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1
杨艾林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6日零时23分,神舟13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三名宇航员带着全体中国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苍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国太空之家。
今天,学校组织我观看了由三名宇航员老师主讲的《天空课堂》第二课,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关于太空和地球不同的地方,也更好地理解了失重这一物理概念。在天工课堂中,王亚平老师展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看到太空中美丽的“冰雪”实验。同时,还为我们演示地球上与天空中抛物的区别,直观地揭示了重力现象。
从神舟5号到神舟13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从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唱响宇宙,到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王亚平所说,只要敢于有梦,敢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2
葛书宇
太空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知之甚少的空间,直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也并没有探究清楚宇宙的奥秘。所以对于所有人来说太空是无比神秘的,更别说是我们学生了,对太空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国家便让宇航员进行太空授课,让我们加深了解太空。
这次太空授课是第二次太空授课,上回太空授课是去年12月9日,而这次太空授课则是今天,2023年3月23日。中间相隔了三个多月了,三个多月都没换航天员,看来我们中国的空间站还是十分牛的!
在上次太空授课中,我最喜欢的实验当属“双面人”了,它是在太空中做出一个水球,然后向水球里注入空气,使它产生两个透镜,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下做的,所以我们想做也做不了。而这次最让我感到新奇的便是“油水分离”实验了,因为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所以油会浮在水的上面。在地球上因为重力的原因,所以油和水会正常分离,无论怎么晃也不会混合。但在太空中,因为没有了重力的约束,所以如果晃一晃的话,油和水便会混合在一起。但是用离心机原理,又可以使其分开,所以我认为十分神奇。
第二次太空授课就这么结束了,但我还意犹未尽。而我希望下次授课可以快点进行,因为太有意思了。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3
韩丰灿
今天,我观看了《筑梦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首先,在地面上的张健老师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小实验:用细线下面连着一块有机玻璃板,玻璃板上面放着一个装有半杯水的杯子,然后问大家:如果我把它抡起来,水会洒出来吗?我心想:水应该会洒出来吧,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张健老师已经把水杯抡了起来,水竟然一滴都没落下来,我吃惊极了!原来,这是因为做圆周运动的水,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圆周运动是需要向心力来不断地改变它运动方向的,如果没有向心力,它就会偏离轨道了,所以水没有流出来。
然后,画面切换到了太空中的王亚平老师面前,只见王亚平老师像变魔术一样,从手中变出一个冰墩墩。王亚平老师的实验是将冰墩墩抛出去,冰墩墩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到地上,而是,按着抛出的方向在匀速前进。
最后,到了激动人心的天地问答时间,其中最有趣的问题是:宇航员在空间站里流眼泪是怎么样的?是像果冻一样在眼角拉的很长,还是会蹦出来,变成一颗一颗的小水球?原来,眼泪不会流下来,而是在眼眶中打转或者是黏在眼角。真是太神奇了!
现在的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4
王佳欣
我是山东省莘县中心希望小学三年级七班的的一名小学生,今天我非常幸运的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王老师给我们做了不少小实验,有“太空冰雪实验”,有“液桥演示实验”,有“水油分离实验”,有“太空抛物实验”,有“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还有“天地互动环节”。每个实验都非常有趣,我感到很神奇!
“液桥演示实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见老师做了一个液桥,用两个透明板,分别在上面滴上水,在把两个透明版合在一起,再慢慢分开,就成了一个液桥。我还知道了地球上的液桥没有在太空中拉的长,是因为在太空中没有重力,而地球上的重力很大。而我对这个小实验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之所以对这个“液桥”的小实验产生了兴趣,是因为我觉得我也可以做这个小实验,材料很简单,而且不但可以用水,还可以用油,醋,蜂蜜等多种液体,材料很广。
我很期待《天宫课堂》上第三课,不知道王老师又会给我们做什么实验,不知道我又会从后面的课堂中找到哪些乐趣…
最后我也想向王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在太空中是没有重力的,那么我们在太空中吃下去的食物会不会也没有重力呢?请求老师的解答!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5
杨可
今天我期盼已久的,天宫课堂第二课,终于开始了!在天宫课堂的第一课上,王老师、叶老师和翟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多小实验,并为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原理,还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科学仪器。
第二课开始了。中国科技馆的主持人为我们简单介绍了1992年我国确定的载人航天技术“三步走”战略,也做了几个有趣的小实验,接着就开始了中国空间站的课堂。做了很多有趣的小实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油分离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将水和油倒在一个瓶子里,我们需要将油和水分开。首先王老师用力摇晃,可瓶子里的水和油还是混在一起,通过王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原来水的密度是远远大于油的密度的,所以只需要用力将水瓶旋转,就可以实现油水分离,当我觉得这个实验要失败的时候,王老师用力旋转瓶子,奇迹发生了,水瓶里的水和油,竟然真的分开了!这让我很惊喜,原来这样也可以使油水分离啊!通过这个小实验,让我懂得了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要勇于尝试。最后王老师又为我们介绍了一些科学仪器。
通过今天的天宫课堂我了解了很多科学小知识,也复习了我学习过的科学知识,也让我懂得了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要勇于尝试!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6
徐嫣然
2023年3月23日下午,我满怀期待的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在这一节课中,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液桥演示实验演示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油分离实验演示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太空抛物实验演示天地之间抛物区别等。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从锅中盛出一碗菜汤时,都会看到水油分离的现象。在物理老师的讲解下,我明白了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因此油才会浮在水面上。但当在太空中进行实验时,我惊异的发现水和油竟然是混合的。原来,在失重状态下水油的分层现象就会消失。但当在非常快速的旋转瓶子时,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向心力的作用更加明显,就能实失重状态下的水油分离。果然,小原理可以发挥大作用。
中国的“航天三步走”计划——上得去,回得来;出得去,对得上;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尽管起步晚,但是我们后劲足”我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良品质,携手共进,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7
张金旭
2023年3月23日,神舟十三号天宫课堂进行了第二次授课,航天员们再一次纷纷变为太空讲师,带我们开启了又一次奇妙的太空之旅。
亚平老师依旧细心温柔,志刚老师的镜头依旧紧随其后,叶老师也还是那样看起来憨厚而腼腆,三位航天员老师令我倍感亲切。
此次太空授课进行得非常顺利,种种亮点一个接一个呈现在我们眼前,即便是隔着一个屏幕,也可以感受到实验中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神奇。“点水成冰”的魔法,液桥的形成令人只要想到就双语发光的冰墩墩也在太空中畅快地遨游起来。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那些帮助科学家开展更为精密实验的空间实验柜,那是几代航天人历经十多年的探索,从零做起的,它将一整个实验室浓缩成一个个一到两立方米的实验柜,其精密程度无法想象,叫人不得不惊叹于中国的力量!
有无数人,在为支持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而不断努力,未来,我们还要将更多的中国人送上太空,送去月球,送去火星,送去那些更加遥远的地方!我们将不断探索浩瀚的宇宙,在追梦的道路上永不停息!
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愿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
愿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
愿我们的航天员凯旋归来!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8
郭雨飞
今天下午,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太空奥秘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不禁想要去深入了解一番。
老师用了许许多多有趣的实验来讲解太空失重,如将一杯水放到一个板上,在板子上系上绳子,让板子快速轮转,水不会洒出来。空间站中王亚平等也用实验向同学们讲述了失重的原因,如制作液体球,失重条件下物体表面张力作用使水形成了液体球;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起来。
我还知道了空间站?乎没有重?,微重?的环境会使?液上涌、?骼疏松、肌?萎缩,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体健康。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感知了太空的奥秘,明白了许多道理,也明白了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非常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功,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9
丁翊庭
盼望着,盼望着,直播的脚步近了。在我焦急的等待中,神舟十三号第二次《天宫课堂》终于开始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出现在我面前,还是蓝色的太空工作服,还是熟悉的面孔,一切都是那么似曾相识。今天的课程丰富多彩,有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
我最喜欢的是液桥演示实验,只见王亚平老师在两块玻璃上各滴一滴水珠,然后慢慢地让两个大水珠融为一体,接着便一点点地扩大玻璃之间的间距,8厘米、10厘米、12厘米……奇迹发生了:两个水珠如同有磁力一般,虽然距离在不断拉长,但依旧外粗内细,就像一座桥。原来由于太空重力几乎为零,水珠的表面张力比地球上地大了很多倍。原来液桥是这样形成的,我心里暗想。
这节课,我不但收获了许多新知识,还立下了一个远大志向。我要努力研究,发现事物的新奥秘,为祖国昌盛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少小米粒不满足于看实验,还在授课之后,在家中做起了“天宫课堂”的同款实验,模拟航天员们进行科学研究,探究天地之间的差异。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力学园中的航天小科学家们的实验过程吧。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10
高诗涵
时序轮转,三月春已至,距离第一次“天宫课堂”已有数月。在这烟雨朦胧,万物生长的时节,我们又迎来了“天宫课堂”。它给我们心中探索未知、追求科学的求知种子又带了阳光与养分。
阔别数月,三位宇航员再次成为“空间站讲师”,给我们带来了水面张力实验,失重状态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证明,水油分离实验等,为身处地球重力保护下的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实验探索基地。
能拥有这样珍贵的学习机会,中国航天人功不可没,几十年来的坚持探索,持着“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的忘我精神为中国航天事业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高峰。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再到“天宫二号”独立空间站,中国在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不断发展、不断超越,终成如今之航天盛状。但中国航天人永不止步,航天精神薪火相传,为中国未来的航天之路燃起点点星火,终成光明满途。
愿“天宫二号”顺利执行飞行任务,愿中国航天再创辉煌,屹立于世界航天之巅。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使命是民族复兴。“天宫二号”课堂为青年人带来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启迪我们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立志于当下,寄梦于九天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