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1

《生命的守护者》

医生是生命的守护者,他们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日复一日坚守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以生命守护生命,明朝裴一中的《言医·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做医已误世!”

张__研究生毕业后来到__市医院,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老年医学中西医结合科的临床一线,视患者如亲人,不论贫富;以奉献为己任,恪尽职守。

前不久,一位患者因脑静脉瘤破裂,脑出血,在延边医院脑手术出院后,因术后不能自主排尿,医生诊断,如不能恢复自主排尿,有可能需要膀胱造漏,引流导管排尿,后半生会提着尿袋生活,患者及家属表示当时即沮丧又着急,无计可施,经人推荐,家人听说:市医院老年科中西医诊室张__医术高明,尤其是针灸,据好多患者反映她针灸效果很好,有很多治愈病例。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张__医生,把病情、困难及急迫心情告诉了张医生,她听后请示了科主任李__,让患者立刻办理住院!期间张医生为尽早出现疗效,竭尽自己所能,视病人如亲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间断监管患者,在认真辛勤的工作下,治疗第九天时患者终于能够自主排尿,之后的几天一直排尿顺利。患者开心极了,赞赏有加!面对这“巨大的成果”张医生也是满心喜悦,因为她不仅治愈了患者的病,还温暖了患者的心,使患者下半生免去了膀胱造漏,拎尿袋生活的苦恼!

为此,患者及家人为表达感激之情,特意送上了感谢信和一面锦旗,向院科领导反映“医院科室培养了这么好的医生,为我们解除痛苦,给我带来幸福。希望把张__高尚医德医术发扬光大,造福人民。”而张医生本人表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医生的本分、应尽的职责!

正所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患者遭受病痛折磨,身心俱疲时,最需要的莫过于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致入微的护理,以及精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无时无刻的陪伴与鼓励。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当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除了从身体上治愈疾病,还要从心灵上驱散阴霾。患者给我们的点赞,不单单是对我们仁术济世的认可,更是对医者仁心的医学事业给予的肯定。

“白头不改扶伤志,农钵定循思邈心!”老年病科是一个综合性学科,集老年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老年人保健于一体。自20__年7月21日__市医院老年医学中西医结合科建科以来,在李__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开展中医疗法,新增三伏贴,针灸理疗等多个项目。墙上的红色锦旗尽情彰显着百姓得到的福利和对科室的认可,在第__个医师节来临之际,祝愿大家平安幸福!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2

《保持传统优势,推动创新发展》

时光如白驹过隙,32年,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而言,或许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于有着72年历史的__市人民医院来说,足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自19__年独立成立骨外科以来,一直都是医院的拳头科室,经过三十余年的洗礼,骨一科同志们团结一心,克难奋进,不断开拓新业务,发展新领域,使得学科建设年年出新招,步步上台阶。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血缘,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文化,赋予了一个民族精神源泉;传承,融汇了一个民族的精彩。骨科是一门传统学科,也是一门快速发展的重要专科。自我院购进美国施乐辉关节镜设备12年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关节内各种软组织或骨性组织损伤的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600余例。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成形及缝合术、交叉韧带重建术、髌股韧带重建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等。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简单的骨干骨折到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从DHS到PFNA;从髋关节置换到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从开放腰椎间盘摘除到关节镜下腰椎间盘摘除,从关节镜探查到关节镜下韧带重建。第一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第一例肩袖修补,第一例颈椎间盘摘除,第一例膝关节置换。无数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无不说明了骨一人善于学习,不畏艰难,敢于尝试的精神。

“擎天自古非单手,跨海从来有众梁”,骨一人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团结协作,不以年龄,职称为桎梏,不拘泥于小圈子,秉承“学高者为师”的理念,对于自己非擅长的领域放低姿态,敢于提问,勤于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同时也对科室的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些学术氛围。我院自1998年请武汉同济医院教授来院指导第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我科从无到有,技术从弱到强,现在科室每个主治医生都已经能熟练完成此类手术。在2010年5月,我科派遣医生到西安进修学习相关技术后,还相继开展了全膝关节置换术,肩关节置换术,桡骨小头置换术,髋关节翻修术,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我科已成功开展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等复杂的髋关节翻修术。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科能将这些新的治疗方式做得更好,更强。

“路漫漫其修远兮”,创新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最近几年,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许多的难点还需要攻关。为__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这是我们永远为之骄傲的重任,也是我们永远孜孜不倦的工作追求。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3

当那些闻所未闻的污言秽语从他口里源源不断骂向我的时候,我没有脸红,没有愤怒和害怕,我的心率一定没有超过八十次。我口罩下的表情一定是错愕的,因为我是真的不清楚,是什么让他如此暴跳如雷。终于在他吼了十多分钟并差点对前来救场的护士长动手后,我明白了,原来是他的妻子意外伤害住院,需要他去预约一项治疗的具体时间并在治疗告知书上签字。对于需要家属本人需要去预约并签字这件事,他不想做,于是我就成了他发泄的出口。

从前每年写医师节征文的时候,我回顾一年的工作,总有些和患者相处的温情画面浮现眼前,那些被拒收的土特产和红包,那面鲜红的锦旗,那封手写的表扬信,甚至每一句“医生,你真好”,我都会认为那是我一年来珍贵的收获。但遗憾的是,在我从医的第十七个年头,在我自认为每天都尽心竭力为患者服务的第十七个年头,我突然回忆起的,却是他给我留下的这并不美好的一幕画面。

我反复思考,是什么让这位家属如此出离愤怒。后来终于明白了,或许我们都没有错,错只在于没有做好有效沟通。他不了解做辅助检查的目的,也不明白为何那项治疗需要患者家属亲自去预约。我可以找到我不和患者及时沟通的理由吗?是有的。这种意外伤害,往往来得急,病人数量来得多。有一次值夜班,我三个小时收治了十八位患者。往往没有忙完这一位,下一位已经到了。在这种时刻,平车推来的昏迷患者,往往成为重点救治对象,因为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需要抢救。而自行步入病房的患者,输液后症状很快就会消失,也就不会得到完全一样的关注和呵护。而且为患者做完体格检查后,医生需要及时在电脑上下达医嘱,书写病历,不能耽搁。但在患者家属眼中,我有理由吗?没有。他只看到自己的亲人,辗转于多个检查科室,虽然输了液,但却迟迟没有做其他治疗,做个治疗还得亲自去预约,腿都要跑断了。医生却什么都没做,只是看了看病人,然后坐到办公室里“玩电脑”去了。他在那样骂着我的时候,一定想不到,我自打接触医院的电脑以来,就一直在好好的用它来工作,我真的从来都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玩”这个电脑,也没有玩过电脑哪怕一秒钟吧。

从前,有一点唯心主义的我一直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当做我个人的行动纲领,告诉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有自己的善意,就算谁都不知道,老天是知道的。现在看来,不只要上天看到,也要让患者和家属看得到,要做好充分有效的沟通。毕竟患者来就医,目的是治病,而不是来骂人。能遇到一个他能看得到、他认为的好医生,本身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安慰了。

我把这一场突如其来的辱骂,当做上天给我的棒喝,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做自己以为的好医生,永远要换位思考,病人需要的好医生是什么样子的,而我在患者眼中又是什么样子的,我是否为患者做了所有我能做和该做的事。如果我可以真的完全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充分沟通并做了尽我所能的一切,患者依然不能理解,依然对我恶语相向,那只能说他更值得同情,他或许经历了不被温柔以待的童年,才学会并熟练应用了这么多我听都没听过的脏话。

最后的最后,要豁达自己的心胸,如果我不能从这一场痛骂中收获点什么,那就让自己再洒脱一些,学会洒脱,也是一种收获。希望真的有一天,可以像东坡先生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4

《医路有我》

19__年,我从__一中毕业,顺利考上__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5年的大学生活,似乎眨眼而过,20__年8月,大学毕业的我落叶归根,回到家乡,就业于__市第三人民医院,从此,__市第三人民医院就成为我第二个家。

刚毕业的我,心气高,总觉得委屈了自己,这应该也是应届毕业生的通病,毕竟在大城市住了5年,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到了乡下,多少有点不适应。可是干着干着,我就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里,同事之间关系融洽,每天接触的是淳朴的老百姓,呼吸着带有浓浓乡村气息的空气,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简直就是一种享受,累而不自觉。我们__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乡镇卫生院,有自己的特色,有先进的设备仪器,有德艺双馨的专家,注重培养各类人才,送职工到北京、济南等三甲医院进修,学会一身武艺,服务于一方老百姓。尤其是在代国泽院长的领导下,近几年医院飞速发展,开展了心脏介入、脑血管介入等,成立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等,获得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从20__年工作以来,我经历了20__年前后的非典,又经历了20__年以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20__年的汶川大地震,到今年的河南暴雨。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也感受到了为医者的无私奉献和勇敢。十九年的从医路,已将我从一个懵懂的医学生,磨练成一个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的主治医生。而这一切,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没有家人的支持和坚强后盾,怎么会安下心来致力于工作呢?家庭和工作总有冲突的时候,而冲突的时候,也总会先把工作做好,再去照顾家庭和家人。

就在8月2日凌晨1时55分,父亲给我打来电话,说母亲发烧,且呕吐的厉害,吐得受不了了,想住院,我急忙和同为医生的老公连夜开车到30里外的老家把母亲接到医院,按流程经过发热门诊,测核酸,查血常规等,办理了住院手续,这一顿折腾,已经到早晨6点了,我虽头痛的厉害,但白天还是接着上班。快70岁的老母亲身体较差,20多年的糖尿病,还有老胃病。母亲很能忍,怕给我们添麻烦,有点什么不舒服忍忍就过去了,从不和我们说,怕我们操心,影响工作,这次是拖好几天了,实在受不了了才同意父亲通知我们。而在这之前两个周,母亲还不小心跌倒了,导致腰痛难忍,好几天起不了床,到现在也不敢活动,这也是父亲刚告诉我的,随即做了腰椎CT及核磁共振,竟然是腰椎压缩性骨折,我这心里五味杂陈,有内疚,有心疼,母亲为了我们少操心,遭了那么多罪。好在病情稳定后转到骨科,孙__主任和王__副主任给做了椎体成形术,手术很成功,疼痛立刻消失。这边母亲还没出院,8月8号的凌晨12点半,3岁半的小儿子又发高烧,都说母子连心,真是一点不假,本来睡得挺沉,就感觉儿子呼吸急促,我一个激灵就坐起来了,一摸儿子,浑身发烫,打开灯,一量体温,39。1摄氏度,检查了一下,扁桃体肿大,连忙找到退烧药和消炎药,好在儿子很懂事,叫醒了一点没哭,很乖的把药喝了,让他多喝水,也乖乖的点点头,懂事的让人心疼。将近2点,儿子才退烧,睡了。早晨6点起床,儿子也跟着醒了,问我:妈妈,你要去上班吗?我点了点头,应了一声,儿子说:那妈妈你抱抱我吧,就一会。此时我的鼻子已经酸了,轻轻的抱起儿子,安慰了几句,儿子像只小猫似的趴在我肩膀上。6点半,我和老公准备上班了,摸了摸儿子的额头,又发热,测了一下,38。3摄氏度,体温又开始上升了,只能交代婆婆给孩子服药。作为中年女医生,真正体会到了这种顾不了家人的不易。可是,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一路走来,只能不回头,勇往直前。

医路前行,医生有我,一路汗水,一路拼搏。为生命相托,为健康护航,为初心难舍——我始终在路上。我是众多普通医者中的一份子,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和她(他)们一样,默默无闻,勤劳实干。在建党____周年之际,继承伟大革命先人的奋斗精神,为芸芸众生送去一份健康。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5

《“小黑屋”里的故事》

在几平方米的空间里,一张检查床,一台超声仪,一台电脑,是这里的“标配”。

为了让医生能够看清楚显示屏上的超声影像,诊室里面一年四季总是用厚厚的窗帘将光线遮挡住,屋里面始终黑漆漆的。

可能大家已经猜到了,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科室——超声影像科。

在新的一天里,超声影像科的候诊大厅已热闹如街市,而“小黑屋”内打开了机器,在等待开启的短暂时间中,“小超人”不禁在思考:今天又会遇到怎样的病例、怎样的病人、甚至怎样的病人家属?

患者:“哎,医生,我问你问题怎么爱搭不理的呢?你这个态度不行哦!”面对如此质疑,超声影像科的医生只能用最温柔的口吻告诉她:“并不是我态度不好,我既要探查你的器官,还有采集重要图像,如果遇到些异常还要做诊断与鉴别诊断,这些都要在这检查的短短时间内同步完成,所以只能抓住我需要的重点跟你沟通,刚刚只是在全身心的投入对你的检查和思考中,所以不要打断我的工作哦!”

患者:“你涂的这个粘糊糊的是啥?感觉好脏哦,会不会有害啊?”超声影像科医生赶紧告诉患者:这个是医用耦合剂,无毒、无味、无刺激,易擦除,不沾皮肤和衣物,不仅消除皮肤纹理凹陷处的空气,大大提高图像质量,也能起到减少摩擦、润滑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看得更清楚。

预约时,超声影像科医生告诉病人:“清晨来,不吃早饭!”患者:“我早上没有吃饭哦,我吃的面条”;“我也啥都没有吃,就喝了点牛奶”;“为什么就不给检查呢?”面对如此疑惑的病人,超声影像科医生只能抛开大段的理论,用最通俗的话告诉他们:吃了饭就会造成肠道气体增多,影响图像的质量,另外进食后胆囊收缩变小,就难以区分胆囊是生理性改变还是病理性改变,同时也影响胆囊内病变的显示。所以吃了早饭来做检查是会影响最终的检查结果的,当然,这个早饭包括面食、牛奶、糖果、饮料等等一切需要消化、会引起胆囊收缩的食物。

患者:“等候几小时,检查一分钟”;“涨好尿了又被喊出去继续憋,医生是不是看我不顺眼?”超声影像科医生告诉病人:这种病人不能做经阴道彩超;憋不好,周围组织推不开,子宫等看不清;憋太多,又会遮挡部分病变,只能反复找到最合适的检查时机。

超声影像科医生每一天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工作量,更因为需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交流,还要经常接受来自病人的不同情绪。或感激、或不解、或误解等等,当面对病人的负面情绪,超声影像科医生也从最开始的愤怒委屈逐渐趋于平和,甚至能在被误解与解除误解的过程中感受到沟通的乐趣。

在超声影像科,还有许多诸如交检查表、病人上交手表、憋尿变成接尿等等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当然,也有许多惊险或温馨的小故事。

20__年,在检查室发生了医生紧急关头抢救患者生命的一幕。48岁的糖尿病女性患者王某进入诊室行心脏超声检查,正当陈荣华医师为王某检查时,患者突发小便失禁,陈荣华查看患者发现其心脏呼吸骤停、无意识、颈动脉搏动消失、面色逐渐紫绀,情况十分危急,于是立即行心外按压,其他医务人员呼叫科主任沈文。沈文查看患者后,立即组织科内王轶璋、陈荣华两位医师轮换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同时电话联系急诊科、内分泌-血液科医护人员紧急支援。短短18分钟,患者复苏有效,经过多学科团队协作,及时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还有一件暖心小事件,一位调皮的候诊患者,大约7岁左右,不知怎么的大腿卡在两候诊椅间,拔不出来。家长着急,小孩哭泣,一时间候诊厅闹成一团,有人建议拆椅子,有人建议打110……科室前台护士赶紧通知科主任沈文,后来科室医生陈丽娟用一瓶洗手液当润滑剂涂在小孩大腿周围,大腿一溜就出来了,小孩和家长笑了。

在医院里,没有一个岗位是简单的。超声影像科每天人来人往,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超声影像科医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承担起全院就诊人员的超声影像检查。但是我们也有很多暖心的故事。我们就像“小暖阳”,照亮了每天工作的“小黑屋”,温暖患者也温暖了患者家属。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6

《微观世界里的坚守》

有人说世界上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

这个做出诊断的地方就是隐藏在医院众多科室里的病理科,充满了神秘和未知,被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称为“医学之本”。有人会问病理科是什么学科,搞检验的、管病历的?事实上这个学科并不年轻,早在南宋时期宋慈写了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栓塞、血栓”这些医学基础名词,是1920年由中国现代病理学奠基人徐诵明,将日本病理学家木村哲二博士的《病理学》翻译成中文后定下的。2020年国内的病理专家们也组成了新冠肺炎“病因诊断小组”,参与了这场抗疫战争的一线解剖尸检及病因研究工作。即使这个学科在其他医学专业中略显冷门,病理人依然在清苦的工作中坚守探索疾病根源,解除人类病痛的初心。

病理医师是一锤定音的‘法官’,来这里的人可能笑着来哭着走,也可以在挣扎数日之后淡淡的舒一口气。用同行的一句话说就是“悄无声息却关乎生死,平淡无奇却石破惊天。不同于内科医生满腹经纶包罗万象,不同于外科医生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不同于中医科医生望闻问切博大精深。”我们需要在显微镜的微观世界里找到各种疾病的蛛丝马迹,谨言慎行、明察秋毫,进行一场生命的审判。

或许在伟人的光芒中基层医院的病理人也能沾染一点亮色。从一个内科医生转做病理医生,起初我是动摇的,只能坐在显微镜前每天对着各种切片,那是多枯燥又寂寞的工作啊。后来诊断了一例早期胃癌,病人尽快做了剥切手术。因为癌症发现的早,胃和存款都保住了。当他跟我说感谢的时候,世界豁然开朗。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进而能及时治疗,这正是我存在的意义。也明白了每个医学专业都有它的特点,无论临床或是非临床,能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就是学医的初心。

即使每天在福尔马林的环境里,显微镜下的缤纷世界仍让人着迷。从一块块组织、一个个细胞的微观世界里寻找答案,抓住一个关键特点做出一个准确诊断,过程就如侦破一个案件最终抓到犯罪嫌疑人;从小的侦探梦和侠客情怀似乎都能尝到一点味道。很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来这个科室,这个学科难学且收入不高,工作环境充满了有毒化学物和各种散发着异味的人体标本,工作繁琐枯燥。一张病理切片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历时2-3天才能成片。医生在显微镜下反复阅读、不能遗漏任何细节,最终才能给出准确诊断。曾有前辈对我说“诊断中你不能有一丁点儿的粗心,即使是米粒大甚至头发丝粗细的标本都是病人经历种种痛苦才取得的,如果诊断错了、漏诊了,将影响他一生。”这个“金标准”的责任重大,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方法,所谓“医生中的医生”。只有真正钻入这个微观世界的人才能领会它的魅力,只有坚守初心、内心沉静、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诊断医生。

“我不一定非要长成玫瑰,我乐意的话,做茉莉、做雏菊、做向日葵、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戒掉浮躁,在微观世界里坚持静守,做那个我乐意成为的人。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7

王__,男,中共党员,神经内科主任医师,__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脑病科学科带头人、教授、博(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脑中风、头痛头晕、失眠以及内科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临床突出整体观念,常通过调理脏腑气机升降改善局部和整体的变化。尤其对小中风的预防以食药并用、健康指导为特色。

王__从医40余载,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第__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__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__医师协会国医杰出精英奖、省级医院最美医师、__省名中医药专家、__省第__批、第__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__省优秀医师、__省百名优秀定岗医师、__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__中医药大学师德标兵、荣获__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__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__省保健科技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

“你们饿了先去吃饭吧,我先看完患者再吃。”半天的门诊,王__教授要看50多位病人,而且有很多患者是从外地慕名而来。上午的门诊常常会看到下午两、三点钟,但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看完病号,绝不吃饭、休息。每每有人劝其限号或者中途休息,他回复的总是一句:“患者们大老远跑来找我,是对我的信任,而且还有病在身,我哪能就去吃饭了呀!”多年行医路,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王教授不止一次垫付医药费,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仁爱济世、爱人如己,真正践行了“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医路漫漫,青春力量永延续

“在医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永远是个小学生!在习医行医的曲折道路上,我们也应该永葆青春,活到老,学到老!”由王__教授组织创办的“医路青春”学术沙龙,十余年如一日,每周一晚上准时进行,风雨无阻。以王教授为核心,汇聚脑病科各级医师以及董玉江、徐灿坤等院内同仁,甚至山大哲学教授等院外大咖,共同给研究生、规培学员传道、受业、解惑。沙龙分设专家讲坛、研学交流、病例分享等多个板块,融汇中西医知识,为青年医师提供学习、讨论的平台,在院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中西并重,守正创新,祖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正需要这样的“青春力量”!

诠释担当,立足实践砥砺行

“住院医师,这是考验你们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大夫的黄金阶段,非特殊原因应一直在院在岗,这是对每一个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王__主任曾在交班时向新晋住院医师们一一叮嘱。从医40余载,王__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为第一准则,注重青年医师临床能力的培养,交接班汇报、日常查房、病历汇报、病历书写及危急情况处置等各个方面都力求严谨、专业。任副院长一职期间,坚持每周出诊,节假日无休;参与多科室疑难病例讨论、交班查房;组织并带领疫情防控小组走进各科室开展督导检查工作。不断深入钻研业务,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实力为己任,勇于担当、敢挑大梁,为青年一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日复一日,王__教授始终秉持赤诚之心为青年学子传道授业解惑,指引他们成为明医德、有温度、敢担当的医学接班人!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8

最近“关于唐医生的的一切”这个电视剧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我家里也有一位唐医生,不过他不是心血管病科的医生,而是ICU里面的医生——唐__。

在大家的眼里,医生不仅仅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给无数人带来幸福,而且也是有实力可以与死神抗争的人。所以在重症监护室里,工作的细致和病人病情已经让他学会了很多普通病房没有的技术,我还清楚的记得他第一次置管成功,在和我分享着他着置管过程中的一丝成功的经历,看着他诉说着这些经过,我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家属,非常能理解他内心喜悦,其实他的想法很单纯,就像小孩子做对一道题那样简单,既可爱又可笑,到后来的每次置管都得心应手,他也还是一样我面前“炫耀”,虽然我嘴上很少夸赞他,但心里却默默的为他高兴,因为医生的常态在奔跑,因为有目标的医生才会奔跑,要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去治愈病人,没有目标的在流浪,因为不知道要去干什么,所以我想促使他继续学习,不断的努力,就像他为了完成第一台血滤,他要守在床旁,不断调整参数,哪怕是连续48小时,他也丝毫不怠慢,对于这份不一样的工作他态度非常谨慎,因为他和我说过这是关乎生命的事,也许是关乎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所有他必须认真负责!同时工作中能让他的开心事也很简单,也许是一次置管成功,也许是一次血滤达到治疗效果,因为我们都知道这种成就感来之不易,同样的有开心也有烦恼,有时候经过一夜的忙碌,看到病人的情况慢慢的好转,各项指标逐渐恢复,但是由于患者家庭的各方面原因,也没能坚持到最后却放弃了,作为一名医生也非常失望难过,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明显的感受到这是他内心最失望的时刻,当然另一方面也非常了解家属的放弃治疗原因。在家属的心里他是一位好医生,每一次接到病人家属的电话,他都会耐心的解释家属的每一个问题,家属的每一条微信他都会回复,所以这些在同为医务工作的我眼中,他已经做到了负责,后来我就问他,你上班这么久最开心的是什么哪件事,他很坦然,“当一个病人躺着进入重症监护室,然后坐着轮椅脸带笑容出去,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到后来出院他们家人还给我们科室送了锦旗”,我笑了笑,这就像是我们同为医务人员,我们常怀感恩之情,因为有目标的医生才会感恩,感恩病人的信任、感恩同道的帮助、感恩领导的支持,这种快乐,不单单只是因为送了锦旗,而是治疗达到预期目标,也得到病人和家属一种肯定。

这也许就是我和唐医生的生活趣事,可以以任何一种方式聊天,也能了解彼此的内心深处,这也许是别人甚是羡慕的生活,因为我们都可以理解相互的不容易,一直以来我很感谢他的理解,我的晚夜班只要他休息,会准时接送我上下班,这么多年如一日的陪伴,我还是要对唐医生说:谢谢你。由于我的上班时间早半个小时,所以他每次都要追随我提前来到医院,他也习惯了早来医院,但是由于时间的不确定性,有时候也会提前离开家庭聚餐,离开孩子的成长快乐时间,记得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视频聊天中,外公问,你爸爸哪里去了,她说,我爸爸到医院“抢”病人去了,逗的大家哈哈大笑,只有我含着眼泪的笑着,因为我明白这中间的心酸,很感动她这么小还能记住爸爸去医院的原因,只是表达不全,因为我知道这么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抢救病人的概念,所以我每次都要和孩子解释道,爸爸是去医院帮助病人去了,这样他们才多少了解一下自己爸爸的工作,慢慢的他们也就明白了爸爸去医院的工作性质,也能接受爸爸随时缺席。即使这样,也不削减孩子们对他的喜爱,因为平时只要有空他就会和孩子们一起互动玩游戏,知道女儿的胆量小,就经常带她去黑旮旯捉迷藏,后来女儿也确实不怕黑,所以女儿也非常喜欢她爸爸,再后来一回家就带儿子踢球,以至于他儿子一岁多看到爸爸就只会说“打球”,所有在孩子们的心里,这个爸爸陪伴是非常幸福的时刻,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对工作中的负责,对家庭的责任感也是你一步步的成长历程,在今年的第五个医师节的到来之际,我以这个特殊的方式表达我对你节日的祝福,也同时致最伟大、最平凡、最值得歌颂的医师们,愿你们所付出的艰辛都能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医者,医人医心医社会,全凭仁心仁术;师者,师法师范师自度,弘扬医德医风;节者,节日节仪守节操,技艺薪火相传。有一种阳光的微笑,能驱赶病魔;有一种忙碌的身影,伴着黑夜直到天亮;有一种平凡的鼓励,让无数人看到希望,祝医生们节日快乐,愿你一生幸福!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9

自学医以来,所见医患事件众多,无数次静心考量,何为我所求。直至求学生涯中遇到我的导师——__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院长徐__教授,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目之所及唯一一个静心思忖的身影。他所问不多,面无难色,让我不禁想到“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

徐__院长省病诊疾,至意深心,待病人如亲友,日复一日,未曾半分懈怠。我等跟师多年,抄方数载,师常教而导之:为医之法,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心存芥蒂,邀射名誉。诊病中凡遇贫困疾苦之人,师常免费为其诊病去疾,或叮嘱挂普通号并助其取药。如今,前来就诊病人越来越多,无一不赞吾师医术精湛,医道至仁。师平时工作繁忙,仍坚持出诊,未曾间歇一日。师常诊病至下晌,尽数诊毕后方得片刻休息。曾有一外地患者慕名而来,到诊室已是午后两点,师听闻后即刻起身前往诊室,诊治结束后方回办公区继续处理院内事务。师常说:医者,要担得起“健康所系”的使命,对得起“生命所托”的期许。疫情紧张期间,更是第一时间通过对新冠肺炎病人的症状、发病机制和特点分析判断,参照有关中医温病和伤寒论的经方,制定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中药处方,立即免费向社会推送,并提供给相关部门;同时,作为医院院长,积极组织防疫抗疫,加强科室管理及院感控制、强化督查检查及全员培训,使全院防疫抗疫工作规范有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吾师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中,让我们深切感悟到医者志存救济的信念和使命。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中说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虽然中医发展障碍重重,医患矛盾层出不穷,我们虽不是执擎人,却坚持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发光,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10

《第一次,无数次》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初中的英语课上,英语老师为了活跃班级的氛围,要求大家接龙说出“以后要干什么”。轮到我,我说:“Iwanttobeadoctor。”也许曾经无数次的说过,我长大了要当老师,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我长大了要……但那个夏天的英语课,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提出“我想当一名医生”。也许这个愿望早已因为成长的经历在心底生根发芽,第一次提出以后,接下来的无数个日子我都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01、我,如愿了!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第一次踏入医学院的大门,我们在医学实验楼庄严宣誓。从那以后满腔的热情因着一股特殊的力量全身心投入医学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有时候难免枯燥乏味,但是医学院的同学们总喜欢抱着厚厚的蓝本本往返于山樟树的夹道,一路径直走向自习室,走路带风,神情专注,每个人心中仿佛都有一种信念。有一种上头,就是我们一起探索人体的奥秘。

第一次课间见习,第一次临床实习,第一次以住院医生的名义踏入医院的大门,身披白大衣,总是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那是梦想得以实现的喜悦,那是一路走来初心不变的坚持,那是肩负使命的责任感。临床和课本总是不尽相同,虽在学校对有些疾病的症状、体征默念过无数遍,但是第一次独立接诊病人,第一次开具处方,第一次值班独当一面,第一次面对危重病人,总有些措手不及,幸而在前辈的指点下都能顺利应对。

这无数个形形色色的第一次,也迫使我不断督促自己掌握新的知识技能,以尽快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去。

02、我,成长了!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当我第一次与患者握手的那一刻,我就愈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临床工作中有很多的可能,也有很多的不可能,曾经也想像“实习医生格蕾”里面的医生一样面对各种疑难杂症,都能拔丁抽楔。现实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各种各样的疾病表现,他们带着无助的求助的目光,紧紧握住你的手,希望能得到救治。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会竭尽所能,为患者解决病痛。生病的人总是焦虑的,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都是抚慰他们焦躁不安内心的良药。当就诊结束时,总能听到“谢谢”两字,这无数次的“谢谢”成为了我以后不断充实自己,突破自己的强大动力。

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个第一次,也曾彷徨,也曾迷茫,也曾无数次的鼓励自己走下去,才能看到天使的笑容。

第一次,脱口而出的梦想;第一次踏入梦想的学堂;第一次披上梦想的战袍;第一次让梦想成为现实。

无数次过关斩将,无数次收获信任的目光,无数次得到肯定的赞赏,无数次被紧握着的双手。

无数个第一次和无数次汇聚成了一道光,光照射的方向就是我要追逐的方向。

值此医师节到来之际,祝所有的医师同仁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心中永远都有那一道不灭的光。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11

我是一名医生,一名中医大夫,我觉得在职业生涯中最幸福的事,不是发奖金工资的那一刻,也不是获得某个荣誉的时刻,而是病人复诊时的那句“大夫,您治疗后我的病好多了”,我感觉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曾经说过,最好的职业需要符合三因素:即时反馈、社会价值、不断晋升的阶梯。作为医生,为病人开药、针灸、手术治疗后,病人病情好转痊愈,这就是即时反馈,而这种即时反馈的幸福感更激励着医生继续精进。我有幸做了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之一,时时会有这种幸福感。

中医二十余年,中医临床十余载,因为喜欢所以努力,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为了追求这种幸福感,我一直不断努力,有凌晨三点半赶火车赴外地学习的经历,有白天学习跟诊完后坐夜车赶回第二天继续门诊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不善于背诵的我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做到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通篇背诵,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但苦中有乐,我喜欢在中医临床中见招拆招、布阵点兵、理法方药一气呵成的感觉。在诊治病人时突然书中某个经典条文跳入脑海中、又解决了某个疑难杂症、病人痛苦减轻时,心中的喜悦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记得曾经诊治过一个仅4个月大的喘憋性肺炎婴儿,那是一个冬天的清晨,我接到了一位二胎妈妈的电话,说自己小儿子白天就有点打喷嚏,当时并没在意,没想到半夜孩子突然剧烈咳嗽喘气,也不吃奶,一直哭闹。因为做过几年的小儿科医生,第一反应这是小儿喘憋性肺炎,也就是毛细支气管炎,属于小儿急症,若病情持续加重会出现心脏衰竭。我告知患儿妈妈这不是普通的感冒,需要马上到医院儿科就诊。患儿妈妈坚持要先到中医科找我看,因为她的大儿子平时感冒发烧都是我诊治的,这次二胎怀孕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调治,看病时间长了也就处成了朋友,非常信任我。

我赶到医院时,她已经抱着孩子在诊室外等候了,这时患儿一阵阵呛咳,嘴唇略有紫色,我赶紧拿出听诊器,一听满肺的罗音,心率170次/分。我迅速告知家属病情,并建议到儿科住院进行雾化、输液、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必要时进行抗心衰治疗。患儿妈妈一听要住院打针就开始掉眼泪,问我能不能仅中药治疗。我说这是小儿急症,吃中药怕有风险,并且要随时观察,严重了怕有心衰危险。“李大夫,我相信你,你大胆治吧,如果不行我随时来医院。”因为患儿家长的信任,我决定试一次,患儿舌苔白白一层,口里还不断吐着泡沫,鼻子哼哼的不透气,一摸身上汗出不多,这是典型的表寒里饮的小青龙汤证。我开了两剂颗粒中药,叮嘱服药注意事项后,患儿家属便离开了。

但做医生不是开完药就结束了,而是随时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尤其是急重症病人,大夫始终担着一份心,担着一份责任。中午下班后我便打电话给患儿妈妈,得知患儿咳嗽次数少些了,能平躺下了,我放心了不少。只要有时间,我便询问患儿病情,叮嘱注意事项。第二天下午快下班时,患儿妈妈兴冲冲地来到诊室,脸上满是欢喜,原来患儿咳嗽喘憋症状基本消失,能吃能玩了。继续服药几天后,患儿咳嗽喘憋症状消失,面色红润,听诊肺啰音消失。患儿妈妈说:“谢谢您李大夫,通过中医治疗让孩子少受罪!之前家里人强烈要求去输液,现在我们一家人都很认可您,认可中医!”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溢满了我的心田,谁说中医是慢郎中,我很感谢患儿家属的信任,也由衷地感受到医患间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还有一次,一名阴道流血20多天的中年女性,来就诊时面色暗黄,月经量大到每天要换十多块卫生巾。据了解,患者在上级医院就诊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厚,经西医刮宫治疗仍流血不止,建议子宫切除,而她不想切除子宫,我当时感觉责任重大,如果服中药也无效的话,就要面临子宫切除了,我知道这对女性来说意味着什么。仔细诊察病人脉弦,最近心烦急躁,为中医肝不藏血,为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证加蒲黄仙鹤草,先开药三剂,患者服用至第三天,大血块基本消失,月经量减少,继续服用二剂后,月经干净。这止血速度令我感到惊奇,我并没有用很多止血药,而是根据病人的体质辨证论治。中药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效果是很好的,有时效果不好不是中医中药不好,而是自己还没有掌握其中的内涵。黄帝内经曰:“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所以我经常用此话提醒自己,时刻保持一颗谦卑心。

这样的幸福时刻还有很多,但因人体及疾病的复杂性,在中医治疗急症复杂疑难病方面,我仍是一个小学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因为有对生命的敬畏,有对中医的无限热爱,有为病人解除痛苦时的幸福感,吾将继续从经典中学习,从前辈的经验中学习,从病人身上学习,继续上下而求索。

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系列征文 篇12

《我的中医传承学习之路》

驻足回望,我的中医的思想启蒙,可能得益于我的母亲,她虽不是医生,但从小她就喜欢给我讲许多外婆治病救人的故事,以从事中医10余年的视角观察,我外婆当年在农村的土办法,有很多中医、巫医的影子。比如,过去农村小朋友常得一种病叫“瘅”(注:读音dan,一声,与教材定义有出入,为当地农村叫法),其病证表现为腹胀如鼓,消化功能下降,继而出现发热,幼儿溢奶,小儿饮食不下,重症者逐渐消耗死亡,而外婆有一门手艺,可以治疗此病,方法为:首先为患儿腹部进行局部手法按摩,使其腹部浮现脉络,其次用香油顺着腹部的脉络进行刮痧,一天一次治疗,3-5天后,患儿可恢复如常,严重者需配合腹部小血管刺络出血,期间必须有条件的禁食,如因患儿哭闹索食,而父母给予哺乳,病情易出现反复,疗程延长,甚至出现治疗失败。有一次,我外公因胃病住院期间,在医院的厕所遇见一位男同志在偷偷哭泣,询问后得知家中有一患儿,经医院救治后,病情得不到改善,医生已经下达病危通知书,家属已经决定放弃治疗,所以心有郁郁伤感,外公是个退伍老兵,也是个热心肠,详细询问后感觉十分像“瘅”,于是乎直接把人带到自己病房,让外婆再次评估,那个年代的医患关系和谐,百姓大都心存正义公正,但毕竟一农村妇人,也没有文化,甚至不识字,医院医生都看不好的病,也不敢接受帮忙治疗,但是患儿家属直接放话出来,我们已经放弃治疗准备回家等待死亡了,“死马当活马医”,后果不怪,于是外公甚至提前办理出院,带着外婆和患儿一家回到农村土房土屋内进行治疗,奇迹往往令人感动,1周后,患儿奇迹般的痊愈了,可正常吃奶,饿了哭,吃饱了睡,有大便,一切正常,为了谨慎起见,在老家又观察了3天,确定没问题后,患儿一家高高兴兴的返家了,事隔3月,患儿家属带着一筐鸡蛋上门致谢(那个年代鸡蛋应该是最高规格的谢礼了),外婆拒绝收礼,家属甚至要跪下磕头,外婆才收下那框鸡蛋。现在看来,这其中有中医外治法刮痧手法、刺络针法,而且对于疾病的预后判断,也有中医视角的判断方法,尤其刺络时出血的颜色,对于患儿是否可以进食有着重要的意义。

老母亲不会外婆的独门手艺,但是农村中常用刮痧、揪痧手法是非常娴熟的,在我成长过程中,无数次品尝这门手艺带来的治病效果,每当因受凉、受寒后出现发热、头身酸痛等症状,老母亲都会给我先刮个痧,若严重时出现恶心、乏力、不思饮食时,还会加用揪痧,操作完被子捂一下,出点汗,基本上第二天又能愉快的上学去了,这门手艺门槛比较低,体会的次数也多,所以在我高中时期,已经能从中医技术上得到成就感。高一军训,高温训练加冷水洗澡,有个同学军训时直接晕倒,畏寒头重,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当时班主任和教官都比较慌,急着去找队医了,我也是情绪上头,没管后果,送了一套揪痧服务,1分钟吧,同学悠悠醒转,心中已无恶心感,并要求喝水,等队医来后,已经能够正常行动,只是揪痧的痛是很刻骨铭心的,这个同学表示能记住我一辈子。

真正的中医启蒙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的老师,讲完气、血、阴阳、五行等基础概念后,问了我们一句话,“你们能理解吗?不能理解?这不科学?说对了,我们中医就是不讲科学”,当时,我被这句话深深的震惊到了,也是因为这句话,我的中医思维似乎被打开了,科学,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发展的、思辨的、不断修正错误的一个思维理念,科学是动态改变,不是死板的、无灵魂的复制。中医的阴阳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生命现象,但它也不完美,所以又有五行理论补充,在中医经典中,也不是一种观点、一种体系就可以把生命科学给解释研究清楚,但是中医的理论框架的确是完美的、逻辑清晰的,解释不清、理解不了,不是理论的错,是作为人的个体的高度与深度不够,所以在从医后,总有同道前辈主任会感慨,每一次读《内经》都有新的收获,我想按照临床规范去做,我们能作一个好医生,但如果能做到圣人所言“温故而知新”,不断的从临床-经典进行迭代循环,才能做一个好中医。

我的导师史__教授已于去年十月驾鹤仙游,在我的中医之路上,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领路人,老师的师德助我选定的从医的方向,在本科实习期间,第一次轮转在呼吸科,正好遇到老师查房,第一次有临床教授手把手教学,教我们这帮实习生怎么听诊,教我们怎么望舌,教我们体会脉象变化,第一次我感受到了中医在临床可以这么用的,极大的奠定了我的中医兴趣;老师的医术令我向往,在跟师的那段研究生岁月中,多少例西药搞不定的疑难杂症,配合老师的方药后就顺利转归,使我在中医之路上能够看到光芒,疾病总有办法,搞不定不只是疾病难,还是医者思路不够开阔,在老师那里,我学会了附子的使用,而很多中医被西医药典所限制,而不敢用附子;老师的中医热情一直感染着我,他的每次查房,他的每次演讲,都使得我们中医学子坚定中医信心,不惧挑战,在从医路上中西医结合,积极使用中医方法解决临床问题。

__市中医医院呼吸科是我发挥中医、施展中医、精进中医的平台,帮助我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临床中医师。有了前主任孙__教授的包容,让我平稳度过年轻气盛、谁都不服的年纪,有了__主任的信任,我才得到了如此多思考锻炼的临床机会,有了周运海主任的帮助,我才能够取得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有各位同事们的协作和氛围,我才能够有时间去思考中医、训练中医技能,逐渐也得到了医院的认可,甚至帮助我搭建青年中医研讨平台——“青椒中医”,慢慢的,我的中医之路也随之越走越宽。

“青山不负、不负青山”,展望未来中医之路,还得不断学习与思考,切实运用于临床,将我们的病人作为最好的老师和最紧密的战友,共克难题、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