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篇1
一、目标任务
(一)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健全产业联动、创业带动、区域互动机制,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延续实施优化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发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吸纳就业作用,稳定岗位规模。20__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1万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以城市社区、乡镇企业聚集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建设“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三公里”就业圈,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家门口”就近就业,推动更加充分就业。20__年,全市50%以上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20__年,全部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三)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就业。着力搭平台、强服务、促匹配、提技能、优环境,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短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支持高校毕业生留宣就业创业,__职院毕业生去向留宣率达30%以上;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给,每年新增技能人才1。7万人以上;每年举办招聘会不少于800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3。5万人,企业缺工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工作措施
(一)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1、加速“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大力宣传推广“三公里”就业圈,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目标,促进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2、加大社区就业岗位开发。综合运用资金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杠杆,加强对家政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按规定给予各类就业创业补贴,稳定岗位供给。鼓励各地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就业需求。加大社区就业岗位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
3、扩大基层服务岗位供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基层工作需求,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开发社区管理员、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因疫等原因失业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由各级财政资金给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20__年,全市开发临时性专项岗位1100个以上。
4、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个以上,确保每一名有安置需求、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能安置到公益性岗位。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2405个以上,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能参加见习活动。20__年,针对当前就业严峻形势,全市开发短期就业见习岗位1400个以上,安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3—6个月就业见习、参与疫情防控等服务。
5、加快兑现就地就业相关补贴。落细落实《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做好“春风行动”促进劳动力就地就业措施的通知》,加快兑现就业和社会保险补贴、住房公积金奖补、市场化招工奖补、企业自主招工奖补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就业岗位供给。
(二)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1、支持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供给,支持国有企业、优质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城乡社区服务和乡村振兴领域。阶段性免除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并允许延期还本,毕业生因疫情影响今年未及时还款的,不影响征信。持续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其中水电气、公交等领域内的国有企业岗位增加数不少于5%。20__年,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和“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不低于1800个。
2、促进农民工本地就业。推进“两强一增”,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就业帮扶车间等载体吸纳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等相关优惠政策。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以上。
3、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开展“送政策进军营”直播宣讲,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提高退役军人就业服务针对性。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精准提供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实施退役军人创业工程,为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等全方位服务,激励更多宣籍退役军人回乡创业。
4、全面落实重点产业人才政策“宣8条”。聚焦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就业创业生态。
(三)强化企业用工服务
1、持续推进保障企业用工“八大行动”。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和“人社服务专员服务企业”行动,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短缺。确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重点企业用工“包保”责任制,为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用工招工服务,让重点企业用工有保障、季节性用工有缓解。
2、建立市外劳动力资源协作联盟。聚焦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常态化组织我市企业赴省内皖北和省外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劳务对接,建立区域对接、县县对接、乡企对接机制,促进劳动者来宣就业。
3、打造求职用工“一网通”平台。加强安徽公共就业招聘网企业岗位招聘信息、劳动者求职信息动态更新,通过后台大数据精准匹配、信息推送,推进实现缺工企业岗位需求“一点发布、全省共享”、劳动者就业需求“一点填写、精准送岗”。支持设立__合作示范区人力资源(__、__)市场,与溧阳共同建立__合作示范区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发布平台。
4、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以上。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企业举办技工院校,技工院校每年招生2700人以上。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
(四)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1、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提升长三角“一地六县”(__)人才综合体暨人力资源产业园运营水平。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创新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着力培育我市“AAAA”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鼓励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选安徽省服务业百强企业。强化人力资源行业监管,定期开展清理整治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2、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打造“智慧就业”信息系统,做亮“2+N”招聘品牌,加强“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就业观宣传。积极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高校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让公共就业服务“触手可及”,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每年组织认定“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从各级财政资金列支。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由就业补助资金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具体补助标准按照__市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劳动力、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0__年,依据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按500元/人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次,所需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承担。
(四)阶段性稳就业补贴。各地可结合地区稳就业需求,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对在保持正常生产、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
(五)设立就业风险储备金。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统筹利用就业补助资金滚存结余、地方财政资金等,设立地方就业风险储备金,积极预防和应对突发性、规模性失业风险。
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篇2
一、年度目标
20__年,力争10个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30个左右,开发公益性岗位320个左右。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71%以上。举办招聘会不少于60场次。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7800人次以上,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4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400人以上。
二、推进举措
(一)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扩大“三公里”就业圈覆盖范围,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加大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
(二)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开展“百万大学生兴皖”“两强一增”行动,运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岗位供给。募集开发一批见习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确保有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参加见习活动,确保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安置公益性岗位。加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统筹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三)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开展“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落实重点用工服务“白名单”制度。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鼓励企业“点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上菜”。发挥劳务协作机制作用,常态化开展劳务对接活动。用好全省求职用工“一网通”平台,推进实现缺工企业岗位需求“一点发布、全省共享”、劳动者就业需求“一点填写、精准送岗”。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技工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
(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建设人力资源交易中心,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辐射周边的行业性人力资源交易中心,创建省级行业性人才市场。开展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围绕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试点,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高校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
(五)千方百计提升宣传实效。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将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为重要内容,开展就业促进行动“五进”活动(进小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园区)。加强宣传工作的统筹协调,将暖民心宣传工作作为全局重要工作来推进,在档案办理、失业登记等工作过程中,向办事群众宣传暖民心工作,在“三公里”就业圈试点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彩页、宣讲暖民心活动。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活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积极争取“三公里”就业圈先进县,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给予6000元的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300—500元/年/人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100元/次/人的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400元/年/人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
(三)公共招聘服务平台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改造、维护、运营公益性公共招聘服务平台,以实现稳定就业人数为标准对运营机构进行业绩考核并给予补贴。
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篇3
一、年度目标
(一)社区就业更加充分。20__年力争60%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到20__年80%以上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二)供需匹配更加精准。年均举办招聘会不少于96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1400人,企业缺工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三)兜底安置更加灵活。开发390个公益性岗位、270个就业见习岗位。
(四)技能人才持续增长。开展补贴性培训5100人次以上,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以上,年均新增技能人才2000人。
二、工作措施
(一)促进居民就近就业
1、打造“就业芜优”服务品牌。聚焦社区居民和市场主体需求,上线运行“就业芜优”一体化服务平台,构建以三公里为半径的公共就业服务圈,为社区居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及经营实体招工用工提供路径最短最优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实现社区居民“一键求职”,经营实体“一键用人”,推动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打造“就业芜优”服务品牌。
2、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积极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稳定家政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市场主体岗位供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查、大数据筛选等多种方式,摸排社区内“互联网+”新业态经济组织、小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市场主体用工需求,加强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收集,及时向社区居民精准推送。
3、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畅通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社区困难群体求助渠道,健全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生活保障联动机制,持续做好失业保险待遇发放,确保失业人员帮扶就业率高于70%、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高于80%。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90个以上,托底安置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1、稳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深入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就业认知行动”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促进就业认知行动覆盖面,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面试补贴、租房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来繁就业。强化高校毕业生托底帮扶,开发青年见习岗位270个,确保有需求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能参加见习活动。
2、稳定农民工务工规模。扎实推进“两强一增”工作,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31服务”(即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以上。建立劳动力资源协作联盟,畅通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3、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深入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持续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区建设,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激励更多退役军人回乡就业创业。
(三)强化企业用工服务
1、完善企业用工保障机制。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密切跟踪企业用工形势,动态更新重点企业帮扶清单和用工需求清单,推广服务企业用工“人社专员”,落实重点企业用工“包保”责任制,强化“一企一策”用工服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动对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多维度服务重点企业用工。
2、推进“就业芜优”一体化服务平台应用。积极对接__公共招聘网等省平台,充分发挥__省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大数据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就业芜优”一体化服务平台功能,拓宽企业招用工渠道,推广使用就业芜优微信小程序,动态更新发布企业招用工信息和劳动者求职信息,通过后台大数据实施精准匹配、信息推送,推进实现缺工企业岗位需求“一点发布、全市共享”、劳动者就业需求“一点填写、精准送岗”,求职招聘更加精准高效。
4、扩大技能人才供给。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能力素质为核心,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鼓励企业职工主动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持续推动技能人才队伍扩面提质,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四)提升就业服务能力
1、强化市场化就业服务供给。贯彻落实省《关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资金专项、园区补助、项目支撑、人才激励等领域,推动整个产业提速增量、做大做强。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贯彻实施《__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促进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发展。
2、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系列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强化基层就业平台能力建设,完善“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满意度。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在省级奖励的基础上,对认定的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市财政给予5000元的配套奖补(省市级奖补不足6000元的,由区财政补齐),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从市财政资金列支。
(二)返芜就业社保补贴。对20__年之前在我市无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记录的本市户籍劳动者,在我市企业实现稳定就业并依法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的,每月按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职工养老保险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12个月,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按现行财政体制分级承担。
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篇4
一、年度目标
20__年,持续稳步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力争50%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412个,开发公益性岗位不少于380个,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不低于350个。宣城信息工程学校毕业生留宣就业率达30%以上。举办招聘会不少于115场次。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8200人次以上,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1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3594人。
二、工作举措
(一)强化政策宣传,扩大暖民心行动的知晓度。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分派和张贴了基础宣传物料、操作指南、单册等方式,畅通宣传渠道,扩大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二)扎实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扩大“三公里”就业圈覆盖范围,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把就业工作、就业帮扶、就业评价做到社区。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吸引更多劳动者在新就业形态中实现灵活就业。加大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让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三)着力支持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扎实推进“万名大学生引进工程”、“两强一增”行动,全面推动创业__建设,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政策供给,运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就业岗位。募集开发一批见习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确保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参加见习活动,确保有安置需求、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安置公益性岗位。加强对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统筹做好退役军人、退捕渔民、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四)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推深做实“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人社服务专员服务企业”行动,落实重点用工服务“白名单”制度,压实“重点企业”用工包保责任制。持续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提升市场化招工服务和技能培训针对性,鼓励企业“点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上菜”。常态化组织我区企业赴省内皖北和省外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劳务对接。在安徽公共招聘网上动态更新企业招聘和劳动者求职信息,打造求职用工“一网通”平台,完善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深入谋划技师学院和高水平专业集群建设,不断加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五)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开展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为,整治非法劳务中介。围绕重点群体、重点行业,大力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就业服务企业活动。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试点,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1314”服务。提升“智慧就业”信息系统服务水平,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高校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
三、政策保障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从区级财政列支。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以及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各项补助、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
(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的企业,按照8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对开展高级工及以上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企业,按照高级工2000元/人、技师3000元/人、高级技师5000元/人标准给予企业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
(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补贴。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首次成功引进我市企业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返乡务工人员,由受益财政按照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补贴。
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篇5
一、目标任务
开展就业促进行动,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等问题,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作用,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
(一)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建设“三公里”就业圈,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20__年力争40%的社区建成“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20__年70%以上的社区建成“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
(二)促进开发区企业招工招才、降本增效。引导人力资源公司等生产性服务企业为开发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继续在乡镇开展招工工作考核,支持和帮助开发区企业引才招工,解决企业招工难、招才难等问题。
(三)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对接、高效配置。发挥“社区快聘”、“金凤还巢”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建立人力资源供给库、创新创业人才库、企业用工需求库、稳岗就业政策库,促进企业用工和个人求职供需精准对接。加强技能培训,年均新增技能人才400人以上。加大线上线下招聘力度,年均举办招聘会不少于80场次、达成就业意向1500人以上。20__年__籍高校毕业生回县就业率达30%以上,20__年__籍高校毕业生回县就业率达40%以上。
(四)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区“聚焦产业、培育市场、孵化企业、服务人才”的作用,在中盛金街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中人力资源力量,发挥产业集聚整体效益,将开发区打造成招才引智的“主阵地”。积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开发区,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房屋租赁补贴,兑现就业创业等相关政策性补贴。
二、工作举措
(一)引导“家门口”就业
1、创新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完善“社区快聘”平台,利用小区公示牌,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通过线上线下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目标。
2、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全面调查摸底社区就业需求,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和城市管理服务就业岗位,定期对社区周边各类市场主体和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的岗位需求进行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
3、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不少于300个,托底安置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20__年,为缓解当前阶段性就业压力,在乡镇、社区(行政村)开发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330个以上,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给予不低于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工作报酬。对失业人员实行实名制常态化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
(二)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1、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落实《__县支持“双招双引”若干政策》,在购房补贴、就业补贴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出台__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就业政策,建立__在外大中专学生人才库。支持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并给予就业奖补。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450个以上,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20__年,开发短期见习岗位360个,安排未就业毕业生开展3-6个月就业见习。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
2、实施“金凤还巢”工程促进返乡(来县)就近就业。推深做实“金凤还巢”工程,提供个人求职、企业招工、政策宣传、信息咨询等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通过走访慰问、信息更新采集、宣讲政策、推荐岗位等方式,引导更多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形成“人员回家、技术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建立失业农民工登记和信息采集制度,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以上。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地区返乡农民工,通过本地消化和劳务协作,引导尽快实现就业。
3、推动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开展困难群体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就业起航”行动,组织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困难群体高质量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稳岗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就业稳、收入稳。健全失业人员再帮扶机制,畅通线上线下失业登记渠道,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针对性开展职业培训,实现失业人员应登尽登、应帮尽帮。统筹做好残疾人、女性劳动者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三)强化企业用工服务
1、建立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确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白名单”制度,实行用工“包保”责任制,明确包保领导、部门和乡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机制作用,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的“三维协作”模式。由人社牵头,开发区、科商经信等部门组成招工服务专班,随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安排用工单位与“金凤还巢”信息平台、“社区快聘”平台无缝传送推送。为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用工招工服务。
2、发挥人才协会、商协会作用。积极组建各地人才协会和商协会,通过组织老乡会、亲情会等各种途径宣传返乡就业创业政策,传递各类就业信息,引导__人回乡创业就业。
3、推进求职用工“一网通”。完善“金凤还巢”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平台岗位供需匹配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加强企业岗位招聘信息、劳动者求职信息动态更新,通过大数据匹配、信息推送。推广“金凤还巢”求职用工APP小程序,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一点发布、全县共享”和劳动者就业需求“一点填写、精准送岗”。
4、加强技能人才培训。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稳步扩大安徽__技师学院办学规模。加强校企合作,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技术工人培养对接活动,组织学院进开发区、进企业,共育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学院开展紧缺工种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补贴,扩大新成长劳动力在本地就业比例。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来我县开展顶岗实习、上岗实践,阶段性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缺口。
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鼓励劳动者和用工企业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促进社保覆盖面和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坚持一线化解矛盾纠纷,在开发区建立劳动争议派驻仲裁庭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推动开发区内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在开发区内处理。帮助企业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单位,开展送法进开发区、进企业等活动,及时调处矛盾纠纷,促进用工和谐稳定。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对参与建设“三公里”就业圈的运营机构,按照服务城镇人口每万人总费用不高于1万元的标准,安排购买运营机构服务及监理机构服务费用。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各项补助、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安徽省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三)公共招聘服务平台补贴。加强“社区快聘”、“金凤还巢”服务平台等公共招聘服务平台的维护、运营,完善注册企业与注册求职者精准对接功能,帮助注册企业、注册求职者精准对接实现稳定就业的,从就业补助资金中给予补贴。
(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人口、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五)阶段性稳就业补贴。对在保持正常生产、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
(六)临时性专项岗位奖补。对临时性专项岗位安置失业人员就业的,根据安置人数,兑现省级财政给予岗位所在地300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
(七)人才政策补贴。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按照__发〔20__〕__号、__人社秘〔20__〕__号、__〔20__〕__号等文件规定,兑现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