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春节是个欢乐的节日,也是人人都喜爱的节日,随之也有非常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是其中一个,传说原来有一头怪兽叫岁,每当大年最后一天就出来祸害人间,而且还专吃小孩,一天晚上一个小孩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放到了枕头下,在夜深人静时岁出来了,恰巧来到了这个小孩子的房间,正当他流着口水把罪恶双手伸向小孩子时,压岁钱放射出金灿灿的光茫,岁就像被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见方法非常有效,便都在过年时将压岁钱放到了枕头边。延续至今压岁钱不只是赶走岁还有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春节除了给压岁钱,人人最重视的习俗就是吃年夜饭了,这天晚上一家人都会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在下午妇女们会一头扎进厨房做个满汉全席来感激长辈,年夜饭也与平常的饭菜不同,而各有个的寓意: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吃鱼寓意有头有尾年年有余、吃芋头和腐竹寓意富裕……
吃过年夜饭我们就会守岁,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下棋、喝茶、看晚会、看书……不管干什么事情,你乐意就行。
我喜欢春节,喜欢各种各样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我们的家乡非常的美丽,风俗也有很多,在那么多的风俗中,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包粽子。
在端午节时,我们全家一起包粽子,妈妈拿来了粽叶和糯米还有各种配料,开始包粽子。首先先把粽叶卷成圆锥状,放上糯米,中间放上配料,如果想吃甜粽子,可以放上蜜枣,如果想吃咸粽子,则可以放上肉或咸鸭蛋黄。放好配料后,再放上一层糯米,用粽叶把糯米给包起来,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在包粽子时,我在想:“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呢?”带着这个疑惑,我去问了妈妈:“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妈妈对我说:“从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楚国即将灭亡时,屈原投江自杀了。于是,人们把粽子做好扔到屈原投江自杀的江里,让鱼儿吃,这样屈原的尸体就不会被吃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就养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
包好粽子后,放在锅里蒸一会儿就可以出锅了,蒸出来的粽子又香又甜还非常糯,好吃极了。包粽子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品尝粽子的美味,真是一件美事啊!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最热闹的节日就要数元宵节了,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汤圆当然是好的,除了璀璨夺目,五彩斑斓的花灯和焰火,美食绝对是汤圆没错了。
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这时,妈妈提着一大袋糯米粉来到了厨房,加水,用手不停的揉着,三下五除二就揉好了光滑的小面团。只见她熟练地揪起一团面,搓圆,拍成饼状,在上面放一小团芝麻馅儿,将芝麻馅儿裹起,搓圆。一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诞生了!不一会儿,一锅汤圆就揉好了,晶莹剔透,真惹人喜爱。汤圆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那香甜美味。软软糯糯的馅化成汁水,轻轻柔柔的流入口中,嘴里甜丝丝的,夹杂着浓郁的甜香。作文网 zUOwEnBa.Net
吃过晚饭,便出门玩耍,看天上的烟花,赏地面的繁灯。这个时候,不论走到哪里,你都能看到天空上流光溢彩的烟花,它们大朵大朵在天空绽放,灿烂无比。人们纷纷仰头观赏,映得人们的眸子亮晶晶的。在看花灯,人们点起它,百万盏灯顿时把街道映得五彩斑斓,在燃起能带给我们好运的火焰。哇!多美啊!街道星星点点,各形各色的灯。看,那里有一只色彩艳丽的大公鸡,身上的花纹可精致了,头上那顶鸡冠鲜亮欲滴,红艳艳的。这些喜庆的颜色让过节的气氛更浓了……这么的琳琅满目的灯,看的我眼花燎乱。
星星点点的花灯汇成一条星河,既热闹又喜庆。
这就是元宵节我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有好多好多的风俗,比如:贴春联、放烟花、打灯笼……我最喜欢的风俗是——舞龙灯。
听爸爸说,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源于古代人们祭拜龙神,祈祷这一年风调雨顺的祭祀之舞。从春节到元宵节,我们家乡一直都有舞龙灯的习俗。爸爸还告诉我龙灯也分种类,十五节以上的龙又长又重,不容易舞动起来,多用于观赏,具有工艺价值。九节以内的龙轻便小巧,能做出许多动作,注重于花样技巧,动作多样。如:蛟龙漫游、龙摆尾、蛇脱皮等。而十一节、十三节的龙灯,又有不同的舞法。
还记得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时逢正月十四,突然听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原来学校迎来了一支舞龙队。只见一条红龙、一条黄龙随着一颗龙珠活舞动在场地最中央。红龙和黄龙为争夺龙珠,先是来回打了好几个滚,接着又同时飞腾起来,那应该就是有名“双龙戏珠”吧。接着还表演了“飞腾跳跃”、“飞冲去端”、“入海破浪”……等节目,精彩的表演,羸得了全体师生的阵阵掌声,太精彩啦!两条龙的姿势、节奏都非常一致,真像是一对齐头并进的兄弟呢!最精彩的是,当黄龙围着红龙转圈的时候,红龙的嘴里还喷出了火呢!老师说这象征着我们学校会红红火火、越来越兴旺!虽然观看龙灯的时间过去了很久,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依然久久不能忘怀……
舞龙灯象征着吉祥如意,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我爱家乡,我更喜欢家乡的习俗——舞龙灯。我为家乡的民俗艺术感到骄傲与自豪。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提到放烟花,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就是过年了。没错!放烟花可是春节的重要习俗,可是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现在城市里许多地方已经明令禁止燃放烟花了,可城郊还是有一些地方仍可以燃放。
于是,为了放烟花,在除夕夜那晚,我们一家人足足是跨越了半座城市来到了一片城郊。一下车我便把那个足有我腰那么高的盒子抱下了车。爸爸取出盒子里的一串鞭炮,拿来打火机点着了。我赶紧捂着耳朵往后退去。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声,一阵烟雾后地上只剩下了一地通红的鞭炮纸。接着姐姐拿出一捆呲花,点着一根递给了我,我开心地拿着呲花在夜幕中留下一道道绚丽的痕迹。
最后到了我最爱的放烟花的环节了。随着“啾”“啾”的一声声响,一朵朵姹紫嫣红的花朵霎时间在空中绽放开来,那绚丽而灿烂的火光映照出了整片天空的轮廓,可转瞬间又如同那陨落的流星一般悄然消散。天空中的烟花伴随着2021年所有烦恼与苦闷共同逝去在天空中,而迎接我们的又将是崭新的2022。
经过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华人过年放烟花的习俗还是没有任何改变,是因为烟花不仅漂亮喜庆,更使年味浓了!放烟花喜庆、温暖,为新年增加了许多色彩!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过年时,相信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收红包了吧,我也不例外。
我曾问过爷爷为什么过年要给红包。爷爷说,在唐朝的时候,民间认为红包可以保佑孩子平安健康,也可以让家中老人长寿。关于红包,还有个传说呢!古代的时候有个小妖,名叫“祟”。总在大年三十晚上出来摸孩子头,被摸过的孩子没几天就会变成傻子。因此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大家都不睡觉。有一对夫妻会非常害怕“祟”,便在红纸里放铜钱,放在孩子旁边,“祟”见了就被吓跑了。这对夫妻将这件事告诉了众人,便有了这个习俗。
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亲戚一定会给红包,而收红包就是一场“战争”。
刚到大姨家,大姨便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我还没说话,爷爷倒先开了口:“不用不用,要什么红包啊!”大姨把手上的红包一直往我口袋里塞,爷爷便捂着,大姨好像有点儿生气了:“弄啥?哪有过年不给红包的?”“不用,不用!”我看着红包,一脸渴望,但还是要装装样子,边用手推开红包边说:“大姨,你留着吧!”“小孩子,不给大姨面子?”我听完便没再说话,只好看着那心爱的红包向我飞来,可又被爷爷推走。接着爷爷和大姨开始了“拉锯战”,看得我分不清哪只是爷爷的手,哪只是大姨的手,望着红包离我越来越远,我却无能为力。经过十几分钟的漫长等待,红包终于来到了我的口袋。
但是我也不明白,明明迟早都要给,为什么还要走这个流程呢?
虽然说红包最终还是给了爷爷,不归我,但我爱收红包啊!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想要介绍的是我家乡的风俗。
阳光从稀疏的树叶照进房间,在房间里留下了斑斑点点的阳光,这就是端午节的开始。
端午节的早上,妈妈开始包粽子,我看着妈妈先把漫泡了8个小时的苇叶,拿了出来。还把糯米淘洗了一遍,最后去把红枣洗了一遍就把苇叶裹起来,依次放入糯米、红枣然后用绳子一系就好了。
我黏着妈妈问:“妈妈、妈妈粽子什么时候熟啊!”妈妈回答道:“那就要多等一会儿。”我又给妈妈说:“妈妈,弟弟同爸爸都吃不了太多甜的,要不爸爸和哥哥一人吃三个,剩下的我们两个平均分。”妈妈说:“好的,就按你说的分。”我期待已久的粽子终于熟了,我尝了一口,甜甜的糯糯的,在我们北方粽子都是甜的。
吃完后,我我便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有吃粽子的缘由,妈妈笑着回答:“其实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的消息后,抱着石头跳进了汩罗江,楚国百姓纷纷去纪念他。担心江中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把粽子投入了,此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听得津津有味。
通过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让我明白了粽子的制作方法,还让我知道了这是纪念诗人屈原的。正所谓“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颂为屈原。”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8
墨黑的夜中微光点点,将原本孤寂的夜衬得明晃晃的,这微光却又不同于繁星,呈温暖的橘红色。细看,是一盏盏精巧的小灯。
小灯名孔明灯,又叫做天灯,看着就让人心里觉得舒服。相传三国时期,军师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却急中生智,命人现场制了千千万万个灯笼。难以计数的灯笼在一刹那一起升上夜空,美丽而骇人。司马懿被此景所迷惑,竟朝着灯笼升空的方向追去。这立了大功的灯笼,就被称为“孔明灯”。不过现在,放孔明灯早已不作军事用途,而是承载着人们美好的祝愿。
记得那时我读小学二年级吧,刚过完年,转眼就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时我们在老家,屋前不远正是一片湖。湖不大,水却清澈见底,没风时简直像一块圆溜溜的水晶。很难想象,几千盏灯都是村民们一盏盏亲手制出的。那天晚上,大家说着笑着,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在灯上写下自己的心愿,几乎每个人都参与了进来。本来漆黑的夜却是被这暖融融的灯火映出亮来。不会写字的幼儿,刚会写字的小孩,知识渊博的大学生,目不识丁的劳动人民,拿不动笔的老人……什么人都参与了进来,不会写字的就画画。老人呢,就对着灯说上那么几句。反正是绝不能找人代写的——那就失去了这件事本身的乐趣与意义。那一盏盏的小灯点上火,通红一片,抱在怀里竟像一个个小太阳。把人的面孔与心都映亮了。一声吆喝,那么多的人把那么多盏灯一齐送上高空,那一瞬间,天空变得前所未有地迷人,绚丽得就像天上的彩霞。仍记忆犹新的是小小的我拿着大大的毛笔,那样倔强固执,困难地在灯上写着。拼音夹字地,歪歪扭扭写上一行。字的内容,我早已经记不清楚,唯一记得的,就是当时天上千百盏灯,被映成暖橙色的湖水,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然,如果此时能放灯的话,我必定在灯上写上:愿疫情早早散去,望东航机上人员家属节哀!盼世界和平!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春节的风俗有许多,如:吃饺子、挂灯笼、放鞭炮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放鞭炮了。
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叫作年,到了除夕夜的时候,年就会出来伤害百姓、祸害庄稼,年有一个弱点,就是害怕爆竹的爆炸声,于是大家就在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样就可以把年吓跑。
还记得小时候每每春晚结束时父亲总会拿一两盒红鞭炮领着我去家门口,父亲拿着打火机迅速地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爆竹像爆米花一般炸开,震耳欲聋的声音令我雀跃,点点火花令我心花怒放。散落在地上的爆竹皮像凋零的花朵,令我意犹未尽。
放鞭炮已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习俗,春节放鞭炮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色彩。
爆竹声震响天宇,又是新一年的开始。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0
不同的节日,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的习俗:有人会吃汤圆、有人会放烟花、有人会吃月饼……我们的家乡会在除夕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饺子。
看厨房!直接爸爸拿着菜刀正在剁猪肉,剁碎后加调料搅拌;弟弟拿着韭菜,放进水盆里,仔细的洗着,把韭菜切成拇指大小的小截。接着把韭菜和猪肉调合在一起,并加入调料进行搅拌,饺子馅就好了!
再看客厅!我和弟弟按紧和面的盆,舅舅则负责和面。首先放入适当的面粉,接着倒入水,搅拌均匀后开始和面,直到手上沾不到一点面为止,面粉揉成一个团就好了。
接下来我们所有人拿起一个饺子皮,再放入适当的饺子馅,将边缘对折上,就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
妈妈和舅妈把一个个饺子下入锅中,煮了二十分钟左右,再把饺子放入盘中。那饺子真的是太可爱了,白白胖胖的像个白胖子。
大家有说有笑的吃起饺子,每个人脸上都是开心的笑容,好像美丽的花一样。
除夕夜的饺子太香了,我狼吞虎咽,任凭饺子的香味,在我的嘴里荡漾,并且一直到我们的心里。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吃元宵,看花灯十分热闹。
元宵节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迷路降落在人间。被猎人误杀了,天上的神仙知道了,很生气,命令天兵天将正月十五在人间放火,一位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挂红灯笼挂彩灯。正月十五天兵天将下凡看到到处一片红色,以为已经放火了,就回去了。从此以后大家都会在这天挂灯笼,看彩灯。
今年的海南广场的花灯也很好看。最先映入眼帘的爱心形的花灯拱门,站在里面花灯闪着五颜六色的光,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旁边还有艳丽的孔雀花灯,它正张开双翅好像要飞向天空。海底世界的花灯也很好看,海豚、水母、鲸,各个造型逼真,活里活现。今年的花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真是应有尽有。看花灯的人摩肩接踵,有拍照的,跳舞的,还有的对着花灯赞叹不已。晚上到处一片光明,到处都是灯,让人们心里多了一份温暖。
元宵节不光要赏灯,当然还有吃元宵啊!各个白白胖胖的小汤圆,进入口中,滑溜溜,咬一口芝麻馅全出来了,那个香香甜甜的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一家人吃着元宵,看着元宵晚会。孩子闹,大人笑别提多热闹了!
在今晚,有灯,有笑声。元宵节就这样悄悄的离去了。看着元宵节皎洁的月光,暖意顿时变成了一丝微笑。是啊,元宵节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夜色中人们的脸上都浮起了温馨的笑容!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2
在满天烟花,锣鼓喧天的日子,一声吼叫让人们不禁停下手上的动作去看,原来是在“杀年猪”。
”杀年猪”是我们家乡的传统年俗。平时杀猪家里人一时半会吃不完,一般都是卖了换钱花。唯独过年是个例外,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
在两三千年前,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原始部族,就已有了很发达的养猪业。猪虽然很普通,但一般人家一年到头却难得吃几回猪肉。原因是家里养的猪起码要长过一百二三十斤才能”出圈”。
在四川农村,杀年猪的习俗由来已久,每年的农历十月至腊月,是农村杀年猪,做腊肉灌香肠的最佳时节。
杀年猪,可是一年的大事,所以年底这一段时候,杀猪的“猪儿匠”就非常吃香了。他们别着一把雪亮的杀猪刀,走乡户的,拿了应有的报酬不说,还要跟主人家一起吃上一顿好的,而且最后一大块肥美的”二刀肉”也要送给他们拎回去。所以杀年猪,召集亲戚朋友来大吃一顿,共叙亲情,这也成了年终必要的节日。
猪儿往往在家里突然出现这样热烈气氛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自己悲惨的命运快到来了,虽然猪儿想尽一切办法,但都无济于事。
这样的日子,很是热闹而隆重,村子里充满了大儿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人们无比快乐。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习俗,而我的家乡习俗那可不一般哦!
我的老家在潮汕惠来,我是地道的潮汕人。你们有听过我们惠来县有这样一个传说……
每逢腊月24日的时候,我们的“老爷”是要上天去禀告述职这一年我们人世间所发生的事情,“老爷”可是我们当地一位保护我们平安的神明。等到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就要祭拜祖先,还有祭拜“老爷”,听我爸爸说要烧多点纸钱和香烛,这样冒出来的黑烟可以熏晕“老爷”就可以把我们人世间的晦事忘掉,把“老爷”捉弄的迷迷糊糊。
腊月26日,我们就要“采囤”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扫除啦!爸爸说到了大年初三,就是“老爷”回到凡间的时候,为了要给“老爷”留个好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家里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除旧迎新,要把过去一年里的晦气都必须给清理掉。
人们忙完了“采囤”之后,大人们还要准备很多过年用来祭拜祖先的食品。例如我们当地有名的“酥饺”、“甜稞”等。而我最喜欢的劳作就是——剪花灯。”剪花灯”可以给人们带来欣悦,欢喜。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着各式各样自己家做的花灯。有一排排串在一起的星星,有一头头凶猛的老虎,也有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子,更有红红火火的灯笼悬挂在门前上。
时间很快来到了大年初三,那可是惠来县最隆重、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老爷”从天上又重返人间啦!我们全村人都要迎接“老爷”。我们会在大街上观看游行,有舞狮、有舞龙串来串去,还有敲鼓、打击乐队,吹笛子,拉二胡,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在大街上跳舞演出。好不热闹!快看,四个壮汉抬着正坐正大中央的“老爷”跳着欢快的步子向我们走了过来。快瞧,那位大概有3-4岁的小屁孩,眼睛眯成了线,笑得嘴都裂开了。他一边拍着手一边跺着脚,拍着大腿,乐开花了。
到了夜晚游行结束了,我们就要吃团圆饭了,二伯母做了满桌的菜,有猪手炖鸡蛋,有金黄的炸虾条,有三丝炒米粉,还有热乎乎的牛肉丸紫菜汤……每次吃饭前都要先祭拜一下“老爷”。然后给长辈吃,这是我们这里规矩。只见哥哥摸着圆圆的大肚皮,打了一个响亮的大嗝,我们就被这嗝声笑乐啦!
这就是潮汕的春节,真是闹翻天了!欢迎你们来做客哦!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4
说到岭南的传统习俗,那么舞狮可以算是一个“重头戏”。但南方舞狮到底有什么特点?南狮和北狮有什么区别?南狮有什么传统和典故?那我们还要从舞狮的起源说起这一现象。
早在汉代,狮子就从西域传至中原了,之后军中就有人舞狮,最迟到唐代民间也有了舞狮。
在明末清初时,舞狮分化成南北两个流派。长江以南的南狮,自然和北狮不同。南狮不分雌雄,体表无长毛,头顶有一独角。南狮头轻,嘴可开合,体分五色。表演南师是个“体力活”,充满竞技性,多为踩柱或爬高。
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时,大陆仅有两广地带坚持抗清。而在满清一统江山后,天地会依旧存在于民间组织中。满清严防天地会,禁止广东民众习武。但是武林人士演练舞狮,也达到了习武的效果。所以直到今天,武馆和南狮那是密不可分的。南狮规矩套路众多,也是因为这个。
每个风俗都是这样:有特点,有原因,有典故,还要有环境。而我的家乡广东正是这样的地方。有时候武馆会举行这样的表演:两三只狮子踩上铁柱,去夺一个旗子。之后又有两只狮子去做一些杂技。人们连声叫好,小孩跑来跑去,或是看得目瞪口呆。谢幕时,狮子张开嘴吐出一卷红绸,上面用金字写着“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等话语。我认为外地人不来广东一看,是认识不到的。
广东的舞狮是大有来历的。它们已经成了市民眼里广东的一种代名词。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5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非常热闹,每家都会准备好几个灯谜。
我问爷爷元宵节的由来。爷爷告诉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在人间迷路了,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被天帝知道后,他非常生气,说要放火烧了人间,但他女儿知道后,不忍人间消失,便告诉村民们这个消息,村民们中有一位聪明的老头想到了办法:在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这三天挂上红灯,打起鞭炮,让天帝认为人间已经被烧没了。今后每年这样,慢慢的就有了这个风俗
后来慢慢的有了许多的活动。我最喜欢的就是猜灯谜。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猜灯谜。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灯,有形状像兔子的、猫的、狗的,非常生动有趣;有形状像苹果的、草莓的、香蕉的,让人看见忍不住想咬一口;只还有一个是光头强,让人看见总会想起动画片《熊出没》。
我走到光头强面前,读起迷语:“假如有一辆车,里面有三个人,有小红、小明、小刚,所以车是谁的”?大家被吸引过来,开始讨论起来。我心想,怎么知道是谁的车,小红的?小明的?还是小刚?重新读了一下题目,恍然大悟。告诉了大家是假如的。
猜谜语还可以促进孩子智力的提高。灯谜的谜面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趣味性,而且描述的多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当孩子听到谜面的时候,头脑中就会出现平时观察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还要经过分析与比较才能作出判断,说出谜底。这个过程,会很有效地提升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将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转化能力以及逻辑分析推理能力。我觉得元宵节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节日。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6
“离家三里远,远别是一乡风。”我国的福务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便有这样一个节日,叫元宵节,也有许多风俗呢!
在正月十五,我们要包汤圆,我们先准备好糯米,红豆,糖,黑芝麻等各种各样的食材,先将糯米搓成一个又一个的圆球,在中间按一个洞,在洞中放入各种馅料,最后在轻按糯米上方馅包住,切记要小心,弄不好一个没包住,前功尽弃,馅流一地!将包好的汤圆放入沸腾水中,汤圆们就胡乱的转来转去,汤圆个个像“大胖小子”一样在锅中翻滚,煮好了,那“小子”便跳到了我的碗里,那晶莹剔透的颜色,光滑的表面,让人一看难道不口水预留三千尺吗?
到了傍晚,全家一起去看元宵节的花灯,花灯的种类繁多:不仅有孔明灯,绢灯,橘灯,而且还有各式各样的官灯,跑马灯……将这原先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装饰的五彩斑斓,光影斑驳,各色灯光璀璨的投射在热热闹闹的人流当中,来来往往的大人,小孩,老人的脸上都蒙上了不同的色彩,像带上了一层面具似的,家家户户都外出游行,每一家都会逛到午夜十分。
听妈妈说这个闹花灯可有大来历呢!
传说,天上的神鸟在人间遨游时,无意中被不知情的人们射击,天上的大帝知道了这件事,大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便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天门前挂红灯笼,骗过的大帝,之后就有了元宵节闹花灯这一事。
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风俗,无穷无尽,乐趣无穷,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风俗玩法哟!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7
中秋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没错,中秋节有:赏月,赏桂花,吃月饼这些习俗。当然,中秋节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是大家都知道的。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还得从“嫦娥奔月”说起。从前后羿在射掉九个太阳之后就娶了嫦娥,因嫦娥非常想上天,所以后羿就跋山涉水来到了王母娘娘这里,要了一颗仙丹,然后就叮嘱嫦娥,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吃掉。后羿得到仙丹这件事被他的徒弟知道了,于是他的徒弟趁后羿出去就逼嫦娥把仙丹给他,嫦娥不愿给,直接把仙丹吞了进去,飞上了月球。
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其实啊,最早时中秋节吃月饼是为了想念嫦娥的。我在中秋节的时候都会去赏月或买月饼吃,你们知道月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月饼的做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把一个像面团的东西放入月饼模具中,压一压。第二步,把所有不同的馅儿放入月饼模具中压实。第三步把月饼从模具里拿出,放进烤箱里烤个几分钟,直到变成橘黄色就行了。
自己做的月饼不会加任何一个添加剂,这样更健康,更有营养。到了晚上边吃着自己做的月饼边赏着月,别提有多爽了。我最喜欢中秋节的原因就是可以吃到月饼和赏到月亮。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8
你有见过为了过元宵再去建一座桥的吗?
你有见过摆满挂满花的桥吗?
你有没有体验过在桥上猜灯谜的元宵节呢?
还是先从一个仙女的故事讲起吧。在那时候,隔海村群众为了过江闹元宵,每年都会用小船或竹排连成一道浮桥,帮助人们渡江。
有一年元宵夜,家家户户都过桥闹元宵,桥上十分拥挤,人们摩肩接踵,好不热闹。突然间,一阵大风把浮桥打翻了,人们全部跌落水中,场面混乱。就在这时,一位仙女从天上飘下来,看到可怜的群众,把彩带一挥,彩带立即变成了一道彩虹般的桥梁架在江面。这条桥是用花编成的,落入水中的人们立即爬上花桥,没有一人受伤。
从此以后,隔海村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仙女,每逢正月十五,便仿照这条仙桥的样子用竹木搭桥,接着把它装饰成花桥,并且在桥头雕造一个仙女的泥塑,为此来纪念仙女的救命之恩。
虽然这仅是一个传说,但湛江的百姓们却是真正把美好愿望寄托在了仙女与花桥上。每每正月十五,各地呈现出一派生机与和谐,集市上热热闹闹,都在为纪念仙女而精心准备,孩子们更是为了当夜猜灯谜而兴奋不已。
终于熬到了元宵夜,人们穿上新衣裳,带上供品就出发了。花桥上灯火辉煌,挂满了各种造型别致的花灯,有灯笼形的,动物形状的等等,每个花灯上都写着一个字谜。桥上摆满了一盆盆鲜艳的花朵,远远的就能闻到花香。男孩子们到了地点,就挣脱开母亲的手,急着与伙伴们比赛猜灯谜,猜对一个就可以获得一个自己喜爱的花灯,女孩子们则与朋友赏花编花环了。
到了花桥的中心,就可以看见一个寺庙,里面插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其中有一个送子观音,传说想要男孩的摘白花,想要女孩的摘黄花,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走到了花桥的末尾,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感到满心愉悦,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也许这就是走花桥民俗流传至今的原因吧。
中华的传统风俗形形色色,它们组成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中国,愿我们保留中国各地的文化风俗,不断传承,永垂不朽!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9
闹花灯是元宵节中我最喜欢的风俗之一,元宵节在正月十五,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再配上各式各样的花灯,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今年。我又来到了灯会上,各式各样的灯,惹得人不舍得离开。那“春”字灯,红通通的,边上还挂着一条金色的灯条。那兔灯,一双长长的耳朵,闪闪发光的眼睛,仿佛是真的一样。那桃灯,嫩绿的叶子,粉红的外皮,粉红的外皮,上面还有几滴露珠,还有成双成对的鱼灯、方灯等等。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节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只神鸟在人间意外死亡,天帝大怒,让天兵放火烧人间,天帝女人不忍心,将消息告诉人们,在人们不知所措时,一个老人想了一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挂起红灯,十五这天,天帝一看红灯,以为是大火的火光,心中大喜,人们为纪念这次成功,每年正月十五都要闹花灯,所以元宵节又称灯节。
看着美丽的花灯,我不禁想起了,“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这一首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人们已改往日的悠闲,开始忙碌了起来。
作为一个北方人,新年的餐桌上,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但包饺子时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奶奶说饺子一定要在除夕夜时包好,因为饺子被称为交岁之子,“交”与“饺”为谐意,在除夕夜时包会有吉祥如意,团圆的意思。
饺子包好后,弟弟就迫不急待地问:”奶奶,这饺子什么时候才可以吃啊?””现在当然不可以吃,要等到明天早上才可以。
新年第一天的早上,弟弟早早地穿好了新衣服,坐到了餐桌上,准备吃饺子了,很快,奶奶就把煮好的饺子放到了餐桌上,“哇,好香啊!”弟弟探着脖子闻。
这饺子可不仅闻着香,口感更是让人赞不绝口,可以说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啊。
由于饺子太好吃了,只见弟弟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吃,吃完后弟弟就躺在椅子上,拍着自己的圆滚滚的小肚子,笑了,家人们也笑了。
新一年的开始,寓意着幸福,寓意着健康,更寓意着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