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800字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篇1

汪曾祺的成长求学路,在坎坷曲折中披荆斩棘。印象里,读汪曾祺的文字,常常能读出岁月静好的温柔。如此雷厉风行的作品竟出自汪老的笔下,如不是看到作者,想必会错失一本好书。

我很喜欢汪曾祺大概是从一次长途旅行开始,看着故乡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想朋友、想家人、想老师,汪曾祺的文体为回忆性散文,但这并没有让我感到悲伤凄凉,而是他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态度。

而我对生活的态度,也就是汪曾祺对生活的态度。不论是写故乡,还是写童年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

这本书是汪曾祺在晚年对自己人生成长轨迹的梳理,在这本书中他用了四个章节,分别回顾了自己童年时期的家庭、玩件和故乡的点滴;少年读书时的老师、同学;还有从小到大引以为傲的读书、写作经历;以及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在文字间让人不仅仅读到闲适,更可以读到他的人生智慧。

第一章节收录了汪老先生写家人、家乡的作品,是已经在古稀之年回忆起了儿时家人们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家中的书桌、板凳都是童年的回忆,饱含了辛酸和热爱。这一章节中,汪老透露出了真情实感,所以在每一本书中读会有相似的篇目,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阅读。

第二章节讲述了汪老先生从小到大的读书、写字和绘画经历。他小时候和我们一样,都会去街头的店铺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也就养成了自小的观察力。汪老能悟出惊人的原因还在于从小家庭的良好氛围。出自 wwW.zuoWEnBA.nEt

第三节讲述了他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他在那里遇到了闻一多先生,金岳霖先生,也遇见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事让他印象深刻。他曾说过他想去西南联大是因为沈从文在那任教,期间还差点走偏了方向。为了去西南联大,可以说他遇到了重重困难,好在他成功到达,开启了人生的新乐章。

汪曾祺一生坎坷,但始终乐观开明。于是,他那种豁达,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带给他极大的乐趣,不论他到哪,都不会把不满和难过挂在嘴边。

书以《愿少年乘风破浪》为名,想必是借汪老的文字和经历,传达出乘风破浪的意志,若你失去希望或受到挫折,不妨去读读这本书。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篇2

“一条路不因为它路边长满荆棘而丧失其美丽,旅行者照旧前行。”——题记

即使生活的路上长满荆棘,我们也要披荆斩棘,高歌向前。这是我从汪曾祺先生的《愿少年乘风破浪》一书中学到的道理。

我一直觉得汪老的文章有趣,比如《端午的咸鸭蛋》里那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吃咸鸭蛋的动作被他写得生动有趣,因此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再吃咸鸭蛋时,我也改成了这个吃法。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汪老文章的独到之处。原来吸引我的不只是汪老笔下的美食,还有他苦中作乐的人生态度。

在这本《愿少年乘风破浪》里,你可以看到汪老童年时的家庭、玩伴,故乡生活的点点滴滴,少年时的师友,还有读书、写作、绘画的经历,更有青年时期在战火纷纷的艰苦环境里的求学经历。这不仅是汪老对自身成长轨迹的梳理,更是他遇到困难时的从容自若。书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汪老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即使是烽火连天、居无定所的日子,在汪老的笔下写出来的故事也尽是趣味。

他把在云南的七载云烟活成了一首诗。即使头顶是呼啸的轰炸机,住的是土墙草顶的校舍,吃的是怪味的“八宝饭”和“魔芋豆腐”,连教授们穿的都破破烂烂,有的是“空前绝后”鞋,有的是过时的旧夹袍,有的是深蓝色的氆氇赶马装……

他们也能苦中作乐,下雨天教室漏雨就打着伞上课;喧闹的茶馆也成了看书自习写论文的雅地;宿舍里没有桌柜就拿两三个泡沫箱一摞;连跑警报都总结出了经验……即使生活里有说不尽的苦,他们也没有改变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在国富民强、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地学习知识、探索真理,让先辈“孜孜不倦以救国,刻苦钻研以报国”的精神薪火相传,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事业出力。

“那些童年、少年和青春,那些梦想、叛逆和忧伤,所有迷茫、挫折、痛与伤,都将在乘风破浪的奋斗中寻到答案。”生活不是人间所遇皆温柔,而是每一天都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如意。但正是这些曲折失意,才成就了我们的人生。

我想,在这本书里,汪老想告诉我们的不是遇到困境后的长吁短叹,而是要在理想的曲折中,披荆斩棘,高歌向前。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篇3

稚嫩的少年怀着对世界的好奇离开水乡江苏,再回来时青丝已作霜鬓。垂暮之年的汪老先生终于停下奔忙的脚步,回首过往的岁月。

少年汪曾祺的乘风破浪与众人有太多不同。既没有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也没有像狂人一样轰轰烈烈地呐喊。苦难与曲折中,他在破浪,却很平静,仿佛岁月静好。

少年的记忆在花香下。那粗粗大大的栀子花,香得掸都掸不开,为文雅人所不取,那花便也傲然地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汪曾祺因而对它的直爽与骨气爱的尤深。他在那花香下,总翻着几本百看不厌的书,对于一些大作却选择“不爱看,就别看”。有时也作些文章。激昂的万千作家中唯他特立独行,始终把持着传统作品的朴素风格。如有人强迫他读那些他所不爱的经典大作,或执意要他改变文风,他大概也要如那栀子花般傲气地反驳吧。

少年的收获在校园里,自由的西南联大。简陋的校舍建在坟地上,没有桌椅,却也没什么大碍。买来几个肥皂箱,稍加改造,书橱衣柜就都有了。照样“有许多未来的学士在肥皂箱桌面上写下了洋洋洒洒的论文”。饮食中最常见的是那木桶里的饭,确乎是什么都有:沙粒、老鼠屎……物质生活的艰苦又怎样,这是片精神自由的天地呵。百废待兴的年代,能坐下来静听沈从文讲创造,闻一多论学术,金岳霖谈逻辑,汪曾祺已万分满足。清贫,他随口而论:“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少年的成长在战火下。日本的战机,总在轰鸣。这反复的轰炸,大概是指望能威吓手无寸铁的百姓。西南联大的学生最不以为意,从容不迫,“跑”出了经验。疲惫的人们却纷纷在这“危难时刻”释放闲情逸致,打牌,拼对联,熬莲子,洗头。日本人或许以为可怖的战火极易引起人们的恐慌,却不知我们这个民族,长期生于忧患,心理有很大弹性。猝然的威胁是很难摧毁人们这种“儒道互补”的“不在乎”精神的。

合上书,起身,我看到的是明亮的灯光,是这个繁荣的时代。恍惚,又似看到那简陋的校舍,那炮火,那百废待兴的时代。年幼丧母的痛,作那坚强的资本;弥漫的硝烟,作那司空见惯的浑闲事;人生苦短的悲叹,亦作那乘风破浪的勇气。

我该去直面那些风浪,也早该不惧那些风浪了吧!我该走自己的路,以韧劲和毅力做资本,视挫败作等闲,化抱怨作动力。实有不顺,我便也“儒道互补”而不在乎的笑笑吧。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篇4

暑假的杭城酷热难耐,我和妈妈于八月初去太原姥姥家避暑,看望年迈的姥爷姥姥。在姥姥家的书柜里我随手找到一本著名作家汪曾琪的《愿少年乘风破浪》,信手翻开,快速浏览,很快被那优美的文字、通俗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吸引,让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是作者晚年时对自己人生轨迹的梳理。文章回顾了童年时代家庭、玩伴,上学时老师同学及自己读书、写作、绘画的经历,着重讲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艰苦求学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那动荡的不如意的人生里,如何面对重重困难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文字率性真切、干净传神、如话家常、娓娓道来。

我们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从小到大,有父母的宠爱,长辈的关心,师长的教诲,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再看看作者,想想我们的长辈,经历战火,背井离乡,饿过肚子,承受过苦难。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岁月多么艰苦,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尤其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更要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珍惜幸福的岁月,好好读书,奋发进取,用实际行动书写美好的人生。

人生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书写人生就要珍惜当下。对我们杭州人来说目前有一件很重要很紧迫的事就是竭尽全力办好亚运会。

由于疫情的原因,原定今年九月在杭州举办的十九届亚运会推迟一年。亚运会是亚洲人民的盛会。亚运会在杭州举办是中国的荣耀,更是我们杭州的荣耀。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了精心准备。“办好亚运会,当好东道主”是我们响亮的口号。我们要以精心的准备,周密的安排,热情的服务,文明的风采展现给世界。让世界惊艳,让杭州出彩,让祖国骄傲,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作为一名中学生,一名杭州中学生,为杭州亚运会作贡献义不容辞。我想我们可以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做好宣传,讲好亚运故事,通过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讲亚运故事、亚运消息、亚运花絮和精彩瞬间,使亚运精神深入人心;二是热情服务,为外国运动员及嘉宾提供周到服务,如指路翻译等,尽东道主之谊。

读书明理,读书励志。我们很年轻,未来属于我们。让我们从书籍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辉煌更精彩!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篇5

“你的家人,你的老师,你的学校,你的朋友,你看的书,你走过的路,你的每一次挑战与挫折,都决定着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你”。暑假中我在逛新华书店时偶然发现了《愿少年乘风破浪》这本书,便被这个标题莫名吸引,这不正是时代对我们的期许吗?我就迫不及待阅读起来。

这本书是汪曾祺在晚年对自己人生成长轨迹的梳理,回顾了其童年时的家庭、玩伴和故乡的点滴——少年读书时的老师、同学,还有从小到大引以为傲的读书、写作、绘画经历。书中着重描写了他在战火纷飞的艰苦环境下,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回忆了众多与师友交往的逸事,尤其是他与一生的良师益友沈从文先生之间的情谊。在贫穷、不如意的人生里,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我陷入了沉思: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尽管家境不好,纵然疾病缠身,只要永怀坚忍与信仰,都能破茧成蝶,涅槃而生。

因为疫情原因,杭州亚运延期到2023年举行,这样亚运健儿们备战的过程和我们备战中考的时间无限重叠,他们不仅遇到了训练场上的突破身体极限的内部困难,而且遭遇了比赛时间变化的突发情况外部变化。当我们吹着空调为完成作业而满腹牢骚时,我能够想象此刻运动员们备战的艰辛,其中有很多是我们的同龄人,像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一以贯之的努力训练;也有很多是过来巅峰期继续挑战自己的老运动员,像百米飞人苏炳添,怀揣不断超越自己的梦想,永不言弃是全体运动员们的座右铭。我的中考和我的亚运同行,我的备考和运动员们备战同行,正如书中所说“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反观自己,我就是缺少了这样“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信和气势,别人能做到和做好的,我也一定可以。“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这正是我们青年学子逐光寻梦,永葆正能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学习的生动注脚。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现在的我们正少年,必要经历成长风雨,这其中便有挑战与挫折。不放弃、不抛弃,心之所向,无问东西,我们就更应该朝着目标前行,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气馁,不要因为眼前的辛苦而抱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在沧海中扬帆起航,奋勇直前,期待中考的捷报和亚运的火炬同时燃起。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篇6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汪曾祺

读完这本书,我便想起我最爱的一句话:“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的确,永远别骄纵了生活。

纵观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成长求学路,在坎坷曲折中穿过林间迷雾,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曲折动荡中,他乐观豁达,不怨天尤人,不让每一个想置他于深渊的苦难如愿,亦不顺从于任何艰辛阻碍,他追寻理想,乘风破浪,划桨起航!书中说,“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读汪曾祺的文字,正如这些白茶花,你看或者不看,我都在这,安安静静的,欣然的开着……读完这本书,像是魂穿汪先生左右,亲眼见证先生有趣的童年,充满回忆的家乡和漫漫求学路上的人生智慧。书中,西南联大和沈从文先生是汪先生充实的求学生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书外,我们每个人也同样都驾驭着一只独属我们自己的小船在人生的大海上劈波斩浪,那只小船是我们生命和灵魂的无限凝聚,它永远向着金色的彼岸,只要通过层层关卡,生活中的每一处不如意都将是人生道路上一次暗藏的伏笔,而其铺垫的一定是前程似锦!

木心说:“我们穷,只此一身青春”,而少年,当顶天立地,日出扶桑,须以此身青春冲他个无怨无悔。勇担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鲁迅先生曾对我们留下期盼:“有一份光便发一份热”。诚然,受光于庭户,就照一堂,受光于天下,就照亮四方。我们自出生起,到如今少年时,便一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享受了祖国母亲给予我们的一江春水,故必当有上青天揽明月之逸志,更要有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毅力。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必须“敢为天下先,涌向潮头立”,增强自我知识,充实自我,为祖国添砖加瓦,让祖国母亲更上一层楼!我们这仅有一次的人生,当然要活得比谁都炽热。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一帆风顺往往平淡无趣,潮起潮落才能体验乘风破浪的肆意潇洒。在疫情时代,我们少年更应配合国家防疫政策,不放松懈怠,好好学习。不畏惧困难,不怯懦。因为少年的脚下是坚实的土地,头顶上有浩瀚的星空。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朝着太阳生长,做个温暖的人,少年不卑不亢,清澈善良。少年乘风破浪,在奋斗中寻到答案。望我们与磨难周旋久,仍做我。偶尔慌乱,偶尔平稳,扎根生长,自然流淌,愿诸位付出甘之如饴,所得皆归欢喜。诸君乘风破浪,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向前走,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