·记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而感示:

扬子翻滔欲垂泪,钟山肃穆致哀思。

数万怨魂铭骨恨,十千悲士诵风诗。

腊梅含愤花开早,雨石镌仇血凝迟。

不忘金陵鸣笛处,长江南北国仪师。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2021年12月13日,即今天,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为了深切缅怀遇难同胞,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珍视,2014年2月27日,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纪念活动。二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去的同胞,增强现代人对国家处于战争灾难历史阶段的记忆。有如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前苏联的卫国战争纪念馆,以及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馆等等。

以国之名,悼死扶伤。民畅其意,国聚其力。设立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识和尊严。其意义不仅在于铭耻勿忘国恨,更在于激扬“岂有我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民族精神。

今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上又新增了26人;今年,已有20位幸存者永远离开,他们没能见证第五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时光无情流逝,“哭墙”不断延长,幸存者不断离去……一增一减,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关于那场悲剧从未消失的民族记忆。历史,也应该被这样铭记。

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可否认的真相。身为青少年,须当着眼于未来,铭以为记,奋发图强,责任担当,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4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12月13日是我国的国家公祭日。历史是一个国家的家谱、一个民族的族记,它记载着国家的光荣和梦想,也渗透着民族的辛酸和血泪。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中学生总是思考着曾经的荣辱与得失,带着对国家的热爱与关心,努力奋斗。

我们清楚地记得: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日本侵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虐杀中国人民,30万生灵惨遭杀戮,无尽文化珍品遭到掠夺,无数物资财富遭到搜刮!曾经繁华的、文明的六朝古都,瞬间成了血腥的、死寂的人间地狱!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黑暗。

尽管历史的书卷在不断地翻动,但落后挨打的悲痛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血泪不止。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中国惨遭屠戮的血腥;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我们更会牢记爱国救国的义务;作为阳光下的青少年,我们更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民族责任,认识到自己在思想。上和能力上的问题和不足,为此,我们定要做到:

一、保护自己,茁壮成长。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先生这段话相信很多同学都已耳熟能详。我们作为华丰学生,作为中国少年,积极参加阳光体育锻炼,远离毒品和艾滋的危害,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有建设国家的基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懂得善恶的道理,保护好自己的思想才有建设国家的动力;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保证自己茁壮成长才有建设国家的能力。请记住:我们怎么样,我们的国家就会怎么样!

二、关爱他人,懂得感恩。我们无法想象一一个对父母只会索取,不会回报的人,一个对老师的付出只有抱怨,不懂感恩的人,一个对同学睚眦必报,毫不宽容的人,长大后,会为了灾难深重的人民而牺牲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所以,我们懂得回报父母和师长,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感谢他们的付出我们懂得宽容同伴和同学,用我们包容的心容纳他们的不足;我们关心我们的家人和朋友,用我们的爱心让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和谐而温暖。

三、铭记历史,不忘初心。“12。9”运动的精神实质是”爱与责任”。是对多灾多难的国家民族,对饱受屈辱的人民的深沉的“爱与责任”。而国家公祭日不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仇恨,而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死难同胞,还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努力提高自己,不再让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国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更是为了让我们不忘初心,立志报国,维护和平。今天我们在华丰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明天我们就是我们国家最合格建设者。

我知道,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心中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都有-份演绎精彩人生的进取心,那么,请多做一份学问,多养一份元气,多学一点文化,多了解一点历史,相信就在不久的将来,你的人生舞台上定有你完美的演绎,为国尽心的人群中定有你执着的身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同学们,加油!

2024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 篇5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2019年12月13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X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我们在这里庄严集会,举行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宣示我们景中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每一年的12月13日,南京的上空都会响起刺耳的警报声,这声音犹如逝者的哀鸣,这声音更似生者的呐喊,把我们拉回到82年前的中国。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中国城乡战火连绵、硝烟四起,中国人民生灵涂炭、苦难深重,中国大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哀怨的笛鸣,犹然在耳,民族的伤痛,刻骨铭心,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侵华和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每当一位幸存者离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照片墙上,就会有一盏灯熄灭。到今天,劫后余生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但值得欣慰的是,无数人在“默哀一分钟”中追古思今,一代代人把历史铭刻在了内心深处。

当然,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是苦难历史带给中国的深刻教训。自1840年至抗日战争百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敢于以少欺多、屡屡逼迫中国割地赔款,除了凭借“海岸上架的几尊大炮”,更吃定了当时的中国是“一盘散沙”、国人民智未开。同学们“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来没有离开过对历史的汲取;“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82年前那段惨痛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反映的是我们整个民族精神力量的向心凝聚,也体现我们整个民族的深刻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是的,英烈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铸造者”和“建筑师”。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精神。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是对我们历史记忆的虔诚擦拭,是对英雄的用心抚慰,意在引领我们致敬抗战英雄,记住抗战英雄的伟绩,学习英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学习英雄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学习英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雄心与豪情,为祖国奋斗,为人民拼搏。

如今,在曾经被侵略者蹂躏的这块土地上,在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这块土地上,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尊严写在每个国人脸上,幸福荡漾在每个国人心头,这何尝不是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但历史同样启示我们,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但也要看到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关头,国际形势和国内矛盾纷繁复杂,唯有激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砥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历史担当,才能筑就民族复兴的坦途。

南京最高规格的国家公祭,挺立着国家立场,澎湃着国家情怀,彰显了国家力量。今天,我们景县中学近万人共寄哀思的公祭,既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强不屈精神风貌的直观展示,也是一次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的磅礴汇聚。公祭虽然只有一天,但公祭的意义需要也一定要延续下去,我们要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老师们,同学们,“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追梦需要勇气,圆梦需要行动。中国的发展强大也需要我们每一个景中人的努力和付出。盛世不怠,奋发图强: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愿民族复兴之火,永远照耀我们的家园!让逝去的英雄们在我们心中不朽永垂。让一代一代的龙的传人满怀豪情告诉我们的先烈们,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谢谢大家。

2024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 篇6

今天是12月13日,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我们像往常一样在学校学习生活,衣、食、住、行、用、学样样富有。我们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长在祖国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然而,就在84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7年12月13日,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那一天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南京,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城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如果以秒来计算,那么,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死于日本人的屠刀下。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日本侵略者把杀人当作竞赛活动,称胜利者为“勇士”,以在规定时间内砍下多少中国人的人头为荣;在日军731部队的实验室里,日本侵略者把中国普通百姓用来进行化学和细菌实验,那一张张被细菌毒害而扭曲变形的脸,保持着各种痛苦的表情;万人坑下,尸骨累累,一个个孕妇,被刺刀活活刺开肚皮,挑出婴儿;日军在进行凶残的大屠杀的同时,为了掩盖其罪行,采用纵火焚尸、抛尸长江等办法,对遇难者毁尸灭迹。南京的文化珍品、物资财富也遭到了大掠夺。他们杀烧淫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

十朝古都,六朝金粉,就此沦陷和毁灭。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烈火,烧红了黯淡的天空;鲜血,浸透了苦难的大地。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据战后国际法庭认定,日军侵入南京后,一个半月内,被集体屠杀的中国人达19万以上,被零散屠杀的中国人超过15万,总计30万人以上。

30万鲜活的灵魂,美丽的生命,就此消失和泯灭了!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这是一段血泪史,是一段苦难史,更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逝者如斯夫!南京大屠杀一晃已经过去84年了。时光虽逝,历史的烙印却深深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永远沉淀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我们可以弱化仇恨,但我们永远难以忘记历史留给我们血的教训。我们中华儿女应该时刻告诫自己“勿忘国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每当我们站在操场上,眼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火一样冉冉升起时,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涌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骄傲,也无比神圣的感情。不论我们走向何方,不论我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我们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祖国,是和我们血肉相连、荣辱相通的!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都会拉响警报,以此悼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在阵阵撕人心肺的警报声中,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它提醒着每一位中国人,绝不能忘记国家曾经遭受的耻辱!

我们年复一年地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决不是单纯为了纪念,而是要我们每一个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砥砺前行、开创未来。让我们永远铭记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我们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指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立志学有所成,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24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19)班班主任XXX,今天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这里跟大家一起缅怀逝者,祭奠30多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空一座城,等三十万亡魂,点一盏灯,祭朗朗乾坤,怀一颗心,求人间安稳,哀一个国,念我千古华夏人。

巍巍金陵,钟山花雨。岁月奔腾,时光不腐。1937年12月13日,日寇在南京开展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同胞无辜遭难。这,定格成为一个民族永恒的集体记忆。

战争,是冷酷无情的刽子手,使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人民流离失所?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自2014年以来,每年12月13日,爱好和平人士相聚南京,以国家的名义,用最深的情意,共同祭奠南京遇难的同胞。这个日子拥有她独有的名字:“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日的设立警醒我们不能再重复战争,重复战争带来的伤痛,重复战争后千疮百孔的世界。历史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和未来。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咀嚼苦难、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重申和平与正义的价值,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84年过去了,我们依然会剧痛袭来。足可慰藉的是,不再有84年前那样的寒冷、羸弱和无助。今日抬首,再见她挺拔身姿。

勿忘南京!勿忘“12·13”!勿忘她绵延千年,波澜壮阔的厚重历史,勿忘她遭受惨绝人寰,痛彻心扉的沉重苦难,勿忘她坚韧不拔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今日之中国,已是一个有足够能力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逝者往矣,永驻人心,这是一个民族的人道和正义。生者前行,瞻望未来,这是一个国家的光明与希望。战争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弱小,那么强国,就是避免战争最好的方式。那么身为学生的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周恩来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身为学生的你们应当树立理想,努力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忆刻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照壁上的一段话: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

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

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

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2024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 篇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在今天12月13日,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时,在这五星红旗之下,我们再次铭记这段耻辱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不被历史所忘却的一天,是让我们无比心痛的一天,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

这一天,日军攻陷南京,如蝗虫般涌进南京城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做。长达六周的时间里,南京之上,被血色所笼罩,残暴的日军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掠夺文物、财产不计其数,古城南京到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浓烟滚滚,断壁残垣,哀号遍野……

他们让多少小孩失去父亲?他们让多少妇女失去丈夫?他们让多少母亲失去儿子?是30万!那不散的冤魂在向我们控诉,那累累的白骨就是最好的见证。遇难者有的被当做去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甚至被活埋,更有甚者,被当作一种玩乐。他们就这样随意将人的尊严践踏。他们的罪行“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我们的耻辱,更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

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分子仍不断寻求各种借口,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企图复活军国主义。这些丑态百出的表演,企图辱没人类的良知,梦想再次上演84年前的那一幕。

对此,我们应时刻警醒。纪念是为了铭记,反思是为了清醒。感叹不能改变历史!仇恨束缚前进的脚步,自强才能让悲剧不再上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经受过“落后就要挨打”这血的教训,我们唯有将祖国发展壮大,才不会让悲剧再次的发生。

作为中学生,我们祖国的未来希望,肩负着历史重任,应该心怀祖国,珍爱和平,自尊自主,兴我中华。

我们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从身边做起,懂礼仪,守规则,行正道,显文明,肯吃苦,能耐劳,勤发问,善思考。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振奋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在此向大家呼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24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 篇9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很荣幸在此讲话。又是一年“12·13”,今天是第八个国家公祭日,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4周年。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今天想与各位说的便是“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让我们牢记民族苦难!

9月19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黄刘氏去世,享年96岁;9月20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傅兆增去世,享年85岁;10月19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去世,享年99岁……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下61人,这些平均年龄约91岁的历史见证者们和受害者们正在缓缓凋零,但在传承记忆的队伍里,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去年,在公祭日闭馆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们走进纪念馆进行“行前一课”教育;今年,南京全市中小学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学习活动,在“和平许愿墙”签名,让同学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铭记历史,方能在沧海横流中积蓄砥砺前行的力量。作为年轻一代,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稳定发展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前提,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参与创造、自觉维护。

让我们传承守望互助!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设置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83年后,在疫情肆虐时,当拉贝的后人从海德堡提请中国为他和他所在的医院提供几种急缺的抗疫药物时,一场跨越时空的互助行动迅速打响。中国多方筹措,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一个月内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了拉贝后人的手上。

在人类战争史上,总有一些人,像灯塔一样,为身处黑暗恐怖里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和平的曙光。无论是83年前国际友人的无私善举,是去年援鄂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还是今年同安城上下一心的抗疫,都是一脉相承的人道主义救援精神。战争与屠杀的残酷,令人不寒而栗,但我们也应当对人性抱有信心、对和平抱有信心。

让我们永续和平追求!

临近公祭日,南京城多了一面“和平许愿墙”。人们纷纷驻足,郑重写下自己对和平的期许。

经历过苦难的国家,更懂得和平的珍贵。

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南京,这座曾经遭受浩劫的城市,如今因为和平而闪光。

正如纪念馆馆长张建军所说,“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殷鉴不远,后人当自警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淀进X精神和昂扬斗志。”

今天想与各位说的便是“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谢谢大家的耐心聆听。

2024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 篇10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20XX年12月13日。

我是来自高2110班的XXX。

我是来自高2110班的XXX。

八十四年前的今天,中华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古都南京,在侵华日军的铁蹄下沦陷。随后的六周里,日本侵略者对城中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这是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最黑暗的一章,也是中华民族经历过的最惨痛的劫难。

八十四年过去了,今日的中国已然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今日的中华民族已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不禁追问:此时此刻再去追溯历史,意义何在?我想,一周前“高21级纪念“一二·九”运动革命历史短剧展演”可能给了我们答案。

你听一二·九运动短剧《聚火者》中,无数学生掷地有声的呐喊,那是爱国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沸腾澎湃的满腔热血;

你看七七事变短剧《别哭泣,北平》中佟麟阁将军誓死捍卫宛平城的铮铮铁骨,那是敌我实力悬殊之时,英雄儿女向死而生的不屈信念。

站在舞台上的同学,或许无从与剧中的角色相见对谈,但那份振臂高呼、救亡图存的激昂情绪却能跨越近百年的岁月,成为我们心底永恒的烙印。

有多少屈辱,就有多少不甘。

有多少压迫,就有多少反抗。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人民对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不甘,是仁人志士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无限向往,是中华民族对独立与发展孜孜不倦的追求。

追溯过往,不仅意味着不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更激发了我们青年学子身上素朴而浓烈的爱国情感。那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深沉、最厚重,亦是最奔放、最洒脱的情感。

其深沉厚重,在于“国”的意蕴之绵长。对于中华民族,“国”既是这片辽阔壮美的神州大地,又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可爱人民;既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是峥嵘岁月仁人志士铸就的革命精神。

而其奔放洒脱,在于“爱国”的表现形式之自由。无论是百年以前南湖红船上唱响的一曲《国际歌》,还是西北守林人在漫卷黄沙之中种下的一棵树苗,又或者是袁隆平爷爷在稻田里,等候禾下乘凉的热望。

这正是“一二·九革命短剧展演”的意义所在:我们用戏剧这一途径,去彰明青年人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与眷恋,去诠释一代代中国人的拼搏与梦想,去贴近革命志士的生命,感受他们的心声。

我还记得,一二·九演出的那天,我饰演的邓恩铭看着工人们被资本家剥削压迫,不由得发出不甘的呐喊:我们的同胞这些年遭受了太多官僚和资本家的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青年人,我们理应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我也记得,我饰演的王尽美看着身旁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同样坚定地对他说:我们要先站起来,带领着更多人联合,联合起来去斗争,去打造一个人民的崭新的社会,一个属于劳动人民自己的世界!

我们记得,不只有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

我们纪念,并不是复仇的怨念,只为实现复兴的夙愿。

今日,我们站在国旗下,对祖国和人民庄严表达我们的心声。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