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1
奶奶站在灶前,把鸡肉下锅,又放入几味中药,调料也没放多少,又切了几片老姜放进锅中……
没过多久,她端着那锅鸡,稳稳地走入客厅,放下锅,抹了一把汗:“孙子,吃吧!”我闻着有些刺鼻的气味,又看了眼,皱起了眉。我正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奶奶自从在乡下得到了一个偏方:蒸鸡,并放入几味中药,据说可以让人在发育时吃,有着滋补身体的功效,她便一直在准备。
我吃过几次,但都觉得索然无味,并不抱有任何兴趣,望着那黄褐色的汤,时不时冒出的白气,我内心不禁怀疑起它是否有效。鸡浸在汤里,每一块肉上都闪着亮光,鸡皮仍有些泛黄,凑上前,眼镜又起了一层白雾,真烫啊!等待片刻,夹起一块放入口中,中药味扑面而来,迅速从我的舌尖扩散到整个口腔。“怎么这么苦?”我回头问。“孙儿啊,别嫌苦,吃了对身体有好处。”奶奶苦口婆心地劝着。
我半信半疑,接着品尝。细细品味,苦味中带着一分清爽,几乎尝不出油的味道,与平常的那些大鱼大肉有着天壤之别。鸡肉很细腻,咬在口中,感觉格外地有嚼劲。慢慢吃着,苦味似乎淡了些,渐渐就几乎感觉不到了,不咸也不淡,让人觉得很有胃口。气味也逐渐不那么刺鼻了,想必是习惯了吧。饭后,看那锅鸡,肉的颜色没有丝毫改变,汤也没有变化,几片姜沉在锅底,看起来仍旧是那么普通。但我已经不那么排斥了。奶奶望着,眼角盛着笑意。
只是那时还不知道,为了做出这道简单却不易地菜,爷爷奶奶特地回了趟乡下,又跑去了菜场,中药房等地,才算采购完食材。为了这道菜,奶奶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过程几经曲折,制作方法繁琐。奶奶在灶前挥洒汗水,却没有一句怨言。现在,那蒸鸡是否有效,味道是否美味,都不重要了,丁立梅说过:用纯净之心去观察,去参与,去爱,你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珍贵礼物。对于我来说亲情就是那份礼物。
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2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哪里是蟹脚痒?分明是自己给自己吃蟹找的理由,偏偏要赖在无辜的蟹身上。
这不,刚立秋,父亲就从外面买来十几只螃蟹,我在蟹旁边傻站着,心里涌满莫名的感动和欢喜。作文 WwW.ZuOwENbA.NeT
妈妈把螃蟹刷洗干净,在锅里倒入二两油,下葱炒出香味,把螃蟹倒入锅中,此时螃蟹才知道知道自己难逃一劫,开始做最后无力的挣扎,妈妈持锅铲不停地翻炒,我看地眼花缭乱,螃蟹在锅中渐渐变成暗红色,再变得鲜红,妈妈早已大汗淋漓,洒点香菜,螃蟹出锅了,一只只金黄灿烂,晃亮了我的眼。顿时像看戏看到尾场,听得疲惫,突然来了一段劲舞,让你的热血,就那么沸腾起来。
拨开蟹来,一股蟹黄的浓香不由分得钻进你的五脏六腑。我贪恋地闻着那香味,肥嫩的肉质被烧得焦黄酥嫩,浓香的汁液包裹在周围,在灯光下泛起点点光泽。夹一些放在嘴里,细细一品,那肉香而不腻,汁多味美!我能感受到蟹黄从我嘴边流过,流进我的喉咙,直到我的胃里,我现在还记得那股味。
接着我剥下螃蟹的脚,轻轻咬了一下,露出白中带黑的蟹肉,蟹肉嫩嫩的,含着带有酸醋的汤汁一咬即出,真是妙不可言,吃完一只又抓起另外一只,我完全不顾形象,掰着蟹脚、吃着蟹黄,直呼:“好吃、好吃”。
吃饱喝足后,我看向了妈妈,妈妈碗里只放着一只蟹脚,蟹黄和蟹肉都分给了我和弟弟,原本毫无瑕疵的手指上不知何时留下了螃蟹的抓痕,真是让人心痛,想到妈妈每天为了我们日夜沧桑、倾尽所有,
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3
细碎而斑驳的阳光,似点点流金。轻轻流动进厨房,父亲宽厚的背影复又闯入眼帘。他与锅碗瓢盆,把阳光的金晕无限拉长,神色略疲惫,亦掺着点点柔光……
记忆中,红烧肉的味道总是萦绕于舌尖,舞动于味蕾。于我而说,那道菜载着童年往事,载着丝丝情怀。
每当幼时的我,跟屁虫似的跟在父亲身后蹦达,一遍遍在父亲耳边念叨:“爸爸,爸爸,我要吃红烧肉,爸爸……”父亲总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用粗糙的大手抚摸我稚嫩的脸颊、笑应。
不多时,父亲在厨房忙碌开了。个子只比锅灶高出半个头的我,总爱踮着脚,静静观望。炒糖色、颠勺、闷炖,过程行水流水、一气呵成。袅袅烟火气,在空气中氤氲,半掩住了父亲的脸庞,而那慈祥的眼神,分外清晰,分外美好。
在那时的我看来,这大抵是一段极漫长的过程吧。唾夜不知几次于喉咙间滚动,不知几次央求父亲把我抱起来,给我看看这诱人的色调哪怕就看看,解解馋也是极好的呀。
在我咽了无数次口水后,父亲终于下了最后通告:“小丫头,红烧肉好了!”我的心雀跃起来,蹦蹦哒哒至餐桌旁,急不可耐地凑上去:整盘红烧肉闪着油亮诱人的光泽,肉肥瘦相间,是鲜亮、跳跃、张扬的酱红色,它裹上色如玛瑙般的,更加深沉滚烫的汤汁,泛着隐隐的油光。肥瘦层次分明,肉块儿微微颤动。色泽鲜亮,凑上一闻,馥郁的肉香萦绕于鼻尖。它的口感,大抵是瘦肉不柴,肥肉不腻,肉皮有嚼头……
想到这儿,口水迸发得更厉害。此时的红烧肉,油汁在肉的纹理处流动,裹上一层美妙的焦糖色,好不诱人。迎着父亲期待的目光,我轻拾碗筷,把一块红烧肉拾入唇齿间。瘦肉不柴,肥肉不腻,掺着细碎的香与甜,撬开胃口,齿间碾出馥郁的油香,在嘴里悠悠绵绵,经久不绝……
我轻闭眼,缓缓回味着这份美好,回以父亲一个满足的微笑。父亲也笑了,淡淡的金晕映射于他的脸庞,勾勒出一朵淡淡的小花,脸上的满足,似甚我几分……
而现在,父亲工作繁忙,可每当他抽出时间陪我,一份红烧肉总会被端上餐桌。这几乎,成了我们心照不宣的约定。恰如毕淑敏所言:“人世间微不足道的物件,也许它的存在,也有不一般的意义,被赋予过不同寻常的情感。红烧肉,简单,却不凡,载着一份情思,一份用心一份温暖,我想,这份红烧肉,就是对父爱的最好诠释吧。
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4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桂花是甜润的,秋月之下带着一份娴静,含着浓浓的亲情。江南人为她找到绝佳的匹配对象——藕。
记忆里,去乡下外婆家的时候,餐桌上总有一道我的最爱——桂花糖藕。
外婆先把新鲜的藕清洗,削皮,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藕呈现在眼前,似一个个胖娃娃。接着,将七孔打通,用筷子夹一小撮糯米,不能塞得太满,否则会因为“吃”得太撑而裂开。也不能塞得太少,不然会在“激流”中散开,做事都要有个度,过头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藕填好,外婆用苍老的手拿起牙签,给藕封口,加上冰糖等材料小火慢炖。我对甜食情有独钟,所以外婆会多放些冰糖。细细听锅中的声音,如老君炼丹,又如窃窃私语。
等揭开那一刻,藕香四溢,不禁令人食指大动。外婆将其捞出,冷却后,一手扶着藕身,一手执着刀,认真地切成了片,这只手仿佛饱经风霜,苍老无比。外婆切得很力,手上的青筋突起,指尖微微发白。
然后淋上桂花糖,最好“雨露均沾”,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白瓷碗装着,一片片色泽粉嫩的藕一片挨着一片,静静地躺着,上面布满星星点点的桂花。
外婆小心翼翼地将桂花糖藕端出来:“别急,来喽!”外婆一脸慈祥,贴心的拿了一双筷子递到我手里,瞳孔里是快要溢出的爱。外婆的手上长了几个硬硬的老茧,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她的手非常粗糙,外婆说是因为去田里干活才这样的,以前的日子苦的很,现在农村也有了小康生活,生活也比以前宽裕了。
我用筷子夹起一片,咬上一口,在舌尖细细品,细细品,软烂的藕片,细腻的糯米配上点睛之笔—桂花糖,如金童玉女一般般配。藕的含蓄与桂的醇厚,碰撞在一起,形成一种愈发强烈的味觉冲击,萦舌、绕心。其它满满一桌的菜,也立即做了陪衬,我仿佛尝到了爱的味道。外婆说她小时候没什么吃的,所以她会做给妈妈吃,现在做给我吃……我边听着外婆的絮语,一边“手起刀落”,过不了一会儿,桂花糖藕就全军覆没了。
我爱那双苍老的手,这双勤劳的手不仅做出了令人难忘的美味佳肴,更是一代代爱的体现!
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5
傍晚时候,炊烟袅袅。五彩的夕阳碎片落在湖面上,微风一浮,湖边的花儿草儿便懒洋洋地摇头晃脑着,配着夕阳湖水和祖母的呼喊声,一点一点掀开了我的回忆。环境描写引人入胜)
小时候,不管在外边玩得有多尽兴,只要一看见缕缕炊烟飘上天空,便会乖乖回到家去,等待祖母为我烧上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挤到祖母身边,只看见一只磕破了沿儿的瓷碗里,装着颗黄澄澄的蛋黄和些透明的蛋清。光滑的蛋黄上,仿佛闪着金光,从上面,能隐约看见祖母忙碌的身影,我只觉得可爱极了。大粒大粒的米饭,颗颗分明,一个个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是许多白白胖胖的娃娃正卧在碗中小睡。翻炒起来,胖娃娃一个个都瞬间蹦跳起来,欢快地在锅中嬉戏打闹。不一会儿,蛋黄就为他们就裹上了件件金黄的半透明外衣,我仿佛都能听见他们呵呵的欢笑声。
焦急等待着,不停摆动双腿,紧紧握住筷子,无意瞟见,门外,红彤彤的大太阳正慢慢坠下去,坠下去。
再急急地勺上一大匙塞入口中,米饭的清香一下子灌入我的鼻子,漫入我的口中,我仿佛身临于一片竹林中了,竹叶摇曳,幽静深远,细细品味,竹林外渐渐显现出了一片小村庄,几顶茅草屋,被夕阳氤氲的天空也是炊烟袅袅,一群孩童正在家门前嬉戏打闹……一口末了,我不舍地离开竹林,随后又激动地将两大匙米饭塞灌入口中。葱的量,放得正好,使得饭与鸡蛋混搭不腻也不单调,像是有一股儿清风拂上面来。
只顾独自品味,却从未注意到,祖母总是一人笑眯眯地陪在我身边,系着碎花旧围裙,不语。
还是那样的傍晚,夕阳炊烟和清湖。我独自一人坐在门外竹椅上,静静欣赏着这一湖一木一夕阳,慢慢品尝着一碗蛋炒饭。时间变得慢了,模糊的记忆碎片融入碗中,融入夕阳,我逐渐看清了这小小一碗的蛋炒饭:朴实无华,盛着的,却是祖母对我数都数不尽浓浓的爱啊!
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6
菜市场里,有一条鳜鱼被一位好心人买走,在家中被腌了“七七四十九”天。
我几乎是扑进去的,厨房里的盆子中放满了材料,还有一条生无可恋的鱼。袭来,将厨房内的气味吹满了整个屋子,也与我撞了个满怀,我瘫倒在椅子上。
外公迈着轻盈的步伐端上了鱼,我塞住鼻子,往桌上一瞅,鲜红的汤汁浇灌在鱼上,晶莹剔透,让人顿时有了食欲,几点葱花洒在上面,增添了几分颜色。慢慢夹起一块鱼肉,鱼肉呈蒜瓣状,白嫩白嫩的,一瞬间我的眼泪从嘴里流了出来。我咬了一口,嗯,饱含汤汁的鱼肉的味道溢满了我整个口腔,贯满了全身,我竟有些飘飘欲仙,肉质嫩滑鲜美,口味浓郁纯正,让人浑然忘了它的气味,我脸上洋溢着幸福,真是“桃花流水鳜鱼肥”啊!我直接多干了两碗饭,我鼓着嘴狼吞虎咽,“慢点吃,慢点吃。”外公拍拍我的后背,落日的光斜射在他脸上,是多么慈祥。我撑着大肚子躺在大床上,外公正在那收拾只剩骨头的鳜鱼。
日暮西沉,孩子的戏耍声在楼下回荡,记忆却依旧停留在那色泽鲜亮的鱼上。我一个人坐在桌前吃饭,心里空落落的,“彬彬,什么时候来外公家吃啊?”,妈妈把电话递给我,听到电话那头这声音,我心头一怔,笑答:“过几天就过去了!”
那道菜中有外公给予的爱与温暖,这让我想起了儿时与外公生活的时光,如点点星光,洒落人间,为我的生活多绘上了几份色彩。
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7
从小喜欢吃年糕,特别是奶奶蒸的黄年糕,单是那油光发亮的外表,浑着阳光味的浓香,就让人垂涎三尺了,更何况大片大片地夹进碗中,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呢?亮点:关联词与叠词的运用)
奶奶做的黄年糕是纯手工的,将蒸熟混好的糯米放在木桶中,拿着木锤用力捶打,木桶里的年糕渐渐染上了阳光色,混上了阳光味,吃起来,都有了阳光的温暖。
然后将打好的年糕切成厚度相同的薄片。奶奶心灵手巧,她总是将年糕贴着碗沿摆一圈,在贴着摆好的那圈再摆,一片叠一片,一圈压一圈,最后再稍加打理,摆成一朵绚丽的花。
接着将年糕放入锅中蒸煮,盖上锅盖,任凭沸水在锅中翻滚咆哮,发出“咕咚咕咚”的叹息。
好不容易熬到了出锅,奶奶关了火,小心翼翼的打开锅盖,一股白气喷涌而出,一盘金灿灿的年糕闪亮登场,奶奶拿出年糕,在上面洒了些白砂糖,又将切好的胡萝卜碎均匀地散在上面,
我和妹妹你争我抢,像几天没吃过饭似的,狼吞虎咽大口吃着。年糕软糯,甜而不腻;胡萝卜酥脆,可口清爽。我不停地吃的,口腔中充斥着香甜。
突然注意到坐在角落里看着我们笑的奶奶,“奶奶,你也吃啊。”“我不吃,喜欢多吃点。”在我和妹妹的“大扫荡”下,盘子没一会儿就干净了。我舔舔嘴唇,对奶奶笑,奶奶也看着我,满面笑容。
可惜,现在身在他乡,很少能吃到奶奶做的年糕的。市场上的年糕多种多样,口味也多,可在我心中,也远远比不上奶奶蒸的黄年糕,奶奶总打来电话:“欣,奶奶想你啦!什么时候回来啊?奶奶给你蒸年糕。”我笑着答应,心中却苦涩。
想吃奶奶做的年糕了,更想奶奶和家了。
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8
群山一蓬一蓬,散落其间,玲珑秀美。村子不大,微仰了头看过去,一溜的建筑,沿坡而上,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错落有致。那是母亲儿时的故园,是母亲学会“清蒸鲈鱼”的地方。
“清蒸鲈鱼”是我们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手艺,是外婆教给母亲的。每当吃这道菜,就会想起独在异乡的外婆。
“妈!我回来了!”开门,一股熟悉而诱人的味道扑鼻而来,我顿时眼睛一亮,顾不及洗手,便坐了下来,静静地欣赏着面前的艺术品。母亲还是和往常一样,拿来碗筷,满脸宠溺地看着我,似期待我的评价。那色泽鲜美的鲈鱼让人垂涎欲滴。白而肥美的肉似包裹在襁褓里刚出生的婴儿,怎不让人心动?鱼脊切上几刀,使那鲈鱼更富有层次感,不得不凡尔赛,母亲的刀工,真是内行!
抬头望向母亲,发现她的脸色淡然
再低头望向鲈鱼,上面撒上姜丝,葱花,小米辣,错落有致,再装扮上两片小清柠,亦浪漫。片刻,再淋上一种不知名的独家秘方,玉盘珍馐。可这也抵挡不住思念远方亲人的强烈欲望啊!家挺条件好有何用?亲人不能陪伴在旁,愧疚啊,思念啊……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望借着‘年年有鱼’之意吧!”母亲忽然变得豁然开朗起来。食几块,愈吃愈欢,鲈鱼肉质肥美,蘸上一点儿料汁,鱼肉在口中愈发滑嫩,鱼肉香在唇齿之间荡漾,随之滑入胃里,整个人仿佛都被酥化了般。
餐厅里,一盏灯,一张桌,两个人,一盘菜,唯独少了先前的那份热闹,那份欢乐。
人生无常,珍惜彼此,珍惜朋友,珍惜亲人,有时间定要多陪陪他们,不要失去了,才觉得后悔。好好活着,才是生命的本初意义吧。
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9
作为地道的江浙人,甜大概便是我的挚爱。记忆中的一道松鼠鳜鱼百吃不厌,是儿时逢客必点的上等菜品。
处理过的鳜鱼放入沸腾的热油中快炸,用勺子舀起热油沥于鱼身,切鱼师傅切出“松鼠尾毛”齐刷刷的立了起来。摆入菜盘,淋上特质的糖醋汁儿,味道直扑鼻腔,口腔里的唾液早换了数批,一桌人手中的筷不约而同的指向了鱼。从鱼背上夹一筷,皮上裹着酱汁,里面却白得像鸡蛋白,雪白而柔嫩。一股浓郁的糖醋汁儿味却也难盖丝缕淡淡的鱼香。咽一点唾沫,张口细品,鱼的鲜香和料汁的酸甜融于一起,一股鲜甜之味于舌尖绽放。瞑目,心中别无他物。端起碗,往嘴里扒拉两口。酱汁的余味与米饭混在一起,顿觉舌尖一阵满足,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心中夹杂幸福夹杂愉悦,暗觉自己如入仙境般的逍遥,久难平心中之情。
再夹一块鱼肉,蘸满酱汁,肉套上橘红的外衣,色泽诱人。碗中米饭上淋上一勺糖醋汁儿,胃里的馋虫抑制不住地催促着我,急不可耐地塞入口中,配着淋了酱汁的米饭,人虽不动,心中却似平添几分甜蜜。
吃了十多口鱼,心中暗道:“应该见好就收了吧!”但面对这等人间美味,谁会对它嗤之以鼻呢?谁又能抗拒它的诱惑呢?手中的筷早又不自觉伸了上去。
细腻白嫩的鱼肉淋着橘红的糖醋汁儿,如同一只想跳起的小松鼠般可爱动人,点燃满屋的气氛……
满屋的欢笑声中,我的心早到了别处,我曾亲眼目睹鳜鱼被改刀成“松鼠尾”的场景。菜市场不透光,只有几盏小灯照明,更添了几分压抑感。与鳜鱼单纯无辜的眼神对视,我不禁有了几分同情。老板抽出一把快刀,迅速改刀。桂鱼挣扎着,许久,许久……直至断气,我转过头不敢直视。我看着塑料袋中的鱼,袋中沾满血令人作呕,鱼的眼神仍然单纯,不知所措,丝毫没有对人的怨恨。又见鱼的腮微动一下,再无动静。眼中模糊,付钱后,我便快步离开。
或许人生却如一道松鼠鳜鱼。先是被杀,后又进入油锅。但最终当它淋上糖醋汁儿时,它终究变成一道佳肴,成为桌上最耀眼的一道菜。正如丁立梅所说:人生是用来受苦的,也是用来享受的,世事淡然,适可而止。
一道松鼠鳜鱼,既承载着一家人的亲情,也饱含着人生道路的思考,也是藏我记忆里的那道菜。
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10
大年初一,万家灯火。
天空飘着的小雪轻轻泊于地面,映着檐下灯笼的红,氤氲起点点暖意。
“红烧肉马上做好了,琪琪快点儿来端!”
奶奶在厨房唤我,我放下手中的东西,跑去厨房,未见其物先闻其味,
我用鼻子一闻,一股沁人心脾的味道钻入我的鼻中,我不由得咽了一下口水,坐在椅子上等待开饭。
不一会儿,人齐了,菜也齐了,大家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我夹上一个放入口中,肥肉肥而不腻,吃一块唇齿留香,乍觉甜爽,牙齿嚼下时,肉的芳香顿时在口腔中爆破,袭卷了整个味蕾,甚是美味。
奶奶的红烧肉,以最朴实的方式,最平凡的滋味,将我们一家人聚合在浓浓的肉香里,盛满脉脉温情。大家的瓷碗,聚在桌中央,笼在恬静的阳光里,散着香,吟着暖……
现在,我们背井离乡,来到了遥远的江苏,加上疫情的影响已经很久没回家了,外面的红烧肉即使再好吃也不及奶奶做的红烧肉,我知道,这里面所缺少的不家的味道更是奶奶对我们浓浓的爱。
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11
皎洁的月光透过柔软的云层,温柔地洒在冒着热气的盘中。一只只白白胖胖的饺子躺在盘中,如此可爱。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一道菜。
每年除夕,我们全家便一起去乡下外婆家吃团圆饭。刚过了中午,外婆便在她的小厨房里热火朝天地忙开了。我时不时地挤进去,满怀期待地问:“外婆,我们什么时候下饺子啊,我都饿坏了?”外婆笑眯眯地看着我,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你个小馋猫,再过一会就有的吃啦!”说着将我赶出了厨房。热气腾腾的厨房移门上笼罩着一层轻纱,朦胧中外婆在不停地穿梭着,忙碌着……
我偷偷地蹲在厨房门口看着外婆做菜,恍惚中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虽然正值寒冬,但是外婆的额头上冒出了一颗颗汗珠,它们调皮地顺着外婆的脸颊滑下来,点点滴滴在我心中汇成了一首无声的爱之歌。虽然忙得晕头转向,但是外婆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月光给外婆披上了一层银辉,窗外的腊梅香也扑了进来,仿佛也被外婆做的菜吸引了过来。我正看得出神,突然看到外婆做出了一个奇怪的举动。只见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枚亮晶晶的硬币,放在水龙头下仔细的冲洗,然后又用纸巾来回地擦拭。接着她在饺子群里找了半天,相中了一只包得最为周正的饺子,她轻轻地拿起饺子,小心翼翼地把那枚硬币放在了饺子里面,满意地点着头,然后就把饺子放在了我的专属碗中。看到这一幕,我立马感到自己全身像被幸福包裹住了,那只包着硬币的饺子立马也像笼罩上了一层光环。
终于可以吃饺子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拿起了筷子,我一眼就看到了那只独特的饺子。外婆满怀期待地看着我,脸上露出了两个小酒窝。我故意不吃那只饺子,逗一逗她,外婆又期待又有点着急。随着“嘎嘣”一声,我终于咬到了那只幸运饺,外婆激动得叫了起来,一边拍手一边说“吃到幸运饺,以后就又有福气又有运气!”
窗外,烟花绚丽地绽放着,腊梅快乐地舞蹈着。我细细地品尝着饺子,外婆点点滴滴的爱慢慢汇聚到我的舌尖,那么甜蜜,那么醇香。
记忆里的那道菜作文 篇12
记忆里的除夕夜,万家灯火通明。窗外爆竹声,屋内觥筹交错声,都洋溢着年的喜庆。
每年春节,家家必都炸上一道春卷,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种习惯。除夕夜,一家人欢聚一堂。爸爸妈妈,考完试的我,更还有姑父一家,上大学的姐姐,奶奶的姐妹……
奶奶笑得灿烂,里里外外地张罗开了。剁馅,包春卷,最后将包好的春卷放进热油锅里,春卷的边一点点卷起来,又一点点变得金黄“刺啦啦—刺啦啦—”油锅里吹起欢快的乐曲,奶奶不停地用筷子拨动着春卷。不一会,桌上就摆上一盘炸得焦黄酥脆的春卷,冒着缕缕热气。油炸过后的春卷有一种特别的香气,这种香气不同于城市麦当劳餐厅里的炸鸡,春卷的香是一种纯朴的乡间气息,那种质朴的味道就像久居乡下的奶奶的气息一样。
一盘盘菜摆满了两张餐桌,五花八门的菜颜色格外艳丽,有鱼香肉丝、鱼池藏玉、八鸟闹春……春卷被这些菜挤到一边,在众多美味中,就像陪衬那样不起眼,可它却是人们最多关注的菜之一,是满桌的菜中最早被一抢而空的。
我最喜欢的就是春卷酥脆的卷边,一口咬下去,又脆又香,这个时候我总会满足地扬起下巴,一口浓香的肉汤就会顺势流进嘴里,那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渐渐我连回老家过除夕夜的机会也少了,很少再见那全家团聚,欢欢乐乐的景象,也很少再吃上奶奶炸的春卷了。奶奶虽也常常送来豆沙馅的、芝麻馅的、猪肉馅的春卷。但无论妈妈怎么做,却也总不及奶奶炸的那般美味。为什么味道不一样了呢?我想是因为奶奶做的时候多放了一味调料,那调料就是奶奶对我们全家经久不衰的关爱和真诚的祝愿!就像丁立梅说的:“这些美好的因素,像明媚的春风温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