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策划方案内容页

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德育大纲》为指南,以《__区德育工作要点》为依据,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学校德育内涵和“转化一名学困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同等重要”的教育思想,大力开展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帮扶“学困生”、体现全员德育的“沟通·共进”德育活动,把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的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状况,结合《__中学学生管理规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转化学困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师生从心出发、有效沟通;教师身体力行、辅导到位,共同进步。

三、组织机构

组长:____

副组长:____

德育导师:____

四、工作实施

1、实施“德育导师”制度,每位教师根据政教处的安排,作为若干个学生的德育导师。德育导师须加强与学生的课内外教育沟通,全方位关注学生,及时向班主任、科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管理规定中的得分、扣分情况等,规划好帮扶工作。

2、德育导师须适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学生品行问题出现的缘由,以进行有效沟通和教育。

3、严慈相济。德育导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教育过程中,导师要注意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与学生鼓励和表扬。

4、德育导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需要注意语言艺术,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教育和引导方式多样化,不能过于简单和粗暴。

5、德育导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视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及时解决。如发现棘手问题,向德育处、校长室反映。

五、总结提升

1、每两周开一次总结会。每位德育导师须汇报帮扶学生本周期内的行为表现和转变情况并作经验交流。

2、德育处在每次总结会后,将与学生分别面谈,巩固教育效果。

六、资料收集、归档

1、会议记录及总结:____。

2、图片收集:____

3、建立帮扶学困生档案:____

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就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__大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落实《指南》为抓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不断提升学校德育水平,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德育目标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德育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实施途径

(一)德育活动课程化,注重实效

以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各类德育系列活动、节日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我校“让每一个生命如花绽放”的办学理念,做到每月有主题、每月有重点,搭建舞台,培养能力,活动形成专题系列、铸造唐中德育品牌。

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化

积极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国家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主题教育日,以及校园节日活动,挖掘其蕴含的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注意结合上级部门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把有关活动整合,形成系列。

如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开展热爱祖国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活动;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开展热爱劳动、树立理想、保护儿童、尊师重教、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纪念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学雷锋服务、爱党拥军教和国防教育活动;利用环境日、健康日、禁毒日、世界粮食日、消防宣传日、世界艾滋病日等主题日,开展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每年举行艺术节、运动会、阅读节、元旦诗会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节日活动,发扬校园文化,调动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参与性,达成学校育人目标。

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课程化

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道德体验,是学校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要积极挖掘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教育、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教室、食堂、操场等场所进行规划,为学生创造校内劳动实践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例如利用校园内种植果树,在十月份开展“柿子红了——校园采摘节”活动;积极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社区劳动,体会劳动的价值与乐趣,养成劳动习惯。4月份组织学生徒步远足红莲湖、王渔洋纪念馆研学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增长见闻,懂得社会的变迁、历史上的事实和伟人的德行、治理国家的成效,以涵养德性,培育爱国主义感情。每年九月初一新生入学首先进行军训活动,体验军营生活,学习军人的仪表与作风,培养集体主义观念,进行国防教育。寒假与暑假精心设置唐山中学新时代文明实践《寒(暑)假德育活动指导手册》,包含读一本好书、诗歌创作、寒(暑)假记忆手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国学达人”挑战、“我运动,我健康”等德育作业主题,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学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场所)、社会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体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团结精神、提升实践能力、树立人生理想。

仪式教育活动课程化

青少年成长系列仪式教育活动是深化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实际,根据青少年年龄特点,策划、设计出成长系列仪式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在成长的每一个坐标点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前进动力,引导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学校每周举行升旗仪式,组织集体奏唱国歌,举行向国旗敬礼,开展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强化国家认同感。举行入队仪式、建队仪式、入团仪式,组织学生学习团队知识,为少先队员、团员带来庄严感和使命感,增强荣誉感与责任感。“五四”青年节开展“迈入青春门”教育活动,通过学生致“青春畅想”、家长致“青春寄语”、团干部致“青春导航”等形式,引导学生珍惜青春年华,加强个人修养,立志成才报国。九月份与六月份分别组织开展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活动,通过开学典礼,让学生感受学校环境氛围,了解学校文化,结识同学、师长,形成良好的学校认同感;毕业典礼,激发毕业班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怀念,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对母校的情感,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是校园文化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

自主参与活动课程化

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打破班级、年级界限,组成学生社团,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以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实施和自主管理为主要方式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作用。

学校学生社团有淄博名人课程,语文朗诵社,暗香文学社等知识拓展类社团;有橄榄球、毽球、花式跳绳、足球、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体育特长类社团;有合唱、葫芦丝、陶笛、素描、国画、软笔书法等艺术特长类社团;还有生活技能类社团。通过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

(二)优化德育队伍,提升水平

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班主任例会,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开展培训,加强常规管理,坚持校外进修与校内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管理艺术;二是修订并完善《班级班团队考核评比》等制度,引导班主任关注过程管理的细节,注重班级管理的实效,有效激发班主任工作的活力,强化班主任岗位责任意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激励争先创优,充分调动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为班主任创建展示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鼓励班主任参加各类培训比赛活动,提升专业素养,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注重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素质

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挖掘渗透于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

充分挖掘人文学科中的人文关怀、社会伦理内涵,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充分挖掘科学类课程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体艺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重在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地方与校本课程,通过挖掘当地乡土人文资源,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关注自然生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加强班团干部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班团学生干部建设,发挥团支部、学生会、班委等组织的阵地作用,组织开展好学生干部竞聘、培训指导等活动,推进班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律、自强、自立意识。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继续深化初一到初三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工作,初四开展人生规划为主题的专题课堂教育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和生活,增强调控心理、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成长为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继续做好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继续利用年级、班级家长交流QQ群和学校宣传栏,对家长、教师、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学习工作,坚持做到每周一个话题;二是开展针对家长、教师、学生专题教育活动及主题班会活动;三是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管理和使用,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成长特点与规律,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四)密切家校联系,构建三维网络

努力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格局,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学校主动搭建各种家校沟通平台,完善三级家委会联席会议制,通过教师家访、分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和家教讲座等途径指导和健全家庭教育作用,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构建育人平台。

学校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加强社会资源共享共建,与周边的博物馆、图书馆、禁毒基地等场所密切联系,发挥专家学者、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共同搭建育人平台,规划和建设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__大会议精神,以____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基本遵循,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__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依照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合理设计德育载体、途径、方法,推进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育人,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德育目标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在德育活动中积极贯彻我校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

三、德育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开展____、____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积极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随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对重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谈心谈话,对学生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实施途径和要求

一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1、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他用。

2、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3、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专题教育。

二文化育人。

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1、校园环境文化。利用安全健康、温馨舒适的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文化,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2、标志性景观文化。利用升国旗的旗台和旗杆、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校史馆、国史馆、党史馆、图书室、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适时进行教育。

3、规范性标识文化。学校、教室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守则20__年修订》。教室正前上方有国旗标识。

4、墙壁文化。充分利用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进行主题创作。

5、理念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6、网络文化。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1、主题教育活动。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地球日、环境日、健康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3、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4、开展校园节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做好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5、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初中1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四实践育人。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

2、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五管理育人。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1、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3、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__年修订》,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4、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六协同育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2、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五、组织实施

(一)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_

副组长:____

课程育人负责人:____

文化育人负责人:____

活动育人负责人:____

实践育人负责人:____

管理育人负责人:____

协同育人负责人:____

加强条件保障

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

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二)加强督导评价

学校定期对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纳入对分管领导的考核。还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