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1
乡镇、村(社区)是防汛抗旱措施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提升乡、村两级水旱灾害应对能力,打牢基层基础,决定在全县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__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___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极端天气应对和突发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目标。
聚焦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围绕“五个强化、五个提升”即:“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分批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到20__年完成建设任务,建成上下贯通、责任压实、响应快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体系,大力提升基层防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水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
二、建设内容
(一)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
1、健全机构。(1)乡镇完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下简称乡级防指),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明确负责乡级防指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以下简称乡级防办),一般为承担应急管理职能的机构,配备必要专业人员。乡级防办主任一般由分管应急管理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承担防汛抗旱任务的相关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2)在应急响应期间,乡级防指整合人员力量,成立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生活保障等应急工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3)有防汛抗旱任务的村(社区)汛期成立防汛抗旱小组(以下简称村级防汛小组)。
2、压实责任。(1)建立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一级包保责任人及其包保具体职责。(2)乡级防指根据辖区灾害特点和防汛任务轻重缓急,结合现有社会治理体系,负责组织指导村(社区)划定防汛责任网格,逐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3)乡、村防汛责任人每年汛前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调整;采用明白卡等方式实行责任告知制度,确保每名责任人熟知其具体职责。
3、完善制度。(1)制定值班值守制度,明晰值班职责,严格执行乡级防指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村级防汛小组应急响应期间24小时巡查值守。(2)乡级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应有固定办公、值班场所,配备电话、传真和计算机(含网络)等设备。重要制度要上墙。
(二)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
4、全面排查。(1)县级防指要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专业指导,配合乡级防指对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高陡边坡、切坡建房、危旧房屋、排水设施、河道、堤防、低洼易涝区(点)、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学校、养老院、卫生院、工矿企业、沿河道路、桥梁、渡口、地下空间、下穿立交、下沉式建筑、在建工地等部位(区域)进行排查,掌握风险和隐患底数。(2)乡级防指会同县级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对辖区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确定需要转移的对象。
5、清单管理。(1)乡级防指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高、中、低标识风险程度,建立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在高风险区(部位)设立明显标示牌,县级防指统一标示牌材质、外观、内容等。(2)乡级防指对排查出的险工险段、阻水障碍等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时销号;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制定应急度汛措施。(3)乡级防指对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实行清单动态管理。(4)每年汛前将灾害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隐患整改清单、需转移对象清单报县级防指备案。
(三)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
6、监测预警。(1)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密、优化雨量、水位监测站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布局,做到村(社区)有关联雨量站;乡、村要配合做好站点管护。(2)乡镇要及时对接收到的各类预警信息进行研判,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重要预警信息、工作指令第一时间传递到乡级防汛责任人、村级防汛小组成员、网格责任人等。(3)村(社区)要配齐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和工具,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电话、短信等,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必要时开展“敲门”行动。(4)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基层防汛责任人接到预警后,要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防范应对措施。未反馈的,预警发布单位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防汛责任人,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回应”。
7、转移避险。(1)乡级防指要会同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对照风险隐患,确定降雨和水位阈值,明确受威胁人员转移条件,强化预警和响应措施衔接,增强刚性约束。(2)建立转移责任人和被转移人员一一对应清单,对辖区内老人、残疾人、儿童等重点人群要落实“一对一”责任人。(3)村(社区)向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户发放转移避险“明白卡”,明确告知“何时转、谁来转、往哪转、怎么转”。(4)乡级防指要建立人员转移保障制度,对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组织、人员转移次序、转移完成时间、转移人员管控等作出具体要求。(5)转移避险工作应积极主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要争取时间,做到乡自为战、村自为战,果断迅速组织人员撤离避险。
8、应急处置。(1)乡级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要建立汛期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制度,明确责任人、巡查路线、巡查频次、巡查内容等。(2)应急响应期间,乡、村负责组织本地群众性巡查队伍和应急队伍按有关规定开展巡堤查险、风险隐患排查工作。(3)乡级防指根据有关规定,建立重点部位“关停撤”机制,按照权限,决定采取“三停”(停工、停业、停课)措施,撤离受威胁区群众。
9、信息报送。(1)乡镇、村(社区)至少分别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2)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将本地突发险情灾情上报乡镇。乡镇在接到灾情险情后15分钟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县级防指。
(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
10、应急队伍。(1)乡镇、村(社区)整合辖区民兵、消防救援站人员、公安干警、森林防灭火人员、企事业单位青壮年干部职工等组建基层应急队伍,承担辖区巡查和突发灾情险情先期处置工作。(2)乡镇按不少于50人、村(社区)按不少于15人的标准分别组建基层应急队伍。县级防指统一基层应急队伍外观标识和服装,提升队伍荣誉感。(3)乡镇应为参与一线巡查的防汛责任人和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为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11、物资储备。(1)乡镇要有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村(社区)要有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2)县级防指根据保护对象、灾害特点,明确各乡镇、村(社区)物资储备品种、数量,乡、村应按要求储备到位。(3)有条件的地区可视需要配备汽(柴)油发电机、排水泵等大件应急设备。
12、避险设施。(1)乡镇要有1-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100人的乡级避灾安置中心。(2)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至少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50人的村级避灾安置点。(3)完善避灾点布局,根据需要在村组增设一批紧急临时避灾点,保障紧急情况所需。
13、应急预案。(1)乡、村两级要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明确职责分工、风险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风险管控、转移避险等内容。(2)村(社区)要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标明风险区范围、隐患点位置、居住人员数量及分布、网格责任人、转移路线、避灾点等信息。(3)县级防指对乡级预案审查,乡级防指对村级预案和暴雨洪涝风险图审查,乡级预案和村级预案、暴雨洪涝风险图由乡级政府批准印发,其中乡级预案报县级防指备案。
14、信息化支撑。(1)将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应用到乡、村级防汛责任人。(2)乡级防指将防汛责任人、风险隐患部位、需转移对象、队伍物资、应急预案等录入相关系统。
(五)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
15、培训演练。(1)乡级防指制定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每年汛前至少组织1次防汛责任人、抢险队员、巡堤查险人员等岗位培训。(2)乡镇每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需转移对象转移避险实战演练,演练侧重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群众知情参与。(3)做好演练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汇总、存档。
16、宣传教育。(1)乡级防指制定年度宣传计划,通过广播、网络和警示教育片、宣传册、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防汛避险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民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2)村(社区)应将暴雨洪涝风险图等张贴在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广泛告知群众。
17、总结评估。(1)发生较大以上险情灾情后,乡镇在组织做好防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复盘总结。(2)加强复盘总结成果运用,完善相关制度,补齐能力短板夯实工程基础,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三、任务分工
(一)工作职责分工。
县防指作为实施主体要推动全县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各乡镇作为建设主体,要成立专班有序推进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按照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到位。
(二)相关部门职责。
1、应急管理部门:指导各乡镇修订预案、落实灾情信息员、完善避灾点设置和物资储备,建设应急队伍和培训演练。
2、气象部门:指导各乡镇落实关联雨量站点建设、完善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
3、水利部门:优化水位监测点布局,配合乡镇开展排水设施、河道、堤防、低洼易涝区(点)、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沿河道路、桥梁、渡口等部位隐患排查。
4、自然资源部门:优化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布局,配合乡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隐患排查。
5、住建部门:配合乡镇开展切坡建房、危旧房屋、学校、养老院、卫生院、工矿企业、地下空间、下穿立交、下沉式建筑、在建工地等部位(区域)隐患排查。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建设。__镇、__镇、__镇3个乡镇要在20__年7月底前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8月底前由县级防指组织开展试点建设调研评估,9月底前接受省、市防指复核。
(二)全面推进。在调研评估、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镇、村(社区)开展标准化建设,20__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内容,8月底前完成县级自评,10月底前接受市防指组织复核,12月底前接受省防办复核。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把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政府分管领导要及时研究部署,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防办要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二)压实主体责任。县防指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要组织专门力量统筹推进标准化工作。各乡镇作为项目建设主体,要按照标准具体负责落实到位。
(三)落实经费保障。各乡镇要统筹资金,加大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投入,保障相关经费落实到位。
(四)加强督导评估。各乡镇要将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纳入年度防汛抗旱重点工作,加强督导评估,针对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创新解决办法,保证建设成效。
乡镇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防办关于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落实防汛抗旱工作“最先一公里”,提升乡、村两级防汛抗旱应对能力,打牢基层基础,并根据本乡水旱灾害特点和防汛抗旱工作任务,特制定本乡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__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___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极端天气应对和突发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目标。
聚焦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围绕“五个强化、五个提升”即:“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到20__年完成建设任务,建成上下贯通、责任压实、响应快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体系,大力提升基层防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水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
二、建设内容
一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
1、健全机构。1完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下简称乡防指,由党委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明确负责乡防指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以下简称乡防办,一般为承担应急管理职能的机构,配备必要专业人员。乡防办主任由分管应急管理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承担防汛抗旱任务的主要负责人担任。2在应急响应期间,乡防指整合人员力量,成立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生活保障等应急工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3各村汛期成立防汛抗旱小组以下简称村防汛小组。
2、压实责任。1建立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一级包保责任人及其包保具体职责。2乡防指根据辖区灾害特点和防汛任务轻重缓急,结合现有社会治理体系,负责组织指导村划定防汛责任网格,逐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3乡、村防汛责任人每年汛前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调整;采用明白卡等方式实行责任告知制度,确保每名责任人熟知其具体职责。
3、完善制度。1制定值班值守制度,明晰值班职责,严格执行乡防指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村防汛小组应急响应期间24小时巡查值守。2乡防指和村防汛小组配备固定值班场所,配备电话、传真和计算机含网络等设备。重要制度要上墙。
二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
1、全面排查。1县防指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专业指导,配合乡防指对辖区山洪灾害威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高陡边坡、切坡建房、危旧房屋、排水设施、河道、堤防、低洼易涝区点、涉山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学校、养老院、卫生院、沿河道路、桥梁、渡口、在建工地等部位区域进行排查,掌握风险和隐患底数。2乡防指会同县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对辖区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确定需要转移的对象。
2、清单管理。1乡防指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高、中、低标识风险程度,建立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在高风险区部位设立明显标示牌,县防指统一标示牌材质、外观、内容等。2乡防指对排查出的险工险段、阻水障碍等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时销号;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制定应急度汛措施。3乡防指对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实行清单动态管理。4每年汛前将灾害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隐患整改清单、需转移对象清单报县防指备案。
三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
1、监测预警。1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密、优化雨量、水位监测站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布局,做到村村有雨量站;乡、村配合做好站点管护。2乡防指要及时对接收到的各类预警信息进行研判,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重要预警信息、工作指令第一时间传递到乡级防汛责任人、村防汛小组成员、网格责任人等。3各村要配齐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和工具,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电话、短信等,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必要时开展“敲门”行动。4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基层防汛责任人接到预警后,要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防范应对措施。未反馈的,预警发布单位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防汛责任人,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回应”。
2、转移避险。1乡防指要会同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对照风险隐患,确定降雨和水位阈值,明确受威胁人员转移条件,强化预警和响应措施衔接,增强刚性约束。2建立转移责任人和被转移人员一一对应清单,对辖区内老人、残疾人、儿童等重点人群要落实“一对一”责任人。3村向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户发放转移避险“明白卡”,明确告知“何时转、谁来转、往哪转、怎么转”。4乡防指建立人员转移保障制度,对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组织、人员转移次序、转移完成时间、转移人员管控等作出具体要求。5转移避险工作应积极主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要争取时间,做到乡自为战、村自为战,果断迅速组织人员撤离避险。
3、应急处置。1乡防指和村防汛小组要建立汛期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制度,明确责任人、巡查路线、巡查频次、巡查内容等。2应急响应期间,乡、村负责组织本地群众性巡查队伍和应急队伍按有关规定开展巡堤查险、风险隐患排查工作。3乡防指根据有关规定,建立重点部位“关停撤”机制,按照权限,决定采取“三停”停工、停业、停课措施,撤离受威胁区群众。
4、信息报送。1乡、村至少分别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2村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将本地突发险情灾情上报乡防指。乡防指在接到灾情险情后15分钟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县防指。
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
1、应急队伍。1乡、村整合辖区民兵、党员干群、公安干警、森林防灭火等人员组建基层应急队伍,承担辖区巡查和突发灾情险情先期处置工作。2乡按不少于50人、村按不少于15人的标准分别组建基层应急队伍。县防指统一基层应急队伍外观标识和服装,提升队伍荣誉感。3乡应为参与一线巡查的防汛责任人和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为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物资储备。1乡要有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村要有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2县防指根据保护对象、灾害特点,明确乡、村物资储备品种、数量,乡、村应按要求储备到位。
3、避险设施。1乡要有1-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100人的乡级避灾安置中心。2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至少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50人的村级避灾安置点。3完善避灾点布局,根据需要在村组增设一批紧急临时避灾点,保障紧急情况所需。
4、应急预案。1乡、村两级要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明确职责分工、风险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风险管控、转移避险等内容。2村要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标明风险区范围、隐患点位置、居住人员数量及分布、网格责任人、转移路线、避灾点等信息。3县防指对乡预案审查,乡防指对村预案和暴雨洪涝风险图审查,乡预案和村预案、暴雨洪涝风险图由乡党委、政府批准印发,其中乡、村预案报县防指备案。
5、信息化支撑。1将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应用到乡、村级防汛责任人。2乡防指将防汛责任人、风险隐患部位、需转移对象、队伍物资、应急预案等录入相关系统。
五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
1、培训演练。1乡防指制定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每年汛前至少组织1次防汛责任人、抢险队员、巡堤查险人员等岗位培训。2乡每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村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需转移对象转移避险实战演练,演练侧重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群众知情参与。3做好演练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汇总、存档。
2、宣传教育。1乡防指制定年度宣传计划,通过广播、网络和警示教育片、宣传册、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防汛避险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提高民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2村应将暴雨洪涝风险图等张贴在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广泛告知群众。
3、总结评估。1发生较大以上险情灾情后,乡在组织做好防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复盘总结。2加强复盘总结成果运用,完善相关制度,补齐能力短板,夯实工程基础,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将把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分管领导及时研究部署,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乡防办要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二压实主体责任。乡乡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将按照标准具体负责落实到位。
三落实经费保障。乡党委、政府统筹、争取资金,以保障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投入,保障相关经费的落实。
四加强督导评估。乡、村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作为年度防汛抗旱重点工作,上级有关部门将加强督导评估,针对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创新解决办法,保证建设成效。省防办将跟踪各地建设进展,不定期通报推进情况。
乡镇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3
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
为加强基层防汛抗灾能力,提升镇、村两级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工作水平,根据区防指《__区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__防指〔20__〕__号),结合我镇实际,制定《__镇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经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___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应急水平,着力增强暴雨、台风等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目标。聚焦“工作责任体系、风险防控机制、先期处置能力、应急保障水平、防灾抗灾韧性”五个方面,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以“十二个有”为重点(有预案、有制度,有值班室、有宣传栏、有台账、有信息员、有预警设备、有队伍、有物资仓库、有避灾点,有培训,有演练),分批开展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到20__年完成建设任务,建成上下贯通、责任落实、响应快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体系,大力提升基层防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水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防汛抗旱工作目标。
二、建设内容
(一)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
1、健全机构。(1)镇级机构。完善防汛工作指挥机构,设立防汛防台指挥部,并由书记、镇长担任总指挥,相关党政班子成员任副指挥,各相关站所负责人、各村(社区)书记为成员,一般下设监测预警组、人员转移组、抢险救援组、宣传报道组和后勤服务组等5个应急工作组。(2)村级机构。村级设立防汛防台工作组,由村(居)书记、主任任组长,村(居)干部为成员,分别负责防汛防台信息收集与报送、突发性天气灾害的监测预警、人员转移、抢险救灾、灾情报送等防汛防台工作。(3)在应急响应期间,镇级防指整合人员力量,成立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生活保障等应急工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
2、压实责任。(1)严格落实防汛工作“镇包村、村包户”的分级包保责任制,明确每一级包保责任人,确保每个村(社区)有镇级干部包村,每户危险区域转移对象有村干部包联。(2)镇级防指根据辖区灾害特点和防汛任务轻重缓急,结合现有社会治理体系,负责组织指导村(社区)划定防汛责任网格,逐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3镇、村防汛责任人每年汛前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调整;采用明白卡等方式实行责任告知制度,确保每名责任人熟知其具体职责。
3、完善制度。(1)制定值班值守制度,明晰值班职责,严格执行镇级防指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村级防汛小组应急响应期间24小时巡查值守。(2)镇级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应有固定办公、值班场所,配备电话、传真和电脑含网络等设备,工作制度上墙,促进规范化管理。
(二)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
4、全面排查。(1)镇防指要组织防指成员单位加强专业指导,配合社区对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威胁区、高陡边坡、切坡建房、危旧房屋、排水设施、河道、水库山塘、堤防、低洼易涝区(点)、涉山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学校、养老院、卫生院、避灾点、道路及下穿桥梁、地下空间、隧道、下沉式建筑、在建工地等有潜在风险的区域、重点防御单位进行排查,掌握风险底数,明确防控重点。(2)对辖区可能受灾害风险威胁的人群进行排查,对需转移对象进行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需转移对象清单和转移避险工作台账,及时录入危险区域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系统。
5、清单管理。1镇级防指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高、中,低标识风险程度,建立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2镇防指对排查出的险工险段、阻水障碍等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时销号: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制定应急度汛措施。3镇防指对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实行清单动态管理。4每年汛前将灾害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隐患整改清单、需转移对象清单报区防指备案。
(三)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
6、监测预警。(1)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优化相关雨量、水位监测站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设备的布局建设,加强现有监测站点、设备的管理、维护,确保及时、稳定传输监测数据。(2)镇应完善信息发布渠道,通过微信群、QQ群、短信等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工作指令及时传递到本级防汛指挥机构成员、防汛责任人、每个村级防汛工作小组、驻村干部、网格责任人和灾害信息员。(3)村(社区)要配齐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和工具,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电话、短信等,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必要时开展“敲门”行动。(4)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基层防汛预警责任人接到预警后,要及时反馈并采取响应防范应对措施。未反馈的,预警发布单位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防汛责任人,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回应”。
7、转移避险。(1)镇汛前将汇总的风险点、危险区域需转移对象台账分解给驻村干部、各村防汛工作小组、各转移责任人,确保相关责任人熟知风险点、避灾点分布情况,掌握需转移对象清单。(2)建立转移责任人和被转移责任人一一对应清单,对辖区内留守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要落实“一对一”责任人,应提前“一对一”落实应急情况下的转移避险措施。(3)村(社区)向危险区域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户发放转移避险“明白卡”,明确告知“何时转、谁来转、往哪转、怎么转”,并组织转移避险演练,确保群众熟知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灾点位置。(4)镇防指要建立人员转移保障制度,对干部进村入户组织动员、人员转移次序、转移完成时间、转移人员管控等作出具体要求。(5)转移避险工作应积极主动,不能局限于上级部署,一有苗头,坚决果断迅速组织人员撤离避险。
8、应急处置。1镇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要建立汛期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制度,明确责任人、巡查路线、巡查频次、巡查内容等。2应急响应期间,镇、村负责组织本地群众性巡查队伍和应急队伍按有关规定开展巡堤查险、风险隐患排查工作。3镇防指根据有关规定,建立重点部位“关停撤”机制,按照权限,决定采取“三停”停工、停业、停课措施,撤离受威胁区群众。
9、信息报送。(1)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各镇(街道)、村(社区)至少分别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防汛工作动态、灾险情等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2)灾险情发生后,村(社区)应在30分钟内将相关信息上报镇(街道),镇(街道)一般应在15分钟口头、1小时内书面上报区防指。灾险情稳定前,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即时滚动上报。
(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
10、队伍建设。(1)镇(街道)应统筹考虑应急能力建设需求,整合民兵、基层警务人员、城管队员、企事业单位青壮年职工等组建应急队伍,承担辖区巡查和突发灾情险情先期处置、抢险救援工作。(2)镇(街道)按不少于50人、村(社区)按不少于15人的标准分别组建应急队伍。(3)镇(街道)定期组织应急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和专项训练。(4)镇(街道)应为参与一线巡查的防汛责任人、网格员和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为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11、应急物资。(1)镇(街道)要有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防汛救灾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2)村(社区)要有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救灾物资仓库。(3)区防指根据人口比例、地方主要灾种,明确各镇(街道)、村(社区)储备标准(详见附件2),储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救援和临时生活保障物资。有条件村(社区)可视需要配备汽(柴)油发电机、排水泵等大件应急设备。
12、避险设施。(1)镇(街道)要有1-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100人的集中避灾安置点。(2)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至少要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50人的村级避灾安置点。(3)避灾点要制定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4)完善避灾点布局,根据需求在自然村增设一批紧急临时避灾点,保障紧急情况所需。
13、应急预案。1镇、村两级要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明确职责分工、风险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风险管控、转移避险等内容。2村社区要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标明风险区范围、隐患点位置、居住人员数量及分布、网格责任人、转移路线、避灾点等信息。3区防指对镇级预案审查,镇防指对村级预案和暴雨洪涝风险图审查,镇预案和村级预案、暴雨洪涝风险图由镇(街道)政府批准印发,其中镇(街道)预案报区防指备案。
14、信息化支撑。1将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应用到镇、村级防汛责任人。2镇级防指将防汛责任人、风险隐患部位、需转移对象、队伍物资、应急预案等录入相关系统。3推动区指挥中心贯通到镇街道,推动镇街道配备无人机和操作员,做到指挥调度可视化。
五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其治力。
15、培训演练。1镇级防指制定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每年汛前至少组织1次防汛责任人,抢险队员,巡堤查险人员等岗位培训,2镇街道每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需转移对象转移避险实战演练,演练侧重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群众知情参与。3做好演练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汇总、存档。
16、宣传教育。1镇级防指制定年度宣传计划。通过广播、网络和警示教育片、宣传册、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防汛避险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民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2村社区应将暴雨洪涝风险图等张贴在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广泛告知群众。
17、总结评估。1发生较大以上险情灾情后,镇街道在组织做好防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复盘总结。2加强复盘总结成果运用,完善相关制度,补齐能力短板,夯实工程基础,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三、任务分工
(一)工作职责分工
服从省防指统筹和淮北市防指业务指导、督促检查,镇防指作为实施主体要推动全区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各村(社区)作为建设主体,要成立专班有序推进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按照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到位。
(二)相关部门职责
1、应急管理部门:指导修订预案,落实灾情信息员,指导完善避灾点设置和物资储备,指导抢险队伍建设和培训演练。协调落实关联雨量站点,指导完善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
3、水利部门:指导落实河道、水库、水闸(涵闸)、山塘、堤防、机电站防汛工作,督促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
4、自然资源部门:指导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网格员,指导督促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
5、城建部门:指导落实城市内涝、危旧房屋、低洼易涝点网格员,指导督促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
6、财政部门:根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落实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支出责任。
四、实施步骤
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总结提升三个阶段实施,于20__年6月底前完成全镇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
(一)制定方案。镇防指在20__年3月20日前制定出台__镇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本辖区实际在3月20日前制定实施方案,筛选出重点村(社区)作为先行试点开展标准化建设,试点村(社区)个数不少于30%,其他的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推进。
(二)试点建设。试点村(社区)要在20__年7月底前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20__年8月中旬前由区防指组织自评,9月底前由淮北市防指组织复核,省防指将开展试点建设考察评估。
(三)全面推进。除试点村(社区)外的其他村(社区)要参照实施方案分批开展标准化建设,完成一批,申报评估一批,务必于20__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内容,8月底前完成__区级自评,10月底前完成淮北市级复核,12月底前省防指将组织抽查,全面总结经验。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把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主要领导要及时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具体抓。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防汛办要加强组织协调,建立联络员和工作定期调度机制,落实专班专人全力推进,确保本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落地见效。
(二)压实主体责任。镇防指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将加强指导、督促、检查,组织专门力量统寿推进标准化工作。各村(社区作为项目建设主体,要按照标准具体负责落实到位。
(三)加强资金保障。各村(社区)要加大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投入,镇防指将争取财政部门资金,对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四)加强督导评估。镇政府要将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纳入年度防汛抗旱重点工作,加强督导评估,针对建设中发现的问题难点不断解决完善,保证建设成效。镇防汛办将跟踪汇总各村(社区)建设进展情况,对进度较慢、问题突出的将进行通报。
乡镇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4
为贯彻落实市、新区防办关于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镇村两级水旱灾害应对能力,打牢基层基础,打通防汛抗旱工作“最后一公里”。根据新区《__新区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__防指办〔20__〕__号)精神,结合本镇水旱灾害特点和防汛抗旱工作任务,特制定__镇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___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新区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极端天气应对和突发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动__镇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二)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实行“五个强化、五个提升”,即: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分批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形成上下贯通、责任压实、响应快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体系,大力提升基层防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水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
二、建设内容
(一)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
健全机构。(1)镇完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下简称镇级防指),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明确负责镇级防指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以下简称镇级防办),为承担应急管理职能的机构,配备必要专业人员。镇级防办主任由分管应急管理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承担防汛抗旱任务的相关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2)镇级防指整合人员力量,汛前成立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生活保障等应急工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3)各村(社区)汛前成立防汛抗旱小组(以下简称村级防汛小组),由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
压实责任。(1)建立镇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一级包保责任人及其包保具体职责。(2)镇级防指根据辖区灾害特点和防汛任务轻重缓急,结合现有社会治理体系,负责组织指导村(社区)划定防汛责任网格,逐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3)镇、村防汛责任人每年汛前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调整;采用电话通知等方式实行责任告知制度,确保每名责任人熟知其具体职责。
完善制度。(1)制定值班值守制度,明晰值班职责,严格执行镇级防指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村级防汛小组应急响应期间24小时巡查值守。(2)镇级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应有固定办公、值班场所,配备电话等设备,重要制度要上墙。
(二)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
全面排查。(1)新区防办主管部门加强专业指导,配合镇级防指对辖区山洪灾害威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高陡边坡、切坡建房、危旧房屋、排水设施、河道、堤防、水库、学校、养老院、卫生院、沿河道路、渡口、地下空间、在建工地、供电设施等部位(区域)进行排查,掌握风险和隐患底数。(2)镇级防办会同新区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镇建设等部门对辖区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确定需要转移对象,建立台账报新区防办备案。
清单管理。(1)镇级防办会同新区主管部门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高、中、低标识风险程度,建立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在高风险区(部位)设立明显标示牌,县级防指统一标示牌材质、外观、内容等。(2)镇级防办对排查出的险工险段、阻水障碍等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时销号;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制定应急度汛措施。(3)镇级防办对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实行清单动态管理。(4)每年汛前将灾害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隐患整改清单、需转移对象清单报新区防办备案。
(三)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
监测预警。(1)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要加密、优化雨量、水位监测站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布局,做到村(社区)有关联雨量站;镇、村要配合做好站点管护。(2)镇要及时对接收到的各类预警信息进行研判,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重要预警信息、工作指令第一时间传递到镇级防汛责任人、村级防汛小组成员、网格责任人等。(3)村(社区)要配齐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和工具,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电话、短信、微信等,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必要时开展“敲门”行动。(4)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基层防汛责任人接到预警后,要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防范应对措施。未反馈的,预警发布单位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防汛责任人,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回应”。
转移避险。(1)镇级防办会同新区主管部门对照风险隐患,确定降雨和水位阈值,明确受威胁人员转移条件,强化预警和响应措施衔接,增强刚性约束。(2)转移避险工作应积极主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要争取时间,做到镇自为战、村自为战,果断迅速组织人员撤离避险。
应急处置。(1)镇级防办和村级防汛小组要建立汛期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制度,明确责任人、巡查路线、巡查频次、巡查内容等。(2)应急响应期间,镇、村负责组织本地群众性巡查队伍和应急队伍按有关规定开展巡堤查险、风险隐患排查工作。(3)根据有关规定,建立重点部位“关停撤”机制,按照权限,撤离受威胁区群众。
信息报送。(1)镇、村(社区)至少分别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2)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将本地突发险情灾情上报镇。
(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
应急队伍。(1)整合辖区干部职工等组建基层应急队伍,承担辖区巡查和突发灾情险情先期处置工作。(2)镇按不少于50人、村(社区)按不少于40人的标准分别组建基层应急队伍。统一基层应急队伍外观标识和服装,提升队伍荣誉感。(3)镇应为参与一线巡查的防汛责任人和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物资储备。(1)要有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村(社区)要有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2)各镇、村(社区)根据保护对象、灾害特点明确物资储备品种、数量,镇、村并按要求储备到位。(3)有条件的地区可视需要配备汽(柴)油发电机、排水泵等大件应急设备。
避险设施。(1)规划1-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100人的镇级避灾安置中心。(2)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至少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50人的村级避灾安置点。(3)完善避灾点布局,根据需要在村组增设一批紧急临时避灾点,保障紧急情况所需。
应急预案。(1)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明确职责分工、风险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风险管控、转移避险等内容。(2)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标明风险区范围、隐患点位置、居住人员数量及分布、网格责任人、转移路线、避灾点等信息。
信息化支撑。(1)将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应用到镇、村级防汛责任人。(2)将防汛责任人、队伍物资、应急预案等录入相关系统。
(五)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
培训演练。(1)制定培训制度,每年汛前至少组织1次防汛责任人、抢险队员、巡堤查险人员等岗位培训。(2)每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需转移对象转移避险实战演练,演练侧重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群众知情参与。
宣传教育。(1)制定年度宣传计划,通过广播、网络和警示教育片、宣传册、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防汛避险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民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2)村(社区)应将暴雨洪涝风险图等张贴在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广泛告知群众。
总结评估。(1)发生较大以上险情灾情后,组织做好防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复盘总结。(2)加强复盘总结成果运用,完善相关制度,补齐能力短板,夯实工程基础,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三、实施步骤
根据新区防办工作要求,我镇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分六个阶段逐步开展,分阶段建设任务如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__年4月底前制定《__镇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制定实施细则,完成建设前期准备。
(二)全面实施阶段。镇、村(社区)参照新区实施方案开展标准化建设,20__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内容。
(三)整改提升阶段。完成建设任务后,开展汛期试运行,开展复盘评估,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出亮点,巩固提升基层防汛抗旱能力,确保所辖各村级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
(四)考核验收阶段。镇防办在各村自验的基础上,分别按照试点阶段、同步推进阶段组织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
(五)长效巩固阶段。建立健全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巩固完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基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和防汛抗旱救灾整体能力。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镇标准化建设工作。把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工作专班,按照建设内容与标准,精心组织实施。镇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镇防办加强组织协调,全力推进,确保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二)落实经费保障。统筹资金,加大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投入,保障相关经费落实到位;对工作推进有力,在规定时限完成标准化建设的,通过上级验收达标后,根据上级安排中央自然灾害救灾等资金,统筹安排,给予适当补助。
(三)加强考核督查。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已纳入年度防汛抗旱重点工作,镇防办将每月组织一次实地督查,并汇总建设任务进展情况,对建设进度较慢、问题突出的有关成员单位将进行通报并由镇防办进行督办,限期完成。