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北京之美作文 篇1
肖依宬
北京的美,在我看来,不在于那绵亘万里的长城,不在于那富丽堂皇的庙宇,也不在于那高楼林立的街道,而全隐藏在那古朴而又充满情趣的胡同当中。
北京的美,是人们热情积极的人生态度。月影刚下树梢,晨光熹微。一声鸟儿的啼鸣撩动了胡同静止的时光。小院儿的红门,开了,有打扫落叶的沙沙声,晨练的老人们出来了。他们热情的话语在微凉的京城传播开来,“吃了么您嘞?”“核酸了么您嘞?”随之而来的便是热情爽快的答话“哎——吃得好着呢!”“托您的福,还阴着呢!”爽朗的笑声在空中回荡,还不时伴着下棋的老人颇有得意的“将!”的一声——是弈者胜也。微凉的天气挡不住老人们对趣味的追求,“乒乒乓乓”的打球声、抖空竹的“咝咝”声萦绕在耳边,舞剑练拳、打太极的老人们面色红润,含着笑在阳光下舒展筋骨。一时间,他们与胡同交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在阳光下熠熠放光……
北京的美,是胡同美食舌尖上的享受。橙橘色的树影摇曳着,在西墙头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蝉慵懒的叫着,胡同中氤氲起食物的香气。跨进朴素的门栏,迎面便是面馆。干净的桌椅,微笑的伙计和一碗热腾腾的炸酱面。浇头的葱段、瓜丝、萝丁、肉条都切成了寸把长的丝状,若隐若现的在面条中。伴上酱料夹一筷子,小麦特有的香味伴着辣油的香、蔬菜的鲜和那酱料的浓郁涌上来,绵绵的、热乎乎的下肚,纷呈的味道在舌头上迸溅,活泼泼的与味蕾相遇,满足感猛地涌上心头。待出了店门,满目的小吃便再次紧紧的吊住人的胃口。绵绵的豆沙躺进软糯糯的甜米的怀抱,再在沙沙的黄豆粉中打几个滚儿,是香甜软糯的驴打滚;冰冰凉凉的豌豆黄,细腻绵软,淡淡的豆香萦绕在口中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鲜红的山楂与糖片结合在一起,清爽酸甜的口感绕在唇齿间,久久不散……
北京的美,是胡同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绽放。天色渐晚,大街小巷华灯初上。明亮的大红灯笼在屋檐下迎风飘摆。穿过庭院的长廊,走过青石小路,孩子们的欢笑声与悠扬的戏曲声幽幽传来。浓妆艳抹的脸谱,五彩缤纷的戏服让人眼前一亮;字正腔圆的腔调令人精神百倍。朴素的折扇,威武的长剑,胡琴与鼓板交替演奏,戏者在高台上的一颦一笑,指尖的一起一落演绎出了一曲又一曲慷慨悲歌。皮影戏中的小人活灵活现,生动自然,绰绰的人影尽情展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明亮的灯光映出刺绣者精湛的技艺,映出宣纸上笔走游龙般苍劲有力的文字。倏乎间,无数明亮的火花飞向黑暗的天空,霎时间燃亮了整片天际。
我心中的北京之美,无需恢弘大气的宫殿,无需先进高科技的建筑,也无需烂多姿的园林,一个胡同,足矣。
我心中的北京之美作文 篇2
聂雨菡
白墙黑瓦,杨柳拂面,热闹长街,小吃吆喝。五一假期再游南锣鼓巷,我从中找到了我心中古朴、繁华、风俗、人情的北京之美。
街巷门前立着鲜艳的牌匾,用书法肆意的书写了“南锣鼓巷”四个大字。我走入巷子,眼前满是眼花缭乱的商铺和拥挤的人群,耳边听着充满京腔的吆喝声,鼻中嗅着混杂的小吃香味。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南锣鼓巷已经不知道来过多少次了,但每次重游故地我还是会寻到不少北京的滋味,在这里发现我心中的北京之美。
南锣鼓巷最让我喜爱的原因之一,便是它那独特的北京美食。
“炸酱面!好吃的炸酱面嘞!”
“老板,来碗炸酱面。”走进一家馆子,我向老板招呼道。
“好嘞!马上就来!”老板揣着一口纯正的京腔,热情地向我说道。只见他风风火火地走进后厨,又风风火火地端出了一碗面。面条纵横交错的躺在瓷碗,嫩滑细腻,上面盖着一层鲜香的炸酱,棕红的酱汁透着油光,散发出牛肉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最上面摆着清脆的黄瓜丝,为面条点缀上一丝翠绿。夹起面条,“嘶溜”一声滑入口中,爽滑而又浓郁的鲜香,别提有多美味了。
还有酸甜的冰糖葫芦,新鲜的豆汁儿,丰盛的北京烤鸭,这些北京传统美食,都可以在南锣鼓巷找到。这便是我心中北京的滋味之美。
不仅如此,南锣鼓巷中的纪念品商店也是应有尽有、人满为患,售卖着各种北京的风俗产品。这些小商店就像是北京繁华商业街的缩影,每次看到人们眼巴巴的盯着我们北京的纪念品,我的心中也总会生出一种骄傲感,我想这可能就是北京人对北京文化独有的自豪吧。这便是我心中北京的繁华之美。
转入一旁清静的小胡同,我发现了这个季节由春入夏的特殊景致,路边的杨柳吐絮,花儿盛情绽放,与白墙黑瓦的胡同相互融合、衬托形成了一幅古朴典雅的水墨画。踏着陈旧的石板路,从胡同间穿过,深吸一口气,感受鼻间清新的花香,新翻的泥土气息和胡同独特的味道,我感觉我仿佛穿越到了当年的北京。老大爷们端着马扎,坐在家门口,穿着背心,手中扇着蒲扇,聊天、下棋的和谐场景。这便是我心中北京的古朴之美。
南锣鼓巷承载着古代帝王兴衰的历史,传承着古朴的风俗人情,期许着繁华美好的未来。南锣鼓巷如同一壶醇香的酒酿,你越是细细品味,越是用心体验,便越能从中感受出古朴、繁华、风俗、人情的北京之美。而它,越是久酿,便越香甜,越迷人,越令人沉溺于其中。
我心中的北京之美作文 篇3
涂哲慧
“绿豆冰哎——一块五一杯”,渺远的叫卖声隔着几条胡同外传来,却显得格外清晰。置身于一条小胡同内,我屈着腿坐在小板凳上,抱着画板描摹着眼前的胡同与远处的鼓楼。
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后背,热浪从胡同边涌来,我却碍于画面角度无法再移动,只得像块铁板上的烤肉一样被晒得冒油。清脆的铃铛声与卖绿豆冰的声音揉在一起,再次传到耳边,我咽了咽口水,心中无比渴望来上一杯清凉的绿豆冰——上一次吃已经是几年前了,可那种甜滋滋的绿豆沙与碎冰的味道,仿佛有种特殊的魔力,让我至今念念不忘,兴许是几年前的我已将它认定为北京夏天最特别,最美丽的滋味了吧?
不知何时,吆喝声开始从背后传来,朝我接近,我开始期待着,心中打着鼓,却发觉卖冰的老伯竟然静悄悄地站在我身后,正端详着我的画。他带着薄薄的浅黄色草帽,白背心外套了一件老头衫,脚上的黑色布鞋有点发旧,是典型的北京大爷打扮。
过了一会儿,他开口:“画鼓楼呢,画得真够棒的。”我腼腆的朝他笑笑。“咋不到阴凉地儿画?这儿多热啊?”我抹了把汗:“选定了角度画,就不能动啦。”他恍然大悟似地点点头,将推车移了移,刚好挡住我身后灼人的阳光,接着传来翻找的声音,一杯发着凉意的绿豆冰就递到我眼前。我刚想掏钱,他却将绿豆冰塞到我手中:“不要钱,送你的。”见到我惊异的目光,他爽朗的笑了:“没事儿,咱北京孩子甭这么客气!”我连忙感谢他,他又同我聊了两句,便走到不远处阴凉的墙角歇息。
我舀一勺绿豆冰塞到嘴里,甜意,绿豆的香味与冰凉的快感,在舌尖绽放,是炎炎夏日中解渴的良药。满足的咽下,感觉到凉意顺着舌尖涌到全身,无比畅快,又飞快的舀起一勺,望着绿豆色的冰沙发出微光,颗颗小巧的绿豆缀于其间,十分可爱,一送入嘴中,绿豆冰在我心中又有了全新的地位——它不仅是北京夏天最美的滋味,它与我而言更是一种善良的甜品。
我鼓动腮帮,嚼着冰,望向那位老伯,不知何时他变出一把蒲扇摇着,时不时吆喝两声,那声音绵长却饱满有力。他看向鼓楼,那张平凡而朴素的脸上露出悠然的神情,仿佛是陶渊明采菊篱下而忽地望见了南山。
拖着画箱离开灰砖清瓦的胡同与朱红的鼓楼,吆喝声与蝉鸣声一下下的轻轻拍着我的后背。一杯绿豆冰下肚,周围的灼热都被驱散了。
我心中最美的北京,善良而纯朴,含蓄却又热情,那是一杯至今唇齿留香的绿豆冰,是一位倚着墙,摇着扇,望着鼓楼的大方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