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约定作文 篇1
郑皓天
穿透暗霾和历史,照亮尘世的角落。——题记
在澎湃的青葱岁月,他是满腔热血的篮球中锋;在百花齐效的中国画坛,他是恪守本心的人文画匠;在群英荟萃的文学殿堂,他是广博通达的艺术泰斗;在寂然无声的古树老屋,他是一往无前的文学卫士。他说:“我并不是奇人,我只是拼命而又固执地在做我想做的事情,一生如此。”他,是冯骥才。
他,是守望民间的文化精工,一生与文化定下心灵之约——做文化保护的“呐喊者”。这一约定让他的“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挥发。”
在20世纪80年代,冯骥才的灵感奔涌不可遏制。短短的十年间,他写下十几部的优质文学作品,走进了无数读者的内心。他的《俗世奇人》以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小人物的命运,饱含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一景,谱写了时代的篇章。那个骑着自行车,带着破相机,在天津市四处转悠拜访砖刻艺人的他,心中的约定一直牵引着他——到田野去,到民间去,那是文化的根,是他明亮发光的梦……他说:“我希望我所写的那些跳动着心、流动着情感,燃烧着爱情与散发青自身独特气质的书,仍像我本人一样留在世上。”简单的约定,注入他一生多少情感与岁月,行间字里筑成的是精神的伊甸和对他心里的承诺与约定,使他一生和时间赛跑,只为记录下更多的文化遗产的故事。
绘画也始终是冯骥才的热爱。九十年代初,他开始在全国开办自己的画展。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他为雄奇名山大川震撼,也为正在消亡的古迹痛心。他想的是,消失的鸽哨再次响起,被推倒的房子,像春笋一样重新拔地而起。它们总有一些记忆的伦理性,也许在现实中被撵平,但在精神和记忆中不应该被完全撵平掉。这是对历史与尘世的责任,也是约定。他招募“旧城文化采风志愿者”,编程大型画册《旧城遗韵》,他用热爱去保护文化的根、文化的源。他明白了文化保护的意义,那不仅是将悠久的历史古迹留存,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最诚挚的守护。
他,拥有赤子般的孤勇与热烈,是时代洪流中志诚的孤勇者。孤勇者必言本心,更言人心。一生辗转于多个领域的冯骥才,在每一项事业中都倾尽心力,只因他始终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商业开发过度,太多的文化在悄悄流失。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正如他说的一样他自己犹如一直不顺从的蝴蝶。冯骥才本着对文物、对古迹的热爱,本着心底那份纯粹的约定,使他一生作岁月的真切见证,使他穿透暗霾和历史,照亮尘世的每个角落。
心灵的约定作文 篇2
吴奡洋
心灵的约定,是出自于双方灵魂,发自于内心的期盼,汇合到一起形成的无形的誓言。如两颗遥远的恒星因为彼此的运行轨道相近而有了共同的目的般,炽热、耀眼、神圣无比。
春秋晋国时的国君赵朔位高权重,如日中天,却惨遭大夫屠岸贾诬陷,被灭了满门。赵朔妻为了躲避追杀,在晋国皇宫避难,却是怀上了一子。赵氏有后的消息被屠岸贾得知后,他立即进宫欲斩草除根。
当时皇室已然落没。为了保全赵家血脉,赵朔妻只能将自己的亲生骨肉赵武忍痛托付给了好友程婴,将所有希望寄予这位民间医生。为了不让程婴被他人发现漏洞,这位伟大的母亲毅然决然地迈向了死亡的大门。从那刻起,一份心灵的约定便在两人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把赵氏遗孤养育成人。从赵氏妻身上,体现出的是人性的光辉,是母爱的伟大,是对于实现约定的那份执着。
赵家的门客公孙杵臼为了保护程婴和赵武,愿意演一出“双簧戏”,代价却是要付出自己的生命。程婴当时被士兵怀疑,没有办法,只好假意悄悄对士兵说如有黄金千两便可告知赵武下落。消息很快传到屠岸贾耳中,他果然上当,给了程婴千两黄金。程婴忍痛将敌人带去门客处,站在门口,目光看着公孙杵臼无惧一切的浑浊双目,大声喊道赵氏遗孤便在屋里!敌人蜂拥而入,大声呵斥门客,并拔出了泛着寒光的刀剑,似是在宣告他的死亡。门客不为所动,挺着老迈的身躯,抱着自己最小的孩子,仰天大笑,了无遗憾地跨进了地府!
门客为报赵家恩情而弃子于水火之中,只为延续那座心灵的桥梁,守护那份诚挚的约定,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信念,报答赵家之恩情。这种大无畏精神映照于银河之上,藏于落霞之中,为后世所敬仰。
枝头上的花不停地调落,又不停地开放;树叶绿了又红,红了又绿;赵武终于长成顶天男儿,跨上战马,率兵斩杀奸敌,马踏都城,复兴家族之荣光,了却赵朔之遗愿。而此时,约定已成,程婴却是为了另一个约定而要与世长辞了。
先前门客为了他而牺牲自己,将生命寄托给了他,如今程婴便要与门客完成这阴阳两隔的相约,解放了自己的灵魂,解开了多年的心结……程婴不忘恩情,不苟活于世,洒脱的一生是春秋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流星,虽短暂却又极尽绚烂。
心灵的约定,是纯净的。
心灵的约定,是真挚的。
心灵的约定,是神圣的。
“青山有约定来无”我们虽不处在春秋战乱时期,但我们要带着这种精神去履行自己与他人立下的每一份真挚的心灵约定,做到无愧于他人,无愧于内心,在心灵上留下一份真诚,纯净、神圣的印记。“真诚伴一生,光芒永相随”。
心灵的约定作文 篇3
文:冯小慧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何以传承?不尽长江滚滚流,只是带来一阵远古的风,巨浪翻滚,我们看不见的历史,被司马迁紧紧握在手中。
司马迁的命运似乎是和中国历史有一个心灵的约定,他手中一只笔,一管毛笔千钧重,只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他一双慧眼看尽两千年历史,弥补了那早已被尘土埋在地下的时间——一本《史记》,是后人鲁迅无尽称赞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忠于史实”的千秋使命。
司马迁与历史的心灵的约定是绝无仅有的,悲愤和屈辱,造就了他心灵的高度,必须面对血淋淋的事实,用最真实的声音讲述这段文明。他凭一己之力,拨开历史的迷雾,自己却深入迷雾中,让这片神州大地的文明流动至今。
他是书生,进朝廷,做了官,不料一眼看尽那潭浑浊不堪的朝廷死水,司马迁被迫接受了幕后的腐败和小人的势利夺权。李陵冤案他讲了真话,却付出血的代价。但他心里明白,在那个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时代,即使自己心中有一把尺子,正义也只能是别人口中的罪过。
他写史书,不仅因怒火,而是利用这一把火,去寻找昔人经历的千秋万代,去照亮后人的路,擦亮他们的眼睛,看到最真实的过去。
他笔下的每一个字,是他听闻的血淋淋的事实,是他身经历的痛苦,更是一声竭尽心力的呐喊,把声音传给后人。他写的史书,不是冰冷的历史,而是如今我们亿万中国人共同寻找的文明根源,是生动真实的远古历史,讲述的是一幅伟大文明传承的斑斓画卷。
约定在心灵,为了历史,他选择没有尊严地活下去,那份无人知晓的约定,是他最后的使命和精神支柱。
我对历史书上写的“中国古代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壮举”的理解,得益于司马迁的《陈涉世家》。“篝火狐鸣“”鱼腹藏书“的创举,是陈胜吴广反抗秦暴政的勇气。司马迁用简洁的文字,顺畅的文笔,纪录了起义“天时地利人和”的天赐良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正是陈胜的鸿鹄之志。
遥远的历史在司马迁笔下跨越了时空,既不是无趣的记事,也不带有添油加醋的主观评价,《史记》留给我的,只是一种智慧看历史的眼光。我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纵观古老的世界,看见起义军驰骋疆场。司马迁心灵的约定,是对前史的尊重,对后人的启发。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敬佩他的勇气,惋惜他受过的苦难,而今,读过更多的书,看过更多的风景,我似乎更懂司马迁了,也许,唯有他对历史心灵约定的一诺千金,才配得上他一路上的颠沛流离。
司马迁,一位文人,把文史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将自己置身于历史长河之外,提手挥笔一阵风,吹动了千年前的河水,让它涌动到今天,完成了与历史心灵的约定。
心灵的约定作文 篇4
吴楷欣
书页携着娟娟墨香,笔墨缩柒着泛黄的宣纸。年少的约定在我青春的年华中镌刻着。
苏轼言:“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听到这句诗,总是能让我想起爷爷,想起我与他的约定,想起他握着笔杆时的姿态,身如蛟龙,布衣都遮不住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诗书气。
爷爷是一位七旬老人,人很瘦,但身上总有一种由内而发的诗书气,他笔下的书法深深印在了我童年的记忆中。因为练的是楷书,爷爷的字不似草书行书那般凌乱,不如颜真卿的楷书一般气势遒劲,也不如王羲之的书法简淡玄远,而是锋中带利,又不缺失一分秀气,笔风锋凌厉,一点一勾,有着一丝苍桑的感觉。
我和爷爷的约定也许便是浸透笔卷的乌金吧。
我年幼的时光,是在老家的小院里度过的。清晨,一线微喜,扑进园中;一缕清风,送来一阵花的芬芳。奶奶的小院里藤蔓爬上了墙,挂在枝干上的颤颤微微,院中的花开了许些。杏花、梨花、桂花,一身姿色尽撒园中,爷爷便喜欢在这里摆个木桌,放上文房四宝,就着花香,练起字来。
他握着笔杆,沾墨、落笔,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调皮的我总喜欢在一旁捣着奶奶的花,总要手痒地摘上朵花,放在爷爷桌上。奶奶敲了敲我的小脑袋,爷爷倒是依着我,拿着我摘的花,写下诗句。杏花,便写下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技红杏出墙来”梨花,便写下“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桂花,便写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我拿着爷爷写着字符,也学习了不少诗辞歌赋,至此,书法便成为了我和爷爷的一个约定。
我也爱上了书法,爱上了小楷,爱上那字与字之间的气势连贯,爱上那章法的协调。一提笔一沾墨,心神便合一,似乎回到那儿时的院子里……
长大后,见到爷爷,爷爷话不多,看到我就点点头。唯有练书法时,爷爷和我仿佛是一对知音。望向同一处景,爷孙俩总能心照不宣地写下同一首诗词。爷爷有时领着我坐在院子的小坎上,慢慢地讲述着他读书时的故事,告诉我书法要好好练,好好练。做人要心静,静心。
这就像是我们俩心灵上的约定。小时候是他落笔,我学诗,长大了,是我落笔,他静静地看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