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高中作文高三作文内容页

以惊蛰为题的作文

以惊蛰为题的作文 篇1

惊蛰

宗雨恬

春雷万物醒,小镇桃始华。

一声春雷,把万物叫醒,种子回到了大地,桃花重新盛开在枝头。节气就像是一个圆,弯转过来首尾相接。生命的往复顺应自然天时,三月又一次抵达人间。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一过惊蛰,天气就骤然暖和过来,山野泛着青,柳条抽出了新芽。一声春雷响过,那贵如油的春雨也淅沥沥的落下来。漫山遍野笼罩在轻纱样的雨雾里,清新,湿润,如画一样的美丽。

那么轰隆的雷声唤醒了大地,什么声音能唤醒我们的城市呢?我记得是雄鸡的打鸣声,我有好多年没有听雄鸡打鸣了,住在城里是听不到雄鸡打鸣的,一声长、一声短,在新鲜的空气里穿越,我有好多年没有听雄鸡打鸣了,住在城里是听不到打鸣的。

还有什么声音,能够让一座城市的两片树叶微微碰撞?是市井的哼唱,用吴头楚尾的方言,脆嫩或者沙哑,是这座城市砖瓦缝隙里浑然天成的窸响。我至今记得,“磨剪子嘞,戗菜刀”,“炸炒米咯,响啦”……街头巷尾的叫卖声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极具烟火气的场景和记忆。陆游写“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南宋深巷叫卖杏花的伞下风情。老舍写国难家仇,“那最常听到的电车铃声,与小贩的呼声,今天都一律停止。北平是在悲泣!”陆文夫记忆里,旧时“阿要大白米唉”“阿要白兰花啊”的姑苏吆喝,是与苦难并行的市井生活场景。中国百姓生的抗争、美的念想,在这一声声低吟浅唱里代代延续。只不过我认为如今的吆喝声,更代表了百姓生活的美好以及回归朴素的闲适。

有人说,叫卖声是一座城市“最濒危的声音”。一位诗人说,街头的叫卖,是这个城市生命的跳动。它们消失了,城市的一部分也就消失了。了解一座城市,触摸一座城市的灵魂不只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繁荣气,更在于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这些特有的经历和印记,才铭刻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

自然之间,有轰隆的惊雷声,说明这片天地有新生的未来;一个人听觉的仓库,有马蹄得得的声音,说明这个人内心还有向往远方的激情。听觉,能够捕捉旧日情感和时光的斑驳,过滤掉心里的杂质。当然,我的听觉博物馆里还收藏细雨舔叶的声音、夜行者脚步的声音、风箱的声音、外祖母叮咛的声音……一个人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会听到什么?只听得到自己孤独的心跳。

春雷一声,春雨落青林,万物萌生,皆将重逢。我们都是充满烟火气息的世俗人,在这喧闹嘈杂而又美好温暖的人间驻足。我曾幻想过很多奇迹与美好,后来才知道,存在即是奇迹,存在即是美好,如你如我,如这人间。当一座城市的叫卖声出现,那么就表明这座城又充满活力和市井气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看看这人间烟火,看看这忙忙碌碌,这比什么都治愈人心。如那惊蛰时节的滚滚惊雷,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春雷始鸣,万物复苏,也就是说,惊蛰是一年中最有朝气的日子。因为万物开始释放春色,一切都在向往似锦繁华。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以惊蛰为题的作文 篇2

惊蛰

洪雨欣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气温回升、阳光正好的某日,我心血来潮,遂兴起外出寻找过作画素材。已是“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时节,越来越多的地方迎来“可耕之候”。从水泥地漫步前行,身侧就是裁成方状的田地,黑压压一片铺到天际,几位农伯零零散散在期间或站立眺望或躬身农作,与我熟识的几位老汉与我对望着招手。

行至后村的矮山,入目是由深到浅的郁郁葱葱,如升腾而上的翠色烟雾将衰颓了一个严冬的山笼罩,烘出勃勃生机。这番景色是最适合在纸上重现的,一层又一层涂抹于纸上,一层再一层晕染开。前一日落了几滴雨,仅仅把山路的泥土濡湿了表层,我就没故意去踮脚踩着石板,随性走走停停四处张望。

青苔潮湿的腐旧气息翻涌上来,迎面又吹来新鲜的嫩芽的清甜,这是自然不断轮回流转的生死枯荣,逝去的生命沉淀在土壤中,在万物苏醒之际涅槃重生。

一只细小的飞虫猛地装在我的眼镜上,我摇摇头将它甩下去。所幸没搅乱我的好心情,反倒让我思绪飘忽到别处:惊蛰了,“蛰”是真的被惊起了。昨日正好响过几阵雷,雷声大雨点却稀稀疏疏少得可怜,但却应了这节气的名字把这些恼人的小生灵唤醒了。从看不见的树梢枝叶间响起细微的虫鸣,窸窸窣窣在每一处缝隙里回荡。在嘈杂的街市、热闹的人群中是听不见它们鸣叫的,只有内心先安静下来,才会留意到那些很细微的声响和细微的感动。

“细致入微”,千年前祖先们究竟对自然怀着多大的敬畏才能注意到百虫振羽之声,千百年来农耕文明遵循着这初生却绵延至今的虫鸣。“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醒来的不仅仅是百虫,“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我想起田野中劳作的老农,他们也正赶着好时节忙碌,与此同时更多的人也像他们一样。

或许我的画上可以留些地方量几亩田地,加几个扛着锄头的老农站在浑厚黝黑的土地上,他们身后有座山,必须用绿色层层叠叠渲染,点缀些枝叶,但不必过多修饰,看的人自然对我想表达之物心知肚明。

走了许久,感到口干舌燥,这才原路返回。途径田地,我认识的老伯正仰头喝水,见我来远远对我喊:“我家丫头送了些梨给你家,快快回家。”我也大喊着道谢,满目是新生的翠绿,心里感到清清爽爽的愉悦。

春天到了,真的到了。是能用眼睛看到的,也能用心体会的。

春雷乍响谓之惊,万物复苏谓之蛰。这是万物复苏,是美丽的涅槃。

如此我便懂了惊蛰。

以惊蛰为题的作文 篇3

惊蛰

陈悦

“你来了?快请进。”时隔多日重又见到好友,颜花朝的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天哪,终于解封了。”好友一边抱怨,一边还是乖乖在进屋前喷上消毒液。

换好鞋子、摘下口罩,两人说笑间入了座。

“三月未见,甚是想念。”颜花朝边说边给好友斟茶。

好友莞尔:“是啊,几个月不见,我又快要不习惯你那文邹邹的语气了。”

见颜花朝有些羞涩地笑了笑,好友也不再打趣,正色道:“这疫情来得可真是猝不及防啊,希望日后能够早些平息下来。”

颜花朝抿了抿唇,安慰道:“放心,必然会好起来的。今日适逢惊蛰,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我们解封了,春天也将至。草木复苏,感官觉醒,沉闷单一的灰黄消散,姹紫嫣红的百花盛开。我们的心情也会因此而变得明快起来吧?”

好友抿了口茶,想了想,笑着道:“这倒也是。刚才我来的路上,已经能够看到几分春天的色彩了。”

“不过,这次疫情对很多人来说算是一场无妄之灾吧?”颜花朝叹了口气,语气有些沉重,“我们倒也算是幸运,这些天也不过是麻烦些,倒还不至于丢了工作或是有些什么更大的损失。但是对于有些人而言,这些日子却是赋闲在家,坐吃山空。我已看到许多人焦虑不已却又无可奈何了。”

谈及此处,两人都不由得沉默下来,同时担忧起未来的日子。

一室寂静间,大门开启的声音便格外清晰。

“妈妈,我回来了!”一道轻快稚嫩的声音从玄关传来。

还不及两人走出客厅,那小小的人儿便如个小炮弹般冲入颜花朝的怀里。

本有些沉重的氛围因着这小女孩的出现而消弭了。

“曼曼都没有看到我吗?”好友夸张地捂住心口,“李阿姨有些心塞了。”

“当然看见了!”曼曼将背在身后的手举起来,眼睛亮晶晶的:“因为知道李阿姨要来,曼曼给你们准备惊喜去了。”

两人顺势看向她的手中,只见曼曼手握两小束鲜花,一束桃花,一束蔷薇。两束花虽然不多,但是枝枝都饱含着勃勃的生机,有的花瓣上还盛着几小颗晶莹的露珠。

“这束蔷薇是送给李阿姨的,这束桃花是送给妈妈的。”曼曼笑容很甜,一字一句认真说道。

好友接过花束,忍不住半蹲下身抱住小女孩,感慨道:“曼曼可真是个小天使,每次我心情不好的时候都能安慰到我。”

颜花朝半靠在墙边,轻嗅桃花淡淡的甜香。半晌,轻笑出声:“风有信,花不误。这些日子被迫蛰居在家,倒是意外契合上了古人的节奏。如今生活节奏很快,我们也多年没有好好地停下脚步,思考、过滤、沉淀了。换个角度来说,我们也算是有新的收获吧。”

“是啊。”好友站起身,牵着曼曼回到座位。“幸好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受到生命威胁,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只要人还在,说不定就能走出困境呢?”

两人相视而笑。

的确,“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疫情虽苦,光明将至。

以惊蛰为题的作文 篇4

惊蛰

季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钩。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蛰,藏也。惊蛰,故曰惊动了蛰伏于深土之下的万物。“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喊着要出来透透气。

一声春雷惊天动地,把冬季最后一丝气息都涤荡殆尽,天开地辟,万物翻新,周而复始的一年正式开启篇章之序。田间的小麦开始返青,熬过了哆哆嗦嗦的寒冬,小麦苗们像一群欢快的孩子,可劲地长大,山上的竹笋,泡了一冬的雨水,白白嫩嫩地穿着明黄的新衣,从地下纷纷冒出来……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之后,气温逐渐回升,从南到北,繁忙的春耕也正式拉开帷幕。爷爷乐呵着摇摇晃晃地从厨房走出来,泛黄的天花板上的吊扇还在吱呀吱呀地转个不停,仿佛时间的齿轮永不停歇。爷爷扛着的锄头粘着泥土的芬芳,时光的轮转在锈迹斑斑的锄头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欢闻那带着草根气息的泥土的味道,似乎是连着我的血脉的骨肉,一旦想到千百万年来人类就是这样胼胝在大地之上,不辍劳作,繁衍生息,我的心中就充满了难以言说的亲切。

站在高处眺望耕种现场,风起土扬,忙忙碌碌,习惯于城市生活的我却沉浸于眼前麦田上农民忙作的身影,阳光勾勒出农民眸中的熠熠生辉却又一瞬而下,晶莹剔透的汗珠在额头浅浅渗开,凝成水顺着脸颊缓缓淌下,每一滴汗水永远都是辛勤的象征,它做不了虚假,在农田里劳作的农民,他们身上流淌的每一滴汗水都是那般珍贵,里面包含着人们永远不朽的精神——勤劳。泥泞的田地里,农民们饱经沧桑的眼中闪着坚定而慈爱的光,双手上的青筋如纵横交错的河流一般盘踞着,挽起的裤腿下露出的了黝黑而粗糙的腿,豆粒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头处滑落,欢呼着拥向大地,然后又消无声息地融入脚下的泥土。他们疲惫的脸上却依然洋溢着笑容,深深的梨沟映衬着时光的痕迹,广大而碧绿的秧田闪烁着农民伯伯们对生活的热忱,对土地的深情。每一个人内心都被触动,仿佛能看到青稞麦浪随风一波一波打过,饱满的枝头弯着头。碌碌忙忙,苦累忙生计;汗水淋淋,身花艺。

一直觉得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最有气势和力量的节气,植物凝聚力量破土而出,动物积蓄能量冲破桎浩,而我们在惊蛰中苏醒,经过休整,踏上逐梦之路,一切蓄势待发,焕然一新。

宋朝诗人翁卷曾写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这个洋溢着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播种希望?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在这个万物勃发的季节,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才是最美的奋进姿态。晚唐诗人杜荀鹤在《题弟侄书堂》中有言:“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更是如一声春雷,点醒了在这意味着起点、成长和希望的春天,我们也遇到了属于我们的惊蛰。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之时,亦是我们整装待发,争相怒放之时。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让我们莫负春光,扬帆起航。

以惊蛰为题的作文 篇5

惊蛰

周嘉玲

昨儿窗外还是碧蓝,今儿个夜里悄悄落了场雨,清晨刚出曦光一层一层泛凉,空气混着草味儿。城里披了灰蒙蒙的轻纱,像闺中的姑娘家在低低啜泣,淅淅沥沥的。李桢斜靠在墙壁上,一手哗啦啦地翻动日历,指尖抵在纸上,划出一道浅浅的痕。老黄历上点到:惊蛰至,宜嫁娶宜祈福宜纳财。

春雨缠绵落在李桢的长发上,凝结的银色水珠从发梢滴落到脖颈里,惊蛰的雨凉得生颤。李桢一脚跨过大门的门槛,接过姐姐手里的油纸伞,顺道轻轻为长姐紧了紧披肩,“阿姐快快进屋去罢,天儿凉。”“晓得,你罢了课就回来。”

“啪——”十六伞骨的竹制伞柄撑开,油纸伞面染了天青,重重的沉沉的颜色,灰蒙蒙的雾气,灰蒙蒙的雨,皆一伞相隔。

李桢匆匆奔去巷口,青石板上跑开好多朵雨花,往绣了纤纤墨竹的裤腿上靠,惹得墙里探头的芍药洒了一地的繁华。

上了车鞋袜已被洇湿,油纸伞合起来时水珠飞溅,怀里的书卷有幸也被人间的雨吻了一遭,李桢却管不了那么多,他一心一意望着前方的路,想要催驾车人快快地赶。

他懊恼得很——昨夜明明预留了心思今儿起早,奈何又晚了半个时辰,从家去学堂,还要半个时辰,或许能踩点入堂。

他真心不想誊抄千来遍的《琵琶行》。姑且不说文章阔长,他不愿理解里边浓浓稠稠的情,像这雨一样,滴滴答答下个没完。再令他伏案执笔写这些,他或许发狠不愿再去学堂。

车穿过雨幕,从城西来到城南,停至青石巷内左侧第三家。李桢下了车,照旧抬头看了牌匾,撑伞入门。

“他把眼儿瞧着咱,咱把眼儿觑着他……”

李桢刚穿过长廊,来屋里便听得这声。他轻了脚步,走至楠木门后侧,侧耳贴门,细细地听。

这哪般?唱曲儿呢。

李桢微微猫着腰,眼往里一探——“哎!”后脑勺挨了一记。

“夫子。”李桢扭头对上来人的目光,立刻搁了伞,挺了腰板,端正作揖。

“雨下这般绵绸,怪不得。原是因今儿准了时刻。”夫子携着一卷书,故意嘲弄道。

门内的人儿许是被惊扰了,“吱呀——”一个妙龄少女着戏服推门而出,姣好的面容略施粉黛,清丽可人。

这是夫子的独女,晚年得子,自是宠爱的紧,任由婉儿缠着他絮絮叨叨。

李桢垂着眸静静听着,只瞧得见面前人的彩鞋和黛蓝下衣摆,绣着朱砂玉兰的雪白滚边沾了雨水沉了色。虽是抱怨,但配一副清亮的嗓音,语调轻快,又凉得似这雨,不躁。

李桢是第一次听婉儿唱戏,但他认为婉儿理应深谙梨园,若是将《琵琶行》改了曲儿唱,他情愿花时间誊一誊这谱。

天色转暗,雨下得更大了些,夫子赶二人进屋落座。风雨如晦,今日学堂只来了零星几个人。婉儿仍坐在夫子旁边,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明媚的笑颜露出了些许羞涩之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李桢不知觉就看痴了,直到夫子招手让他过去,说要考核他的功课。

李桢靠得婉儿近了些,隐约嗅到一股清淡的幽香有如雨飘,细细缠缠的,苦味微微萦绕,像枯木逢甘雨不愿汲取,愣任漂洗枝丫出本味。又像某种药香,和雨气低低压在地面上,像崖边欲绽不绽的莲,竟教人心生焦灼。终说不出这是哪般气味,只感身心隐隐躁动但却不愿摆脱。

乌云里突现一道白光,紧接着轰隆的雷声在天边炸响,今年的春雷来得比往年要早一些。雷声像是投入水中的落石,激起浪花打翻池中未醒的荷叶,李桢浑身一颤,似从酣眠中惊醒。他本被忽而袭来的幽幽冷香晃了神,方才听清夫子和婉儿在谈论的是结亲之事,心里多层滋味,凝神回答完夫子的问题后索性攥起云袖踏步远离。

戏班子京二胡顿顿挫挫,诉久逢相知的清扬,诉柳下残桥的凄仓,戏唱得人情长情短。

李桢或许对这份朦胧的情意有感,并不是像其他十六七的少年有好胜意,倒是能游刃有余于人事间,逢人疼爱,也曾逢自己生不非之心。

好在这段无法盛开在阳光下的情意,会像这一年一次惊蛰携凉雨,还没来得及欣赏人间就融于土泥,泯于长夜里永生永世。

以惊蛰为题的作文 篇6

惊蛰

高佳媛

“漳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乐天眺望着远方,喃喃自语。

一声惊雷划过天际,来势汹汹地灌入这看似平静的田野之间,那一刹那的闪电映亮了层层迭起青绿色的麦浪,空中舞起片片草木屑,带来一味湿润的泥土香。而那位诗人,仅仅是背着手,闭上眼,感受春风拂面。一声惊雷,轰醒了土地,轰醒了爬兽,轰醒了四维间一切沉寂。而乐天却并没有为之一震,因为他已经为了这个春天,准备很久很久了……

这声雷,早已被规划进这位才子的诗意之中,酝酿已久。白居易脱口一句“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是的,那位背手眺望的才子,不仅仅等的是一声惊雷,更是苦苦等了一整个冬天的白雪,他是在抱怨这雷声来的不合时宜,还是在怜惜旧年春雪的错失良机。我不得而知,乐天微蹙眉头,我想他的内心的思虑定远远不止我这两点拙见。是,回想起第一句的“气候催”,这温暖的春意迫不及待唤醒世界,但却忽略了迟迟未赴约的白雪,我想,这个冬天,对于乐天来说,是有遗憾的吧。他是堂堂大唐翰林居士白居易!是身居高位,博学万斗的国家栋梁,而如今,却站在这静望田间那片刚刚播种的小麦。他的生活不该是这样的!他该去那高深莫测的书楼徜徉,该去那金碧辉煌的大殿畅谈,该去领略大好山河的风情万种,该去披荆斩棘,该去高歌挺进……但,他现在,只是静静站在这里。

是啊,气候催,莫催,莫摧。

顺着他的目光,那是帝城的方向,倘若时光再等等,乐天能否再次等到君王的赏识。可是,时光不再,春雷已响,白雪终究没有赴上这匆匆的冬日。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掠过白雪,他看到了春色!虫蛇出,草木开。春意涌动,无法阻挡。既然无法阻挡,那就往前看!乐天挺起胸脯,他还是那万众瞩目的文曲星,匆匆时光,怎可掩盖他耀眼的光辉,放眼历史长河,他依旧闪闪发光!他何必竭尽全力去奔赴一场短暂的盛宴,他想要的,是立足于时间之外,名垂青史!绿意刚刚萌芽,一切都来得及!即使被贬远方,但是却坚持瞭望京城,他相信,自己能回去,扬眉吐气!这不是一场结束,是另一场盛宴的开始。

可是思酌片刻,乐天回头叹惋“空馀客分寸,依旧似寒灰”。一声雷过,寒气却仍旧在天地之间,抱负再崇高却得不到君王的一瞥。悲哀,悲凉。

乐天苦笑一声,自己在这里感慨万千,思绪连篇,可是帝都却仍旧冰冷,没有任何消息,一天一天磨灭他的意志,摧残他的梦想。那一句一句莫催,莫摧,字字句句浸着这位翰林居士的苦闷与愤懑。

“大唐啊,大唐!”仰天呐喊,所有情绪聚集,这位才子对着苍穹,却只能高呼大唐,而吐露不出其他半字。“大唐啊,大唐”,白居易不是无言以表,他是一言难尽啊!

漳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馀客分寸,依旧似寒灰。

留下一首诗,他挥袖离去。(公众号:语文思与诗)

以惊蛰为题的作文 篇7

惊蛰

张笑楠

还有几天便是惊蛰了,“惊蛰”,春雷乍响谓之惊,万物复苏谓之蛰。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天的气息这才随着第一声春雷,渐渐复苏,俗谚道:“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说的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是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直到这时候,春天,才算来了。

惊蛰处在卯月的起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能量迸发,蛇鼠虫蚁的感官是比人敏感的,有时我们虽听不到春雷划过,但它已然悄悄唤醒了大地,冬眠着的万物,就在自然的呼唤下渐渐苏醒。人也是一样的,沉寂了一整个冬天的躯壳,包裹在厚厚棉衣里的僵硬的身体,在春雷的召唤下,慢慢减衣,活动活动身子,舒缓舒缓筋骨起来了。

犹记得儿时仍住在乡村里,陪着爷爷奶奶下地耕作是常事。每逢惊蛰时刻,都是要松土驱虫的,我穿着奶奶亲手缝制的小衣衫,花花绿绿的,脚踩大人穿的套鞋,歪歪扭扭地踩在松软的土地上,仿佛自己也是春天的新生花草,在田间摇曳着。爷爷背着喷雾器,手杆在压动间发出有节奏的“吱呀”声,伴奏着鸟儿翅膀的扑朔声,叽叽喳喳,演奏出春日里独特的交响乐来,细小的喷雾挥洒在冒出绿叶的植株上,除虫的药气酝酿在青草泥土香里,在阳光下映射出绚烂的春色。田间,一深一浅的脚印印在暗褐色的泥土上,印在生生不息的大地上,印在似水流年的时光里。

如今,我已离家许久,但老屋里的日子仿佛仍在眼前。又是一个惊蛰日,早晨,坪上的青草刚经过修剪,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氤氲在雾气里,太阳刚在山后展露出光芒,空气仿佛全都朦胧了起来,这时候,稀稀落落的,一个、一对、一群……越来越多的人背着包,拿着书,出现在今天的第一缕阳光底下。

《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再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正像路遥先生向我们暗示的,惊蛰,惊的不止是动植自然,还应该深刻地惊醒我们沉睡的心灵。经过一个其乐融融的春节,假期的欢愉宛若昨天,可是,崭新的一年早已开始,就像“躺平”固然惬意,但我们不应该,也不能一直躺平,在这春天里,每一根平凡的小草都在卯足了劲,身处大地的各个角落,努力钻破阴湿的土壤,因为他们知道,黑暗终有时,努力之后便是明媚的春光。

惊蛰,春暖花开,朝气蓬勃,亦是最易春困之时,“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过不了多久,仲春、暮春、立夏……时光飞逝,苏醒之时已是仲春,难道还有时间等我们去睡眼惺忪,伸个懒腰,慢慢开始新一年的奔走吗?春雷起始,细雨不歇,谁会舍得睡在这曼妙的春光里呢?

听到了吗?惊蛰的那声雷响。

以惊蛰为题的作文 篇8

惊蛰

夏宇月

根深树自华,繁茂多绿荫,“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枝繁叶茂,鸟语花香,万物生长,皆始于根,万物需要惊蛰日里的那一声动听的春雷去唤醒它们,而同时,我们也需要那“惊蛰”去唤醒我们。

当罗晨雪从四叠绣椅上挑枪而下,花鼓雷动,金镜映彩,兜鍪曳攒,散出熠熠的生命光辉,我竟第一次发现,武旦也能这样鲜活灵动、独领风骚,照亮阴翳,而这就像“惊蛰”,唤醒了我那颗沉睡多年的内心,也如一声春雷,唤醒了万千蛰居沉睡的生命,原来每个人都能绽放自己的光彩,武旦也不例外。

物各有性,人亦然。在我的印象里,武旦是不同于闺门旦的,闺门旦是情丝绕转,缠绵柔顺的,而武旦却显得那样刚直果敢,似乎少了些许女子情感——然而,恰便是这样的武旦,也能由骨节中生发出灼烫的意志,用其特有的崇向雄伟的气质压倒人,使人内心产生由自尊而起的激昂。武旦有其独特的生命个性与艺术色彩,且毫不逊色。

箫鼓偕身,甲光照眼。悲喜秾丽,离散豁然的武旦,才是罗晨雪她引以为傲的本行。脱罗袜,戴兜鍪,新崭崭的鳞鳞金甲;举长枪,舞盔缨,当那捻花折柳的葱根细指勾起翎尾,一刹的气定神聚,只让人觉得云阔江低,目眩神迷。

有人说,武旦作为女子角色,远不若武生花脸,豪壮刚烈,有何独特?

那不妨借太史公司马迁的一句:“唯唯,否否,不然。”来回复吧。

正是由于武旦那女子的身姿,使本来只有豪放粗犷的戏台更加流光溢彩。武旦不是单纯的闺阁女子,也不是平素的军旅豪杰,而是在那种虽然依旧会“射中金钗,吓破莲腮”但却依旧有“亲身自来,红云阵摆”的坚忍。武旦,完成了女子的转身与塑造,因为她是完全鲜活的,就像夜空中的星光,散发着自己的光彩;武旦也并不是闺门旦的补充或者附庸,她的勇气与魄力,惊鸿照影,足以使每一个观者被那鲜明的光彩浸润,被她作为武旦的女子身份散发出的特殊光彩所感染。

“将兜鍪平戴,宫罗细揣,绣甲松裁,臂鞲双招,明晃晃护心镜月偃分排,齐臻臻茜血裙风影吹开。”听及《南柯梦》中这一支,便让人觉得无限神往。

诚然,听《南柯梦》一戏的看客们会有这样的想法:若一味地打斗让他们觉得索然,若一味地求异会让他们觉得很突兀。然而,这只是他们对艺术与生命个性的曲解。那些被湮没在爱恨情愁中的女子性格中独当一面的傲骨,因为武旦的存在而得到了升华。武旦的存在,向世间众生展示了她们的伟力,而这既足够引导观者们去塑造自我,成为独立自尊的自己;更足以让武旦们展现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用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照亮无数或明或暗,或悲或喜的懦弱、顺从、被动的同样独特的生命,从而实现艺术与艺术家共同的最终目的。

罗晨雪的武旦就如“惊蛰”,如平和的春日里一声动听的春雷,唤醒了我那颗沉睡了很久的内心。原来即使是女子饰演的平凡角色武旦也能不平凡,也可以绽放自己的光彩。让我们一同不断去奋进吧,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如此,人生,会寸寸有意思,生命,也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