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年味征文左右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前者是王安石的《元日》,后者是陆游的《壬子除夕》,两位大家写的都是同一佳节同一件事——放爆竹。
每到除夕之夜,连绵不断的烟花爆竹声便会四下响起,我曾十分痛恨这震耳欲聋的声音,甚至大斥其扰民。但很快我就为其倾倒——烟花在一声尖锐的声音后携带着迸射的火星消逝在黑暗中,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于夜空中绽放,如同曙光。这一刻,黑夜被映照成白昼,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人们无论意气风发还是落魄不堪,都流露出微笑,在心中许下新年的美好愿望……
然而自2023年起,这一千古流传的习俗在杭州不见了踪影。上述的一切也只能成为“遥想当年”。这是政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我们当然坚决践行,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又逢疫情横行,今年杭州的春节已经不能用“缺少年味”来形容了,当真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往日大嗓门的邻里;楼下哭闹玩耍的小孩;吆喝着筹备活动的社区人员……没了,都没了。这些我平常讨厌的“噪声”都没了!我不应该感到高兴吗?我却只感到失落,像是失去了什么。( wWw.zUowENba.NET )
终是耐不住寂寞,我起身前往杭州各处,寻找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年味。
我来到了湖滨,这是杭州最繁华的地方之一,位于西湖湖畔,周围的大型商场数不胜数,可谓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我满怀信心的站在中心广场,四下无人,我独自撑伞想着,平常有年味不就是因为能拿压岁钱吗?四面的高楼散发着不近人情的气息,玻璃窗内明晃晃地闪着各种大牌的标志,而我却始终打不起一探究竟的兴致。
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西湖一反常态的空闲。我精神一振,往常的年味一定跟美景托不去干系!我在步行道慢慢踱步走着,雨滴落着,一层层的涟漪叠在一起,交织着,碰撞着。放眼望去,对岸有塔,有停着的龙船,在水雾的掩护下更是多了一层朦胧美,我不禁举起手机拍下我所看到的,而待到迫不及待的转身才发现,四下无人。也许是觉得一个人傻笑很没形象吧,我收敛了笑容。
天色渐晚,湖边的亭台楼阁照例亮起了灯,毫不吝啬地彰显自己的华丽,一家名为西湖“人家”的饭店吸引了我,我淡淡地想,那一定是美食了。上前一拉门,却是锁着的,猛然回头,却是四下无人。我内心猛然一颤,坐上了回家的车。
路很空,车开得很快,树上的彩灯被拉成一条一条的快速流出了我的视野,时间也是一样的流着,很快我就到了家。看着陈旧的外墙爬满了爬山虎,我不禁苦笑,看来是今年这年味是找不到了。慢慢地走近,我听到了菜下油锅的“唰”的一声,肚中便顿觉空空,急急忙忙跑上楼,按响门铃,一阵缓慢的却略显急促的脚步声过后,门“吱呀”一声打开来,却是许久不见的爷爷,我愣住了,探头一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看到我进来,他们都笑着,像是看着世间的珍宝一样。我急急忙忙入座,餐厅本就不大,长辈们聊天聊的如火如荼,大有“以唾沫相迎”之势,“喧闹”但我却很享受。
饭后大家又挤在客厅三个小沙发上,长辈们似乎都很喜欢春晚,我坐在爸爸妈妈中间,静静等待着八点的到来。好挤啊,我想着——四下都是人!我看着窗外没有烟花点缀的夜空,竟觉得莫名可爱起来……“开始了,开始了。”妈妈有些激动地喊道,于是耳畔边果然响起了主持人的开场词,差点打瞌睡的爷爷奶奶也顿时目光炯炯。
我并不很喜欢春晚,但很明显,这年味,还是给我寻着了。
寻找年味征文左右 篇2
漫步在小区中,看见几个黑色的身影在上下跃动着。我好奇地走上前去,只见小区的物业们正在配合着给路灯挂上大红色的中国结和精致的小灯笼。这一挂上,春节的味道就忽的浓了起来。年味,从何而来?年味,从何体现?循着愈发红火的灯笼,若有似无的烟火味道,我在家乡和生活的细碎角落中寻到了中国的年味儿。
年味,体现在喜气洋洋的乐曲中。
小区对面的公园中,老奶奶们和老爷爷们正在携手共舞。黑色的大音响源源不断地播放着喜气的乐曲,老人们成双成对,执伴侣之手,与伴侣共舞。
向前进一步,向后退一步,再转一个圈……就是这样简单的舞步,却让无数的老人身心愉悦。老奶奶们的裙子在空中飞舞,老爷爷们的激情在寒冷的冬季飞扬,年迈的脸上,那一丝丝的鱼尾纹,也勾勒着他们的笑颜。
曲终人散,在分别之前,老人们戴上手套,紧紧握住朋友的手,对他们说一声“新年快乐”。是啊,再见就要明年了,只愿明年还能与君共舞。
年味,体现在格外一致的穿着中。
“哟,您这身儿精神。”
“哪里哪里,您这身儿才叫做好看。”
春节,似乎就是大家“比美”的舞台,各式各样的新衣服,全在今天给拿出来了,只求有一个好寓意。各式各样的花纹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但唯一不变的是脖子上那鲜艳的红围巾。
我悄悄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围红围巾?
“首先,围巾非常地保暖,大冬天的,围个围巾,暖和。”妈妈耐心地和我解释了起来,“还有呢,过年就是要红红火火,红围巾,讨个好彩头。”
于是,人人拥有的一条红围巾成为春节里明艳火苗,点亮人心,浓郁了年味。
年味,还体现在坚守在一线的抗疫人员的除夕守岁中。
深夜,辛苦了一天的医护人员脱下蓝色与白色交织的战袍——防护服,摘下了护目镜。镜框在她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让人看了心疼不已。而他们似乎一点都不在意,脸上露出的笑容是他们对中国年最真挚的热爱。
饭桌上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甚至连亲人都没有,和她们一起过年的是并肩作战的医生。质朴的小圆桌,几荤几素,几只小茶杯,屋顶挂着几盏红灯笼,这是属于她们的温馨,她们的温暖。
“让我看看,哎呦,娃变好看了,可是瘦了。”手机那头,传来老母亲关切的声音。她将头凑得很近,双眼已经昏花,只希望能够靠近自己心爱的子女多一点,再多一点。
“妈,好了,早点睡,明天早上我还得早起,去急诊抢救患者。妈,早点睡,晚安。”
电话一挂,已是凌晨。
收拾收拾餐桌,整理整理房间,帮助战友一起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所有人整装待发。
“啪”,是关灯的声音。
“啪”,是关门的声音。
她们再度踏上了征程。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风也不停地吹着,一片萧条,凄凉的景象;屋内,灯火通明,大家互话家常,一片齐乐融融的景象。
窗外的景就如同这疫情背景一样,让人感到畏惧,感到不适,可是总有一群人逆风而上,为我们点燃希望之火,就算再微小,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它散发出的光芒,带给我们的温暖。
虎年的年味在哪里?或许不仅在亲友的推杯换盏中,也在陌生人间的坚毅相助,即便清冷,依旧火热。珍惜身边每一份温暖,每一点感动,每一个为了你不断付出的人。
且行,且珍惜。
寻找年味征文左右 篇3
虽然我们如今无法看到“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场面,但依旧能够感受到“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过年气氛。
——题记
游子归
过年,是一件令人兴奋之事。在杭州打拼了一整年的异乡游子,都迫不急待地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回乡之旅。就在此时,一场不请自来的疫情却打搅了人们的归程。且杭州城中出现了大量病例,不少游子在政府号召之下,留杭过年。拿起手机,打开看到小小的方块里闪烁着姑姑头像的一隅。心情豁然开朗,任脸上的笑肆意晕开。接通了视频,看到姑姑温柔慈爱的笑脸,听到她那一声轻轻地“新年快乐”我心里忽然明白: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分隔的亲人再话家常;把热泪盈眶的面孔,印在对方的手心,通过这方小小的屏幕。忆一种别致的年味,曾欢聚一堂,拉长长的家常。把旧年划上充满欢笑的句号。现在,纵使分隔两地,时代在冲散旧俗的原味,却以一种崭新的方式,使亲人间放下担忧,以全新的状态迎接新年,那样温馨,那样幸运。
雪中趣
真巧!这个年有雪!在风中洋洋洒洒,比星星还多,比棉花还白,比流星还美……它好似上帝赐给我们的圣物,因为我们也有和雪一样纯洁的心灵。银装素裹,屋顶上的烟囱,天线杆上的鸟影,远方的荷塘……我突然被表弟向我投来的雪球惊醒,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向表弟还了一个,就这样,一场打雪仗开始爆发了……当我们玩到疲惫不堪以至于倒在雪地里的时候,雪花亲吻着我们的小脸,很凉,很舒服。可就当沾在我衣服上的雪化成了水的时候,我才感觉到了冷!
倒贴福
也许是从门上倒贴的福字开始,空气中有了一丝喜悦的气氛。站在门外排干净身上的残雪和晦气,叩在门上的手也叩在了福上,心中抚平那一份激动。门开了,站在你面前的是洋溢着笑容的家人,桌上温热的饭菜和一个个温暖的拥抱。此时会发现,年,赋予了门一个深刻的含义,仅仅是那几张快要褪色的红纸,也足以唤醒一个人对家的回忆。一声“我回了”,包含的是在外奔波忙碌的家人对温暖的向往。年,像平缓的岁月河湾中的一股激流,冲荡起幸福的水花,乎为了告诉我们,那些漫长而平凡的日子都是为迎接几日的狂欢而做的铺垫,是值得去怀念和感谢的。
年夜饭
我生在一个大家庭中,这个家庭中,包括了来自南方与北方的人民,也因此造就了多元一体的饮食习惯。父亲做为家中的掌勺人,将北方人的豪迈与南方人的雅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过年怎能少了水饺?只见父亲将煮过的枣子脱去红衣裳,放进大锅中与冰糖炒到浓稠,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裹进饺子皮里头,像耍杂技似的一变,一只只月牙似的饺子就乖乖地落入锅中。煮的时候,那枣子散发出一股甜腻的香气一个劲儿地往你鼻子里头钻,叫你的口水流满三大桶。小小的饺子中,也包含了亲情。有事,快乐,就是如此简单、纯粹。手握一块糯米粑,行走在腊月里,起点就是土地和衰草?呆在小年的时光里,父亲多年前的述说,我多么渴慕大年的腊肉,朦胧的灯草,母亲的针线。
往事拨亮一份,年的心跳,在我的睡眠中就加重了几分,此去多少年?哦,年底!还有木柴炉。祝福酒,隔年的诺言,是怎样让大红灯笼挂在老家的门楣上?慢慢地,贴近了一片十地的心跳,离乡时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