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涉过愤怒的海》观后感

《涉过愤怒的海》观后感 篇1

文/小贾同学

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什么是“愤怒”,是看到自己的“所有物”被他人玷污?是看到自己的女儿在国外遭受非人的待遇?是觉得回到船上后会被船员嘲笑?是对李苗苗以及同伴所做污秽之事感到愤怒?还是对景岚这位包庇儿子的母亲感到愤怒?这部剧愤怒的点太多太多了,金陨石本是一位普通的渔民,电影开头直入介绍金陨石是为了自己的女儿才如此拼命努力干活,女儿也因此终于逃离了父亲窒息般的爱。

影片中的金陨石也许会对上述的“愤怒”而感到愤怒,但是作为局外人,同时也作为一名刚入大学的大学生我所感受到的“愤怒”远不止这些。

我愤怒于金陨石对待女儿的死只感恶心,愤怒于金陨石涉过海却不能专心寻找女儿的下落,愤怒于他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女儿,愤怒于他所做的那些自以为很高尚的行为,愤怒于景岚对儿子无底线的包庇,愤怒于无耻之徒对女孩的虐待……而这一切的焦点都是金丽娜。

一位原生家庭压抑的女孩,一位从小被父亲压迫式教育的女孩,一位从小缺少父母之爱的女孩。她是逃到日本,因为她的梦境中是看到自己的父亲就吊死在渔船上;她轻易爱上同为中国人的李苗苗,因为她从小缺失爱;她自杀,因为只有柜子中的太阳才能带给她温暖。她说喜欢太阳,是因为在老金出海她独自一人躲进衣柜,慢慢期待着光明的到来,期待着老金的回归。她说“爱,没有”。不是她不爱,而是人不爱他,这样孤独的爱,不能称之为爱。

愤怒过后是反省和懊悔,老金在片中终于看到了女儿的社交网络,终于看到了女儿在柜子所画的太阳,终于到了墓园,唯一的就是女儿早已不在人世。柜中的太阳是老金吗,我认为是的。但是老金是金陨石啊,他又怎么能够温暖小娜呢,他又怎么能够在渔船的上空闪闪发光,护送女儿出行呢。也许到了最后柜中的太阳见了真正的太阳,可这太阳早已经被血染。 原生家庭的错误,要用一辈子来偿还。

中国式的爱总归于过于极端。我很庆幸我能出生在一个平等充满幸福的家庭。没有人是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好人万一做错了事那他也就成为了坏人。在家庭中谁是坏人谁是好人,是道不清说不明的,人是有血有肉的生物,不管是怎样的人,保持温暖,维护平等,让孩子健康成长,少一些自以为是,冷漠,这个世间的悲剧就会少一桩。

《涉过愤怒的海》观后感 篇2

文/一灼之火随笔

《涉过愤怒的海》是曹保平执导,黄渤、周迅领衔主演的电影,该片改编自老晃同名小说《涉过愤怒的海》,讲述了一个父亲在女儿遭杀害之后疯狂复仇的故事。

在上映之前的预告片中,黄渤和周迅的“对决”触目惊心,片方还特意在海报上打出“建议18岁以下观众谨慎选择观看。”上映之前,就把观众的胃口吊得高高的,看了之后,确实觉得不错。

渔民老金(黄渤饰)供女儿在日本读书,没想到却得到了女儿的死讯。与此同时,金丽娜的男友、嫌疑人李苗苗在父母的庇护下逃回国内。老金从此踏上了一个人的寻仇之路。

金丽娜原生家庭和李苗苗的原生家庭,似乎是我们大多数家庭的写照。金丽娜的父亲为了给她更好的未来,常年不在家,去出海捕鱼,并且在她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就离了婚,金丽娜从此似乎就陷入了缺爱的环境中,这是我们大多数平民家庭的现状,为了生存,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不得不背井离乡,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孩子可能变得比较偏激,可能变得不是那么的自信,不是那么的爱自己。
李苗苗的原生家庭条件比较好,但是,正是因为条件好,也就造成了父母对他的溺爱,小时候,因为爷爷重症,父亲没有办法带他去日本,他竟然把爷爷的氧气管给拔了。因为父亲有了个小女儿,在一次玩耍中,他竟然将小妹妹弄得半身瘫痪。纵然犯下如此的重大过错,他也没有受到很严厉的处罚,李苗苗,是一个太爱自己的人。

当比较自卑的人,遇到了太过自信,太过爱自己的人。就发生了电影中的情节。金丽娜因为李苗苗犯下的过错去向别人求情,反倒遭受了侮辱,还被拍下视频。但视频不知怎的被李苗苗拿到,为了向李苗苗证明,她对他的心从来没有变过,她连捅自己十七刀,在生命的最后尽头,她爬进了房间的橱窗里,在里边一遍一遍的画着太阳,这是她小时候父亲出海后她觉得最安全的地方,有时候打开橱窗,还能看到父亲归来的身影。

一个人在未来能长成什么样子,从某方面而言,与他的原生家庭息息相关。曾经看过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治愈。希望每个人在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不仅是养,更要注重他的心理和精神上出现的问题。让他们得以幸福地成长。

《涉过愤怒的海》观后感 篇3

文/Biobot

很难形容在看这电影时我一波三折的心情。

最开始当然是奔着这个标题去的。大海,愤怒的大海,这样的形容给人一种辽阔却沸腾的感觉,但面对这样一种引人沉醉的情绪却要涉过,如果是其他国家的电影,我都能脑补一出社会运动退潮期的众生百态了。当然,这种“再见列宁”式的电影目前显然不可能出现在大荧幕上,但这种想象至少让我在跨进电影院时更愿意持一种现实主义的期待。

然后就自然而然地失望了。本片自称悬疑片,但只要观众没有在玩手机,就能在影片中段感觉到导演正急切地把事件的真相灌进你的喉咙里。不过我并不是奔着悬疑去的,所以这对我不成问题。对我,对影片中段那个坐在影院里的我真正成问题的是两个年轻男女的精神状态。

“病娇”这个词在ACG中由来已久,可我却从来没想到过会在国产电影看到这种设定的角色,而且一出现就是俩,这俩还让他们谈上了恋爱。那种当代动画都不太再会出现的、充满病态占有欲的台词不断出现在成年人们严肃残酷的复仇戏(?)中,也不断地让我感到出戏。

这真的是一部严肃/戏谑的国产电影,而非两种元素的粗暴融合吗?至少当时的我绝对不会愿意花上半个小时来写什么感想,没有离席而去已经是我对电影这个表达形式本身最大的尊重了。

现在想来,这正是一种傲慢,而让我意识到自己这种傲慢的,正是“我梦到老金被吊在天上。”这句亡者的台词。

我的生活是幸福的,幸福到无法想象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一群从未感受过爱的人,幸福到拒绝承认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是现实中存在的。影片后半程其实并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事实,只是通过成年人现实主义的视角,回望了病态之所以成为病态的过程。也是在这个过程我才突然意识到,我起初产生的,近乎过度反应的厌恶情绪,也许正是源于对潜意识中真相的逃避,源于“正常人”的傲慢:现实中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人?

这样的话说到底与所谓“基本盘”对抑郁症患者的批判有什么区别?你会这样只是因为太软弱,是你自己不争气,别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总是在否定病态的正当性,总是在拒绝承认自己或多或少也是病态的。

我们正是这片傲慢的,在病患眼中仅剩愤怒的海。

黄渤所饰演的父亲自以为爱着女儿,可到女儿死了之后,他的心中却依旧还是只有愤怒的复仇,甚至就连复仇的原动力都只是来自对被人们瞧不起的害怕。女儿并非他的爱本身,而只是他宣泄爱的一个对象、一个工具。他的爱正是彻头彻尾的,同样傲慢的,愤怒的海,这也难怪他会在女儿的梦中被吊死在天上。

影片结尾,这个不再愤怒只是愧疚的父亲放走了作为加害者(并没有剧透)的、自己女儿的男友,想必很多观众会对这个结局不满,毕竟复仇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复仇。但我想,如果只是这样安排剧情的话,那片名或许不妨改成《愤怒的海》,毕竟沉溺于复仇中绝无半点“涉过”的道理,这样做的父亲依旧只是在自我感动,只是在宣泄自以为是的爱。

而回到生活中来,上面提到的我们观众否认现实的傲慢,说到底与这种爱的傲慢是一回事。我们与这位父亲一样,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心甘情愿地把幸运当成常态,把麻木当成奉献,把海洋当成陆地,最后终于忘记真正的陆地是什么样。

如果连陆地的样貌都不再清晰,你我还能涉过这片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