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父亲节主题征文

父亲节主题征文 篇1

慈父的陪伴

小时候读朱自清的《背影》,我就深深地被博大的父爱所感染。幸庆的是,我也拥有一个至始至终呵护我、对我无微不至的父亲,正是他的一路陪伴,我一直生活在感恩中……父亲的三次流泪,让我看到了父爱的伟大。

19岁初秋,我第一次见到父亲流泪。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学,父母陪我到学校,3天后,他们要返回老家了。我送他们到校门口,父亲突然跑向学校内的小超市,给我买了一罐麦乳精,爱怜不已地说:“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望着不善言辞的父亲,想想他工作的艰辛,我不由鼻子一算,有泪珠滚落,父亲见了,嘴唇一哆嗦,眼泪直流。我怔怔地,那个19年来严肃而严格又严厉的父亲,他的泪水,让我有那么一丝丝不可接受的尴尬。

25岁,是我第二次见到我父亲哭泣。那一年我结婚。敬酒敬到父亲身边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一句:“要和睦……”又拍拍我家老公的手,说:“以后你要好好待她……”就开始流泪,不,不是流泪,是痛哭,是那种带着呜咽声的痛哭。边上的亲戚都纷纷劝说:“那么开心的日子,不要哭啦。女儿大了,总要嫁人的。”我当天穿着超高跟鞋,而本来父亲就矮,我就轻易地看到了父亲的头顶。头发已经开始稀疏花白,我惊觉父亲老了!这个发现,让我比“我要结婚,就要离开父母”更震惊和心痛,泪水慢慢涌出来。我握住父亲的手,说:“爸爸,爸爸……你放心……”其实我那时心也乱了,并不知道究竟要父亲放心什么。

30岁,我剖腹产生下女儿。手术相当顺利,由于我对麻药不敏感,术后三小时,剧痛就袭来,痛得我浑身冒冷汗,脸色死灰。我只朦胧记得婆婆小姑围着小床上的新生命谈笑风生;妈妈和老公偶尔会爱莫能助地来我床边问问看看,而只有我父亲一直陪护在我的床头,在我又一次叫痛的时候,他突然大哭,伏在我床边,哭得整个病床都摇晃起来。边哭,他边语无伦次地说:“早知道……就不要生好了……没孩子又没关系……”

父亲是老了。老了的父亲,类似“早知道就不要生好了”这样无厘头的话越来越多;眼泪,似乎也越来越多。某次他在客厅里一边看女儿拉二胡,一边就默默流泪了。我从厨房出来,惊讶于他的哭,问他,他说是“有个小虫飞进眼睛”——那么烂的托词,我自然不肯信,再问。父亲突然指着女儿小声说:“你从我这里这个角度看……对,这样看过去……多像你小时候啊!”我站在边上看,女儿专注而忘我地拉着二胡,一张稚气饱满的脸,根本不知道我们的情绪。

我回想自己的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陪伴着我读书学习游戏玩乐……小学同学肖迪曾经很羡慕地对我说:“把你爸爸给我做爸爸算了。”我非常诧异,紧接着想到她即将有两个父亲而我没有了父亲,就愤怒地质问他:“那我不是没有爸爸了?”肖迪很轻松地说:“我爸爸从来不陪我玩,一点也不好。我爸爸给你,你爸爸给我,好不好?”得知肖迪有这个目的后,我从此就不再跟她玩了。

这边父亲还在喃喃说:“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孙女大起来什么样?”

我轻轻拍拍父亲的手,说:“爸爸,您放心——”

在内心深处里,我默默地向所有神灵祈祷:保佑父亲长命百岁,陪我到老——到很老很老很老。

在我的一生中,父爱是博大的,是永恒的财富,是苦涩而难忘的记忆……我为拥有这样的一个“爱哭”的父亲而自豪和欣慰!

父亲节主题征文 篇2

月光流水酒飘香

那是1978年的深秋,满坡的地瓜正在收获。那时,乡村学校一年内有暑假、寒假、秋假和麦假。每个假期学生都要帮忙干农活,尤其是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每个生产队要编成劳动小组,一个也少不了。

我在家里排行老小,上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我记事的时候,父亲已被从外地的学校遣返回家,接受“劳动教育”了。父亲从高中的教师,变成了生产队的“送饭工”,主责就是早上、中午在生产队烧开水,灌进保温桶里,挑着一头是装满开水的保温桶,一头是盛有户里送给在坡里干活劳力的饭菜,那时的菜,大都是咸菜。别人吃着饭,父亲就割草,回来时捎给生产队饲养场作饲料,这一干就是十年。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有抱怨。母亲却性格直爽,啥事也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爸爸的爱好是绘画和喝茶,只是在那个年代这些爱好是没法实现的。

父亲上完大学就留城当了教师,工作任劳任怨。他每天一上班就泡上茶,开始一天工作。他很受学生欢迎,常有学生送来新茶,好多学生家里就有茶园。后来,校园秩序乱了,学生上街闹腾,父亲很着急,批评了几个领头的,没想到竟惹祸上身,成为受教育的对象。讲台不让站了,去伙房当炊工帮手。外面闹腾热度升级,他没有参与和评论的机会,很是心痛和郁闷,只好对着茶杯慢慢地品味,打发时光。后来,学校停课,他被遣返回到老家。

临走时候,有的学生家长送来经过发酵的好茶,有的送来刚采摘的新茶,嘱咐说“发酵茶能长期保存,新茶不能保存太久,要快喝”。校长送父亲到长途汽车站,无言以对,塞给四瓶白酒,撂下一句话:“对不住了,相信后会有期!”

回到老家,父亲把酒和发酵茶藏到房子顶棚上。新茶喝光后,他就没再喝过,那存好的茶是不舍得喝的。父亲与外界几乎断绝关系,酒和茶都戒了,开始了吸烟。

十年间,风云变幻,父亲心静如水。繁重的农活,累得他腰酸腿痛。下雨阴天的时候,社员不能去坡里干活,他也就不需送饭割草了。村里和生产队安排他画宣传画,他如鱼得水,很是开心和投入。谁知,好景不长,有人举报说不能让父亲这类人干宣传,以防“画里有话”。

在这如此环境里,父亲的特长不能发挥,憋屈劲就甭提了。有时候,画瘾上来了,只能在家里偷偷地画,自我欣赏一番,再忍痛快速销毁。

那个年代,每当节日,被改造对象就会被派去野外护林看坡。有一年的中秋节,父亲感冒发烧厉害才得以留在家里。邻村的王大伯知道后,晚上悄悄来找父亲闲聊,他也干过老师,也是被遣返回村的。他带来半斤散白酒,母亲想办法炒了三个青菜,两人便在屋里喝了起来。咯咯啰啰,边喝边聊,长吁短叹不止,两人都流泪了。

这时,生产队的饲养员来了,说枣红马生病了,让父亲去帮着看看。那饲养员很冲,发现父亲喝酒,就说:“咋,又要谋划啥?想要暴动?”似乎得到了立功受奖的机会,飞也似地跑去跟生产队长告密。

那晚,父亲帮忙给马治病忙活到深夜,接着又在生产队的会上作检讨,一晚上没有回家。王大伯快跑离开村子,没有受到牵连。老爸说,幸亏那晚酒没喝多,没有在检讨时把心里的冤屈吐露出来。

父亲一直都很谨慎,干啥都很专注,好多人都不愿意欺负他。1978年的春节过后,村民对父亲的态度大有好转,有人说父亲将重登讲台,教书育人。父亲自己没有评论,只是默默等待,关注着有关新闻。人如果心有所盼,每天的日子就会充满希望,心情一天比一天好。

深秋了,天气凉了,生产队开始组织收获地瓜了。一天上午,

生产队长在“大干北”的地块,深情地对社员说:“可能大家感受到农村要改革了,昨天村里也开会传达了,咱们先尝试一下,今天这块地瓜地,抓阄确定分配次序,再按家庭人口分面积,收获的地瓜归自己所有,瓜干晒干后直接运回家就行……”

“啊?就这样简单和直接,太好了,劳动付出直接关系到自家收入!”一片惊呼,在场的表示同意。

按照抓阄顺序,地瓜很快分到各户了。每户都是全员上阵,有的户还叫来亲戚帮忙,大家干得特别用心,你追我干,再小的地瓜也刨出来。

以前生产队长总是巡回督工,发现偷懒的就地教训一番。如今,一个闲人也没有。天晌了,妇女们陆续回家做饭,再捎到地里供家人边吃边干,就怕耽误活计。父母正是好年纪,我姐和哥也很能干,我家干活速度总是领先别人。

太阳落山的时候,每家每户基本干完了。邻村的王大伯又来到地里,跟爸爸窃窃私语。王大伯说完后就走了,父亲满面笑容,高兴地说晚饭由他回家做,捎来在坡里庆贺一番。

庆贺一番?我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年,父亲一直没有高调过,要庆贺啥呢?

月亮升到两杆子高,父亲从家里挑来饭菜,找块平坦的地方,铺下凉席子,放上了烧肉、炸鱼、肉丸子等硬菜,一看就是从饭店里买的,摆出了十年前从南方带来的白酒,还有茶壶,里面泡上了早年的好茶。

父亲把家人招呼一起,还邀请来了相邻地块的人家,喝起茅台酒来。“改革开放了,政策要有变化了,乡亲们劲头足了,日子会越来越好了。”父亲满脸笑容,这些年从没有这么喜悦过。

生产队长也赶过来,一起喝酒喝茶,大家笑语朗朗。这好酒好茶,时隔十年,与乡亲们共享,父亲自然开心至极。皎洁的月光下,满坡是晾晒的地瓜干。

“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那个读大学三年级的大叔,秋假回来帮家人收秋,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手舞足蹈,歌声在希望的田野上回荡着……

父亲节主题征文 篇3

与父同饮

在外应酬,人们总是说:“你酒量肯定不差,因为你老子能喝得很!”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回到镇上工作。

父亲确实很能喝酒。他在镇上开了一间家用电器店,卖电饭锅、煤气灶、热水壶、电风扇之类的东西。店开得很早,也开了很久,镇上许多人都是他的主顾,所以他也算是小镇里家喻户晓的名人。可能因为生意缘故,他交友极广,经常要出去应酬,或是在家里招待客人。从孩提时,我便见他喝酒。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高高举起空酒杯,面红耳赤地大声说:“我喝掉啦!你们看着办!”人们说:“你老子二三两的杯子都是一口一个,喝个两三斤不在话下。”

在我工作之前,父亲十分在意我喝酒。高中毕业那年的夏天,我约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到市里聚餐,喝了很多啤酒,平生里第一次喝醉。我们仍不肯回家,相约去网吧里包夜。那时我们都还没有手机。但半夜里,父亲竟然出现在我的身后。在那个上网不需要登记身份证,小网吧遍地都是的年代,我无法想象父亲费了多少力气,才在那么大的城市里找到我。父亲把我拎起来,扔进他的面包车后面。他似乎什么也没说,又似乎说了很多责备的话,但我都记不得了。我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脑袋里昏昏沉沉,浑身瘫软无力,又睡不着。

即便是那次,父亲也没有打我,甚至第二天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只字不提。父亲真的一辈子都没打过我,但是,只要他眉头一皱,我就会感到打心底的胆怯。没多久,父亲就给我买了手机。这让我觉得是因祸得福。当时,手机刚刚普及,是稀罕的,昂贵的,我的同学跟朋友能有个MP3作为高中毕业礼物已经很满足了,而我此前已经得到一个爱国者牌子的MP3作为考到本科的奖励。父亲说:“不要再让我找不到人了!”那个暑假,我再没有让他找。不是因为他给我买了手机,是真的不敢再疯玩、再喝酒了。

到了大学报名的时候,父亲早早送我到学校。收拾好一切后,我们在学校旁边的饭馆吃饭。父亲默不作声,母亲唠叨了很多,我应付式地回答几声“知道了”,其实心早就飞到充满神秘感的大学校园里。直到临别,父亲已经坐到车上,发动了引擎,才从车里探出头,跟我说了一句:“去吧,在外面少喝点酒!”但我并没有很好地遵从父亲的教导。大学四年,我酣醉了多次,为了相聚、为了离别、因为爱情、因为失败。

回到镇上工作后,喝酒不用再隐瞒回避父亲。反而,我俩常在酒桌上“联合作战”。有时候,明明是他的应酬,但他会千方百计地说服我跟他一起。有时候,是我的应酬,我那些同事、朋友会要求我约同父亲一并过去。甚至有的时候,在我俩各自都快吃喝结束的时候,还会被凑在一起。人们说:“小沈你过来,你爸在我们这里,快来快来!”“老沈你来再喝个两杯,你不来我们不放你儿子走哦!”也难怪,小镇就那么点大,镇上就那么点人。

父亲也转变极大,他不但允许我喝酒,甚至常要求我多喝一点。最开始,在倒酒时他就保护我,总说:“他好了,给他少倒一点,他不会喝酒。”喝下一两杯后,他还在我耳边偷偷说:“喝得掉吗?倒一点给我?”几次一起喝酒后,他知道我有一些酒量,话也变了。倒酒时,他就假意推诿:“我少一点、我少一点,儿子你多喝一点。”人们就笑:“上阵父子兵啊!一个也跑不掉!”父亲得意地回怼:“怎么,你要跟我们父子两个喝是不是?我儿子一个你都喝不过!”喝到一半时,他直接唤我的名字:“帮我带掉一点,我喝不掉了。”人们一开始便被他唬住,这时候谁也不敢阻拦。

喝完酒,我与父亲结伴散步回家。父亲叹口气:“年纪大了,真的不能喝酒了。”我回:“那就少喝点。”父亲说:“哪里少得了?混社会嘛就这回事。做点生意就是吃吃喝喝,不吃不喝生意就做不下去。”我说:“下次我来喝,你少喝点。”父亲哈哈大笑。随后,他向我传授了许多喝酒抗醉的技巧,比如先喝几碗热汤热羹,比如多吃几块肥肉,比如边喝酒边喝水,把酒吐到水杯里,比如擦嘴的时候乘机把酒吐到毛巾里……他讲得很开心,很骄傲。我听得难过,听得心疼。我才知道,我的父亲酒量一般,也许都不如我,才没有人们说得那么能喝。

小镇终究没能留得住我。两年多后,我离开小镇,去省城工作,很快成家、安居。后来母亲也跟我走了,帮我带孩子,照顾我们的生活。父亲执意一个人留在小镇,守着他的小店。其实,现在镇上已经开了好几个电器卖场,好几个超市,他的小店几乎没什么生意了。

因为工作繁忙,生活繁琐,我们不常回去。母亲跑得勤,她每个月都要回去一次,说是给父亲洗衣服,收拾家里。老家还有些人情世故,她要回去处理。她说很多事不放心父亲做,她也放不下父亲一个人。我曾买了些解酒护肝的药让母亲带给父亲。父亲来电:“不要买那些药了。我戒酒了。”

父亲节主题征文 篇4

为父理发

父亲每隔三两月便要到家里来,让我为他理发。每次来时,长乱的头发和胡须都会遮挡住父亲满脸的英气。而每次理完发,原本俊朗的脸配以精神的发型都会显得小上十岁。

父亲之于我不仅是父亲,更是我生命的贵人。我生于七十年代初,那时物资匮乏,生活贫困,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更谈不上教育观念了,尤其是农民。而我父亲恰恰与其他家长不同。对我的学习要求格外严格。我才读小学,父亲就要求我放学回家必须先看书。如果父亲农活归来看到我在和小朋友玩耍,父亲严厉的目光就会像一条鞭子抽打在我身上。小小的年龄就很害怕父亲不高兴,于是我从小养成了自律的习惯。每晚睡觉前,父亲都要听写生字或让我做几道数学题或者背背古诗等。在父亲的严厉关照下,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恍然间,父亲已到了古稀之年。头发像秋末的枯草,白发渐次取代了黑发。那曾经黝黑锃亮、韧劲十足的满头乌发是从什么时候退休的呢?我已全然不记得了。这每一根发丝里是不是都承载着父亲的人生记忆呢?发丝在电推子作用下,一点点变短,多希望这满地落发带走的都是父亲的烦恼啊。

经历了两个世纪的世事沧桑,父亲见证了很多新中国发展的巨大变化。虽是农民,也懂得感恩。感恩中国共产党把新中国建设的这么美好,让老百姓快速过上现代化的幸福生活。这对于父辈人来说简直可以用不可思议、不敢相信来形容。所以,父亲总是叮嘱我要好好工作,不要辜负党,辜负国家。

记得小时候,住的房子都是石头和泥修建的,冬天透风。炕上铺着粗糙的席子。墙面糊着一层又一层报纸,年头久了,报纸便和墙体分离,呼扇呼扇的。每天晚上,老鼠都在棚顶玩的不亦乐乎。1983年,我们见证了第一台春晚。当然不是在自己家看的。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很多人都拥挤在大姨家屋子里看春晚,非常热闹。至此赵忠祥、姜昆、马季、刘晓庆、李谷一这些文艺名人便成了我心中高高在上,不可触摸的神级人物。再看看现在,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明星。电视摆在家里都很少有人看了,因为手机里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这变化不知道能否让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感到惊讶呢。

我像全神贯注审视一幅美术作品一样,精心处理着头发的角角落落。这剪一毫厘,那剪一毫厘。我用推子精心修理着父亲古稀的人生。父亲没有儿子,只有三女,我又是长女。我会经常想一个问题“没有儿子会不会成为父亲人生的遗憾呢?”父亲从来没有提过此类话题,所以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答案。记得小学六年级时,我便主动帮助父母下田插秧了。冬季,父亲上山砍柴,我也会像跟屁虫一样,跟在后面捡一些干柴或木棒。北方的冬季,白雪映着蓝天是非常美的,大山上更是有无限的诱惑力。一串串红色欲滴的叫不上名字的果子,想吃又不敢吃。在山里红树下,用手剥开雪层,会露出很多红红的、润润的山里红。带回家,用糖煮一煮,酸酸甜甜是很爽口的。那个年代,没有水果,冰冻的山里红就算美味的水果了。还有那些褪了叶子的植物更值得观赏。夏季,绿茵满树时是一种风味,冬天褪去叶子时又是另一种风味了。各种植物袒露他们最直接的骨感,有的像一尊雕塑、有的像跳舞的佳人、有的像调皮的孩子、有的像奔跑的烈马,粗壮的、纤柔的、豪迈的、安静的,你会发现当你关注他的时候,他会变得更显眼,更夺目。

我谴责自己理发的速度太快。人这一生值得品味的时光很多很长,还没等我咀嚼完童年,头发便理好了。我爽快地说“老爸真帅!风采不减当年!”大拇指伸了出去。我知道,爸是听不见的。恍然间,泪水从眼眶滚了出来!

父亲节主题征文 篇5

那一坨子冻梨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可在我看来,我的父亲对我的爱,并非如山那样严峻,有时却是如水那样温柔……

那一年小秋24岁,柱子23岁,经村里黄大娘介绍相亲,他们相爱结婚了,没有昂贵的彩礼,只有租来的婚房,几床大红喜被,跟一个马勺子,还有328块钱,柱子就这样娶了小秋花了不到500块钱,您要问了这是什么年代,结个婚还这么简陋,是的,在80年代,我的爸爸娶妈妈的时候。

“媳妇儿,给,冻梨,缓缓给咱娃吃”。小时候爸爸给我的印象是手大大的,高高的,帅帅的,一头卷发,不喜言谈,但是疼爱妈妈还有我跟妹妹都是默默的,家里有个脏活累活都是爸爸去做,有什么好吃的都是让我们娘三儿吃……

“婷婷雷雷,别吃啊,家里就这一个西瓜,等爸爸回来咱们一起吃”。妈妈领着我跟妹妹赶集的时候买了一个“地雷”西瓜,那时候家里穷,有个西瓜,国光苹果,香蕉就算挺好的水果了,爸爸在煤矿上班,下班第二天回家,我跟妹妹一起等着爸爸开开心心的吃西瓜,结果妈妈切开后,西瓜是坏的了,我跟妹妹失望够呛,因为那是我俩儿流了一晚上口水的水果。

妈妈看到西瓜这样笑了笑扭头说没有西瓜,妈妈给你们做葱花饼好不好,妈妈做的饼你们最爱吃了,在我小的时候妈妈最喜欢做面食,长大后我才知道因为那时候穷,买不起水果蔬菜,没有零食的我跟妹妹长身体还特别能吃,妈妈就变着样去给我跟妹妹做饼、包子、馒头。爸爸上班倒班每次下班都给我跟妹妹买一把糖果、瓜子、苹果,我最爱吃的就是冻梨,酸酸甜甜的咬开一个小口然后吸吮着里面的汁水,那时候虽然穷但是我们一家人却很快乐……

“婷婷,醒醒,这孩子脑门子怎么滚烫,唉我给吃了退烧药还是不见好呢,妈妈一边摸着我的脑门,一边跟爸爸说。”

“把她衣服穿上,我背她送医院。”爸爸说着就把我背了起来,我浑身酸疼,迷迷糊糊,只感觉爸爸的背厚厚的、大大的、暖暖的。半夜了,爸爸背着我走的很快,不一会儿就感觉到了他后背有了汗,他嘴里一直在说:“姑娘别睡,爸爸陪着你,别睡哈,马上就到医院了,一会就好了,听话哈”。爸爸背了我1个多小时到了医院,医生给我打了退烧针,我才安稳的睡着了。自从那以后爸妈攒钱买了家里第一个“大件儿”-飞鸽自行车,为了以后家里有事情方便一些,一家人看到自行车都开心的不得了。

初中的时候,父亲虽然不像别的家长那样富有,但他为我付出的绝对不比别的孩子差,他倒班忙的睡不好觉,但是无论如何,每天坚持查看我的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只要我学习上有问题,他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辅导我,我学习笨笨的,比同龄的孩子笨好多,他就不厌其烦的陪着我做每一道题,从上学到现在每一次家长会他从未缺席,他曾说过:“无论再忙,你跟你妹妹是我永远考虑的第一位”。

高中的时候,父亲已经辅导不动我了,他给我报了辅导班,因为离家远,他怕我住不好吃不好,就给我租了一套房子,有做饭阿姨专门给我做饭。爸爸总说:宁可他跟妈妈苦一点,也要让孩子吃好一点,可是我偏偏不争气,到了叛逆期,爸爸让我好好吃饭,我就吃一些垃圾食品零食,结果有一天肚子绞痛上课的时候就被送回了宿舍,阿姨急忙给爸爸妈妈打了电话,给我送到了医院。

醒来的时候,爸爸红着眼睛大声的对我喊:“什么时候的事儿”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我从来没看到爸爸这样发脾气,自己也被惊到了,因为近期我发现自己这几个月总在拉血,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肚子一直胀痛,我以为没事儿,可能就是上火了,毕竟女孩大了有的时候不好意思跟爸妈说。

“医生说你这是急性肠炎,因为饮食不好总吃垃圾食品导致的,还有十二指肠炎,肛窦炎,结肠炎,很严重,爸爸妈妈都为了你吃的好一些那么辛苦,你以后辣条薯片那些能不能不吃了!”爸爸被我的病吓到了,我也吓哭了,躺床上一直哭,没想到自己这么不懂事。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些,因为那一刻我发现,自己这样不珍惜爸爸妈妈的爱太不值了。

“老爸,我要吃鱼,最爱吃你炖的鱼了,还有还有那个排骨,我嘟囔着”。

爸爸说到:“好,都给我姑娘做,你参加工作回来一次费劲儿,有啥好吃的都给咱娃做着吃,”爸爸扭头就去厨房跟老妈忙活起来了,饭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完了一顿饭,爸爸倚在靠椅上看电视。

“后背疼,贴膏药也不好使呢,爸爸嘟囔着。”

我因为工作关系一周才能回家一次不知道爸爸后背疼,我说:“我给您按按吧,”他把衣服脱下,我很多年没有看过爸爸的后背了,给我第一感觉没有小时候背着我那个背那么厚,那么雄伟了,他还剃了光头,后来妈妈告诉我因为光头就看不到白发,我的眼睛湿润了,原来在我眼里的他像一轮太阳,照亮我的心田,让我永远阳光灿烂,父亲老了,真的老了,为了这个家老的……

现在有空我就回家陪陪他二老,也经常跟他们说起我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儿,但是我说印象最深的还是爸爸下班的时候用凉凉的带有胡茬的脸蹭我跟妹妹的小脸,还有那时候爸爸总买回的那一袋子冻梨,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到过年都会买一些冻梨回来,可能那不是冻梨,那是爸爸的一份满满的爱吧!

父亲节主题征文 篇6

父亲在我心中

我家是书香门第,祖孙三代均是读书人。然而,身处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变动而沉浮,我家祖孙三代的读书、生活和命运迥异,不变的只有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在艰难生活中凝聚、在沧桑变迁中始终传承、坚守和发扬的家教家风,那就是——正直,清白,勤廉,奉公!

我的祖父是一位传统的知识分子,解放前一直从事教育,曾历任学堂教员、训导主任等职。五十年代“大鸣大放”期间,祖父本着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与拥护,发表了一些极其中恳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竟遭致他被错误地划为“右派”。

祖父被打为“右派”,下放到农场劳动,他问心无愧,总是说自己一向正直清白,勤廉奉公,遵纪守法,没有错。在艰苦的环境里,在烦难的世事中,他常常背诵宋朝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每当背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时,总是神态坚定,声音清越,绕梁不绝。他不但自己喜欢背《爱莲说》,也要求父亲熟记熟背,甚至也要我们孙子辈也会背,当作我们的家风!

祖父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后,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我的父亲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安徽的一所知名大学,但仅仅去上学一周,就因为家境贫寒,无钱读书而辍学。父亲无奈到一家皮鞋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直到29岁时与来自乡下的母亲结婚,生育了哥哥和我两个儿子。按照当时政策,母子都没有城市户口。父亲的工资每月才四十元,一家人的生活异常艰难。再加上三人是“黑户”,没有配给的食品,须花高价到“黑市”上购买“议价”的粮油,其因窘更是雪上加霜。

七十年代中期,祖父衔冤含恨地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交待家人一定要自立、自强,要对国家和党怀有信心,要坚持君子人格,恪守清廉家风。直到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重新回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职位上来,一场拨乱反正的东风才开始荡漾在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祖父终于得到平反昭雪,摘掉了莫须有的右派帽子。工作组的同志来我家慎重地宣布了这一喜讯,还补发了几百元工资和慰问金,可惜祖父却永远看不到这一幕了。全家人均感到扬眉吐气了一回。

可是我家的生活状况却并未得到改善。当然,整个国家都有因难,我家更是将勤俭的家风发挥到极致。生活上的困难我们也能忍受,只是没有户口的哥哥和我却面临着失学的威胁。哥哥经父母多方说情才得以到一所公办小学读书,而我却只能到一家民办学校上学。但读中学就成问题了,遑论考大学。父亲为此想尽了一切办法,仍然没有结果。1985年,他根据当时政策,以母亲体弱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且家庭困难为由,又一次向派出所提出转户口的申请。但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据说,如果能找到有分量的人代为说项,那么或许有希望。我家哪有这种关系?走投无路的父亲突然想到给小平同志写信,反映这一情况。他果真花了几天工夫,写了一封七八页纸的长信,详细地介绍了祖父被错划为右派,一家人深受影响的悲惨遭遇,以及他的后人现在所面临的因难,并婉转要求能否拨冗批示解决。

一个月后,父亲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复,称相关批复已转给有关部门,请等候处理结果。不久,派出所竟真的首次派人来我家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数月后,困扰了我们近十年的户口问题总算是终于迎刃而解了。父亲,一个无职无权的小老百姓,只因鼓起勇气给日理万机、宵衣旰食的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竟解决了大问题,他一向如此,崇尚依法依规,宁愿向上反映问题,而没有走那些“旁门左道”,反而解决了问题。

流年似水,到九十年代,哥哥和我勤奋学习,相继考上了大学,后来还入了党,但父亲却日渐衰老,在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先是喜悦非常,继而变得异常沉默。但最后他还是笑了,提议我们大家一起来背《爱莲说》,背不了,背错了的请客吃饭。结果,父亲和我们兄弟两人竟然都是熟极如流,一字不错地流利地背诵下来。他抚掌大笑,开玩笑说,君子家风看来有传承了,可以“家祭无忘告乃翁”了。

父亲从此应该可以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终于,一生困苦的父亲积劳成疾,终至卧床不起。就在孩子们即将立业成家之际却溘然长逝了,临终时他还再三地告诫我们要正直处世,清白做人,勤廉奉公,要懂得感恩,要为社会多做贡献,时常熟背《爱莲说》,永远不要忘记家风。

我常常想,祖父和父亲虽然平凡,但是他们的生平和命运却是亿万国人在那个年代的缩影,他们随着国运而沉浮,但他们始终牢记并身体力行《爱莲说》,也做到了矢志不渝,坚守君子人格;他们遵守法纪,清廉奉公,决不因为困顿就作奸犯科,或是徇私苟且,而是穷且益坚,坚持不懈,自立自强;他们不因自身一时的困境就改变对走正道的执着、对祖国的挚爱、对光明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喜欢读的《爱莲说》,他们树立且奉行的家风家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我们这一代会很好地传承下去,相信将来也永远不会泯灭!

父亲节主题征文 篇7

最珍贵的礼物

父亲来北京旅游要回去的时候,把随身穿的一件毛衣给我留下了。没想到,这件毛衣成了父亲留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也成了我们父子情深的见证。

毛衣是大姐给父亲织的。父亲的腿伤残之后,在家静养,过了两年,父亲完全可以做一些诸如编筐拧绳之类的活计,不巧的是,后来又摔了一下,恢复起来就很慢。大约是秋风渐凉的季节,大姐来看父亲,给父亲带来了这件毛衣。毛衣是机织的,深灰色,对襟,加厚。父亲自然是满心喜欢。二零零三年“十一”期间,父亲、母亲和二哥、侄子一行来北京,回去的时候,父亲把这件毛衣给我留下了。

我初到北京的生活确实是捉襟见肘。我的生活——尤其是饮食方面,简单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但也正是这种极简至约的生活,使得我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读书和学习。记得刚到北京的那两个夏季,一件白衬衫我晚上洗完了第二天再穿——当然不是我买不起一件衬衣,但家里需要钱的地方确实很多。父母亲来京,我却是舍得花钱。我多次催促父亲,父母亲才有了北京之行。父亲母亲要回去的头天晚上,我又给了母亲六百元钱。也就是那天晚上,母亲对我说,这件毛衣是你大姐织的,“你爹嫌穿着硬,你穿去吧。”就这样,这件毛衣留在了北京,留给了我。

父亲坐在故宫太和殿前歇息的情景和父亲端坐在北京海淀四季青城乡结合处那个小屋里和我聊天的情景,是我最不忍回忆的情景……

——是父亲真的嫌硬给我留下了呢,还是母亲看到我没有一件像样的毛衣而有意留下的呢,现在已不得而知。结果是,父亲把这件几乎全新的毛衣给我留下了。是天意如此、父亲要留我一件遗物么?没想到的是,父亲从北京回去两年零一个月之后,就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件毛衣,也就成了父亲留给我的唯一的一个物件。

我是个畏寒怕热的人。多年的顽疾,使得人高马大的我,身体一直不能康复如初。每到秋冬换季,稍不留意,我就会一场接一场的感冒、发烧。于是,每到秋冬季节要添加衣裳的时候,我都会穿上父亲留给我的那件毛衣。哪怕仅仅只穿上几天。好像只有这样,我才能心安理得,我才能安然无恙。

那件毛衣是大姐给六十四岁的父亲量身定织的。那样的款式,穿在一个三十六的男人身上,样子肯定有些老气。但我却从未在意过这些。我只是觉得那是一身温暖。之后的岁月里,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的衣服也是越积越多,那些过时的衣服,我也是弃如敝履,但唯独这件毛衣,却从未舍弃,也从来不敢丢弃。

父亲离开我们一转眼就快十三年了。十三年的时间里,我在北京办了几次家,每次搬家的时候,我总要清理出一些闲杂物件毅然舍弃,但唯独父亲留给我的这件毛衣,却像个宝贝疙瘩似的,我一直珍藏不敢舍弃。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这一年年飞逝的时光里,每当我想起父亲的时候,我就想起父亲留给我的那件毛衣;每当我秋风渐凉,看见或穿上那件毛衣的时候,我就仿佛看见父亲抑郁而沉思样子。我就想起父亲给这个家庭和家族所作出的贡献。父亲的那一身热能,也仿佛传递与我。

父亲节主题征文 篇8

父爱如伞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里,每时每刻还常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的千言万语。最忌讳身边的人说“父亲”这两个字,每年大年来临,我总要在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正应了那句话“欲听教训夜三经,想见音容云万里”,再想听父亲一句话,也只能是奢侈了。

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简直是刻骨铭心的,俗话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老师。也许经过了太多的挫折和磨难,才感觉到父亲望子成龙的期盼。包括对我生活的关心,人际关系交往的叮嘱。

父爱如伞,为子女遮挡一生的风雨,为后代遮阴纳凉。父亲的正直的品格,潜移默化影响到我们。父亲就是我们的尺度,在丈量着我们,为人处事,刚直无邪。父亲常对我们说,你们是我的手心,如同十个手指头是倍加爱护的,用父亲的话说:“咬哪个都心疼。”父亲言传身教,深深感染我们。言行一致是父亲的品格。

年轻的我承受力差,难以包容。父亲说:“跌到了爬起来,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受点挫折,也好成熟。”有了挫折,父亲总是安危冷暖,解开心中的疙瘩。

沉默寡言是父亲对我们的教导,他信奉的是“闲言碎语少说”,讲究的是“良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半句多。”人是要生存的,包括生活和工作,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性格的差异,讲究的是求同存异,凡事让三分。

我有个习惯,就是说话好直来直去,不会看别人的脸色。父亲老是告诫我,说:“说话要经过大脑的,在社会上混不同于在自己家里,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话说不到点子上,就会惹人。有时侯,自己忍了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忍的。这是做人的根本啊。要铭记在心啊。“这样的话父亲也不知道教导了多少遍,耳朵根子都听麻了。直到三十后,才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吃一堑长一智是父亲对我的忠告,男子汉不怕跌到了,吸取教训难能可贵。那年,我被一群同事驱赶着,感到工作受压抑。老想当逃兵,回避矛盾。是父亲的真知灼见感化了我,同事间相处,要求同存异,要多感化人。

那年,我干车队二把手。因为我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和年轻气盛,不知道轻重,在关系复杂的单位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一路过关斩将,一跃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父亲是处心积虑,惟恐我摆布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自始至终反对我,崭露头角。当时我与车队的一帮司机萍水相逢,也没有过节。

本来认为自己是靠真本事吃饭,行得正,吃得开。结果,一帮司机,拿我下马威。我是三天三夜睡不好觉。父亲说:“人活着,难过的坎多了。你是个干什么的,我是明镜似的。既然如此,就受点委屈也好,也是个长进。毕竟我也不能跟你一辈子,磨练点也好。“自此,我对父亲佩服的五体投地。之后,想方设法化解了矛盾,最后和睦相处。

父爱如伞,有父亲常在身边敲打,也是件幸福无比的事啊。父亲你好好活着,我们就满足了。

父亲节主题征文 篇9

爱好是父亲人生的精彩

父亲涉猎广泛,1989年父亲带我们搬进临淄闻韶北生活区的三室一厅新家时,父亲在洁白的客厅东面的墙壁上小心翼翼地挂了一副徐悲鸿的竖卷轴的《奔马图》。虽然是一副复制品,那惟妙惟肖的奔跑姿态,父亲爱不释手,常常观赏不已。父亲健谈,却都说到点子上,废话不说一句。徐悲鸿塑造的那一洗万古凡空马的英姿骏马形像,一如父亲一生追求的理想,向往自由的性格像征。

父亲去世后,这幅卷轴画留给了我们,作为我们怀念父亲的一个念想。父亲爱徐悲鸿先生的画,也喜欢先生的箴言:“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吾所法者,造物而已。碧云之松吾师也,栖霞之岩吾师也,田野牛马,篱外鸡犬、南京之驴,江北老妈子,亦皆吾所习师也”。父亲出身农家,一生的爱读书,爱收藏的心劲十足,这些令我们四个子女望尘莫及。

在大多数人的感觉中,父亲是严厉的,母亲是慈祥的。严父慈母,这是古语了。而我家却相反,父亲却与母亲掉了个个。从天真烂漫的童年到成熟稳重的中年,父亲却在悄悄扮演着慈父的角色。并一意孤行,仿佛我们与父亲更贴近一些,而畏惧那近在咫尺的母亲,因了母亲严厉的缘故,且让我说说与父亲相处37年来的趣事。

童年时代,在外工作的父亲与我们疏远了些。有时看到父亲回来,我就产生莫名其妙的想法:怎么这个陌生的人,是我爹。那时候有一个在银行工作的父亲,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没有一点优越感。生产队时期,工分是足令人意气风发的。母亲一个人,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是一拳难敌四手。上有七十多岁的奶奶,下有四个半大孩子。拉扯起来太难了,当人家年底按照工分分红、分粮食时,我按照母亲的吩咐,哥仨拿口袋去社场分粮食时,生产队会计讽刺说:“回家凉快去,还欠着队里的工分钱呢。”倒扒工分的现状,我们苦恼,母亲铁青着脸。一年的辛苦白费了,一个人挣工分,六张嘴等着,母亲是无能为力。苦涩的母亲无处哭诉,也就对父亲极尽埋怨。“好男儿,不远游”,这是母亲刻骨铭心的感受。

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日子,母亲难为了。对父亲诉苦:“还是回农业社的好,孬好,你也是个整劳力,两个大人拉扯老小总要省心些。”也不知父亲是怎么劝导母亲的,第二天母亲又和一个好人似的,把那忧伤丢到九霄云外去了。那父亲微薄的工资买工分顶粮食,是童年我家最普普通通的事。人家细粮,我家粗粮,也不知遭受了乡亲们几多白眼和讥笑。“有个吃公家饭的有什么了不起,一家人不照样吃不起白面吗?”受不了讥讽的母亲,就对父亲诉苦。父亲总安危冷暖,母亲也就信了命:“等孩子们大了,这累阵就到头了,苦日子就熬出来了。”累阵,我想是当年母亲自我安慰的独创名词。

父亲每星期回一次家,我们四个孩子是欢蹦乱跳的。那辆大金鹿车承载了我们童年多少喜悦和生活的重负,我已经记不清了。父亲车铃的响亮还那样难忘,那车梁上的帆布包里的糖果也够诱人的,激动着我渡过多少年的欢乐时光。

孝顺的父亲,那黑皮包里的点心,先给西屋里的奶奶。欢欢喜喜的孩子们,瞅见就流着涎水来了望。奶奶的笑容,父亲的点头,那都胜似少年时代考第一时夸奖时的欣喜若狂。好东西,父亲递给我们,说:“尝尝”。那品尝里的滋味比狼吞虎咽的吃更难忘,这一个字眼里的辛酸难以想像。

父亲是不打我们的,排队挨训是少见多怪的景像。记忆中父亲打孩子是个空白。孩子们淘气、惹了事,父亲从不打耳光来教训。总是讲道理,这似乎是继承了奶奶教育孩子们的衣钵。有一年,与一个同学闹矛盾,那个同学也厉害,上来就给我一个巴掌。我自然是恨的不得了,打成一片。事后老师来处理,问原由,我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我父亲在家还没动过我一指头。他竟敢羞辱我。”父亲的言传身教,总令我难忘。

退休后的父亲喜欢看电视上的股市点评,我与父母、父亲正谈论的热火朝天。到了父亲的节目,父亲就一言不发了。冷落了我与母亲,人家津津有味看股市行情了。我倘若再不识趣的与母亲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忆苦思甜,父亲就训斥:“不要说话。”我不作声了,母亲就不乐意了:“想咋的,想堵住我娘俩的嘴?不想让地球转了,看你那霸道的样。属螃蟹的?”母亲一句讽刺而幽默的话,父亲被逗笑了。

父亲的爱好,就是读报、看书、珍藏字画、钻研股市曲线、涉猎军事知识。看他喜不自禁,就知道行情好,他脱口而出:“涨了”。父亲快乐的不得了。股市跌了,也一准写在他的脸上。看他脸阴,就不要与他胡侃。父亲的脸色就仿佛股市的晴雨表,是准准的。

进城23年了,我还是乐此不疲的按照小时候的称呼喊父亲“叔”。“父亲”、“爸爸”、“爹”这都是对父亲的背称,而有次我当面喊“你这老汉子”,父亲就不高兴了。好像我贬低了他,对他大不敬。父亲对“老头子”的称呼受用不尽,妹妹就常这样喊他,他乐此不疲。

“你吃啥?”我正处于为出口不逊而惹恼父亲自责中。看完股评的父亲,似乎忘记了片刻前的不快,又平易近人起来。

我想,这好老头儿。怎么像这“五月天,孩儿面”,来的急,去的快。这就是我那可亲可敬的父亲,一个心胸开阔、健康长寿的老头儿。

“怎么的,孩子叫个老汉不对吗?难道你以为你还是小青年吗?”母亲一句话,父亲又乐了。

父亲这个我一生值得敬仰的人,离我而去已经快3年了,每逢摊开这幅《奔马图》,父亲慈祥的形像就跃然纸上,如此亲切如前。“嘉陵江水碧如茶,松花青青胜似花,别具一番新气像,磐溪风月画人家”。读到这样美妙的诗句,想一想一生品行如这幅奔马的父亲。我就会哀思不已,古诗、字画、军事知识,这些父亲一生的爱好,回味一番,都是令我最幸福的。

与父亲相处的美好时光只能珍藏在记忆里了。父亲,能做你的儿子,做一个如您老人家一样淡泊的人,成功与否,我一生无悔。

包容是父亲对我永远的教导,凡事要尊敬领导,老师傅嘛要多谦让着小青年们。你说,谁不是打那幼稚的岁月过来的呢。何必斤斤计较,度量也是自我做的基本功。想想也是,不过,心里不说,肚子里总不舒服。说到底,还是心胸不开阔。

父亲节主题征文 篇10

父爱

每每说起父爱,我总感觉没有母爱伟大,但是自从参加了一场婚宴,就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2月18日,是喜庆的日子,是同学老王的公子大喜之日,特邀我赴宴。

早晨,我早早的起床,捯饬一番,开着车来到邻村。远远地望去,只见老王家门口,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半圆形彩虹门横跨在门楼之上,金龙彩凤昂首挺胸,在旭日地照耀下熠熠生辉。朱红囍字贴在大门两侧。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

停车场里,豪车比比皆是。好不容易找了个停车位,把车停好。来到门前,老王早已恭候多时了。一番寒暄之后,来到屋里。我问老王:办喜事要花多少钱?老王沉思片刻道:从订婚、买房、买车到现在,已经花了60万了,办喜宴也需3万吧!

现在女孩少,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先贷个款,办了事,以后慢慢还。

我不禁感慨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老王站起来疲惫的脸上呈现出刚毅的表情。轻轻又倒满一杯茶水,端到我面前说:“你慢慢品着,我还有些事失陪一下。”

我挥挥手说:“去吧去吧,不用客气。”

我独自在屋里坐了一会儿,觉得有些闷,索性来到院中。时至立春,乍暖还寒,时不时有冷风刮过。这时只见老许领着儿子小许走了过来。小许身体单薄,无语地低着头。

“老许你也来赴宴的吗?”“嗯”。

我和老许是一个村的,他今年40多岁,长得白白胖胖的,10年前,妻子和他离了婚,那时小许才5岁,由于怕孩子受后妈的气,就一直没找另一半。从小就又当爹又当妈的,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孩子拉扯大。真是不容易!

由于赴宴尚早,就和老许攀谈起来:“几天不见,你怎么面容显得有些憔悴呢?”

老许没有立即回答我,而是看看一旁瑟瑟发抖的小许,关切的问:“儿子冷不冷。”说完拉着小许来到屋里,让他坐下,并且端来一杯热水。“你先喝点水暖和暖和,一会开宴我来喊你。”

安置好儿子,老许来在院中,递给我一支烟,自己也叼上一支点燃,深深吸了一口,慢慢吐出烟圈,打开了话匣子:“儿子自从上了初中,知道了妻子和我离婚的事,就变得沉默寡言,整天关在屋里,动不动就发脾气。”

老许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到:“上周,班主任打来电话说孩子逃学,跳围墙时被发现,让家长领回家,教育好了再送回学校。”

“接回来之后,孩子一句话也不说,任你打骂,我苦口婆心的劝吧,嘴唇都快磨烂了,收效甚微。”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光保证书就写了一大摞了。”

老许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

“每天我都提心吊胆,就怕他在学校惹事生非。长此以往,你说我脸色能好吗?最近还查出了患有高血压、神经衰弱!整宿睡不着觉。我这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呀!”

老许皱紧了眉头,一脸无助的模样。

听到这里,我不禁心里暗暗埋怨起那个和老许离婚的女人,给这个家庭,留下了一个终身难以愈合的伤口,自己一拍屁股走人了!

“这次孩子感冒了,刚接回来,恰逢老王请客就一同过来了。一是家里没人给他做饭,二是让他也散散心。”老许继续说道。

我同情地说:“这样最好!这样最好!”同时又劝老许:“孩子这是青春期叛逆,你不可鲁莽行事,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慢慢就会好起来了!俗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必过多的担心!保重身体要紧!”

听了我的劝解,老许那紧皱的双眉,舒展开来,报之一笑,谢谢了!

正在这时喜宴开始了,老许赶忙去屋里,唤出儿子(喜宴是在院子里设的),给他找好位置,同时还找来一个软垫铺在凳子上,让他做下。小许全程就像木偶一样,面无表情任老许安排。

少吃辣的!老许一遍遍地嘱咐着!

看着出出进进为儿子办喜事迎接宾客的老王,再我瞅瞅为教育儿子整日子操劳逐渐消瘦的老许,心头阵阵刺痛,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