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作文记叙文 篇1
莫到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尘,千淘万漉虽辛苦,春尽黄沙始到金。
——题记
人们在一生中总会有许多阶段的折磨,在历经风雨后,也总会有灿烂的彩虹。初中三年,有一个人如我额上的矿灯,照我在学习的隧洞里蜗行摸索。三年前,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便吸引了我,将你我的距离拉近。
年轻的你,立志高,抱负大,有着“少年负气”“忧国不忧深”的气魄,不甘心只当文人的角色,也不追求荣华富贵。只因不满当时社会现实,毅然加入政治革新,却遭遇失败,因此多次贬谪。但你不屈服于权贵、身处逆境,仍心忧天下。
逆境中的你,没有整日地灰心丧气,而是乐观向上,没有因二十三年被弃置巴山楚水而颓唐。你从“到乡翻似烂柯人”的人事变迁到“旧时王谢堂前燕”的人事全非;从“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洒脱不羁到“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的勇住直前,你都始终坚持自己,从未向当权者屈服。
你的不畏哀节、肆意纵横都是我前进的动力,你的傲岸不屈、逆境不哀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你——刘禹锡,那个陪伴着我离我最近的人,在这三年鼓舞着我。
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作文记叙文 篇2
若皆尽逐春风,我便着眼青山。
——题记
原野上又重现了一股好闻的焦味,太阳把一切成熟的东西焙得更熟。黄透的叶,杂乱的草,狂风一吹便连了天。我不禁想起,三年前的这般时节,我遇见了他——范仲淹,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
初遇时,他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我第一次见他,隔着时间的洪流,我看见秋来南飞的雁,听见马嘶和着号角声,长烟于崇山峻岭中升。一位不屈不挠的求索者,如一轮孤月高悬在孤城上,散发着亘古的清辉。“胸中有数万甲兵”,壮志难酬的他,少年立志,奔波一生,只为实现“上以疗君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的抱负——上承天命,下视人间。在布衣为土,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能将。他鼓励着我,将我因初入学校不知何去何从的泥泞中拉起,让我明白,虽路艰但仍应探险。
再见时,他说“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
范仲淹遭贬后,我本以为他会和考试失利的我一般垂头丧气,但他仍旧平和从容。“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情”,他将目光转向湖光山色之间,不因挫折而一郁不起,而是去寻求内心宁静。告诉自己,告诉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复被贬三次但他依然矢志不移,笑着对我自嘲他是“三黜人”,却还不变地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无论经历什么,他仍笑着望向我。
世界多委屈求全、无功而食的庸人,但我应与这位与我最近的“朋友”一起坚守。即使备受非议,被嘲为拙人,仍要执拗地披荆斩棘,与他一般不屈,识真谛,寻真明月。品得了苦才能纺出锦绣华图,才能雕刻不朽传奇。
告别时,他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告诉我,他要再去尝试,他不惧粉身碎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仍坚定,无论过去多久,无论遭遇什么。这无疑是给予因疲倦而欲弃学的我当头一击。我还有我的祖国待我建设,自古以来数万万同胞遵此心志。一个民族因信仰而繁荣昌盛。多少人为祖国舍身取义,为民请命。唯心怀天下者成大业,唯胸纳百川者称君子。
在这三年里,通过那以诗为媒介的一次次对话,范仲淹成为了离我最近的人。他教我于担当中成长,于逆境中坚守。世人皆逐春之美,他却教会我独立于他人之中,去看青山,不默而生。
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作文记叙文 篇3
我提起笔,思绪却已飘远。在三年中,我溯游从之,不曾退后,看人悲欢离合,赏月阴晴圆缺。那个人,一直在我的心中,伴我前行。
他的乐观让我信心满满。他的人生不可谓不艰难,在政治道路中,一落千里难以回头。正如他所说,“我欲乘风归去”,但现实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于是他道“何似在人间”。伴随而来的还有亲人离别之痛,他把酒问月后又能够自我排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千里共婵娟”。
这种乐观的心态与自我排遣的能力鼓舞了我,这不正适合现在的我吗?在逆境中前行,总会受到阻力,我正需要的就是这种自我派遣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他的豪放让我无所畏惧。他的豪放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诗中,他不仅展露了“鬓微霜,又何妨”与“千骑卷平冈”的豪迈,并且抒发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志向。
这豪迈的语气,顿时让深处落贬中的我无所畏惧,振奋无比。是啊!又何必孤影自怜,应为梦想展开双翅奋力一搏。
他对待生活的态度让我眼前一亮。在面对“人生风雨”时,他“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失败后是这样说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谈到奋进,他道“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打动了我,挫折中的前进,失败后的乐观,进步中的坚持,正是我这三年中最好的答案。
这三年中,我的逆境在它面前如同萤火,而他的言行举止在我的心中好比皓月。这三年中,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便是苏东坡。
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作文记叙文 篇4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题记
从小就读苏轼的诗篇,但总对这位诗人没有什么深刻印象。直到入学初中在《初中必背古诗词》中一眼看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偶然注意到这位躬耕于东边山坡上风云人物。明明代表的是美好祝愿,背后却是被贬的失意,不禁让我对这位诗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点又一点的深入了解,让我的学习生活不再那么枯燥又无味。“竹杖芒鞋轻胜马”是他的乐观洒脱;“且将新酒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是他的把握当下;“不惟有起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是他的坚定信念;“人生看得几清明”更是他的从容与坦然。
三年的初中学习中,总有累得抬不起头的时候。一低头便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激励着我重新拿起笔。他的诗词无处不在,一次次的阅读与品析,似乎都是隔时空的灵魂交流,远在天边而又近在眼前。
身着布衣,手握诗卷,目视远方,嘴里似乎轻吟着“是身如虚空,谁受毁于誉”,他领悟人生于心间,寄托情怀于诗书,从容又不迫。眼角有笑意,眼中有深意。心灵的相遇弥补了我内心的空缺,原来他是离我最近的那个人。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他的坎坷仕途;问我现做何事,学习作业考试,是我的漫漫之路。他总是在偶然间激励了我,伴我三年的学习生活。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在大起大落,浮沉莫测的人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那么多,惟他是一股清流。
与他的不断交流使我如梦初醒般成长。引导我走出黑暗,引导我在乐观向上的人生途中前行,引导我不忘初心,信念如炬。暮色油画般浓郁,橘色灯火般温暖,星光闪烁般灵动的形象感慨着“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我的心海定居下来。
苏轼,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