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初中作文初三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初三

家乡的名片作文初三 篇1

窗外,雨已停下。手上拿着糖葫芦的我穿梭在这红墙胡同间,只想探寻我家乡的特色名片。微风吹拂,吹来了悠扬的琴声和木樨芳香。转身,推开店门,踏进这古香古色的房子,一炷香摆在门前的桌台上。抬头,看到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我知道,这就是我要找的名片。

这,是景泰蓝。

近看,这些铜器花纹精美,镶嵌在瓶身的金丝婉转细腻、古朴秀丽、纯净高雅,处处透露着古典艺术之美。指尖轻轻划过瓶身,那流畅自如的线条,那青丝飘逸的彩釉,早已把我的目光紧紧锁定。

远看,仿佛置身于富丽堂皇的宫殿中,那瓶身上的荷花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我的光临似乎没有被店主察觉,他戴着老花镜,手持刻刀,摆弄着一件铜器。我不懂工艺品,便去询问店主。

“您好,您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景泰蓝呢?”我轻声问道。老人家低声笑笑,用慈祥的目光抬头看看我,推了下眼镜,慢慢放下刻刀和那雕了一半的小物件儿,拿毛巾擦了擦手,用那地道的老北京口音说:“得嘞!”

说的人语重心长,听的人记在心上。

老人家告诉我制作景泰蓝要经过制胎、掐丝、粘丝、点蓝、烧蓝等步骤。暂且不说怎么画的生动美妙,怎么描的工整细致,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致志粘上去的,并且在粘之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合适的形状,那是多么大的工夫!老人家伸手指指屋内的景泰蓝,说:“你别光看它的工序复杂,这景泰蓝啊,还象征着和谐、祥和呢!”低头看见他的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眼前仿佛浮现出制作景泰蓝的艰苦岁月,也似乎懂得了这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敬佩感油然而生。

一缕阳光从缝隙中钻过,斜射在景泰蓝上,件件铜器仿佛是一张张灿烂夺目的名片。告别了老人家,重返胡同,脑海中浮现出老人家认真雕刻的画面。我想,这精美典雅的景泰蓝是家乡的名片,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匠心精神更是我家乡的名片!

家乡的名片作文初三 篇2

安徽亳州市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但却有个响亮的名字——“中华药都”。中草药就是我家乡的名片。

白芍是亳州草药中较为出名的草药,而亳白芍与杭白芍是市面上最常见的两种白芍。芍药花一般在四五月份绽放,雪白的,很是美丽,但我要在十月国庆节看看不一样的白芍。

回到小村子里,我急切地请求大姨带我去挖白芍,大姨拗不过我,只好带着我和大姐出发。

三轮车压过泥地,路过麦田,飞驰在玉米地的间隙里。一路上,我们在闲聊些家长里短的,聊到了大姐,我问道:“大姐这是回乡办学来了?工作咋样啊?”大姐笑着说:“这份工作好啊,村里的孩子们都有学上了。”大姨生气地插嘴道:“说了让她在大城市工作,非要回来,”但又话锋一转笑道,“不过也好,陪我采采草药,还可以去草药铺子里看看店。”

一路欢声笑语,到了花田,我迫不及待地的下了三轮车。眼前的景象便是白芍鲜为人知的一面:花季已过的白芍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子和零星几个没有被摘掉的枯萎的花,虽然不漂亮,但在药农眼里,这些东西比美艳的花更宝贵。

下地干活了,我只负责一小块田。我是会挖白芍的,只是有些许笨拙,自然没有从小在乡下的大姐干活利索。我用耙子轻轻松了松土,手握住杆子,使劲一拔,芍药的根就连带着土出现了,我将根狠狠锤在地上,大块的土就脱落下去,再用铲子敲一敲白芍,抖一抖,剩下的土渣飘落下来,露出了芍药根的真容。我手中握着根,很是满足。我忙活的时候余光瞄见大姐的身影。她还是低头专注干活,用铲子松了土,看似轻松的就把白芍根抽了出来,在自己的大腿上撞了撞,土渣就乖乖的跳了下去,她将处理干净的白芍向后一扔,装进了篓子里。大姐动作行云流水,迅速地就填满了自己的篓子。

我的动作不自觉的放缓了,静静的看着这般景象:万亩芍药田里是许多带着花帽的阿姨们,弯着腰采药,汗水挥洒在这片干旱的土地,土地上有数不完的土坑。这般场景向我诉说着家乡农人们的勤劳。

回程的三轮车有些挤,里面塞了好几包装着芍药根和其他草药的麻袋。我看到大姐花帽下黝黑的脸和上面的汗珠。清风吹过我的脸颊,带来了她轻轻哼唱黄梅戏的声音:“渔家住在水中央,两岸芦花似围墙……”是《天仙配》。

回到大姨家,大姨将药材清理干净后放在大锅里熬煮,中药的气味弥漫在院子里。药材出锅后,我和大姐在一旁为白芍扇风,等它凉下来就可以切片了。

大姐从屋里拿出一个“刨子”,让我削长片的白芍,而她负责用刀切圆片。大姐看着我切削出的薄厚不一致的白芍片,摇着头告诉我说:“不管是切白芍还是削白芍都要控制力道,这个手要斜着轻一点地划过刨子,要不然就会时而薄时而厚,手指要抵在这。”她握着我的手演示了一遍。这次我控制了力度,手握着白芍根,斜着擦过“刨子”的刀片,一片薄薄的白芍片就缓缓飘落在铺的毯子上。很快白芍根就成了一堆薄片。

几天后,大姨开着三轮车再次载着我和大姐还有一堆处理好的草药去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市场——“亳州中药材市场”。路上大姐又哼起《天仙配》:“家家户户庆丰年……”到了人山人海的药材市场,看着我削的白芍片摆在大姨的店里,我很是骄傲。铺子前人来人往,每停下一位客人,我就会欣喜一番。大多数客人都是要五百克左右的白芍,很快,一上午的时间十几个四角包包好的白芍就卖出去了。亳白芍知名度很高,卖白芍的铺子也很多,毕竟“家家种花如桑麻”。

精细的采药、制药工艺很难用机器替代完成,正因如此,才会有许多像大姐一样的大学生又回乡制药。亳州的传统手艺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亳州的“草药”名片就这样一笔一笔地续写下去。

这片土地会有人继续耕耘,这份传统文化依旧赓续。中草药将一直是家乡亳州的名片,“中华药都”的名字会越来越响亮。

家乡的名片作文初三 篇3

我的家乡在河南,西北部一段太行山脉将山西河南二省划分开来,山水相依,美不胜收。这里地处中原,地大物博,常年穰穰满家。

清晨,伴随着家鸡的打鸣声从梦中醒来,顺着窗外照进来的一缕阳光望去,一片片的小麦给即将到来的春天增添了一抹淡绿色。仔细看还有几个身影,那是勤劳的人们早起去田间劳作了。再往远望去,依稀能看到一排高大的山脉,仿佛是这座城市的一道屏障。

“快起来了,今天去宝泉玩。”

“宝泉,宝泉是哪儿?”“是太行山间的一个山谷啦。”在乡间的小路上,一阵阵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迷人心脾。渐渐的那依稀的山脉变得清晰可见,巍峨连绵。

顺着山路往山谷里走,一路上怪石嶙峋,山路逶迤,岩石勾勒出了山的形状。宝泉水库也映入眼帘。那水从河坝上猛烈地冲击下来,白色的浪花四处飞溅,震耳欲聋。

终于到了山谷中,却发现别有一番景致。这里的水不再磅礴恢弘,而是柔和平静。正午的阳光洒满水面,泛起点点白光。潺潺流水呈碧绿色,如果站在高处俯视,就像镶嵌在深山中的一颗绿宝石般晶莹透亮。正值初春,树枝上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微风吹过,轻轻的摇曳着,走在石块铺成的连接水库两岸的道路上,泉水一阵接一阵的冲上石壁,又退回,叮叮咚咚。泉水弄湿了裤脚,冰凉凉的。有孩子在这里嬉戏打闹,欢笑声回荡在整个山谷中。

“瞧一瞧嘞,有胡辣汤了哎,喝完了得劲一整天!”一个店小二带着河南特有的口音吆喝着。“妮儿,尝尝,不中不要钱。俺清倒起刚熬的嘞,新鲜的很。”说着就热情的给我端来了一碗。胡辣汤的香味立刻扑面而来,辣中带酸,喝上一碗后,立刻感到暖暖的。“中不中?”店小二满怀期待的问。“太好喝了!再来一碗。”“中!恁眼光真中。”大家几个几个的围坐在几张桌子旁,或认识或不认识,或聊着今年的收成,或期待着来年的五谷丰登。大家的脸都冻得红红的,但眼睛里都有着止不住的笑意。也许阖家团圆,稻田有个好丰收就是能让乡邻们在寒冬也能感受到温暖,幸福的事了吧。

“杀敌寇,保边疆,男女一样……”“哎,豫剧开始唱了哎”“俺过会儿付钱昂。”“中。”大家蜂拥而上。好不容易挤进人群,只见舞台上有个小生在唱豫剧,唱腔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质朴但大气。我很快听出这是在唱花木兰替父从军。从小,花木兰的父亲就带着木兰习武。木兰长大了,父亲也老了,可这时北魏却要求每家出一名男丁上战杀敌。既不能让年幼的弟弟披甲,又不能让年迈的父亲上阵,木兰决心自己奔赴前线。即使每天顶着欺君杀头之罪和战死沙场的双重风险,木兰依然英勇顽强,立下赫赫战功,最终不辱使命,凯旋归来。“谁说女子不如男”,如同《木兰诗》中的一样“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只要上阵杀敌,保卫边疆,男女都是英雄。还有许许多多如同木兰一样的人,在这片中原大地上,雄心壮志,勇敢坚强,誓死保卫着自己的国家。一曲结束,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喝彩着,叫好着,“这弄类真不赖哎!”“真中,听得俺是热血沸腾呐!”“哎,咱这啊,就是英雄多。内句话咋说嘞,巾帼不让须眉。”“还有半段嘞,红颜更胜儿郎…”“哈哈哈哈……”笑声掌声都回荡在山谷中。

如果要为我的家乡写一张名片,我想巍峨的太行山脉,碧绿清澈的宝泉水库,酸辣爽口的胡辣汤,名扬四海的豫剧,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勤劳热情,勇敢忠贞的人们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这就是我的家乡,承载了我最美好记忆的地方。

家乡的名片作文初三 篇4

我的家乡在湖北小城里,纵使这里有连绵的青山,蜿蜒的长江,人尽皆知的荆楚文化,我仍然认为,红高粱才是这里的名片。

小时候,父母曾带我来到城郊田野,那时我并不能认出这里种的都是些什么,只觉得大多都是极平庸的绿,模模糊糊的在我眼里融为一体分不清楚。于是在这些油绿中,我一眼就看到一片棕红的田地。拽着父亲的衣角吵着要过去看。

父亲指着那块田地,告诉我说:“红红的那个是高粱,姥姥给你的红米糕就是高粱做的。”红米糕是好吃的,于是我便喜爱起这高粱。我踮着脚尖望过去,那片广阔的高粱田在秋日燥热的风的吹拂下涌动起一层层浪花,阳光照在田地上,让这片棕红的海粼粼的闪起光。

整片高粱田火红一片看不到边际,每一株高粱都像一炬燃烧的火把。我扒开几株比我还要高大的高粱,身旁黄绿色的高粱茎簇拥着我的身体,脚下是松软的广袤的土地。我在高粱田里疯跑,秋风吹拂过我的身体,高粱穗扫过我的脸庞,我被埋没在这一片红色的海洋之中,高粱的清香飘散在我的周围。已是夕阳西下时,橙黄色的天光从层层高粱叶的缝隙中照映在黑色的泥土上,划出一块块金斑。

走之前,我又一次望向高粱田,整片田地都笼罩在柔熙的落日余晖之中,深红色的高粱高粱被镀上一层金边,格外惹眼。山风一吹,高粱就随风飘摇,火一样撩到天边。

家乡的高粱对我总有一种独特的亲和力,或许是姥爷平日总蒸高粱馒头,又或许是因为逢年过节人们都会开一瓶馥郁的高粱白,再或者,是过年时老人总会在家门挂两簇红高粱来祈福。这一方小城里,几乎大半的田地都种上了高粱。一到夏秋交替的时候,整片山头都茫茫的燃起一片红。赏心悦目,又实在叫人踏实。乡亲们大多都靠它生活,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守着这一片红高粱,收了一茬又一茬,直到如今高粱满山。这里的高粱已经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高粱皮实,根壮。”大人总这样说。我想这高粱和家乡的人是有几分相似的。高粱用健壮的根系抓住土地,这里的人用勤劳的双手在山峦间种出一块火红的幸福之花。

每次看到家乡的高粱,我就会回想起那遥远的,高粱飘香的童年时光。此后再回忆起家乡,我最先想起的就是家乡的高粱。高粱在我心中已然成为了家乡的名片,在荏苒的时光中,留下一抹深沉的红。

家乡的名片作文初三 篇5

荆州,是鱼米之乡,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的家乡。那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地方。熙来攘往的市井街道、热情洪亮的叫卖声、地道正宗的特色美食……这一张张名片,共同织画出了充满乡韵的荆州城。

在荆州,吃早饭被称为“过早”。过早在荆州是一件隆重的大事。早晨,阳光明媚,迎着朝阳拐进楼后的小道,周围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各种各样的小摊小店堆在路边,店前的大爷大妈们扯着嗓子大声吆喝着,”要齐噶莫子啊““齐不齐欢喜坨啊”“来不来碗早堂面”……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充斥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美食的香气。

我熟门熟路地拐进小道,走到一家店铺前,一位阿姨正忙碌地做着锅盔。看到我后,她便热情地打起招呼:“今天来得这么早哇!”只见她熟练地在案板上先铺好面,用手按压成一个圆饼,再洒上一把芝麻,把面擀长后俯在炉上用手把饼牢牢地贴在炉子内侧。她黝黑的脸颊上挂满了汗珠,但依旧挂着淳朴的笑容。待锅盔烤好后,她便用长长的铁夹夹出,最后再刷上一层辣酱,对折塞进一个纸袋里。拿着刚出锅的、还冒着热气的公安锅盔,金黄的饼皮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凑近一闻,香气扑鼻。咬一口,香辣酥脆,浓郁的香味在味蕾间绽放。

每一个清晨,在每一个寻常的大街小巷,我都能看到这样热气腾腾的场景:各色的人们埋头于一碗碗刚出锅的早堂面、豆皮和米酒,虽然彼此之间素不相识,但却也能同坐一张桌前,品出这人间的口口满足,香气、人气、烟火气,共同开启了向阳而生的新的一天。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的家乡——荆州,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但正是家乡的点点滴滴的人间烟火气,温暖了我的心,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了许许多多荆州人心中家乡最闪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