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1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锄午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只因李绅写下了这句话,而我却刻骨铭心,让我明白了浪费粮食,非常可耻。

小时候我十分挑食,这便让我的父母很操心。邻居们也纷纷来劝我,可是没人能劝动我。直到有一天,哥哥对我说:“妹妹,我带你去田里玩,好不好?”我开心地答应了。到了田里,哥哥让我往前面看,我一看,有很多农民伯伯都在收麦子,我问道:“哥哥,这有什么好看的?”哥哥说:“你好好看,这些农民伯伯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地种出这些粮食,就是为了让我们吃上一顿顿美味的饭菜。”接着又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妹妹,你不仅要会这首诗,更要读得懂这首诗的含义。”回到家,我就跟父母认错,说再也不挑食了。从那以后,不仅不挑食,而且每次吃饭都吃的干干净净。吃过饭还主动提出刷碗。

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2

《惜食》

当你不再为吃饱而发愁时,你可曾意识到,中国人对于饥饿的记忆并不遥远?当你看到满屏金黄,粒粒饱满的粮食时,是否会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xx个世界粮食日,袁隆平科研团队在青岛、内蒙古研发的海水稻也陆续迎来了丰收。袁隆平在采访中表示,“作为90后,我有一个小目标,耐盐碱水稻计划十年内发展一亿亩,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我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和我的助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如果有一半的稻田种上了杂交稻,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一个小目标和禾下乘凉、全球梦真是太美了。

然而你认为饥饿离你很远,但却是有些人经历的日常。2018年,全球超8亿人没有充足食物。70年来,中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和约占世界1/4的粮食产量,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也为世界粮食事业作出“中国贡献”。浪费、隐性饥饿、膳食不均…我们仍面临不少挑战。

惜食,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古人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一直在我耳边回响。顷刻间,如烟的记忆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回味,让我珍藏,让我体会出人生的真谛。古时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如今的国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但仍忘不了小时候爷爷奶奶讲过的那段吃观音土吃树皮啃草根的日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食,在我们如今的行动中。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作为在校的师生,我们也许没有增产的农业技术,也不具统计规划粮食的能力,但每个人可以做到的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节约粮食,拒绝浪费,从自己做起。惜食,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份责任。现在物质丰富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忆苦思甜珍惜当下节约粮食,爱粮节粮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全社会更多人的参与。珍惜粮食,杜绝浪费,靠的不仅是规范,更是自觉。抵制浪费,践行节约的关键在于意识的培养和行为的养成。爱粮节粮,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惜食,在我们永恒的主题里。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旨在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呼吁人们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并进行更合理地粮食分配,以消除饥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也是我国第29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首日。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据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当你悄悄将食物倾倒进垃圾桶时,可曾想过此时有多少人正忍受着饥饿带来的痛苦。做不到像袁隆平教授那样以科学造福于民,但我们却能珍惜一粥一饭,感怀农民的辛勤耕耘。无论丰欠,珍惜粮食都是永恒的主题。让我们一起做生活中的“光盘侠”,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惜食,更在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里。如果你看到那些农民的手,你是否也会心里一酸?我们手里倒下的是剩饭,然而流走却是农民伯伯的血汗。俗话说: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你挥霍的,正是别人渴求的。米粒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游戏。饮水要思源,吃饭更当节俭。清风吹过希望的田野,金色成为乡村田间的深厚底色。这抹亮色寄托着我们对仓廪丰盈、生活美好的希望,也指引着耕耘者们不懈努力和奋斗。

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惜食,我们永远在路上!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3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节粮是一种美德,先有古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慨,后有老师“不能浪费粮食”的谆谆教诲。从古至今,粮食一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从小接受过很多关于节粮方面的教育,但衣食无忧的我并没有真正在意,直到我在网上看到一串惊人的数字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节粮的重要性。据统计,每年全球浪费粮食总数近13亿吨,可以养活约27。7亿人口,约占全球人数的34。6%,但同时,全球还有8。2亿人面临着饥饿,想到曾经被我倒掉剩下的米饭,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回想起在课堂上我们学到“粮食的生产步骤”一文,从种植、浇水、施肥,再到防虫、收割、晾晒,最后存储、加工,才变成了我们吃的粮食。步骤繁多,每道工序都包含着许多人的付出和努力。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足蒸署土气、青灼炎天光”。如果没有农民们的辛苦付出和加工厂人员的勤劳,就没有我们餐桌上可口的佳肴。我又一次觉得农民伯伯十分伟大。粮食是他们辛勤劳作的结晶,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浪费粮食呢?所以吃饭时我也尽量吃光盛的米饭,因为我不想浪费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一女易斗粟,一儿钱数文”,古时候的流民吃草根,啃树皮,没有粮食的生活那么不易,而我们现在,丰衣足食,根本体会不到那时疾苦,和那时比,浪费粮食的行为,这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啊!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被浪费的粮食约为3500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一年总产量的6%,平均每人每餐就会浪费93克,这是一串多么让人震惊的数据!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光盘行动”,让我们意识到浪费食物的可耻性,让我们努力把节粮的美德代代相传下去。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此,我向全国中小学生呼吁:节约粮食、从我做起!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米、每一碗饭,让节约粮食成为我们的习惯,把勤俭节约的美德传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4

《粮食日-随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生在农村,土地是我最亲密的伙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田地里干活是那些最欢乐的时光之一。我喜欢清晨的露水,喜欢微风轻拂铁杆喜欢小虫子在田野间乱蹦乱跳,喜欢淡淡的清香。我喜欢你是我想象中的模样。

一点点的长大,我发现自己更加喜欢田地。我开始加入到收粮的行列,我好像看到了那些丰硕的果实在相互攀比,只为博农民们会心的一笑。我在丰收的喜悦气氛中睡去,在梦中,我向那些拼了命长大的果实们一一道谢,我们好聚好散。

后来,我离开农村,离开农田,去城镇里上学。那里绿瓦红砖,多了一丝气派,少了一丝生机。我知道,我可能要永远的离开那片农田,我知道我和它的联系会渐行渐远。但我还是会时常想起我和它的某一次对话。

城市化不断推进,农田被各式各样的建筑占据,庄稼被连根拔起,我的心被刺痛,我一点点的失去最亲密的伙伴,一声简单的告别也没有。但是我知道,在遥远的某个地方,还有一些我的伙伴,它们被珍视,被依赖,被善待,这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根,没有农业支持的国家会走远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失去农业支持的中国,失去了树立的根基,怎样在如此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披风斩浪?。

作为一名大学生,特别是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们都更应该尊重,以及热爱粮食。粮食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敬佩粮食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在我们目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存在着饥荒,有人在为吃饱肚子而烦恼,有人再为活下去而殚精竭虑。都说人,生而平等,可有人一出生就在为粮食担心,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浪费,还有什么资格不去尊重粮食?

很幸运,我可以成为一名粮食行业的参与者,很高兴我可以和粮食有更多的亲密接触,很高兴我可以把我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让他们加入的节粮爱粮的行动中去。我们的理念会踏遍祖国的每一片大地,我们永远骄傲自豪。

如果有来生,我想成为一刻种子,随风起舞,去到那个向往的地方,为世界添一份生机。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5

《我是一株稻谷》

我是一株稻谷,在我睡眼朦胧时,是甘甜的春雨唤醒了我,我大口喝着甘甜的雨水,只是为了冲出土地,见到光明,因为地下实在太黑了呀!我只能努力地长,努力地长,蚯蚓弟弟也来帮我松土。终于,我像捉迷藏的孩子一般悄悄地从土里探出了头,天是蓝的,草是绿的,花是万紫千红的,多么美丽的世界啊!地下的天地和它根本没法比。

我看到世界竟如此美丽,更加开心了,也更加努力长高长大了。农民伯伯每天都会来看我们,他会来帮我们松土,看我们身体如何,有没有虫子伤害我们。艳阳高照,农民伯伯每次都累得汗流浃背,我看见他们累成这样的时候,心里都会想:我一定要快点长大,长得又高又壮,结出饱满的果实来回报他们。

到了秋天,我果然结出了丰满的果实,沉沉的稻谷让我不得不弯了腰。收获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农民伯伯的笑容,我也开始期待未来:我会被卖到镇里,然后被吃掉吧。听上去有点可怕,但被吃掉就是我生命存在的意义啊,而且仔细一想,如果人类没有我们就无法饱腹。这样子想,倒是我们救了他们。

我被卖到了一户人家里,他们把我装在米缸里,等到饭点了,我就被做成了香喷喷的米饭,晶莹饱满,让人看上去很有食欲。我想:我马上就要实现我生命的意义了,我要为人类奉献自己了!可是,等我被送到饭桌上时,我看见了一家三口坐在桌子前面。看上去爸爸妈妈吃得都挺好的,但男孩只吃菜不吃饭,等到喜欢的菜吃完了以后,把筷子一放,就跑到房间里了,爸爸妈妈也懒得管,继续吃自己的。我继续躺在碗里,等啊等,等到他们收拾碗筷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什么。我天真地想着,他们是要把我留到下顿再吃吗?很快,我被就被他们倒到了垃圾桶里,随着我被一起倒下来的还有刚才他们吃剩的饭菜,这些菜可都只吃过一遍,还很新鲜呀!我很疑惑,也很愤怒:嗯?为什么要把我倒掉?为什么不吃了我?你们不吃也可以给别人吃啊!吃不了,你就不要做这么多啊!

明明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地把我种出,我也这么努力的长大,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和农民伯伯努力的结果?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多少人没有饭吃?有多少人饿死?现在时代是变了,但也不是浪费粮食的理由,为什么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不但不心怀感恩,反而对其破坏、浪费?实在是令人不解!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6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

民以食为天。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吃饭时不剩饭剩菜。妈妈说我们国家每年浪费掉的粮食可以让两亿人吃上一年。“怎么可能?”我有些不信。于是我开始留心观察身边浪费的现象。

我发现:在学校里,虽然老师不断在班会上强调,要节约粮食,要光盘行动,但总有个别同学趁老师不注意,把碗里还没有吃完的饭菜倒掉了,比我还高的垃圾桶竟然装满了剩菜剩饭;在大街上,总有小朋友把吃剩下的食物、零食随处扔掉;在餐馆里,叔叔阿姨们总是点很多很多的大鱼大肉,用餐结束后,桌子上有很多菜几乎都没吃……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俄乌战争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网上有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挨饿。所以,虽然我们不用挨饿,虽然这些事离我们很遥远,但如果我们再浪费粮食,那就是可耻的行为。

现在我终于明白爸爸为什么每次都把碗里的米饭吃得干干净净,妈妈为什么总是把吃剩的菜留着第二天吃,他们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要节约粮食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其实节约粮食并不困难,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从认真吃完每一餐开始,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点儿粮食,全国一天就能节约几吨甚至几十吨粮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我们义不容辞!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7

《我是一颗种子》

我是一颗种子

我梦想用全部拥抱大地

我梦想在田野肆意生长

看瓢泼大雨翻腾

看烈日炎炎挣扎

我将上帝赠我的枷锁斩断

听着孤独与寂寞

迎接夜色到来

我是一颗种子

我与自由相爱

我与流浪结识

听云朵在空气嘶吼

听风声与人们告别

我将天空赠我的桎梏撕破

伴着尘埃与污秽

坠落荆棘重生

我是一颗种子

我从世故人情的网中挣脱

我从愚昧无知的深渊跳出

伴清愁的星星

伴凝霜的枯藤

我将大地赠我的铠甲咬碎

用晨曦中摇曳的余光

洗涤生命赞歌

我是一颗种子

轻轻地

从世界的角落敲了敲

这世界的窗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8

《不忘“粮心”,方得安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为此,我们更应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只有不忘“粮心”,才能方得安心。

珍惜粮食,才能真正体会风物之美。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管子》中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人就已经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节约的重要性。战国时期,秦穆公问属下杜由余曰:“古之明王得国失国何以故?”由余答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约正是一种策略,而骄奢则会导致一个国家走向灭亡。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以节俭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御寒,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俭以为荣,奢侈为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们从小就知道,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餐桌上的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的节约意识还有待提升,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出现了粮食短缺,这也在为我们敲响粮食警钟,我们需要培养“有时常思无时苦,丰年常积灾年粮”的忧患意识,要做到常怀节约之心。

勿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宣传活动流于形式。一些学校要求学生背诵等的做法,可是只是流于表面工作,我们应力戒“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应付心态,一旦出现这样的应付现象,就需要严肃问责,才能确保校园餐饮浪费的宣传做到实处,工作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节约习惯,让节约蔚然成风。避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一阵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的重要方式,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避免“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成为一阵风,要变成常态化的工作,努力让学生增强节约意识,大力提倡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中国人朴素的生活方式。

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粒粒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发扬节约粮食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要懂得爱惜粮食,人人有责,杜绝浪费从我做起。二要懂得量力而行做榜样,光盘行动要牢记。三要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尊重劳动者的成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者辛苦劳作而得来的,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文明用餐、杜绝浪费是我们要践行的准则。在国家日益富强的当下,尽管我国已经多年来实现粮食大丰收。但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活在这样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更要知冷暖,懂节约。

我们都有一个中国梦,我们都向往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在国家的号召下,让我们一起不忘“粮心”,得以安心!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9

《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泱泱中华自古谓以重农之国,以粮为本,顺民以食为天,而得延续华夏文明五千年。而今,在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旧严峻之下,总人口近14亿,人均粮食年消耗超千斤的中国无疑是要面对解决口粮问题这一巨大的挑战。

正值第xx个世界粮食日之际,“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原来,不惧世界风云变幻,笃定的中国自有答案。

是啊!无论中国人口多么庞大,我们都应该有信心、有决心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人民实现幸福安康。中国人应该发展好粮食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历史教会中国,要牢牢端着中国饭碗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难忘的“一穷二白”时代。老一辈的人总会存留着这样的记忆:各种粮票、物资供应贫乏、难捱的饥荒、计划经济。那时的中国大地刚摆脱战争摧残,经济发展极度困难,很多人都处在饥荒中。为解决粮食生产问题,我们尝试了土改、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历尽艰辛,终于从血泪中探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改革开放的春风迎面而来,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上了快车道。最终实现从1949年的年产2263。7亿斤到1978年的6095。3亿斤的猛增。1987年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生生打破了建国初,美国国务卿艾尔逊对中国无法解决粮食问题的预言。而2014年以来,我们更是迎来了喜人的粮食十一连増。14日下午,中国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是国家大事的战略定位,并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展望了未来粮食安全政策措施。

中国携着历史所授予的宝贵经验,在时间不息的车轮中,不断行动,终于铸就今天世界瞩目的第二大经济体。而在不远的2020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在这粮食高产的基础上让人可期!中国未来实现零饥饿让人可期!

饭碗不仅要端牢,更要端好

前几年的“毒奶粉”和“吃皮鞋”事件想必大家还历历在目。有人笑称道:“中国人大概就是小强的体质。”但自嘲之后,我们的心情其实并不轻松。那些因劣质奶粉生病的儿童可能就此耽误一生,那些视孩子为生命的父母怎样的痛苦我们不敢想象,那些有害食品积攒在我们身体里的毒素或许就会在下一秒击倒我们。带着对食品安全的质疑,试问我们如何敢去品尝?如果连国人都对国内饮食健康感到不安,试问中国粮食又如何走向世界?中国粮食安全即是中国质量、中国标准的体现。所以,中国人不仅要端牢,更要端好自己的饭碗。

2018年,“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通过,细化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和问责力度,逐步将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靠拢。此外党和政府也以更大的力度将“严密监管+社会共治”落到实处。无数国人将会参与进来,共建中国食品安全。

是的!中国正在用行动维护健康饮食。未来在食品监管体制的不断健全下,中国势必会打造越来越健康的饮食。

中国饭碗要装满中国粮食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描绘出了许多奋战在粮食科研工作第一线心中的梦境。未来中国粮食该怎么走?将如何创新下去?这些问题让他们魂牵梦绕。今日上午,袁隆平院士对着镜头说出了他的两个愿望:一是杂交水稻可继续高产,实现“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像袁院士一样有志于助力中国粮食未来化、世界化的科研大将们如今也在国家积极号召下,随粮食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下发挥作用。如高建芝课题组有关粮食烘干塔余热回收的结果,无不彰显了中国粮食发展的节能化、现代化趋势。

未来的中国粮食怎么样,中国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就怎么样。所以,我们定要将中国饭碗装满我们中国的粮食,让世界看到中国粮食是怎样,中国又是怎样!

天地“粮”心,珍食莫蚀。在全球救济危机环境下,中国秉承中国“粮”心,正用行动端牢、端好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食。不惧世事的变幻、天生的不足,中国有决心、有信心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10

《跪着割麦子的父亲母亲》

随着端午节一天天的临近,我知道,麦子快熟了。当然,在我打工的这座城市里,看不见那一穗穗麦子,但我能听到,麦子快熟时“算黄虫”一声声焦灼的“算黄算割”的叫喊,似乎也能闻到从老家飘来的那种麦子成熟时麦田里所散发出的特有的麦香味。我是农民的儿子,秋种夏割麦青麦黄,就像是生物钟一样早已在我的身体里生根。每一年,一到麦子快熟时,我就变得焦灼不安起来。

父母在老家种有近三亩地,其中二亩多属于平地,收割机二十分钟就能割完,再叫个三轮车,不到十分钟就能拉到家里。但剩下那七八分地就没这么好对付了,它们在村庄二三里外的塬坡上,一块块一绺绺,收割机根本进不了地,每一年,都要自己动手用镰刀一把把割下来,捆成捆,再一捆捆抱上坡,然后用三轮车拉回村里。接下来,还要碾、扬、晒,没个两三天不折腾得人腰酸腿困,就没法让那些长在坡上的麦子变成装好的一袋袋麦粒。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村上一些年轻人索性在自家的坡地里栽了核桃树、柿子树,还有些人甚至什么也不种,就让坡地一年四季杂草丛生的荒芜着。但我的父亲不,每一年,赶在寒露前,父亲和母亲都要在坡地里种麦子。先用镢头将地挖起,收拾净地里的杂草,再撒上化肥、麦种,然后用钉耙一钉耙一钉耙地耙平。等来年开春,雨水丰沛,父亲还会提着塑料桶,将从镇上买来的复合肥混着雨水一把把撒在地里。

父亲和母亲都上年纪了,父亲整整七十五了,母亲也过七十了,一想到自己年迈的父母现如今还在田地里操劳,作为儿女,我感到十分愧疚难受。

这些年,我们与父亲的“战争”,都是因为家里的地引起的。

大哥在县城建材市场开了一商店,在县城买了房后,因为生意忙,大哥就顺理成章地将他种的五亩多地流转给了别人。父亲知道后,顿时就炸火了,他劈头盖脸的训斥大哥,“没了地,你一家人是要把嘴缝住还是吃风屙屁?!”父亲瞪着眼,涨红了脸,嘴唇颤抖着,看那怒气冲冲的架势,要不是因为大嫂、孩子在跟前,他一定会抬起手,在大哥脸上狠狠扇几下。

父亲种了一辈子地,土地在他心里就是命根子,一粒粒粮食比金子还珍贵。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缺粮,白面馒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家里平常所吃的不是玉米面粑粑,就是母亲用一层麦面一层高粱面蒸的“裹裹馍”。小孩子嘴馋,吃了“裹裹馍”里那层白麦面,剩下那层酸唧唧的高粱面,不是偷偷扔进后院猪圈就是撂到柴火堆里。

有天,吃完“裹裹馍”里的麦面,瞅瞅左右没人,我抬手就将剩下的高粱面撂进家门口的玉米秆簇里。没想一抬头,却看见了父亲!父亲黑着脸走了过来,二话没说就将我按倒在地,脱了自己脚上的布鞋,抡起胳膊,鞋底如雨点般一下下的落在了我屁股蛋上。

那天夜晚,我屁股肿得连炕席都不敢挨,只能趴着身子睡。母亲心疼得直抹眼泪。但父亲却说,“不打他小兔崽子,不知道心疼粮食!”

后来,父亲软着声说起他小时候的故事。父亲是从解放前过来的人,那时候,老家关中十年九旱,遇上天旱庄稼绝收,二三月家家户户屋里都没了粮食,村里大人孩子便成群结队的外出逃荒讨饭。那年月,不要说细米白面,就是玉米高粱之类杂粮,能吃上就算是福气了。临了,父亲表情沉重地说道:“饱时一口饭,饿时一斗粮啊!”

也就是那天夜晚,我记住了父亲的话。

可是到了现在,村里也只有父亲那一代人,还心疼土地时常惦记着一日三餐所吃的粮食,村子里的年轻人早就不把耕田种地当回事了。收割时节,他们从远处打工的城市里纷纷赶回来,叫个收割机,一两个小时四五亩麦子就割完了,然后叫辆三轮车,晾晒都不晾晒,就直接折价卖给了附近收粮的粮商。播种时节,往地里胡乱撒些化肥,播种机突突突地开过去,就算将麦子种上了。刚刚种下麦子的地里,刨垄、磨地、打碎地里的土坷垃之类的活计,也鲜少有人去干了。

前些年,麦子收后还有人种玉米,这几年到了七八月,本该是玉米绿油油飘叶的时节,但村庄外有的田地里还光秃秃的,露着夏天麦子收割后的麦茬,麦地里的麦青、茅草、扒地草都混成一片,刺荆快长到半人高。我有几次回家,听见父亲吃饭时气咻咻地叱骂,“狗日的,不心疼田地,有你娃饿肚子的时候!”父亲那张皱纹纵横的脸黑着,神情痛苦得比哭还难看……

麦子说黄就黄了,我给工厂请了假,坐火车回到了老家。请假不计工资不说,一天还要倒扣一百多块钱工资,但是我清楚,我必须得回去!

老家的麦子全熟了,车窗外,公路两边一眼望不到头的金黄色麦浪随风起伏着。热辣辣的风中,飘着那股我异常熟悉的亲切麦香味。走进村里我看到,好多外出打工的人都赶回家收麦子了,不过现在有收割机,老家的麦月天早没了我记忆里的紧张与忙碌。到了家门口,我家门前的水泥街道上晒着收割机割下的麦子,家里大门紧锁着。一问邻家的叔婶,说父亲母亲一大早就去塬坡里割麦子去了。

出了村庄,刚走上村南的塬顶,我就看见塬边停着的三轮车,车厢里放着一个漆皮斑驳的旧军用水壶,还有包在白布巾里的鸡蛋、油饼。我向塬下一瞅,一眼就看见了正在半坡里忙碌的父亲母亲。

此刻,太阳高挂头顶,整个坡上热烘烘,在一棵棵核桃树、一丛丛杂草间,是一绺绺斜挂在坡体上的麦子,我知道那都是父母亲种的。麦子黄澄澄,打眼一看全熟了。坡上不比平地,割起麦子来特别吃力,我看见父亲和母亲弓着身子,以双膝跪地的姿势在收割,他们的腰快要贴到了地皮上,割一阵,父亲站起身,将身边割下的麦子拾拢,再捆成捆。在父母身后,已顺坡放着十几捆割好的麦子。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早已一片潮湿,我再也忍不住,向着坡里声音闷闷地大喊了声“爹!娘!”。

父亲和母亲瞬间抬起头,惊喜地向我打招呼。我下了坡,走到地头的坡塄上,父母亲也下了坡,走进坡塄上的树荫里。虽说父母亲都戴着草帽,但我看见,他们的脸被太阳晒得通红,脸上的皱纹里满是汗。我赶忙递过我在镇上下车时买的两瓶冰饮料,对父亲说,“你们快去歇着,剩下的麦子我来割。”说罢,我就走上了坡。

坡上的麦子一片片黄澄澄,麦穗一个个沉甸甸,今年雨水充裕,它们一点不比平地上的麦子长得差。我弓下腰,摆好架势,挥镰割起了麦子。嚓,一镰,嚓,又是一镰。割着割着,那股淡淡的麦香已将我包围,幽幽的,鲜鲜的,钻进了鼻眼,直往骨头里渗,好闻得让我的整颗心都飘浮了起来。

我听见,坡下树荫里父亲跟母亲商量着,“今年麦子长势不错,秋里咱还在坡里种麦子。”

我也在心里喃喃地应,“对,秋天咱还在坡上种麦子!”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11

《“掉进”油锅里的窝窝头》

又是一年丰收季,机器隆隆收割忙,田间地头里也一派忙碌景象,年近七旬的牛大爷正忙着捡拾收割机收割时漏下的几粒粮食。

孙子劝道,“别捡了,今年粮食大丰收,不缺那几粒。”

牛大爷有些不高兴地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每粒粮食都是汗珠子换来的,丰年要当歉年过。”

转过身来,牛大爷看到了我,寒暄几句后,对我说,“你这个大作家,有空一定要写篇关于爱惜粮食的文章。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缺粮断油的苦日子,要对他们好好宣传宣传我们老一辈农民对粮食的感情。”

接着,牛大爷便给我讲起了他当年吃棒子面窝窝头的故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牛大爷刚上小学,半大小子的年龄,对食物的记忆尤为深刻。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个年龄段是最能吃的时候,可偏偏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白面馒头难得一见,多数时候都是吃棒子面窝头。

那时候的窝窝头可不像现在做的这么精细,口感粗糙还噎嗓子,咬一口都会掉渣。牛大爷说正是因为此,他至今都保持一个习惯,每当吃饭的时候,左手就会下意识放在嘴巴下方,时刻准备接着掉下来的饭渣。这种习惯,往浅了说是怕浪费,往深里说是对粮食的敬畏。

棒子面窝头吃多了,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每天上学路过街边的油条摊铺,那股香味馋得他直流哈喇子。当时他每天都在想,要是能美美地吃上一顿油条该多好啊!

后来实在馋得厉害,他就搜肠刮肚连夜想出了一个鬼点子。

第二天,他早早起床,挑了一个最大的窝窝头揣进兜里跑了出去。由于出门早,大街上冷冷清清,但油条早点摊铺已经开始营业了,还好人不多,他便装作排队买油条的样子。

负责炸油条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一边收钱、递油条,一边拿着一米多长的大筷子在油锅里来回翻动,忙得不亦乐乎。

趁大妈转身的工夫,他急忙挤到前面,迅速地掏出兜里的窝窝头,故意没拿稳,让窝窝头“掉进”了油锅里。看着翻滚的热油,他着急地大喊道,“我的窝窝头,我的窝窝头”,并做出想要伸手去捞的姿势。

听到喊声,卖油条的大妈转过身来,劈头盖脸就骂:“猴崽子,净瞎捣乱。还拿手捞,烫死你!不知道这是油啊?”

等她骂完了,气顺畅了,才拿起大长筷子把掉进油锅里的窝窝头捞出来,而后放在旁边的竹筐盖子上控控热油,再递给牛大爷。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窝窝头已被油炸得焦脆可口、香气喷鼻了。

那是他至今记忆中吃过最美味的食物了。

“你知道炸油条的大妈,为什么不依不饶的骂我这么长时间吗?”牛大爷讲到这里反问我。

“为什么骂您?您当年这么调皮,生气呗!”我笑着应答。

“不全是。”牛大爷有些意味深长。

“我告诉你,大妈之所以骂我,是故意拖延时间,想让我的窝窝头在油锅里多炸一会。她老人家应该早就猜出我的鬼把戏了,知道各家各户都缺油水,窝窝头多炸会,能让孩子解解馋。”牛大爷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

“如今收成好了,粮食年年丰收,白面馒头可劲吃,还有鱼有肉。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做梦都没想到的。但咱农民最懂得粮食的金贵,节约粮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形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牛大爷的这番话,道出了对粮食的敬畏,对土地的感恩,值得我们深思。

粮食安全宣传周征文 篇12

《节俭之风,山高水长》

相传,后羿射日之后留下一个太阳,这个太阳为了报恩,化作三足金鸟,将粮食的种子和种植方法传授给了神农氏,使人们能够免于饥荒之苦。鉴于此,古人把粮食看成是上天的恩赐。“江山祭社稷”和“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观念,也早已融入血液,深入骨髓。所以在古代,用膳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关于用膳之道,《礼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流歠,毋扬饭,饭黍毋以箸。孔夫子又有言曰:“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意思是说,席子没摆正就不坐,菜肴没切好就不吃。古代劳动人民对粮食的敬畏之心,由此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更有权力,有义务将祖先的优良传统加以继承,然后发扬光大。可是,仍随处可见的铺张浪费,尤使我目不忍视,耳不忍闻。宴会结束后,山珍海味,名烟名酒仍盘踞在餐桌上。对食物的浪费成为了人们吃饭的“潮流”。“吃啥剩三口,喝嘛留半瓶”的歪风劣俗让国民饮食文化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更有当权者公款吃喝,把浪费恶俗推至无以复加的地步!祖训家风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奢靡之风横行肆虐。

可是,正当泔水桶被山珍海味填满肚子时,正当成食物被运至填埋场时,你可曾知道,在大洋彼岸的非洲正经历着常年的饥荒,这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秉着时效性为宗旨的媒体不会关注这里,像奥斯维辛一样,这里没有新闻。因为由战争、瘟疫导致的饥荒,在这里早已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了。单在索马里就有大半儿童严重营养不良,平均每天就有十来个婴儿活活饿死,小麦皮制成的振灾粮往往在几秒钟就被抢光。我们毫不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在非洲是可以救人命的!我们真的应该反思审视自身了!

因为姑姑远嫁日本,我也有幸到日本游玩。见识到了许多特色食物,也略饱口福。不过说实话,并不觉得这些食物有多大诱惑。但这些食物摆精致,虽没多少烹饪之道,只是稀松平常的食物,但经过定食,竟也产生一种仪式感。几片牛肉,一块猪排,一小份海老天妇罗,另加一碗味增汤和米饭端上桌,初看到这一盘盘的,会觉得是日本人摆噱头。盘子多,分量少怎么吃得饱呢?但随着每一样东西都细嚼慢咽下了肚,竟也产生了一种饱腹感。我不禁发问,如果有节制地饮食,其实每顿吃这些也就够了吧!

我渐渐喜欢上了定食文化,也深入了解过它。它代表了一种珍惜粮食的文化传统。日本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国家,这样的环境造就了日本人的定食习惯。我吃过寺庙里的豆腐定食,更不用说日本的怀石料理了。这样每人一份,一份多样,一样一点,细细品味,缓缓下肚,也会产生一种吃饭喝足的满足感。

人无节俭,何以兴邦?朱柏庐有言:“自奉必须俭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缅怀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让节俭之风在我们身上得以弘扬,让节俭之风荡涤这歪风劣俗!青年当自强,定当上下而求索,展时代之风采!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节俭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