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1
每个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我生活于潮汕地区,那里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民俗,这些不同的风俗构成了我独特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
春节时各位都吃一些什么呢?相信许多小伙伴都会脱口而出,年糕!大家脑中的年糕是否都是雪白雪白,粘着白糖的呢?而我家乡的年糕却恰恰相反,是棕偏黑的。听爸爸说这个年糕的工序和可比普通的年糕要复杂多了,但具体怎么做出来的我却不知道。这种手工制作出来的年糕粘性并不强,不会黏嘴巴。表面上没有任何修饰过的痕迹,有一种古朴的美。样子美内里更美,一大口下去,吃得满嘴都是年糕的香味。这就是我记忆中家乡过年的味道。
在吃的方面,我们家乡还有另外一道美食,那就是著名的潮汕擂茶。里面放入芹菜、香菜、茶叶和花生,再用一根又长又粗的棍子放入牙钵中,通过不断地搅拌捣碎,冲入煮沸的开水,然后主人将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有咸茶的碗中,热气腾腾的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团团围坐在客厅中,边饮边嚼,边扯家常,别有一番情趣。我听家中的老一辈说,在以前,由于擂茶工序复杂,需要的食材多,因此只有在重大节日来临之前才会制作。到了现在科技发展了,人们使用机器也可以制作。擂茶制作好后,起初是十分浓稠的,需要用开水冲泡10分钟,才算制作成功。它的香味十分浓,有茶叶的味,也有花生的味,味道可口,喝着让人神清气爽。
家乡的不同习俗,象征着地方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美味的食物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记忆里,是我对家乡浓浓的思念。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2
白照南
在春节时,我爸爸、妈妈回了老家。在老家,人们的屋子都火火红红的。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堆起鞭炮,表弟表姐们在和别的小孩子子们放炮。
坐在椅子上,我问弟弟春节是从何而来。弟弟骄傲地说:“在很久以前的某年某月某日,来了一只怪兽。它在过年时分出河吃人,于是,它就叫“年”。为了干掉年,一位老神仙来到人间,用红纸、鞭炮赶跑了年,于是,人们年年如此,以求庇护”。
每年过春节最开心的事就莫过于领压岁钱了。压岁钱可能多可能少。但不管多少,领到压岁钱的孩子都很开心。当然,我们小孩子喜欢争强好胜,总拿钱的张数来比。其实,压岁钱在古代又叫“压胜钱”。“压胜钱”在古代是花不得的,那钱是代表着长辈的祝福的。
领了压岁钱,心里和手都想放鞭炮玩儿。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大人许不许,我们都要放。冲天炮是我最爱。每次一点火,它总带着呼啸声掠过头顶,在一定高度直接爆炸,总让我以为打中了一架飞机。
吃年夜饭必不可少。看着菜,哇!五彩斑谰,香气足飘十里。看了一会儿就有一阵冲动,我与表兄姐们有了默契——开吃!吃起来可是十分的棒。不但棒,还有一些寓意如年年有余(鱼)等。美食品种很多,红烧鲤鱼、腊肉汤、鸡蛋、糕点、肉类、水果、蔬菜等等等等。
最好的在后头哩。本想睡个好觉,却咱都睡不了,因为外面声音太大了。鞭炮声、人喊声、狂吠声结合在一起,热闹非凡,人们呼朋唤友,一起观看,有的还专门带了手机、相机拍照哩。烟花样式也多,有花朵、有星星、有红的,有半青不青的,我不禁吟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在火炮声中,我睡着了。梦中,我自己玩起了火炮。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3
微光
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向来是热闹的,逛灯会,看花灯,猜灯谜……在我的家乡,每逢元宵还有一项特定的活动,那就是——吃元宵。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以前叫“汤圆”或“汤团”,因其是元宵节的特供美食,便逐渐被称作“元宵”了,至今不少地区还叫“汤圆”呢!“汤圆”或“汤团”都有“团圆”的意思,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自古就有,寓意美美满满、阖家团圆。
元宵节的下午,奶奶就开始张罗着自己动手做元宵。香喷喷的芝麻糖馅早已准备好了,元宵的馅花样很多,但我们家最喜欢包的还是芝麻糖馅,奶奶总说芝麻糖馅又香又甜,吃了这日子啊也是甜甜蜜蜜的。雪白的糯米粉已被揉成了一大团,像个大而结实的棉花糖,惹得在一旁看着的我,饶有兴趣的去帮忙。
只见奶奶先把一小团米粉搓圆,再慢慢的旋转着捏成一只小碗的形状,然后舀一勺馅放进“小碗”里去。接着奶奶转着“小碗”十指翻飞,眨眼之间一个圆圆的元宵就诞生了。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小团米粉,搓圆、捏成碗状、放馅儿、封口,一个小小的元宵就成型了,只是没那么圆。看着我的“作品”,奶奶一边给我展示她前面那一小排圆滚滚的“白玉球”,一边传授经验:“一定要搓圆,这样才能团团圆圆嘛!”
忙活了一下午,夜幕降临时,热腾腾的元宵也上桌了。白白的、软软的,一颗颗晶莹剔亮,隐约可见里头的芝麻馅。我舀起一个汤圆,轻轻一咬,哇,那又香又甜的芝麻便涌了出来,在口中慢慢化开,怎一个“美”字了得!
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汤圆,说着笑着,窗外亮起了花灯,屋子里洋溢的满是温馨,团团圆圆,团团圆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4
周六,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那调皮又可爱的弟弟一起去吃水席。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洛阳水席园。为了感受一下这个特色美食,我充分做好了心里准备,因为妈妈说会有点辣哦。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牡丹燕菜终于上桌了。因为今天是周末,所以等了好久啊,我都已经饥肠辘辘了。提前还吃了两个面包垫底,好吧,因为妈妈说了,“好饭不怕晚”。
牡丹燕菜端上桌以后,我迫不及待的就吃了一口,妈呀,快被辣死了!而且一点也看不到辣椒的模样,我又看了看那萝卜丝,几乎跟头发一样细。看着牡丹燕菜那诱人的样子,我不敢再吃了,太辣了……妈妈说这个辣是胡椒粉的辣,酸辣是洛阳水席的特色。
虽然不太适合我们小孩子吃,可是我知道了牡丹燕菜原来是由中国的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赐名,后经周总理的夸赞才有了今天这个响亮的名字。我环顾大堂四周,几乎每个桌子上都有这道菜。
相传在武则天时代,洛阳郊区的农田里长出了一个三十多斤重的大萝卜,农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萝卜,于是就把萝卜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认为这是个吉祥的征兆,于是很高兴,就命令御厨将此萝卜做成一道菜。后来他把萝卜切成了很细的丝。拌上粉芡,经过九蒸九晒,再加上鲜美的高汤,终于做成一道菜进献女皇,女皇吃罢,赞不绝口,说道,不是燕窝胜似燕窝,故赐名燕菜。
后来在1973年10月14日,敬爱的周恩来爷爷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华访洛,在品尝洛阳水席时,厨师特地精心雕刻了一朵牡丹花摆放于燕菜中央,使此菜显得雍容华贵,周总理见后风趣的说道:自古洛阳牡丹甲天下,没想道菜里也能开出牡丹花。于是,洛阳燕菜更名为牡丹燕菜。
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既品尝了美食,又学到了美食文化。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5
快乐的元宵节
苏琛煊
明月当空,花灯把夜空映射得美丽无比,又是一个元宵节。
天露出了一抹鱼肚白,我就和朋友一起走着去买花炮。花炮的种类繁多,我们买的是万花筒、水老鼠和金转银盘。其中,万花筒最好看。喷出的火花颜色美丽,形状多样。
我和朋友一起去他家做花灯,我拿出了张卡纸,“咔嚓咔嚓”,一个灯的外壳就完成了,我找出了一个废弃的饮料瓶。剪掉上面一半,倒上油,放入外壳,花灯就完成了。
一转眼到了下午,我告别了同学,回家去吃汤圆儿,一进门,我就闻到了汤圆香甜的味道,我忙跑进厨房,一眼就看到了锅里正在翻滚的汤圆,那些汤圆白糯糯的。看起来十分美味,忍不住吃了一个,好吃!又往嘴里塞了几个,撑得脸颊鼓鼓的。
吃过了晚饭,我们去观灯展,灯的样子都美丽极了。有栩栩如生的小鱼,尾巴斜着,似乎在海中遨游,散发出淡蓝色的亮光;有在空中飞翔的鸟儿,扑着翅膀,恣意逍遥;也有一些卡通人物的花灯,米老鼠的、唐老鸭的、葫芦娃的,都十分可爱。我最喜欢的是造型为一条长龙的花灯,这花灯十分特别,它的身子可以摆动,浅绿色的光芒把夜空照得无比明亮。放眼望去,各种彩灯交相辉映,如同人间仙境。
回到家,我放起了花炮,先点燃一个万花筒,火花不断地喷出,颜色缤纷,火花也各式各样。又点了一个陀螺,嗖的一下就蹦到了地上,在地上滴溜溜急速转圈,火花也随着转动变幻,别提多有趣了。
我喜欢热闹的元宵节,它缤纷而又明亮;我喜爱五彩的元宵节,它火炽而美丽!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6
赛龙舟
作者王潇涵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当天,会举行一场精彩激烈的赛龙舟比赛,这个习俗从很久之前就流传下来了,而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想必大家都听过屈原的传说吧,赛龙舟其实最早是为了划船救屈原,他们追到洞庭湖时,屈原的身影消失不见了,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还能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屈原的身体被吃掉。所以人们在划龙舟时十分卖力,热火朝天。
那你们见过这热火朝天的情景吗?没见过也没关系,让我来带你看这情景。
龙舟上分为两种不同身份的人:1、打鼓的人,给团队加油助威,2、划龙舟的人。让龙舟前进。
你看,随着开始的枪响。大家都热烈的划船,场内有击鼓者在大声加油,场外还有亲人朋友的助威。让这些本来就卖力的人更是拼了命的划。
船员们一个个用尽了全力,伴着一二的节奏,滑动船桨。一条金龙遥遥领先,但上面几乎清一色的女生,让人难以想象他们怎么能划的那么快。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后面一条红龙追了上来,上面的人憋红了脸。双手用出了超前的力气,连船旁边的水花数量都远超其他的。红龙慢慢追上来了。金龙不甘示弱,船员们争先恐后。龙舟也一样,终于两条龙一起越过了终点线,群众里爆发出了一阵又一阵欢呼。获胜的船员们与亲友拥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和胜利的喜悦。
怎么样,赛龙舟是不是又惊险又刺激?也正是因为他的纪念故人的初衷和惊险刺激的趣味,这才使人尽皆知。有这么个赛龙舟,但是那些不被人知道的节日呢?他们不是我中国的传统吗?我们要努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扬我国风!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7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一说到粽子,不管男女老少,嘴里都会生出一种糯糯的感觉,眼前就会浮现粽子的不同形象。
今天是端午节,自然是要吃粽子,我可高兴坏了。不过想要吃到粽子,第一步还是包粽子。我蹦跳着在妈妈身边,时不时低头瞧瞧妈妈手中的动作,墨绿的棕叶被卷成了圆锥形。里面挤满了晶盈的糯米粒,中间还夹杂着小小的、圆圆的豆子、花生、和甜腻的大枣。见我一直出现在身边,妈妈有些不耐,一挥手就把我推出了厨房。我巴巴的盯着玻璃门里面,要不是爸爸拉走了我,我的口水可要流到地上了。
我被压着呆在沙发上看了会儿电视,要知道,看电视这项活动,以前我可是“领头人”。可是今天,我被名叫“粽子”的姑娘塞满了思绪。看天空中的云彩,是她”;看水中的倒影是她”;看电视中的人物,也都变成了她……突然,一股由远及近的米香飘入脑湖,打断了我的思路。一根仿佛存在又虚无缥缈的弦一下子挑断了,我抓住一根藤似地缓缓走向厨房。那香味儿越来靠近我,映入眼前的是一大锅饱满的,像碧绿翡翠的大肉粽,个个散发着令我日思夜想的气味。
剥开了粽子的绿皮囊,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米粒像一个个小胖子,充实着每一个缝隙;红枣脱了一层皮,炸了开来露出了里面的枣肉;花生也不再是硬邦邦的,变成了粉粉的。一切都与之前的没什么两样,只是没有想到,这粽子是金黄的。
桌上,除了堆成山的绿色粽叶,还剩下了一大碗绿豆粥,一口没动。我们一家子人坐在桌边,个个的肚子都撑成了大西瓜,倒是不想浪费粮食,但再不想,此时谁的肚里都是粽子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8
包饺子
王文约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大型传统节日,在节日里人们除旧岁,迎新春。其中还有一项流传千年的活动一一包饺子。
传说在古代,正值严冬时节,天气异常寒冷。良医张仲景在街上看见行人耳生冻疮。张仲景思索良久,将面皮包以猪肉、祛寒中药以及青菜,下锅煮熟后分与众人食用,治疗冻耳效果甚好。这便是饺子的起源。
今日便是除夕,一家人当然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我们的分工早已明确:妈妈和面,爸爸拌馅,我包饺子。
妈妈在瓷盆中加入许多面,边加水边搅拌,不一会儿就成了许多面疙瘩,而这些面疙瘩随着水的一点点继续加入,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渐渐变成了一个大面团。
接下来该爸爸登场了,他拿出一块五花肉放在案板上,双手握双刀,快速地在案板上剁来剁去,“咚咚咚”的声音像跳跃的音符,不到-刻钟的时间,整块的五花肉就成了细碎的肉沫。接下来加入跺碎的粉条、韭菜与调味酱料,混合后朝一个方向搅拌,饺子馅的那个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厨房。我闻到之后,口水都流了三尺长了!
下面就该我大展身手了。我娴熟地拿起一张擀好的饺子皮,挖起一匙饺子馅填在饺子皮中间,对折、捏褶、压实,一个漂亮的饺子就诞生了。
饺子下锅了,一个个饺子在锅里浮动、翻滚,一会儿就煮熟了。它们一个个鼓着圆圆的肚皮,像是在向我们炫耀:“看我圆鼓鼓的不但漂亮还好吃呢!”我们一家人围坐在-起,话着家常,品着饺子,别提多香了。
春节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热闹的事情,不管是哪一种都值得我们去回味。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按照每年春节的习俗,大年三十清晨家家都会放爆竹,杂样的儿,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噼里啪啦……”声声映入我的耳帘,我揉揉迷离的睡眼从爆竹声中惊醒。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腊肉香肠,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的过程所成的加工品,而香肠是把肉搅碎成泥状,再灌入肠衣制成的长圆柱体管状食品,外婆会把腊肉香肠挂在灶台上,挂个数月,到过年我们回到四川故乡,外婆便会把它们摘下来招待我们。
从腊月三十开始,铺户们就陆续地上架春联、鞭炮、花灯、孔明灯,这都是只在这个节日出现的。在街巷里,吆喝声似乎也比平常多了些,也复杂了些,“卖糍粑喽!香蓬蓬的糍粑,新鲜出炉喽!”“冰粉!酸辣粉!凉皮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喽!”“来两个叶儿粑,再加个糍粑嘛”“好嘞,等起……”这一声声吆喝声,叫得小孩口水直流。我来到一家卖红糖糍粑的店,脚步不自觉得停了下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铺上刚做好冒着热气的红糖糍粑,红糖汁从那白洁的糍粑上流下来,看得我口水直流,“外婆,外婆,我想吃……”我拽了拽外婆的衣裳,但眼神从未从那糍粑上转移下来,好似我一转眼,它就会被别人买走似的,外婆笑了笑,刮了刮我的鼻尖。“老张给我乖孙女儿来两个”“好嘞!”我笑嘻嘻的吃着糍粑,感到心满意足,”小馋猫,这么好吃嘛,汁都吃得满嘴都是。”外婆边拿纸给我擦嘴边说,我笑盈盈不语。来来回回,大街小街,逛来逛去,不亦乐乎。“嗝-”终于手里东西提满了,肚子也填饱了,“小馋猫,不早喽!回家喽!”
夕阳西下,一老一少,手里提满了年货,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10
说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脑海里总浮现出春节,元宵,重阳等等的开心画面,而我却浮想到了端午这一重大传统节日。
那说到端午节,人们一定会想到粽子,那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这可就说来话长了。在古时候有一名叫做屈原的人,他家破人亡,最后跳河自尽,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可俗,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五月初五名为端午节。
我的家乡在安徽,每到端午的前一两天,奶奶都会到集市上买一些大大的粽叶回来,因为粽叶上有许多个很小的虫子,所以就要把粽叶放到水里泡上几个小时,直到上面洗到干净为止。
每到奶奶准备包粽子的时候,我总会凑上前去,看奶奶如何包粽子,在学着样子拿上外面摘的树叶和小果子,边看边学,做出几个比奶奶包的粽子,小十几倍的迷你小粽子。只看奶奶用两个粽叶,手指一按,弄成一个圆锥形,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填上蜜枣,红豆,或是红烧肉。最后用细绳捆上,看起来十分美味。
下锅水煮后的气味简直香飘十里,扒开后的样子更是让人垂涎三尺,红烧肉馅的喷香喷香的,原本雪白的糯米变成了深褐色。蜜枣和红豆的蘸上白糖,简直香甜软糯,美味可口,让人欲罢不能。
带上粽子,坐在小河边,看着赛龙舟,别为他们加油喝彩,别往嘴里塞上一口香喷喷的粽子,何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呢?只见五颜六色的龙舟上有着七八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手拿着船桨拼命的挥舞着,在炽热的阳光下汉珠滚滚,即使没有摘得桂冠,但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让我不觉露出了轻轻的微笑。
不管是红红火火的春节,还是皓月当空的中秋节,或是传赐新火的寒食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与家人快乐吃粽子,看赛龙舟的端午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