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1

《行医》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

——题记

南方的冬日别样的寒,寒的刺骨,寒的连呜咽都变的如此仓促,仿佛连口中呼出的热气也变得如此的奢侈,屋外下着雪吧!不,哪里会是雪,无非是夹杂的雨水,混合的一团糟,如同自己的内心无处得以宁静。医者,生与死,似乎早就看惯,何来忧伤。我努力的宽慰自己,呵!是呀,可谁又比医者更在乎生命,生死看淡。每个人从这个世界匆忙的到来,又怎么能如此仓促的离开。医者,可以一次次为新生命的诞生而欢喜,可以一次次为生命的逝去而努力挽留,就连死亡也要默默颂首殇歌。

“我是医生吗?”,他总是自讨没趣的询问自己。他从未因为自己是赤脚医生而怀疑自己,还总是笑称自己为行医。“良者,德也;医者,道也!”他嘴中总是能念叨那些晦涩难懂的话,如今他也老了,那本就瘦弱的身影变得更加枯瘦;老的总是开始回忆,那年他悉心救治的孩童也已经长得很高了吧;老的开始感伤,甚至也管不住自己的眼泪,总是能想起曾经那些因病痛而逝去的生命。

“这世界上有一种病叫做穷病。”在乡下一直都有句话叫无病便是福,他总是讲到以前医术与巫术既然混为一谈,那时,我还总是笑称他是个老骗子,他也总是笑着追打着我这个臭小子。那时还没有医保,没有所谓的交通便捷,巫医之术未有别,小病自己熬,大病任由天,而他们这些赤脚医生背着药箱,努力的奔走在生命的岔道口。

他姓何,十里八村的人总是称他为何先生,我以前从来未曾知晓过除了老师,竟然还有一种职业可以称之为先生的。他瘦高的个头儿,皮肤黝黑,平时带着副金丝边眼镜,从他眯起的眼角也总能感受到一丝的安心与希望,说话也总是那样温和动听。那时,像他这样的赤脚医生是没有编制的,说句不当讲的话,这叫做行生,可惜的是这何先生不是一个做生意的料,总是搞得自己务农治病两不误。活生生没有一个医生该有的样子。村里的人总说何先生看病有股耐心,他下药适量,村子里小孩发烧感冒,总能第一天打完针,吃些药,晚上在被窝中冒一身汗,第二天准能生龙活虎的。所以一有什么不适都爱去找他,他也总是乐呵乐呵的背着他那小药箱奔波在乡间的小路上,好像从不知疲倦一样。

何先生说他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位好医生。小病他总能治好,而大病,他也无可奈何。我记忆最深的是邻居家的王大爷在市医院和县级医院的呼吸内科多次就诊,均未发现明显问题。后来到何先生跟前,何先生凭借工作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检查报告,怀疑肺癌,后经上级医院确诊肺癌,且已有纵膈转移,手术治疗也治愈不好,况且大爷年事已高,又何必挨上一刀。我并不知道后来缘由,大爷还是被接回家中调养。后来,邻居家请来了何先生,不报希望的问,“老爷子这病能治好吗?”何先生面露难看的思索着,看着大爷满怀期待的目光,却最终挤出了一个“能”字。后来,何先生在那些日子里不管刮风下雨,也总会来到邻居家,照顾大爷。最终王大爷还是过世了,而那最后一天,何先生无奈的声音我始终记得,“老爷子,走了吗?”“走了。”“那我也走了。”何先生恐怕便是这样一直的目送自己的同乡病人,并陪同他们走过最后一段人生旅程的吧!或许也便是从那一刻开始,何先生在我心中变得不一样了,作为一个乡村医生的他,却能如同家人般陪伴他的患者度过最后的时光。那一刻,似乎有一颗种子在内心慢慢的生了根。

如今,社会变好了,赤脚医生也不知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正规的医疗社与卫生所。何先生也在不断的努力中进入了大豫镇中心卫生院,2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我也成为了一名像何先生那样的医生,何先生那为村民的健康日夜奔波而日渐枯瘦的身影深深的刻在我的心头。

“医者,当无愧于心”何先生的话语时刻在我的脑海响起,我愿以医者之心对待每一位怀着病痛前来之人,尽我之所能将这条医者之路走的更远,更长……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2

20__年,我认识了这个影响我一生的老师,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姜__教授。当时我只知道他是__市中医医院第一位博士,据说写论文特别厉害,人称“姜博”、“姜文章”。而且20__年是他第一年带南中医的学生,师兄是上中医的,非常厉害。据我私下观察,姜教授本人作风严谨,不苟言笑,另外又给人一种仙风道骨,深不可测的感觉,似乎很难接近。其实当时我是有些害怕的:害怕自己成绩不好达不到这位大牌导师的要求,更害怕导师觉得我太平庸而不收我做学生。

幸运的是,我如愿成为了姜老师的学生。初次报到,老师穿着一件棕色的夹克衫,身材瘦削但很高大,桌上放着食堂打来的清粥、鸡蛋、白馒头和榨菜。他问我:“你为什么要选骨伤科?骨伤科很辛苦。”我回答:“因为喜欢。”他看了我一眼说:“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现在回想起来,骨伤科确实是挺辛苦的。

跟姜老师抄方和查房时,他很喜欢提问,好不容易我把骨伤科学的书看得很熟了,却被他一个个刁钻的问题问倒:你来给我解释一下神经传导通路是怎样上行和下行的?给我讲一下黄芪有什么药理学成分,分别有什么功能?什么是Modic改变?这些问题在骨伤科学教科书上都没有,有些是大学学过的边角知识,有些需要看文献和了解前沿知识才能知道。后来,慢慢在姜老师的引导下做科研,这些问题居然神奇地在写论文和课题标书的时候一个个迎刃而解了。后来我自己当了导师才知道,这叫引导式教学,当时用在我的身上,卓有成效。

姜老师特别喜欢给人布置任务:“小俞,你去把这几个病人的影像学资料拍下来做成PPT。”“这个片子拍得不行,有反光!你照相的时候手抖了,你看看,右上角的字全糊了!得打电话叫病人拿片子过来重拍,实在不肯来我来出打的费!你以后要注意,不能再这样马马虎虎了!”为了把病人的片子拍好,我特意买了一个相机天天别在皮带上,还随身带好透明胶带,为的是把片子很好地固定在观片灯上,硕士研究生期间,存储了一万多张病人资料的照片,迫于老师的压力,我的摄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养成了收集病例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把我今天说的记下来!”“这个病人的资料你登记一下,过三个月随访!”“这个病例比较少见,你给我记录下来,做成PPT发给我!”这些都是姜老师的口头禅,但这也让我养成了随时记录的好习惯。

另外一个经典对话,也是时常发生:“小俞,你今天晚上辛苦一下,做一个PPT,明天早上五点前发我!”那么,这意味着那天晚上我最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八点前,姜老师就会把我叫到办公室:“你看看这几张PPT,字太多了,观众怎么会去看!底板颜色怎么这么浅一点也看不清楚?这一张怎么标点符号都没删掉?这一张的字怎么左边没有对齐,留这么多空白干嘛?根本没有把我们要表达的东西写出来!要重新做!”然后拿出PPT的打印稿,上面已经密密麻麻用红笔改出来了,再一条条跟我讲解,我回去重新做,他再看,我再修改……每一个PPT,都是这么来来回回修改六七遍甚至十几遍的结果。

老师对收集病例和病人随访工作特别重视,在我看来,这似乎比其他大多数工作都重要。记得2012年的夏天,我接到老师的一个电话:“__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谢教授那里有个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口服中药后突出物吸收了,谢教授刚刚打电话给我,下午这个病人要去复诊,你去把这个病例收集一下!”“啊,下午去南京吗?好的……”刚值完夜班做了一夜手术的我只得放下手头的工作,立刻坐高铁前往南京,当我赶到谢教授的诊室时,抄方的同学说那个病人已经看完了,去配药了。人生地不熟的我好不容易找到了病人的家属,却被告知病人已经先回家了。为了完成任务,我拍摄完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后,在我的50元慰问费和再三恳求下,家属极不情愿地带我坐公交车去了家里,我如愿以偿地拍到了病人的查体照片。当我兴高采烈地打电话告诉老师我完成任务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却只有两个字:“哦,好!”然后就把电话挂了。当时我就想:可能在老师眼里,这些事情应该是很平常的吧。

姜老师注重学生外语的培养,在我读研究生的第二年,姜主任决定在科室里倡导每周一上午的学术讲座,以科室里的研究生和青年医生为主,每周讲一些国外的骨科最新研究进展。我是第一个讲的,选的是一篇美国JBJS杂志上的论文,那是我第一次完整读一篇近20页的英文文献,因为临床工作繁忙三天两头值班,我提前一个月我就开始准备了,在老师的鞭策下,逐字逐句地将这篇文章翻译了出来,虽然当时各种不情愿,也觉得力不从心,但最终还是翻译出来了。没想到我原本以为日文很厉害而并不精通英文的姜老师,却指出了我英文翻译当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值得推敲的地方,当时我内心是极为钦佩的。后来经过反复修改优化,这篇译文还被发表在《中华骨科杂志》的副刊“JBJS骨科动态”上。作文 WwW.ZuOwENbA.NeT

20__年,姜老师有了一个想法,将他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研究编成一本书,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编书成为了我近十多年来的重要工作。从目录设计到任务分配,从正文撰写到修改校对,写内容提要、序言后记、设计封面、做成样书、请大牌专家作序,尤其是书中涉及大量病例图片的处理,每一个步骤都是功夫活。当我绞尽脑汁撰写自己负责的部分时,姜老师已经把他的观点和经验写成文章发给我了,让我修改,然后修改好后再发给他。我们编书就是以这种互相修改的形式完成的,当然,我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他的观点精炼,文笔优美,一气呵成。而我写起来就很艰难了,进展缓慢,往往需要自己和老师修改很多遍才能勉强交差。也因此,我熟悉了编书的全套流程。后来,我通过老师的儿子了解到,老师为了撰写书稿,经常工作到深夜,老师睡眠还不好,有时早晨天还没亮就起来看书写作了。

姜老师是一个热爱医学的人,不仅体现在他对科研的追求上,还体现在他对病人的态度上。作为一名骨科医生,让一个个病人走下病床是老师每天最大的快乐。还记得当年有一位姓孟的老先生因梅毒引起的双侧膝关节夏科氏关节病,无法行走,辗转很多医院都将其拒之门外,正当绝望之际,姜老师为他抛出了橄榄枝,由于病情复杂,在经过了六次住院七次手术以后,终于可以重新站起来,恢复正常生活,这个罕见的病例还被发表在美国的《PainPhysician》杂志上。姜老师的中医药促进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吸收的经验吸引了大量来自外省的患者,很多病人需要卧床休养,他经常尽可能地为外地病人通过电话或手机进行远程中医诊疗,免除病人长途奔波之苦。我清晰地记得2016年初,老师生病住院,学生们自发轮流陪护,在刚开完刀没几天,老师就带着引流管,顶着疼痛修改学生的毕业论文、和病人打电话指导治疗等等,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让他不要操心这些,他却不停地说:“我自己有数!”

姜老师爱好众多,涉猎广泛,这让他的精神生活足够富有。他喜欢读书、喜欢诗词歌赋,喜欢散文随笔,喜欢听高雅音乐、喜欢看花样游泳、喜欢看足球、喜欢摄影,还会拉二胡。在姑苏晚报、新民晚报上会不时看到姜老师的诗词散文随笔,还出版了很多散文集、摄影集。在这几年的抗疫行动中,姜老师虽然没能奔赴前线,却一直笔耕不辍,在中国中医药报、__日报、引力播等网络媒体上发表了大量宣传一线医务人员艰辛工作的文章。他的文字,温暖着广大医护人员的内心。

姜老师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异于常人。很多时候都会有标新立异、剑走偏锋的灵感闪现,我认为这和他崇高的文学修养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密不可分的:别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力于学习和改良各种手术方法,而他却钻研如何通过中药让原本需要手术的患者免于手术;别人以为这个研究方向已经研究透彻没有继续研究的价值了,他却不断深挖,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新观点、新见解。姜老师甘于寂寞,享受孤独,具有超强的耐力和定力,30多年如一日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执着追求,渐渐获得了国内和国际同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也让我们科研团队走上了全国的讲台,研究成果获得了__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十余项。

十年来,我如同全国所有的医学博士一样,在老师的不停鞭策下,头发越来越少,血压越来越高,从小鲜肉变成油腻大叔,马不停蹄,毫不偷懒地熬到了博士毕业、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成为无用功:我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依托我们的团队,有一些前期研究成果,承担了一些课题,也能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做做报告,能够独立主刀开展手术,上专家门诊,有了自己的粉丝患者,带上了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当我骄傲地想去好好感谢一下自己的老师给了我这一切时,他给我的回答却是:“你的医生生涯才刚刚开始!对了,上次我跟你讲的东西你到底有没有写好文章投稿了?还准备拖?明年的国自然标书怎么样了?”是啊!在他的面前,我永远是学生,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在今年医师节之际,我想对老师说:作为一名医生、一名老师、一名学者,您为病人、为学生、为事业,就像是一台永动机,孜孜不倦,持续奉献,永不满足。您的存在,是病人之幸,是学生之幸,是医学界之幸!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3

我是一名医生,一名中医大夫,我觉得在职业生涯中最幸福的事,不是发奖金工资的那一刻,也不是获得某个荣誉的时刻,而是病人复诊时的那句“大夫,您治疗后我的病好多了”,我感觉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曾经说过,最好的职业需要符合三因素:即时反馈、社会价值、不断晋升的阶梯。作为医生,为病人开药、针灸、手术治疗后,病人病情好转痊愈,这就是即时反馈,而这种即时反馈的幸福感更激励着医生继续精进。我有幸做了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之一,时时会有这种幸福感。

中医二十余年,中医临床十余载,因为喜欢所以努力,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为了追求这种幸福感,我一直不断努力,有凌晨三点半赶火车赴外地学习的经历,有白天学习跟诊完后坐夜车赶回第二天继续门诊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不善于背诵的我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做到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通篇背诵,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但苦中有乐,我喜欢在中医临床中见招拆招、布阵点兵、理法方药一气呵成的感觉。在诊治病人时突然书中某个经典条文跳入脑海中、又解决了某个疑难杂症、病人痛苦减轻时,心中的喜悦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记得曾经诊治过一个仅4个月大的喘憋性肺炎婴儿,那是一个冬天的清晨,我接到了一位二胎妈妈的电话,说自己小儿子白天就有点打喷嚏,当时并没在意,没想到半夜孩子突然剧烈咳嗽喘气,也不吃奶,一直哭闹。因为做过几年的小儿科医生,第一反应这是小儿喘憋性肺炎,也就是毛细支气管炎,属于小儿急症,若病情持续加重会出现心脏衰竭。我告知患儿妈妈这不是普通的感冒,需要马上到医院儿科就诊。患儿妈妈坚持要先到中医科找我看,因为她的大儿子平时感冒发烧都是我诊治的,这次二胎怀孕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调治,看病时间长了也就处成了朋友,非常信任我。

我赶到医院时,她已经抱着孩子在诊室外等候了,这时患儿一阵阵呛咳,嘴唇略有紫色,我赶紧拿出听诊器,一听满肺的罗音,心率170次/分。我迅速告知家属病情,并建议到儿科住院进行雾化、输液、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必要时进行抗心衰治疗。患儿妈妈一听要住院打针就开始掉眼泪,问我能不能仅中药治疗。我说这是小儿急症,吃中药怕有风险,并且要随时观察,严重了怕有心衰危险。“李大夫,我相信你,你大胆治吧,如果不行我随时来医院。”因为患儿家长的信任,我决定试一次,患儿舌苔白白一层,口里还不断吐着泡沫,鼻子哼哼的不透气,一摸身上汗出不多,这是典型的表寒里饮的小青龙汤证。我开了两剂颗粒中药,叮嘱服药注意事项后,患儿家属便离开了。

但做医生不是开完药就结束了,而是随时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尤其是急重症病人,大夫始终担着一份心,担着一份责任。中午下班后我便打电话给患儿妈妈,得知患儿咳嗽次数少些了,能平躺下了,我放心了不少。只要有时间,我便询问患儿病情,叮嘱注意事项。第二天下午快下班时,患儿妈妈兴冲冲地来到诊室,脸上满是欢喜,原来患儿咳嗽喘憋症状基本消失,能吃能玩了。继续服药几天后,患儿咳嗽喘憋症状消失,面色红润,听诊肺啰音消失。患儿妈妈说:“谢谢您李大夫,通过中医治疗让孩子少受罪!之前家里人强烈要求去输液,现在我们一家人都很认可您,认可中医!”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溢满了我的心田,谁说中医是慢郎中,我很感谢患儿家属的信任,也由衷地感受到医患间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还有一次,一名阴道流血20多天的中年女性,来就诊时面色暗黄,月经量大到每天要换十多块卫生巾。据了解,患者在上级医院就诊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厚,经西医刮宫治疗仍流血不止,建议子宫切除,而她不想切除子宫,我当时感觉责任重大,如果服中药也无效的话,就要面临子宫切除了,我知道这对女性来说意味着什么。仔细诊察病人脉弦,最近心烦急躁,为中医肝不藏血,为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证加蒲黄仙鹤草,先开药三剂,患者服用至第三天,大血块基本消失,月经量减少,继续服用二剂后,月经干净。这止血速度令我感到惊奇,我并没有用很多止血药,而是根据病人的体质辨证论治。中药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效果是很好的,有时效果不好不是中医中药不好,而是自己还没有掌握其中的内涵。黄帝内经曰:“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所以我经常用此话提醒自己,时刻保持一颗谦卑心。

这样的幸福时刻还有很多,但因人体及疾病的复杂性,在中医治疗急症复杂疑难病方面,我仍是一个小学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因为有对生命的敬畏,有对中医的无限热爱,有为病人解除痛苦时的幸福感,吾将继续从经典中学习,从前辈的经验中学习,从病人身上学习,继续上下而求索。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4

《结感染病之缘,此生无悔》

十多年前,他是别人眼中的“傻根”,如今,他成为了三院感染病区最年轻的科主任,成了会诊时大家争抢的香饽饽,他说,我很荣幸与感染病结缘!

20__年,邹__高分考入三院,这个来自农村的小伙子跟别的新员工不一样,他不想去内科,也不去外科,他坚持要去传染科。而且希望能够到跟艾滋、霍乱打交道的感染病区工作,别人都笑他“傻”,谁都知道感染病区是个风险大,病杂,人累,奖金却较少的病区。他却说,三院感染病专家那么多,年轻人去那里能学到真本领,我就想跟感染病打交道,我不怕!

如今10多年过去了,他成为感染病病区唯一一个定科后从未挪窝的医生,他从进医院的第一天,就在践行自己的理想。他深知感染病的特殊性,对医生的综合诊治水平要求非常高。为了打好综合学科的基础,从轮转的第一天起,他每个工作日下班后都默默留在办公室研读相关医学书籍,晚上10点回家是家常便饭,看到凌晨一两点钟也是常态。无论是哪个科哪个组的病人,他只要在都积极参与抢救。虽然很多病区的科主任都想留下他,都被他婉拒了!20__年,甲流来袭,当时还是住院医师的他,主动要求参与甲流双胎孕妇的抢救。因为H1N1的传染性较强,死亡率较高,加上患者又是一位高龄产妇,而且怀的是双胎试管婴儿,这样的病例别说在__,在全国也是头一次,要保证母子平安,给医务人员的压力那是相当的大!他在三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认真履行职责,积累多学科综合抢救经验。他每天穿着沉重的防护服在负压病房陪伴孕妇,关注病情变化,处置各种险情,最终挽救母子三人!

在同事眼中,他不仅是“拼命三郎”,更是受人爱戴的“邹大哥”!20__年11月,他的宝贝儿子刚刚出世,初为人父,他正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中,晚上,手机铃声响起,科室同事怀着无比的歉意向他求援,一位肝硬化病人突发消化道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科室人手不够,希望他能赶过来一起协助抢救!他二话不说,立马放下儿子从妇产科病区赶到感染病病区,投入到抢救中。同事开玩笑说他“不但随叫随到,而且不叫也到,他把家都按在医院旁边,每天都要来病区转一转”。正是对感染病事业的热爱,对患者的深情,对同事的无私帮助,让他在同事和病人心目中树立了越来越高大的形象。他真诚的性情,阳光的笑容,总是给人无比踏实的感觉!有邹大哥在,什么都不用怕!

跟感染病打交道,艾滋病人是少不了的,很多人谈艾色变,邹__却不一样。有一次,一个HIV患者怀疑合并肺结核,无家人照料,但血样需要第一时间送到港闸区的六院确认,邹__知道后,主动提出帮他送。冬天,寒风凛冽,邹__骑着自己的电动车,从市中心的三院赶到位于港闸的六院,充当临时家属,一趟奔波,手已经冻得僵硬!是的,对这个特殊人群,邹__不但没有歧视他们,还主动加入了艾滋病人QQ互助群,在群里,让大家有困难就找邹医生。正是这样的医生,普通党员,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每一位艾滋病人的心,也打开了他们沉默的心扉!邹__说,目前群里已经有了近300号病人,加入的人数,越来越多,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是艾滋病人的病情却可以及时了解,及时宣教,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样的付出,值了!

他是三院感染病区的一名普通党员,一位以行践言的年轻科主任,十多年来,他在中华系列期刊撰写发表了十多篇重量级论文,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新技术引进奖各一项。同时还协助科室同事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他被多次评为医院“十佳医生”、“白求恩式医生”、优秀共产党员,被评为__市百名优秀医务工作者。他是同事眼中的“邹大哥”,他更是感染病患者心目中最值得信任的医生,他说,此生与感染病结缘,我无怨无悔。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5

《吾家有夫是医生》

世间术业有几何,至精首善当为医。又是一年“中国医师节”,提起医师,你想到的是什么?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面对疾病你孤独无助时那双温暖而有力的手,还是病床边你痛苦呻吟时那声给你希望和信心的安慰?

也许这些是你们的答案,而我,想到的是……

敬畏生命,争分夺秒

我的他,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我们同一年从同一所大学毕业,同时进入同一家医院,后来又共同组建现在的家庭。他在临床,我在行政;他在前线,我在后方。有人说,这样的“搭配”最好了,可医务人员“夫妻档”的个中滋味,只有亲身体会过后才知道。

你看到的,是他满面春风、步伐矫健地穿梭在病房间;你却不知道,收治患者、他科会诊、急诊抢救、卒中溶栓,每天步数超过2万步的他,回到家坐在沙发上都能睡着。

你看到的,是早晨查房时,他精神抖擞地来到床边对你亲切问候、耐心讲解;你却不知道,就在昨晚,他收治了5名新入院患者,了解病情、开立医嘱、完善病历、交代家属,忙得几乎一夜都未合眼。

你看到的,是他即使是深夜,也能在规定的10分钟内赶到医院,为脑卒中病人进行溶栓治疗;你却不知道,每一个“溶栓班”的夜晚,他虽身在家中,眼睛却始终盯着手机上的“人医卒中中心交流群”,生怕漏掉一条急诊信息,而错失黄金救治时间,耽误患者治疗。

你看到的,是患者久治不愈甚至病情恶化,而因此对他满口责骂与怨恨;你却不知道,夜深人静时,他挑灯夜战,查阅各类书籍资料,还与同事们多番研究讨论,只为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控制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让他早日恢复健康。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他用所学的知识与坚定的信念,与病患并肩战斗,只为祛除患者病痛,守护人民安康。

舍家为业,践行初心

“我志愿献身人类的健康事业,自觉维护医学的尊严和神圣,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平等仁爱,尊师重道,诚实守信,恪守医德,精益求精,慎思笃行,以上誓言,源于心,践于行!”

曾经的誓言铭记于心,一袭白衣承载生命的重量。我知道,这就是他的选择,而我能够做的,就是给予他支持、理解与包容,让他勇往直前而无后顾之忧,让他疲倦无力时有所安慰和依靠。

记得那年秋天,他身患尿毒症的父亲因病情变化,需要前往武汉住院治疗,他利用下夜班后的半天休息时间帮父亲办理了住院手续,便又返回汉川,留下妹夫照顾父亲。接下来的几天,他一边上班,一边忧心父亲的病情,每天都电话询问情况。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父亲病情还未稳定之时,母亲又突发胆结石,急需住院手术。虽然我和他都在医院工作,母亲住院,我们本应是陪护的最佳人选,但由于工作太忙无法一直陪在母亲病床边,且家中小孩无人照看,无奈之下,只得让妹妹从外地赶来陪护。常听人说,“家有医生,生病住院都不怕!”殊不知,正因家有医生,家人才更怕自己生病,会拖累他的工作,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

还有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天空下着瓢泼大雨,我陪女儿在兴趣班上课,因为没有带雨伞,且“滴滴”上迟迟无人接单,于是我抱着“侥幸”的心理,给他打了电话,“你下班了吗?可以来接我们吗?”“好,我刚忙完,这就去接你们!”挂断电话,我对女儿说,“别担心,爸爸快来了。”

15分钟后,正当我们翘首以盼的时候,却接到了他的电话,我顿时内心有种不好的预感。“刚接了一个急会诊电话,我要返回医院了,不能去接你们了……”还没等我开口,他已挂断了电话。“妈妈,爸爸是不是来不了了?那我们怎么办?”女儿的话,让我心里很难受,看着夜色中暴雨下仓皇逃窜的人们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我拉着女儿的手,强压着心里的委屈说,“没关系,爸爸来不了,我们还可以等出租车啊!”后来,在等了近半小时都没有等到出租车时,我们幸运地碰到了一个同事,终于安全回到了家。

家有医生这些年,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很多。因为他的全年无休和随时待命,我们想要一家三口“同框”旅行都成了奢侈;每逢节假日家人团聚时,也总是不见他的身影;孩子的幼儿园活动和家长会,他都没时间参加,甚至直到孩子幼儿园毕业,他都不知道孩子的教室在哪一间……

吾家有医,所以我更懂得医生的艰辛、心酸与无奈,更懂得与他并肩战斗,所要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我也经常会跟女儿说,“我们要理解和疼爱爸爸,因为爸爸是治病救人的医生,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满载收获,砥砺前行

作为医者的同行之人,我分享着他得意时的喜悦,也分担着他失意时的惆怅。我喜欢,看着他兴奋地跟我说攻克了一个疑难病例,或者又有治愈的病人送来感谢信和锦旗时,脸上洋溢着的喜悦和满足;我心疼,看着他面对患者被病痛折磨,而自己却百般尝试最终无力回天时,满眼的自责与懊恼。

行医12年,经他治疗的患者无数。常常在小区里,会碰到有人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苏医生,您好!”“苏医生,我爸爸现在恢复得很好,谢谢您!”每当这时,他总是憨憨地笑着,虽不善言辞,但我看到了他眼中闪耀的光芒。

时常还有已经出院的患者或家属打来电话咨询,虽是陌生号码来电,但他也会及时接听,详细解答,告知居家康复注意事项,最后还会叮嘱一句,“有事可以随时联系我”。听着电话那头连连的感谢声,我体会到了他作为医者的自豪,也理解了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我是医生!”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生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技术的精益求精,对于病患的尽心救治和细心关爱,都值得我们去夸奖、去赞美、去尊重。虽然现在我们的行业里,偶尔会有令我们难过和痛心的事情发生,但我们依然要坚守初心,恪尽职守,相信美好。

只愿有更多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日夜守护我们健康的这群人,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少一些斥责,少一些怨恨,给予医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共建尊医重卫的“健康”社会。

我骄傲,吾家有医!

我自豪,家有良医!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6

19__年秋,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背着行囊驻足在__市第三人民医院门口。从他坚定的眼神里流露出对医院美好未来的憧憬,从他不算高大却挺拔的身姿中展现出服务百姓建设医院的决心。他,开启了__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的新时代!自此,麻醉科进入了技术发展快车道!

他叫姜__,__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从1986年进入医院从事麻醉工作至今,从开始的针麻到现在的可视化、精准化麻醉、他经历了缺医少药的年代,也赶上了国内麻醉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经他麻醉的手术病人不计其数,他也从毛头小伙子走着走着,走到了已近退休之龄。36年,每一台手术的完成,病人和家属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他一直都是无影灯下的幕后英雄,极少有人记住他的样子。他技术精湛,堪称活生生的“生命监护仪”。麻醉是决定一台手术能不能做、做的顺利不顺利至关重要的因素。科主任们常说,“有姜主任在,做手术时格外踏实”!

在开展新技术上,姜主任心有猛虎、大刀阔斧,近几年来,高龄、危重患者越来越多,为配合满足外科手术顺利开展及增加病人的舒适性安全性,他共开展了百余例麻醉新技术,医院每一台精准完美的手术背后都有姜主任思虑周全的麻醉保障!姜主任带领麻醉团队将老年病人的麻醉问题作为重点学习研究对象,多次组织科内讲座,从各项麻醉操作到病人管理,不断学习引用新理论、新技术,认真细致,从不含糊。麻醉科每年完成90岁以上老年病人麻醉至少十余例,甚至有些是上级医院不愿收治的病人,经我们努力,都有效地解决了老年人麻醉的复杂问题,使病人安全地度过了围术期。

说姜__主任是手术室的“定海神针”,一点也不为过。他常常这样教导年轻的麻醉医师们,“麻醉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必须沉下心、不浮躁,不仅要在战略上藐视麻醉,肯于动手,更要在战术上重视麻醉,一丝不苟。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即便是小病小手术,也不能马虎大意”。那是2021年春,妇产科有一位体重114kg、身高只有158cm的重度肥胖患者,需要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对于我们麻醉医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姜__主任立刻带领我们利用晚上时间查阅资料,拟定麻醉方案,第二天利用晨会时间,主任又组织我们进行了麻醉前讨论,从对患者气管插管的评估、麻醉诱导、术中管理、各种麻醉药物精确用量、术后苏醒、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科学严谨的分析及特殊情况的应对策略,最终制定了一套详细完整的麻醉方案。患者在整个围术期过程生命体征平稳,虽然险象环生,但我们能顺利应对,最终,手术圆满完成,得到兄弟科室和患者家属的极大肯定。

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压力大,但责无旁贷。姜主任每次晨会都会强调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主任说“医院是我们的家,我对你们、对手术室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做这些不单是为了完成工作,而是真心实意想保护大家”!谈起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决心,姜__主任眼神坚定。记得疫情严重的时候,麻醉科三天两头抽人去核酸采样,由于科室人员紧张,为了不耽误白天手术,科室值班人员五点去核酸采样,每次主任都是迎着星星早早来到科室值班。麻醉科女同志比较多,每次疫苗保障,如果哪位有特殊情况,主任总是站出来,替她们排忧解难,让她们无后顾之忧。姜主任用一腔热血和无私奉献,默默保护着病人,也保护着我们。

“严于术前,慎于术中,善于术后”。是姜主任时时刻刻教导年轻医师的话。虽然快要退休了,但姜主任仍在麻醉一线,时刻守护在病人身旁,像一棵默默的大树,不羡慕繁华,无论风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色,更像一座高高的大山,雷打不动,初心不改。“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他职业生涯的写照,一台台完美的大手术,一个个治愈的病人,展现的是一名老职工爱院如家的不变情怀!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7

《一位医者的故事》

有一位医者,他将大爱施洒于人间,倾尽全力,不求回报;有一位医者,他遍播希望的生命之花,不遗余力,执着无悔。他的故事触动情肠,美化了人间……

26年前,他从大学毕业,带着美丽的妻子一起回到他们成长的故乡,扎根在了石门县中医医院。他是医生,他的妻子是护士,工作忙碌、生活简单而幸福…

年轻的他怀揣梦想,满腔热情,勤奋而努力,对自己的要求极其严苛。一年365天,全年不休,只要患者有需要,无论他在哪儿,在做什么,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患者的难题。那时上夜班,他从不在值班室休息,累了就用办公室的椅子一拼,简单地睡上一会儿。他说:我在,患者安心,我也安心……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始终如一的坚持让他收获了很多粉丝,慕名而来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而这时的他,已不再是一位普通的医生……

但他初心未改,对待每一位患者都有着家人般的情怀与执着的坚持。不管工作再忙,他总会抽出时间去了解他们出院后的情况,身体状态如何,是否规律服药。遇到患者来检查,钱带少了,他就垫付上;遇到有困难的患者,他就自己掏钱买药送给他们;为了给病人解决难题,他无数次自己开车接送患者上省城,找教授。他对患者“宠爱”有加,患者对他深信不疑。

一位长期找他看病的患者钟伯,病情很严重,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有效的救治,即便是他,也深感无能为力。钟伯很坚强,每次命悬一刻,都会给他打电话,他也总是能及时的把钟伯抢救回来,生命得以延续。虽然他知道,也许下一次就不一定有这么幸运。但是,他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丝的希望,不断的调整着治疗方案。直到那天钟伯倒下后再也没有醒来……

他眼含着泪花,深夜驱车来到磨市镇钟伯的家中,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守护钟伯最后一个夜晚……

他尊重每一个生命,也怜惜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

16年的那个夏天,他到所街乡柳仕坡扶贫的时候,听到一阵小孩的哭声,这哭声撕心裂肺,断人心肠。他禁不住寻着哭声走进了那间破旧的房子,家徒四壁的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抱着两个小孩映入眼帘:小孩都是二岁多的模样,衣服有些破旧,小小的身子满是蚊虫叮咬的疤痕。看着哭得惨兮兮的小女孩,他心疼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被唤起。

老人说:这是一对双胞胎女孩,因为家里穷,父母生下她们就外出打工了,照顾孙女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人身上,三天前妹妹感冒了,现在发着烧。小孩父母挣的本就不多,除去开销能寄回来的钱就所剩无几。

听完老人的讲述,望着哭闹的小孩,他的心震颤了,这是怎样的一家人啊!他想:一定要帮这家人。于是他立马给小孩进行检查,跑到附近的店子买些吃的东西和用的东西送给他们。临别的时候他叮嘱道:好好养大孩子,上学我来资助,有困难找我……

只要是关乎生命的,关乎团队的,他会竭尽全力达成目标……

还记得2021年8月26日晚上6点,当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公布了国家级胸痛中心现场验收的结果,石门县中医医院顺利通过时,在欢呼雀跃的人群中,他悄然地抹着眼泪,这眼泪中夹杂着一位医者这些年来无数的感叹与释怀,第一枚国家级名片终得之,不易之。

四年的时光,1460个日夜,作为医疗总监的他,为了胸痛中心顺利的通过。曾无数个日日夜夜奔波于学习、考察、筹备的路途中,行走在石门山城的各个角落里,奔跑于学术前沿的领域里……

他把最柔软的那份情感给了患者,把最诚挚的初心奉献给了医院,也把成长的鞭策赠与给了他的团队……

他严厉又不失温和,冷酷中裹着炽热。他恨不得把他毕生所学、所悟全部授予给他的后辈,他的团队。为了把风险管控降至最低,治疗方案调整到更好,一天查房三次,提问考核无处不在,他查过的病例百密而无一疏,常常让他的后辈在他严肃的神情里和严谨的态度中,心悦诚服而又望而生畏……

他是谁,为的又是谁?

你把青春奉献给中医医院,

你用默默无闻来诠释着医者的精神,

你把大爱送给病人,

你用满目热泪表达对亲人的亏欠,

你在哪里

赞扬就在哪里。

你在哪里

病人的希望就在哪。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8

《当好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众所周知,今年下半年,我党将召开____,将提出更多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多贡献的战略安排。而每召开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意味着国家又步入了一个新阶段,意味着我国人民将迎来更多惠民政策。与此同时,也代表着我们医务工作者将迎来更多新挑战、新机遇。

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新面貌,实现新作为,那就要永葆初心不懈怠,重整行装再出发。

当然,回顾过往,不难发现,在“温情守护患者生命健康,严格驻守患者生命防线”的道路上,我们川医人一直在砥砺前行。

翻开记忆的长卷,可以看到,今年4月,我们科室收入了一位68岁“突发心梗,心脏骤停”的患者——宋大爷。在救护车将他送至医院后,我们立刻启动了规范诊治流程及应急通道,建立在详细评估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基础上,科主任高波带领他的团队顺利实施了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球囊形成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术很成功,血管开通,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在确保患者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后,科主任高波和主治医生王少波医生才常常的舒了一口气,“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了!”病房里,宋大爷的家属紧紧握着王医生的手,不停的感谢着。“您们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王医生礼貌的回复道。

在宋大爷住院期间,我们时刻秉承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守护在他的床旁,观察他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会打起十二分精神,结合实际状况,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宋大爷顺利出院。出院前,他拉着高主任的手不停说着感谢,高主任拍了拍宋大爷的肩膀,对他说道:“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您能尽快好起来,那就是最幸福的回馈了。”出院两个月后宋大爷还专门定制了一面锦旗,送到了科室。这面锦旗犹如小火苗,迅速点燃了科室所有工作者内心深处的自豪与骄傲。

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时,尽管身着厚重的铅衣,但是胳膊等部位仍然暴露在外,长期“吃”射线,对健康有诸多不利,可高主任和王医生并不在意,在他们看来,时间就是生命。

其实,于医生而言,救死扶伤是天职,无私奉献是本能,只要能够将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只要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让患者滞留的生命之舟重新远航,那无论付出多少精力与心血,都是甘之如饴,无怨无悔的。

还有一位患者,住院期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天王磊医生正在查房,急诊科送来一位病人,患者刚开始只是疼痛呻吟,突然患者突发抽搐,意识丧失,王医生立即跑过去,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同时电击除颤,开始心肺复苏抢救,大约半小时后患者恢复了意识,心电图检查提示为心肌梗死,王医生立即进行进一步的抢救,两个多小时后患者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与普通患者不同的是,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伴,送他到医院的是他邻居,王医生了解了情况后,跟科室的同事沟通,让大家多照顾一下这位患者,我们一边严密观测着他的生命体征,另一边竭尽所能为他提供更为全面的医疗服务,想方设法让他在住院期间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温暖。王医生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只要有时间,王医生就会到他的床边,端茶、倒水,和他闲聊,讲一些有趣的琐事……每每到了饭点,王医生还主动给那位患者买一些可口而且容易消化的饭菜。

可能是因为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打动了他,所以在出院那天,他给我们写了一封感谢信。虽然这份感谢信有些简陋,但是拿起来,科室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那沉甸甸的重量。

毋庸置疑,医院,不仅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温暖充满爱的地方。自始至终,我们医院都有将优质医疗与人文关怀并重,都有努力将医院建设为一个有温度的就医场所。而我在这里阐述的两个小故事,只不过是我们科室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身为川医人,每当发现患者遇到困难时,我们都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一帮助患者解决;每当看到患者心情低落时,我们都会用有温度的医疗和开导性的话语,驱散患者心头的阴霾;每当见到患者因病痛而辗转反侧时,我们都会以综合病情为导向,量体裁衣,进行差异化治疗,竭尽所能撑起他们生命的蓝天。

相信正是由于我们科室服务态度优良,服务意识逐步得到强化,所以人文关怀做得越来越好,患者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当然,身为医院中的一员,自立足于医疗行业的那一日起,我们便怀揣着“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原则,矢志不渝的行走在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道路上,无怨无悔。

我自知,能力有限,也明白,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未来的岁月,只要我能够坚持树爱岗敬业之风,做无私奉献之人,只要可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青春点亮未来,以奋斗续写辉煌,那终有一天,在大家的勠力同心下,我们川医的医患沟通桥梁定然会变得更加稳固,人民健康水平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9

我出生于__的一个农村家庭,七十年代的我,为了不在家务农,为了拥有像城里人一样的铁饭碗,考取大学是唯一出路,于是暗下决心、刻苦学习,终于如愿以偿。

一九九五年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和许多大学生一样,我怀揣着对医学的憧憬步入了人生梦想的新起点——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父亲不远千里把我送到武汉,承载着父母深厚的情谊和殷切的希望,我开始了职业梦想之旅。

几年寒窗苦读,我努力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实习期间积极主动向各位老师学习,许多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很多老教授、老专家,他们对待学术的认真态度和对待患者的真诚至今深深地影响着我。后来,我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学校,回到家乡,来到__市第三人民医院,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投身于为患者服务的实践中去。就这样,__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就了我的梦想,让我成为了父老乡亲们眼中的白衣天使。

2001年,我被医院安排到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消化科,在田字彬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我学习他们那种勇敢、勤劳、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高超的内镜技术,学成归来后我率先开展胃肠镜检查技术,为提高技术、服务患者,为回报医院对我的培养,为实践医院“精诚、自律、博学、创新”的院训而努力拼搏着。作为一名医师,我履行着我的职责:接诊、治疗、会诊……在辛苦中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劳累中把握着生命轮回的航舵!

2017年院部领导语重心长地和我谈话,医院消化内科要想继续保持市内领先技术,就必须走出去,消化道早癌的筛查技术、无痛胃肠镜诊疗技术、单人结肠镜操作技术,当时是我院的短板,现在医术在进步,疾病也在以各种各样的新形式出现,这是一个赛跑的过程,不断学习创新是唯一的出路。行医就意味着要把时间交给患者,经常顾不上亲人和家庭。我肩负着医院的重任、领导的重托,前往济南军区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不舍昼夜、不问秋冬地向上级医院的教授学习内镜技术。宽容大方、开朗随和的江学良老师、魏志老师、徐雷鸣老师毫不保留地纠正我不规范的操作,指导我高水平技术操作的要点,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如今,在医院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盛况下,我积极投身于为医院建设添砖加瓦的工作中。很快形成了自己能够为之服务的患者群,不仅__市及周边患者前来就诊,就连远在莱州、青岛的患者也慕名而来找我看病。我坚持原则是:热情周到的服务、完美的沟通、精准的诊治技能!就是凭这些,多年来从未发生一件医疗纠纷,从未接到一次医疗投诉。

记得20__年4月的一天,70多岁的王大爷经内镜明确诊断为“食管癌中段重度狭窄”,已失去手术机会,平常靠下胃管鼻饲饮食维持生命,现在肿瘤发展导致食管腔越来越狭窄,5天前患者不小心把胃管拔出,需要再次下胃管鼻饲,但老人辗转几家大医院都未能把胃管插入胃内,老人的孩子于心不忍来到我院,向我说明情况,看到老人那绝望和无助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神,我作出了“医者仁心”的选择!决定为老人胃镜下辅助下胃管,几经试探,在胃镜引导下,护士终于成功把胃管下入胃内,胃管置入获得了成功,老人紧紧地抓住我的手,满含热泪动情地说:“是您让我又活了下来呀!”

现在,在医院的培养和支持下,我的使命,不仅在于自己走好从医道路,还要带领更多年轻人把这神圣治病救人职业道路走好,这意味着在新的起点上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我要继续肩负起对每一位患者负责的重任,让他们在安心的诊疗环境中战胜病痛,更要认真关心呵护每一位科室成员,让他们在放心的医疗环境中工作。

在第__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承诺-我将继续跟随__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脚步,誓用最精湛的技艺和最纯粹的医德,践行我的医梦之路!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10

“哥以前也很潇洒,后来被抓去学了医”。这是最近网络上比较火的一个段子,用学医前后对比来形成反差效果。我老公也拿来调侃自己。他出生于__省__市__区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到大成绩都特别好,本想着报考个经济类的高等院校,却因为***妈的一场病,几经周转后才被中医给治好,这坚定了我公公婆婆让他学中医的决心,就这样他被“抓”去__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了。学医之路本就是充满“艰辛”,好不容易即将毕业,公公婆婆的决定,再次影响了他:在面对毕业工作去向选择这个问题的时候,公公婆婆在与校系办老师充分沟通、了解后,毅然将他们唯一的儿子,送到了__这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了他的从医之路。

我自己也是一名临床一线医生,我也和我的老公、和其他很多白衣战士们一样,都将自己的青春洒在了__这块热土上,可以说,我们一起见证了__的飞速发展,见证了__县中医医院的日益强大!结婚11年,我们俩完美地诠释了最好的懂得,那就是感同身受!所以,恰逢在第__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想从一个妻子的角度,来跟大家讲述一下,我身边的这位好医生——成恺伦。

20__年6月,他正式步入临床,应医院统筹安排,他先后到急诊科、五官科、感染科、骨科、外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多个科室历练,16年来,时间见证了一名刚刚走出校园的懵懂少年,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凭借着全心全意为群众健康服务的坚定信念,逐渐成长为医院的青年骨干。20__—20__年,因工作表现突出,成为医院首批选送至__省人民医院进修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治疗的医生,在进修期间,他不负医院重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了脑血管造影、机械取栓等高新技术,填补了我院该项技术的空缺。20__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他带头创建了__县中医医院卒中中心,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使许多危重的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避免了死亡或瘫痪的严重并发症。

也正因为此,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使急性脑中风的患者,尤其是发病3—6小时以内的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正确诊断,并接受超早期静脉溶栓及介入治疗,成恺伦医生全年无休,24小时在线,只要有危、急、重病人,不管是本科室或者外科室,他都会以最快速度赶到医院,支援救治病人。

20__年冬季,是__近十年来的一个特大寒冬,雨雪持续不停,这样恶劣的天气,哪怕是体格健硕的他,在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也发烧了。那天,从不向我诉说苦痛的他对我说他感觉好累,全身酸痛,出于医生的警觉性,我给他量了个体温,38。8℃……平常人发烧了,虽然难受,至少可以休息一下,但是对于医生来说,发烧了又怎样?凌晨1点,接到科室值班医师救援电话,一老年女性患者,突发晕厥伴言语障碍及肢体偏瘫,发病1小时,时间窗内病人,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当我看着他拖着疲倦的身体,全然不顾自己也在发烧,从床上爬起来,在室外只有1℃的天气里,骑着摩托车赶往医院的时候,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心疼他,我多想自私一次叫他不要去医院了,就让值班医生去处理吧,但我不能,因为我也是医生,我懂他,我懂得他不顾自己只为救人的仁心!我只能哽咽地对他说,把羽绒服的扣子扣紧,把帽子、手套戴好。你们也许会问,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要骑摩托车呢?因为快!因为可以节约时间!因为可以为病人争取治疗的时间!成医生他迅速赶到科室,询问病情、查看病人、静脉溶栓、介入治疗,一系列积极的治疗后,患者奇迹般地恢复了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当把病人的病情以及注意事项跟家属再次详细交代后,回到家已是凌晨4点钟了,我也彻夜未眠,因为此时我也只是一名家属,我也在担心我生病的老公他怎么样了……但是,他回来的时候却兴奋像一个刚刚得到礼物的小孩子一样,因为他成功地挽救了一个人,甚至挽救了需要有专人守护瘫痪病人的家庭!没有什么比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并且恢复得好能更让他骄傲,他,以此为荣!仅仅休息了两个多小时,7点钟,赶到医院继续进行常态工作。他不是铁打的汉子,只是因为他身上披着这身白大衣,他便不能退缩。当患者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连声说:“成主任,谢谢你,真的是太感谢你了,是你救了我的命,是你给了我好好活下去的机会”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他所有的疲劳都会烟消云散,内心反而更加坚定了要为群众健康而奋斗的决心!这就是我的老公成恺伦,那个一直以自己职业为骄傲的中国好医生!

十几年来,数不清的会诊单,数不清的急诊加班,甚至说不清他的工作时间段到底是怎样的,他早上六七点钟来上班,也许晚上九十点钟还没有下班,只要是涉及他专业领域的问题,不管是中午一点、两点,也不管是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好像没有人顾及他是不是在吃饭,他是不是在睡觉,只要你有需要,尽管打他电话吧!我有时候会笑他:“你怕么是个假主任”,可他却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这是因为我被人们所需要,这才是作为中层领导干部该有的样子!”就这样,我老公他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全院干部职工的认可,并且在业务上积极进取,现已担任__省康复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__省预防医学会脑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__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项学会职务,并且对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造诣颇深。

如果说,一个医生,在一个岗位上不辞辛苦、默默奉献是一种责任,那么,一个医生,他可以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舍小家顾大家,在医疗岗位上时时刻刻充满了热情,除了热爱,那还能是什么?是的,就是热爱,就是因为他热爱这份救死扶伤的职业,所以他敬佑生命、甘于奉献,那么他成就的必然是大爱无疆!相信所有的白衣战士们也会和我老公一样,在这条平凡的从医道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铿锵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11

《致敬新时代,致敬最美时光》

瞬间,连成历史。

党的__大以来,以____为核心的____,应时代之变迁、领时代之先声、立时代之潮头,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跃上新台阶。

这十年,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我们__和全国各地一样,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每个人,对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之变,感受更加的立体、更加的细腻。

如果仅仅以短短千余字来反映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无疑是不可能的。我们所做的只是以一滴水来反射太阳的光芒,用一个个真实数字、一个个身边故事,表达过往不凡岁月的心声,致敬这个伟大的时代!

时代车轮滚滚,家国风貌日新,个体命运激荡。

这十年间,与全国各地一样,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__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发奋图强、团结实干,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光明大道上阔步前行。

我们点赞这个大时代的激情与芳华。从京九开通的“天下不敢小__”,到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形成的“黄金大十字”;从“撤地设市”掀开新的发展篇章,到“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响彻大江南北……__的发展历程,彰显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折射着时代的脉动与潮流。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新时代卫生健康系统的一员,我们能更加深切感受到新时代的一项项好政策,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众多利好。从过去的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现在的磁共振、生化免疫流水线、PCR等高精尖医疗设备;从过去群众有病看不起、“小病扛,大病拖”到现在主动做体检,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通过互联网与国内外专家无缝连接……__的医疗卫生事业正在飞速发展,人民群众享受到的健康红利越来越多,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逐年上升。

尤其是20__年以来,__医疗卫生事业迎来飞速发展。全市上下不断加快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高端医学人才越来越集中,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医疗政策越来越惠民,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这十年间,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为城乡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健康红利。

改革开放的春风,持续为__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着生机和活力。尤其令我振奋的是,我的家乡__作为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两河明珠”,其焕发的无限生机,在中原大地跳跃着最鲜活的色彩。

致敬新时代,致敬十年不凡岁月!

澎湃的大潮总是由千万朵浪花组成,史诗般的改革开放大剧也是由千千万万个普通群众来出演。

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们的问题一去不复返了!对于我们每一位经历过的人来说,关于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记忆并未走远,新的生活已然扑面而来。吃穿住行物质极大丰富、品质极大提高,我们每个人在这十年都有着切身的感受。

我们点赞这个大时代的激情与芳华,我们也点赞新时代的每一位奋斗者。作为__市退役军人医院的一员,这十年我见证着医院发展活力的不断增强,见证着每一名医务人员为医院发展做出的点滴贡献。

犹记得,建院之初,从一张张老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医院的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们,如何开始并走过这样一条光荣的荆棘路。病床数从最初的180张发展到600张;职工由200人发展到今天的600余人;科室从内、外、妇、儿几个科室发展到今天34个临床医技科室,23个护理单元;年门诊6万余人次,住院病人近2万人次……如今,医院已成长为一所集优抚、医疗、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犹记得,庚子之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医院的广大职工纷纷按下了鲜艳的红手印,共提交了600余份请战书!这些年,医院陆续有近百名同事勇敢逆行,驰援全国各地疫情突发区……他们是医院儿女的优秀代表,更是医院全体奋斗者的群像。

犹记得,平凡之日,医院的广大医护人员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假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发生了太多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我们医院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着责任与担当,也正是这样一件件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事迹,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的奉献之歌,合奏出新形势下白衣天使的华丽乐章。

这些年,我们凝心聚力,风雨同舟,砥砺奋进,精心呵护这片守卫生命和健康的热土,傲然屹立在鲁西大地。“百舸争流千帆竟,海阔天空任遨游”。我们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努力实现新的跨越,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__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致敬新时代,致敬每一位平凡的奋斗者!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新时代,刻在水城大地上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刻在人们心里的,又何尝不是对这座城市的美好祝愿,以及为__未来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的坚定信念!

和__市一样,我们医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科室齐全、设备先进、独具特色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全国退役军人事务部系统的地市级优抚医院中名列前茅。先后被授予“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优抚事业单位”“__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未来十年,对我们共同的医院、对我们生活的城市,每个人都有着更加美好的期盼和愿景!

刚刚召开的__市第__次党代会,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坚持以____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____对__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吹响了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锚定争创一流,笃志走在前列,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__的冲锋号。对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让我们行有方向、干有抓手,对美好蓝图的实现更加充满信心。

今年,党的__大即将胜利召开。我们再次迈上了新时代的新起点。作为新时代医疗健康系统的一员,最重要的就是在____思想指引下,接续奋斗,勇毅前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致敬新时代,致敬未来的海阔天空!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12

《生死相托,无悔坚守——急诊ICU的故事》

“患者已昏迷,考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需要插管,马上进ICU,”熟悉的铃声响起,电话那头通告着即将转入患者的病情,ICU护士长放下电话,拿起对讲机:“有呼吸衰竭患者,各岗位做好抢救病人准备!”

随着患者被紧急推入ICU,医护们进入了争分夺秒的抢救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测、吸氧”,医生的语调沉着稳定,从容不迫地下达着医嘱,“吸痰、插管准备”“准备拔导丝”“接呼吸机,SIMV模式……”呼吸机监护仪发出的报警,医护们利落沉稳的应答,药品器械发出的清脆碰撞声,紧急救援在重症医学科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病人杨大姐是一位环卫工,和丈夫一起负责渝中区街道清扫工作。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日结只有几十块钱的收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平日里节衣缩食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但天有不测风云,这本就不堪重负的家却面临了这一次生死狙击。

杨大姐像往常那样早早起来上班,往日轻松的清扫那天却显得尤为困难,从喘累到呼吸困难,最后杵着扫帚都喘不上气,豆大的汗珠从灰白的脸颊上淌下来,丈夫见状赶紧拨打120,120呼啸着警笛送入重庆市中医院道门口院部急诊科。迅速查体结合各项检查后,初步诊断杨大姐患的是重症肺炎、呼吸衰竭,ICU的治疗费用对于一般家庭来说都是有压力的,何况对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杨大姐一家。丈夫犯了愁,嗫嚅着唇,窘迫的说:“医生,家里没什么钱,我们掏不起医药费啊!我们这个家庭总共月收入才三四千块钱,她经常生病住院已经把家里唯一一点积蓄都花完了,孩子还在读书,真是没有钱了啊……这是我们东拼西凑借到的一千多块钱,只有这么多了,我们不是不想医,实在是没钱啊……”

听着家属无奈、悲凉的声音,看着杨大姐危重的病情,我们医务人员也是心里一酸。患者这么年轻,才50多岁,她有爱人、有孩子,她用双手为我们这个城市穿上了干净整洁的外衣,她是我们这个社会最朴实的劳动者,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帮助她!“没关系,先住进来,救人要紧,咱们先治病,”边安抚着家属,医护边展开了十万火急的救援,同时一场爱的接力也慢慢地开始了……

“不就是没钱吗,我们想办法帮她!”主任、护士长一拍桌子定了,住院总编辑好了病人情况在科室工作群里滚动发布着募捐公告。急诊ICU党支部组织大家为患者发起了捐款,一百、二百………善款在逐渐增多,连实习同学拿来了自己的营养粉,伙伴们家里有合适的衣服也给患者带来………主任无意中发出的一个微信朋友圈,却引起了更多爱心人士的关注,我们的医务处长、我们卫健委的领导们、我们医联体的同行们、我们医护人员的家属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仅仅几天的时间我们筹集了几千元的善款。有人说,爱包含着宽容与理解,互敬与关怀,也有人说疾病无情而大爱无边,我们想说爱心是可以流动而传递的善念,可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为患者构筑起了生命的桥梁。

经过10余天的积极治疗,杨大姐从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从借助呼吸机维持呼吸,到神志清楚,脱机拔管,最后可以坐起来,甚至可以下地绕床行走……工作群里每日都通报着杨大姐病情的进展。杨大姐出院的那一天才得知科室为她捐款捐物,医院也为她减免了部分治疗费用,解决了住院费用问题及生活费,帮助她度过这次生死之劫,小小清瘦的她平日里话不多,但嘴里一个劲说着的感激却一直没停过,眼中隐隐泛着泪光让人着实看着却有些心疼。

杨大姐这样的故事,时常都在我们急诊ICU上演……大爱无言,人间有爱,生死相托,无悔坚守!这是我们每一个急危重症人共同的心声!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13

《爱如花开,绽放无私》

在__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科二病区有这样一个医生群体,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一群特殊的患者:令人望而生畏的结核病患者。看似平凡的365天内,他们每天都冒着被感染结核病的风险;炎热的夏天里他们也都得带着厚厚的口罩、穿着厚厚的隔离衣、工作裤、工作鞋,汗水会反复浸湿他们的口罩、工作服,让人透不过气来;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他们也都全副武装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不到他们精致的妆容和美丽的衣裳。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医生团队,他们却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走进病人的心里,尊重、接纳、呵护、关心他们,不仅精心治疗他们的身体疾患,还抚慰他们的心灵的创伤,照料他们的生活,让无数个患者的尊严在这里重新拾起,康复的希望骤然点亮,树立了新时代医生崇高的医德医风。

他们用尊重捧出一颗仁心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为了把一个个濒临绝望的结核病患者治好,二病区的医生团队“把心都掏了出来”,用一颗颗医者仁心,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树立了新时代医生崇高的医德医风,赢得了患者“没齿难忘的感恩”。

王老先生第一次出现在医务人员的视野时,所有人都被震惊了:他骨瘦如柴,全身压疮范围之大、之深、之严重几乎可以用可怕来形容,整个臀部糜烂得就像剥了一层皮,表面脓血,深及肌肉,散发出阵阵恶臭……当时,他高热不退,严重的肺结核,糖尿病酮症,脑胶质瘤术后放疗37次不能言语、进食呛咳、不能活动,情况极不乐观,此前已辗转数家医院。

面对患者严重的病情,医师们没有丝毫的嫌弃与皱眉,他们反复商讨他的治疗方案,一天十几趟地来到床头查看病情进展;面对家属们的放弃,医生们没有丝毫的动摇,总是鼓励打气。每天两次的换药雷打不动,每次换药一蹲就是半个多小时,腿麻了,站起来,活动一下再继续;恶心难闻,跑回办公室,摘一下口罩,透口气再继续……就这样,在医护人员的辛勤努力下,王老先生的压疮部位渐渐结痂愈合了,病情也逐步得到了控制,一个月后,他高高兴兴地坐着轮椅出院了。

出院前,王老先生酝酿了好久,临别时送上了一面“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除疾”的锦旗。他说,“曾经,我生不如死,但在这里,我没有被歧视和嫌弃,竟然被悉心照料。你们的精湛医术、包容与帮助让我永生难忘。”

他们舍小家赢得了大家

二病区有核定床位43张,但每天的住院病人数却达到60多人,而临床医生连科主任在内也只有5人,由于病种的特殊性,愿意从事结核病临床工作的医生每年都很难招到。医生严重短缺,工作量又大,中午、晚上、节假日的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在科室里,他们是个称职的医生,但在家中,他们却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丈夫、母亲和父亲。他们几乎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感情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家里的事都压在了家人的肩上。面对家人的埋怨,他们总说“病人更需要我”。记得去年的一天,主治医师明湘虹因为加班耽误了去接幼儿园的儿子,等她赶到幼儿园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儿子的踪影,心急如焚她通过监控发现儿子独自一个人离开了幼儿园,一路狂奔沿着回家的路寻找,在众人的帮助下终于在小区花园里找到了正在哭泣的儿子,“妈妈,我害怕”,让在场的人都流下了心酸的眼泪。“从幼儿园到家里,要经过几条繁忙的马路,万一被人拐跑了、被汽车碰了,你让我怎么活呀”,面对妈妈的指责,明医生无奈地说“我还得赶回医院,因为新来的病人还等着我去处理”。看着儿子委屈的脸,望着妈妈不解的目光,她还是选择了病人。在家人的眼中,她是个不称职的母亲,但在病人的心目中,她却是一位“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他们用党性彰显“白衣天使”的形象

结核病患者绝大多数经济上不富裕,有的周转数家医院后手头上更是捉襟见肘。二病区的医生团队中有三个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他们处处为患者精打细算,尽量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作为党员的科主任袁__经常提示身边的医护人员:“我们的手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不能伸手去接患者的红包、礼物,不能为了羡慕攀比伸手索要药品回扣。”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以身作则,严格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三合理原则,带头把“药占比、人均费用、合理用药”等各项指标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内,在全院科室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在广大患者及家属中筑立起了“廉洁行医”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新时代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爱如花开,绽放无私。他们普通而不平凡,他们平凡而又不普通,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在__市第六人民医院二病区医生办公室墙上的一面面锦旗,是对这群白衣天使的最好彰显。“__市巾帼标兵岗”、“__省巾帼标兵岗”的荣誉是对这群白衣天使的最高奖赏。他们每天默默无闻地为__市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发挥着自己的一份热,在我的眼里他们是最美的医生!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14

从事病理诊断的二十五年中,从我手中诊断为“癌”的病人不止千例,我深刻体会到“谈癌色变”患者内心的恐惧与无奈;经历了在诊断为“癌”的过程中自己内心的焦灼、无助和如履薄冰;看到了与“癌”抗争中许许多多的亲情和爱情;赢得了许多康复患者的厚爱;自己内心也深深感悟到对这份病理事业的热爱。

有人说:有了”爱”,”癌”就离开了。在我看来,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下午,刚刚发完病理报告的病理科,走进来一对老夫妻,妻子是做完肠镜活检,丈夫陪同一起来取病理报告的。他们十指相扣、非常恩爱的样子。现实生活中在这个年龄还有十指相扣的老人,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内心瞬间对这对老人肃然起敬和欣赏。

“医生,我老伴得的是不好的病吧?”

病理报告上的“腺癌”两字,此时在我看来是那么的刺眼,这么幸福、善良一对老人,谁都不忍心告诉他们实情。我正在犹豫时,丈夫缓缓地说:“医生,您就和俺说实话吧,我们都能接受。我丈母娘也是肠癌,发现得早,也是在咱医院做的手术,还活到95岁呢!”妻子马上说:“是,是,我妈得病的时候是七十二岁,我今年也是七十二岁”“那您肯定也能活到95岁,现在医疗水平这么高”!我脱口而出。“就是,就是,我们最相信医生的话了”“那你要陪我活到95岁哦”。妻子小鸟依人的样子,头靠在丈夫的肩上。丈夫侧脸笑嘻嘻地看着老伴:“那肯定啦,肯定!”

拿着病理报告走出病理科,两位老人还是十指相扣,肩靠得更近了,这时我才发现他们还穿着情侣服呢!望着他们渐渐消失的背影,眼泪夺眶而出,是感动?是担忧?还是祝福?……我自己也说不清。

作为医生的职责,也是对这两位老人的尊敬和关心,我会定期电话随访他们。患者确诊后在我院成功手术已经16年了,尽管年龄都88岁了,但他们身体状况都很好,定期来医院复诊。相信有“爱”的陪伴,她的“癌“已经离她而去了。

与病理相识相爱,或许是因为内心的那份热爱!当我心怀艺术的心情去看每天的病理切片时,工作中的苦和累都感觉轻松了许多;当遇到疑难病理,我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时,切身体会到病理诊断的责任和价值。病理,让疾病明明白白,病理医师的心里,包含一个显微镜下放大的微观世界,是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上午,同往常一样,我坐到了显微镜前。这几张玻璃切片,是来自内镜室的送检标本,面对这些异常、结构更复杂的腺体,脑海里条件反射般弹出一串医学名词:良性溃疡?恶性肿瘤?面对这样一个年仅三十岁的年轻病人,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我更需要格外谨慎、小心。做病理诊断时间最短或许只是几秒钟,但实际上需要病理医师大约十几年的经验和对病理事业的热爱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这个有着胃部偶尔不适的男青年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病变呢?经过仔细观察,反复推敲,沉思很久之后,我把这几块芝麻大小的活检组织,诊断为一种非常“有爱”的恶性病变——胃腺癌原位癌,属于超早期胃癌。

这个三十岁的年轻人真够幸运。一周后他在北京医院手术,术后大标本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原位腺癌,和我们的诊断完全一致!他的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100%;但当时如果我诊断上稍有犹豫,拖延到中晚期,则意味着他的术后五年生存率只有20%-30%。现在想想,真得好险啊!

今年春天,他生龙活虎地领着妻子,怀里抱着咿呀学语的二胎女儿来到了病理科,爱和幸福写满他的脸庞。他兴奋地与我畅谈人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感恩周围人对他的帮助,特别感谢我给他的及早的诊断,能让他早期治疗获得新生。对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降低患者的痛苦,减轻家庭的负担,从某种意义讲,病理诊断不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也挽救了家庭的幸福,这正是我要努力追求的,也是病理医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愿所有癌症患者都获得更多家人、亲人和社会的爱,让他(她)们的“癌”能在早期被病理医生确诊,让他(她)们在“爱”的周围获得新生和幸福。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15

我不知道大家会怎样定义一名好医生,我想,在不断精进自己的医学知识、积累丰富临床经验的同时,心怀怜悯、有同理心,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让患者感到暖心,让患者信任托付的医生,就是好医生。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好医生,儿科刘__医生就是其中一位。

铭心经历,坚定学医信念

刘__医生是80后,据我了解,她曾经有个妹妹,在她六岁时,比她小三岁的妹妹得了肺炎因为当地的医疗条件落后而延误治疗,后来抢救无效夭折了,年幼的她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从那时起,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一颗立志当医生的种子。她说:“那个年代乡镇几乎没有专业的儿科医生,我至今忘不了那个生命停留在三岁的妹妹,所以我选择了儿科学专业,我想守护更多孩子的健康!”

学成归来,守护乡邻健康

20__年临床儿科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刘__本来有更好的就业地、更好的工作岗位可以选择,但她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坚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从省儿童医院实习完毕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小镇,做一名最基层的儿科医生。

她说:“我忘不了自己学医的初心。她来到家乡镇医院践行自己的初心,学以致用,用医学专业知识守护孩子们的健康。”她在乡镇医院待了八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她说:“这是我青春中最无悔无憾、最靓丽的八年。”

暖心体恤,医路播撒关爱

我认识刘__医生快五年了。在这近五年的时间里,我渐渐认识了一个温柔、善良、有一颗怜悯之心的她,一个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的她,一个无数家长信任喜欢的她。说几件小事吧。

皓宇妈妈每次带孩子来看病都是找刘__医生。皓宇出生时因早产和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在儿科住院治疗,当时病情危重,刘__医生日夜守护,精心治疗,最终皓宇健康出院。早产儿免疫力低下,皓宇在1岁以内几乎每一个月都会生病住一次院。每一次刘__医生都像对待自己亲侄儿一样细心呵护,精心医治。皓宇奶奶说:“每次看到刘医生在,我就放心了。”

皓宇家人感念刘__医生的好,从家里带了50个土鸡蛋给刘医生,刘__了解到他家里刚建房子,养猪又得了猪瘟,经济也不宽裕,拒绝不成,便坚持给了皓宇200元红包。皓宇家人不肯收,刘__医生说:“你不收下,下次就别找我看病了。”病房里其他患儿家属看到都说:“只听说过病人家属给医生送红包的,还从来没有见过医生给病人家属金钱的,头一回碰见这事儿,还真是有这样的好医生,中医院医生就是素质高!”

疫情期间,邻县__县的宝妈们不能来医院开药,她便给孩子开好药,自己缴费买好,再快递邮寄给患儿家属。有些是奶奶带孩子来看病,奶奶不会使用诊间支付,刘医生便直接扫码支付,等奶奶回去后孩子妈妈再转账给她。事儿虽小,却让孩子们家人感动不已。

给病人借钱买药、为病人担保医药费、为家庭困难的患儿捐款、为住院的老人保管现金、为行动不便的患儿家属扫码付钱还亲自跑去一楼药房窗口取药……碰到病人有困难,刘__医生总是细心体贴伸出援手,她说:“我多跑一步、多帮一些、多替病人想一下,医患关系也会更融洽。”

在下乡义诊期间,她了解到很多留守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因为疫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与子女儿孙见面。有些老人一辈子都没有留过影,她便给老人们拍照,让他们看看镜头中的自己,还把照片发给村干部,让他们转发给在外地的儿孙们。在外的家人们纷纷打视频过来看老人。看到老人们的笑容,刘医生心里也暖融融的。

刘__医生是科室公认的慈善天使。她不仅在工作中对待患者充满爱心,关爱帮助弱小。她还热心公益,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县志愿者协会公益活动,也多次跟我们分享助农助残助学信息,带动大家一起参与公益活动。

对待患者,刘__医生一丝不苟、耐心和蔼,尊重每一位患儿和家属,也善于换位思考,与患儿家属真诚沟通,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真正做到视病人如亲人。在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视观察病情发展和变化,能及时准确处理危重情况,遏制病情发展,提高治愈率。她说:“儿科患儿询问病史需依赖家长提供,体格检查患儿往往不合作,不认真仔细,很容易错过一些关键信息。”有位反复发热的患儿入院治疗,刘__医生发现病情变化,考虑为症状不典型的川崎病,经过会诊后,会诊意见同意按川崎病治疗,而孩子爸爸却犹豫不决,想转院治疗,刘__耐心与家长沟通:“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如果孩子转院,这对孩子病情来说,就是耽误治疗时机。”最终孩子得到及时治疗,恢复良好,孩子爸爸感谢不已。

春风化雨,树立青春榜样

刘__医生还承担临床带教工作,她的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服务理念、对待病人的言行举动,都让实习生、规培生们敬佩、称赞。离开科室时,很多人给她写信感谢,说刘老师让他们感受到了医生的职业魅力,跟着刘老师在儿科学习,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有为人处世之道,为他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刘__医生总是回复说:“希望你们恪尽职守,踏实工作,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救死扶伤,竭尽全力解除病人的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学的圣洁和荣誉。”

下乡义诊、搞疫苗接种保障,那些与刘__医生打过交道的村医们都说:“我们都盼着刘__医生来!她来村里,不仅给乡亲们健康保障,还给我们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分享临床经验,让我们获益匪浅。”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我是医生,也是党员”

刘__在学校时便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龄比她的医龄还长,从医路上的种种辛苦、给予病患的怜悯关爱、承担临床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凡此种种,她说:“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说过,德不近佛者无以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我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无论作为医生还是共产党员,我要学的、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忘初心、不辱时代使命,能为患儿解除病痛、能被患儿家属信任,就是我作为儿科医生的无上光荣和最大幸福!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完成本职工作而已,不值一提!”

是的,我知道,这样“不值一提”的医生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默默无闻、治病救人,他们平凡也伟大,他们有作为一名我们心目中好医生的种种闪光点,也有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缺点弱点,他们只不过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了患者,把自己最纯粹、最赤诚的心倾注在了自己选择的、钟爱的医学事业上!

医学永远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医生呵护的是最宝贵的生命,走上从医道路,苦和累,是家常便饭,来自外界的误解和埋怨,或许也考验着那颗从医的决心,但每每帮助病患摆脱病痛、历经千辛万苦成功完成手术、千方百计成功抢救危重患者时,那种来自这份职业的神圣感、崇高感和成就感也是其他任何东西无可替代的!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温柔可挡艰难时光。8。19医师节来临之际,祝愿我们这些“不值一提”的医生们,在解除病痛、拯救生命的从医路上,永远年轻,永远温暖!

2024年中国国医节主题征文 篇16

医生,一个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转眼我已经与这个称呼亲密接触了近二十年,从医学生到实习医生,再到年轻医生,再到中年医生,从不曾用文字记录工作生涯的点滴,借此机会,沉淀一下与医学结缘的这些年。

20__年,我踏入了这个神秘又残酷的领域,学生时代只觉得医学知识很枯燥乏味,内科学、外科学的大部头背起来好煎熬,却不曾领略到医学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20__年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医生,那时的医患关系恶化,媒体对医生的片面报道、大众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导致医闹事件频发。以前从电视上看到的场景就真真实实的发生在了自己和同事的身上,整个社会对医生这个群体的曲解和仇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为了自我保护,医院甚至选了一批年轻结实的医生成立了护院队,正常情况下,他们用医学知识解决病人的痛苦,他们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特殊情况下,他们用身体和拳头保护身后的同事,他们成了保卫家园的战士。我一度怀疑,这是我选择的职业吗?患者的敌人是医生吗?患者和医生的共同敌人不是疾病吗?

然而我们一定要坚定信仰的力量,黎明前的黑暗终将迎来曙光,随着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学知识的科普,医患关系似乎缓和了不少,但是伤医案、杀医案仍有发生,为何医患关系会如此紧张呢?

根据调查,23。39%的网友认为是医疗资源缺乏,20。93%的网友认为是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还有18。33%的网友认为原因是医护人员态度差。有两成的人认为和患者家属有关,包括15。96%网友认为是患者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对医护人员有误解,8。42%网友认为是患者家属有不合理诉求,还有9。03%的人认为问题是职业医闹火上浇油。这些调查数据显示出患者对于医患关系紧张原因的判断呈现多元化。从医生角度,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医”海无涯,学无止境。医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其自身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更新得很快,作为一名医生,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并掌握最新、最有效、最正确的诊疗手段,而不能一直抱守陈旧的知识、方法、经验。

其次,对生命有敬畏感。还记得有一次急诊送来一个溺水的小伙子,送到科室的时候患者已经没有呼吸了,气管插管内全是血性分泌物,病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姐姐,姐夫,所有人都嚎啕大哭,围在抢救室门口恳求医生,救救病人。当时患者已经出现了心搏骤停,我跟同事迅速跪在床旁给他做按压,同时联系上级医师来会诊,也就一瞬间的功夫,大批的医生护士蜂拥而至,虽然情況危急,但立马有序地展开了抢救工作。在场每个医生都在尽全力抢救病人,当我在-边都听到患者喉咙口发出了细微声音,听到同事欢呼,“有心跳有搏动了,救回来了,救回来了!”我感动的眼眶湿润,在自己手掌下救回一条鲜活生命的感觉真的太棒了。当我冲出诊室,告诉病人的家人,患者暂时救回来了,患者的爸爸、妈妈、姐姐瞬间跪倒在地上感谢医生的救命之恩。

说实话在大环境恶劣的今天,我有无数次想放弃这个让我疲累不堪的职业,但这一刻我又找到了当医生的意义。每当我们挽救了一个人,我们也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挽救了许许多多爱他的人,生命总是能带给人很多感动。

再次,加强沟通。我们在门诊的时候有时会听见患者抱怨:“什么医生,进去没说几句就开始写病历给配药,什么病你看清楚了吗?!真想当场给他一拳!”站在病人的立场,似乎是该给他一拳,但是站在医生的立场呢?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师曾在课上告诉我们,熟练的医生从病人外现的病症和简单的问答中就可以知道问题所在,毕竟看同一个科的病人的病情都是差不多的,医生早已见怪不怪。但是病人自己就担心的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我时刻谨记上学时老师说的一句话:“不管多熟练,该问的还是得问,不管多疲倦,态度还是要保证。给病人一份安心,给自己留一份信任。”

走在医学的道路上,路漫漫,需要马不停蹄的向前奔跑,尽管这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付出的职业,但救死扶伤,致力于改善医患关系的使命依然初心不改。我很怜惜与钦佩在工作岗位上日夜付出的医生,我也热爱这个群体,当-代-代优秀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之后,相信未来一切都更加美好。

我是一个医生,正努力成为一名好医生,也立志做一名越来越好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