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篇1

尊敬的家长:

您好!

秋冬季是各种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幼儿园的小朋友容易感染,在幼儿园等托幼机构更容易引起暴发流行。为了避免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加强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健康需要全体教职工和家长朋友们的共同关注。

一、幼儿园秋冬季卫生保健工作:

1、加强晨午检工作。

2、加强消毒工作。

3、加强户外活动,增强幼儿体质。

4、营养均衡,调整饮食。

二、请家长们注意以下几方面秋冬幼儿保健知识:

1、家中保持开窗通风,幼儿身体不适,要及时就诊,定期用药。

2、幼儿衣服增减要适当。

3、教育幼儿要注意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物;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注意保持幼儿生活作息时间规律,睡眠要充足。

6、疫苗接种不能落。

7、在休息期间,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带幼儿前往人多场所,预防疾病传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急起的发热、咽痛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主要症状: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做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特别注意:确诊幼儿症状痊愈后(需隔离二周)必须有医院出具复课证明可复课。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咽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或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情绪波动大等原因导致咽部产生炎症。表现为咽痛、咽干,伴有异物感,咽部有溃疡。咽峡炎的主要类型有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3-10岁的儿童。

预防措施

1不要带孩子到人多不通风的地方。

2孩子的用品和玩具要注意清洗。

3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

4让孩子保持好的饮食习惯。

5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6儿童生活的环境应经常清洁,孩子的房间要保持通风。

特别注意:确诊幼儿症状痊愈后(需隔离二周)必须有医院出具复课证明可复课。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3天)。

诺如病毒一般会自我治愈,请家长保持冷静,不必过于惊慌,孩子出现疑似情况后,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并及时将情况告诉老师,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2做好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管理,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再食用。

3做好环境的卫生通风和消毒。

4加强卫生与健康的管理。

特别注意:确诊幼儿痊愈后必须持有(复课证明)并且症状消失后至少72小时3天可复课。

预防幼儿传染病与幼儿园各方面的卫生保健工作是息息相关的,为了让孩子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全体教职工共同守护……

传染病并不可怕,请家长们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教育及防控工作,在家督促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配合医院做好治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及时控制传染源,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

如果诊断为传染病,请在第一时间如实将诊断结果告知老师,不瞒报、谎报,以免使传染病毒蔓延,影响其他幼儿的身体健康。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努力,为宝贝健康的身体筑起坚固的流行病防御城墙吧!( 作文 zUOWenba.neT )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篇2

尊敬的xxxx幼儿园家长:

您好!秋冬季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近期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也呈流行趋势。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为有效预防与控制秋冬季传染病在幼儿园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孩子身体健康,特向各位家长发放一些关于如何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小知识。

#秋冬季儿童常见传染病#

01

手足口病

此病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散发亦可引起局部流行。以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为特征。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传染源: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防病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0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本病多发于秋冬季,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

1、勤洗手。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

03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

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发生在5-15岁人群。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临床表现:

多数以耳下部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肿大先从一侧开始,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发红,发热38度-40度不等。整个病程10-14日。

#传染病常见的预防措施#

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有麻疹、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些均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常见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01

讲究卫生注意饮食

教育指导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孩子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给孩子勤洗澡、勤换内衣、勤剪指甲。

孩子膳食的合理搭配。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教育孩子不偏食不挑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02

优化环境

孩子的被褥、衣物、毛巾等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等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

03

生活规律

保证孩子足够的休息时间,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根据气候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04

个人防护

不要带孩子去拥挤的、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不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避免或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为避免在园幼儿发生传染性疾病,希望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每天早上起床要对孩子进行晨检,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口腔溃疡、皮肤皮疹或者手足有疱疹、呕吐、腹泻等身体不适的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孩子一经确诊为传染病性疾病,必须立即报告班级老师,居家隔离治疗,以便幼儿园及时做好各项消毒、隔离等防控工作。孩子病好隔离期满后,需持医院疾病证明,经过幼儿园医生查验方可进班。

孩子的健康是你我共同关注的大事,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希望您与我们携手,共同努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篇3

各位家长大家好,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请家长知晓如下内容:

1、做好居家健康监测,在幼儿就寝前或早晨起床时注意观察,密切注意幼儿的身体状况。

2、提高对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发现幼儿有发热(体温≥37。3℃)、起皮疹、咳嗽、腹泻等症状,提前告知班主任老师。发热当天及时到三甲医院就诊,当天将病历、化验单、核酸检测报告拍照发给班主任老师。

3、返校复课流程:发热症状消失48小时后,呕吐腹泻症状消失72小时后,需提前联系班主任,班主任报告保健老师。去三甲医院就诊要请医生写明痊愈可以复课,返校时须携带病历、化验单、核酸检测报告、诊断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通过后方可进班。

4、如出现流感、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诺如病毒肠炎及其它传染病的,一经发现要立即就诊,居家隔离治疗,并向班级老师上报,如因上报不及时或就诊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家长需承担相应责任。

隔离期满痊愈后,需持三甲医院的康复证明到幼儿园保健老师处查验,查验合格方可进班。

5、部分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期

(1)手足口病: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满14天。

(2)流行性腮腺炎: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满21天。

(3)水痘: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满2-3周,满2周后身上痂皮全部脱落可解除隔离,未全部脱落者需隔离3周或痂皮全部脱落。

(4)流感: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后48小时。

(5)猩红热: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满12天。

幼儿正常学习生活的进行,以及健康的确保,需要每一位家长的支持与负责,感谢您的理解!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篇4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您好!秋季天气干燥,由于孩子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希望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主要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预防措施:

1、少出门,躲在家,勤消毒,多通风;若出门,戴口罩。

2、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从公共场所返回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

3、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2、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3、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5、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6、麻疹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期在冬春等季节。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1、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2、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3、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

4、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极其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8、流行性感冒

此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9、上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上火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会发生上感,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发生上感不要滥用抗生素,让幼儿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素淡流质为宜。

10、口角炎

俗称“烂嘴角”,多因维生素B2和锌缺乏引起,如果伴有细菌或真菌感染时更易出现嘴角干裂、糜烂,疼痛。

预防措施:口唇发干涂婴儿唇膏保持湿润,尽量告诉幼儿不要舌头去舔口唇,更不能用脏手搔抓。吃些富含B族维生素和锌的食物。

11、鹅口疮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常见婴幼儿口腔病,口唇舌及颊黏膜有大小不等的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分泌物覆盖。

预防措施:平时重视宝宝口腔卫生。患儿可用2%-5%碳酸氢钠液、2%硼砂溶液清洗口腔,每日3次,或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喷患处。

12、鼻出血

气候干燥、寒冷时,幼儿上火后引起鼻黏膜干燥,会导致黏膜下小血管破裂而流鼻血。

预防措施:经常给幼儿剪指甲,及时纠正抠鼻孔的坏习惯。室内可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湿器,防止室内空气过于干燥。每天用芝麻油涂抹幼儿鼻腔前庭部位,可防止鼻腔黏膜干燥。

13、急性喉炎

幼儿喉腔狭小,声门下软骨柔软疏松,黏膜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现炎症时易发生喉头痉挛性水肿,进而导致喉梗阻,如不及时抢救,会因窒息而死。

预防措施:幼儿患感冒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急性喉炎。发现幼儿声音嘶哑时,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早上医院看耳鼻喉科。

14、急性中耳炎

幼儿上火或感冒后,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预防措施:洗头或淋浴时不要让水进入耳内,鼻涕增多时应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然后换另外一侧。得了急性中耳炎,切忌给幼儿乱用滴耳药,应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治疗。

15、秋季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用抗生素。

温馨提示:预防秋季疾病,正确洗手很关键

世卫组织调查

正确洗手能减少30%—50%的疾病风险。关于洗手这件事,几乎没有人会说自己不会吧!别小看了这些洗手习惯,它可帮助您和孩子有效地阻隔疾病的发生哦。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健康是你我的共同心愿。只要我们家园配合,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篇5

秋冬季传染病防护知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天气越来越冷了,秋冬季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尤其是流感、水痘、诺如病毒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避免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加强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下面将几种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

面对诺如病毒的时候

其实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

3、在秋冬季腹泻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4、多吃新鲜蔬果,多元化饮食;增强锻炼,改善体质;

除了“诺如病毒”

以这三种传染病也要警惕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具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也可发生水痘。

水痘是如何传播的?

水痘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以及他们身上的疹子里都含有大量的病毒,健康人吸入了这些飞沫或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都可能会被感染。

哪些人容易感染水痘?

水痘传染性很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在幼儿园易引起多发甚至暴发。

得了水痘后会有哪些症状?

水痘的症状起初类似于感冒如发烧、头痛、喉咙痛等,1—2天后开始出现与皮肤齐平的红色“斑疹”并且会很痒,不久疹子就会稍微突出皮肤形成“丘疹”,很快这些“丘疹”就变成了里面含有液体的透明“疱疹”,3—4天后疱疹变干“结痂”。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往往同时出现,称为“四代同堂”,这是水痘特有的症状。

水痘的疹子一般首先在胸部、肚子和后背出现,然后陆续在面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得过一次水痘,一般都不会再得。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可自愈。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

得了手足口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是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可以自愈,少数患者会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食具、奶具、玩具、床上用品等传播。

怎样才能有效的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1、重视传染病预防,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和通风工作。

2、注意饮食卫生,坚持洗净煮熟,避免进食无安全保障的食物和饮用水。

3、家园共育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当幼儿出现疑似情况时,请立即到医疗机构就医,同时及时报告老师,切勿带病入园。

5、诺如病毒肠炎一般以轻症为多,一旦感染不要过于惊慌,重点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亲爱的家长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守护好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篇6

亲爱的家长:

您好!

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常见的传染病。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提示您注意预防秋季传染病,保护孩子的健康。

一、秋季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尤其爱在人群密集的场所爆发流行。它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的接触或者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以后发生的一种接触传播。典型症状:高烧、全身酸痛、没有力气、想睡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这种疾病在秋冬季节是高发期。

秋季腹泻

腹泻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孩子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半数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等。

水痘

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通过衣服、用具、玩具传染,传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春秋季节。孩子传染上水痘病毒后,要经过2周左右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一般是先发热一天,伴有头疼、厌食、哭闹、烦躁不安、全身不适或咳嗽,然后有皮疹出现,大多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腋下,发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是皮肤出现米粒至豆子大小的红色斑疹或丘疹,24小时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极易破裂溃烂。3-5天后,水疱渐渐干裂,先由中央萎缩,然后结痂,再经数天或2-3周,结痂完全脱落而痊愈,一般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秋季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的增加,孩子们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流口水、拒食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二、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时一定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勤洗手,饭前便后、触摸眼口鼻时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使用流动水洗手,还要养成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的习惯;常洗澡、理发、修剪指甲,早晚洗漱;不随地吐痰,及时处理垃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绢、牙刷、餐具或其他个人物品;避免用脏手或脏物接触眼口鼻。

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切忌暴饮暴食;不吃生或半生海产品和水产品,生吃瓜果、蔬菜时要洗净;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加强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科学佩戴口罩

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积极配合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场所,每天及时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如孩子有发热症状要为其测量体温,如果孩子有发烧及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应自觉戴上口罩并带其就诊。如孩子需要居家隔离治疗,家长应督促孩子在家休息,避免与其他同学接触,不参加校外等活动,避免造成疾病传播。

积极接种相关疫苗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篇7

尊敬的家长:

您好!

秋季气温变化大,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除了气温的变化,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在换季的时候,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生病呢?幼儿园特此送上秋季幼儿保健小贴士,爸爸妈妈们快快关注起来吧!

重要点

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1、晨检或在园期间发现体温在37。3℃以上、或有咳嗽、出疹等其它症状的学生,请家长及时接回,并到正规医院就诊。

2、在家注意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等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就诊,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园,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孩子如因病缺勤,请家长及时主动与本班班主任老师联系,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在病愈后到医院开具证明,方可返校。

3、帮助孩子学会科学洗手。餐前,便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揉眼睛前,外出回家、到校后,去医院后,外出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垃圾后都要及时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记住洗手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文明用餐习惯。

5、多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保证足够的营养;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热熟食品,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6、节假日期间不扎堆、少聚集,避免跨境跨省旅行。节假日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场所,如果必须到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尽量避免非必要的跨境跨省旅行,如一定需要跨境跨省,请提前向所在社区(村委会)和孩子所在园所报备,并按照新冠防控指挥部要求进行管理。

7、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居室每天室内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要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生活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

8、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家长可以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和流感疫苗等。其中,流感疫苗的保护时间大致为一年,因此建议每年都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

秋季常见传染病

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提高预防知识水平,

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节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分享,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大家的健康。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Norovirus),又称为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该病毒在全球广泛分布,资料显示,在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中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亦十分普遍。

诺如病毒的症状

发病时间:潜伏期为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96小时。

病程发展

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故也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黏液。可伴有低热、咽痛、流涕、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此外,日常生活接触也可引起该病的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有:

1、感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性胃肠炎。

2、生食海贝类及牡蛎等水生动物。

3、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患者的呕吐物及粪便,或者干燥之后通过尘埃感染。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食品和饮水管理工作,加强病人、密切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等工作,积极切断疾病的传染途径。

控制传染源

已经发病的学生要隔离治疗,应该在家休息,直到症状消失3天后,由医院开具复课证明才可回校,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同学。对病人、疑似病人的吐泻物污染过的物品、厕所等进行消毒。

避免病从口入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对一些放置时间较久的冷菜最好少吃或不吃,饮用水煮开才喝,不要喝生水。

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借空气传播,并且传染性强。得了流感一般人会有发热、全身肌肉酸痛、无力、头痛、鼻咽部疼痛。对于幼儿内类似流感病人发热,口表温度大于38度,并伴有咳嗽、咽痛症状之一者,热退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恢复正常上课。)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且传染性强,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抵抗力差的婴幼儿更容易被传染。每年4~10月是高发季节,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预兆,多数宝宝突然起病,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

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表现

潜伏期3—5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一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体温达38~40C,1~3天肿胀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症状的轻重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成人症状比儿童重。

潜伏期14-28天日,患者在腮腺炎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请不要恐慌,也不要害怕,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少聚集”及时“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地阻断疾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吧!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篇8

尊敬的幼儿家长:

您好!当前已进入新冠肺炎、流感、水痘、腮腺炎、结核病、手足口病和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高发期。幼儿园全体师生正在积极开展秋冬季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希望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展个人预防和家庭预防工作,正确认识传染病防治知识,有效保障幼儿和家人身体健康。

正确认识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呈圆形或椭圆形,和2002-2003年的SARS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96小时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病毒潜伏期在14天内,大多数在3-7天就有发热、乏力、干咳等表现,如果有发现身边有类似的人敬请尽量远离。新型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在接触了感染病人或者感染病人接触过的地方也会造成感染。

请家长要时刻注意幼儿及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养成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活动时)勤洗手、勤通风、不扎堆、不集聚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正确认识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潜伏期14-21天,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以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皮疹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及四肢,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

一般不留瘢痕,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确诊水痘的同学,一定要隔离治疗,隔离期不少于发病后14日,若疱疹痂皮未全部脱落者需隔离至全部脱落,方可让孩子回校。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接种两剂次疫苗的保护率可达95%以上,该疫苗属国家Ⅱ类疫苗,需要家长自愿、自费带孩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

正确认识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潜伏期1-3天,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甚至是世界性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全身不适、咳嗽、流涕。有流感样症状,体温在37。3以上的幼儿,一定要回家休养,待至体温恢复正常48小时后方可归校。

正确认识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12-48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通过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或与患者共用餐具、食物、饮用水等传播。被感染者虽感到严重的不适,但除了婴幼儿、老人和免疫功能不足者,只要对症支持治疗,适当的补充流失的水分,一般为2-3天即可自愈,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

正确认识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染病源主要是结核排菌病人,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国家已实行对结核病人免费检查和免费药物治疗。

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急性传染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临床症状,少数重症者可出现肺水肿、脑膜炎、心肌炎等。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常见。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部分婴幼儿可引起脑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时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

1、手足口病高发季节

虽然一年四季都可能会得手足口病,但是适合手足口病毒生存的温度是20℃~40℃,一般来说它的流行高峰时间第一个大的高峰出现在4-6月,在9-11月份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2、传播途径

(1)消化道:经消化道(即粪-口途径)传播。

(2)呼吸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3)密切接触。通过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疱疹液传播。被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可以造成病毒的传播。

3、易感人群

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由于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因此,小孩可多因感染不同病原体而多次得手足口病。

4、临床特点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某些型别肠道病毒如CV-A6和CV-A10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此期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

保护视力

国家卫健委组织于近期发布了《0-6岁儿童眼保健核心知识问答》提倡和推动家庭及全社会重视0-6岁儿童眼健康,科学预防儿童眼病和视力不良,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日常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1、疫苗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家长可带幼儿前往社区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预防接种;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打扫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3、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掩口鼻,并及时洗手,坚持勤剪指甲、勤洗手;

4、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5、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或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到空气不流通的室内长时间逗留;

6、早发现,早治疗,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全身乏力等)应及时就医,当确诊传染病时应带口罩并主动与健康人隔离。

尊敬的家长,如果孩子患有上述疾病,请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传染病隔离期,居家隔离治疗休息。病愈且在隔离期满后或开具医院相关科室的健康证明,并由幼儿园复核确认方可返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